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原子彈,想必大家並不陌生。這是當今世界上主流的核武器之一,擁有很強的殺傷力。在愛因斯坦的主持下,美國成為了第一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並在二戰期間投放到了日本國土上。也正是因為這兩顆原子彈的投放,才導致日本無條件投降,加速了二戰的勝利進程。

各國加速原子彈的研發
原子彈的威力讓世界各國感到了威脅,所以在二戰結束後,便加快了原子彈的研究進程。其中,蘇聯是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也因此奠定了它超級大國的地位。而英國和法國也緊隨其後,分別於1950年和1960年將原子彈爆炸成功。我國作為人口大國,自然也需要核武器來拱衛自己的國防安全,恰巧當時中蘇關係良好,便在前蘇聯專家的幫助下秘密開展原子彈研究。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但在1960年,中蘇關係突然惡化,前蘇聯一夜之間撤走了在華專家,所有研究資料和設備也都撤回國內。當時前蘇聯的領導人赫魯雪夫說:「沒有蘇聯的幫助,中國再過20年也研製不出原子彈。」但中國人骨子裡就有「不服輸」的基因,又豈會被困難嚇倒?沒有蘇聯的幫助,我們就自己研究。經過科研人員的日夜攻關,中國終於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了自己的第一顆原子彈——邱小姐。

當巨大的蘑菇雲從新疆羅布泊升起後,中國首先通知了鄰國日本。當時我國特地致函時任日本首相的池田勇人,信中著重強調了七個字「迫不得已而為之」。為何先通知日本呢?主要有兩方面的目的,一是為了震懾日本國內的宵小之輩,二是表明我國研究原子彈是為了自保,絕不率先使用原子彈,以防日本做出過激的舉動。
世界各大國的反應
眾所周知,日本在侵華時給我國造成了深重的災難,且國內的右翼分子一直對我國賊心不死。而他們當初之所以敢發動侵華戰爭,就是因為中國國弱民窮。但原子彈的爆炸卻告誡日本,中國已經不再是之前的樣子,我們已經擁有了足夠保衛自己國家的力量。當然,中國也是愛好和平的國家,絕不會輕啟戰端,像美國一樣把原子彈投到日本的國土上。

而美國在得知中國原子彈爆炸後,媒體也是炸開了鍋,稱此次爆炸是「世界上最不幸的歷史時刻之一」,但他們的領導人卻不得不重新考慮對中國的態度。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隨後,中美邦交正常化。至於曾幫助中國研究原子彈的蘇聯,由於當時中蘇兩國交惡,所以他們並未多加報導,只是將這一重要新聞,寫在了某個不顯眼的角落裡。
英國由於是在美國的幫助下,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才成功爆炸原子彈,所以對於中國自己爆炸原子彈非常意外。儘管不願承認,但他們不得不說:「中國真的變了,大英帝國是時候改變對中國的態度了。」而第四個擁有原子彈的法國,則評論道:「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一夜之間就改變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正如法國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讓·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對我國領導人說的那樣:「要戰勝原子彈,你必須要有實力。」而我國也正是因為擁有了原子彈,才得到了世界各大國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