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報》刊發號外,頭版標題是:加強國防建設的重大成就,對保衛世界和平的重大貢獻,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成功爆炸原子彈的消息很快傳遍全球,出現了很多聲音。
當時幾乎所有國家都在關注美國政府的反應,那麼美國方面究竟如何看待中國首顆原子彈的成功爆炸呢?美國政府沒有想像中的驚訝,因為他們早在1960年底已經確認中國核計劃的存在。當然美國政府還是有所反應,比如總統詹森的講話就刊登在《紐約時報》上。
詹森告訴美國人及盟友「不必要擔心,目前還不會出現戰爭,一切都在掌控當中。」無論是遭到刺殺的甘迺迪,還是繼任者詹森,就已經考慮到對中國進行了核打擊。當時U-2偵察機是美國當時最先進偵察機,機上安裝有8臺自動高倍相機和電子輻射測向機,它攜帶的3.5公裡長的膠捲能把寬200公裡、長5000公裡地面拍攝下來,衝印成4000張照片。
1958年春,美國中央情報局駐臺北辦事處主任克萊恩回國後向政府透露了一個秘密,中國政府正在甘肅、青海或者新疆研製原子彈。後面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U-2被我軍擊落了不少。陳毅元帥對此還有一個名言,「是我們用竹竿子捅下來了!」
就在我國首顆原子彈爆炸前夕,當年7月7日臺灣駕駛員駕駛U-2再來飛到大陸偵查,結果飛到漳州時被解放軍三枚飛彈擊中。此後,U-2屢屢被擊落,這讓美國情報部門很是失望,決定採取地面搜集情報。
首顆原子彈爆炸後,美國政府已經提前獲知,可他們還是不能接受這件事。美國政府決定放棄蔣介石,自己親自行動搜集關於中國原子彈研製的一切情報,很快他們把目標放在了搜集原子彈爆炸產生核塵樣本。
如何搜集呢?美國情報部門把目光投向了珠穆朗瑪峰。1965年美國中情局收買了英美幾名聯合登山運動員,讓這些人帶著間諜設備,將其安裝在喜馬拉雅山脈的楠達德維山。所有的設備中,有一臺核發電電子偵察設備,它能掃描中國境內數百年的區域。
由於喜馬拉雅山脈氣候惡劣,間諜設備運轉困難。一次,核發電電子偵察設備上的關鍵部件被狂風吹走,這臺關鍵設備無法工作。但是,美國中情局還是不甘心失敗,此後變著花樣來刺探中國原子彈方面的情報。
不過歷史往往有著出人意料的轉移,美國對中國了解越多,卻讓尼克森最終做出了與中國建立關係的決定。所以,歷史有時候就是如此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