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是二戰時期,出現的一種極具殺傷性和毀滅性的武器。
1939年初,德國化學家O.哈恩和物理化學家F.斯特拉斯曼發表了鈾原子核裂變現象的論文,讓製造原子彈變成了可能。德國、日本等法西斯國家,為了贏得二戰的勝利,開始秘密研製原子彈。
這引起了世界上一些擁有良知和遠見的科學家的擔憂,他們明白德國、日本等法西斯國家研製出原子彈,對世界各國人民意味著什麼。愛因斯坦、費米等科學家,開始勸說美國總統羅斯福重視此事。隨後,美國啟動了「曼哈頓工程區」計劃,雖然美國起步較晚,但由於美國接受了大量的避難科學家,以及美國本土不是二戰的主戰場,讓美國可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研究原子彈。
美國後來居上,率先研製出了原子彈,並在二戰即將結束時,將兩顆原子彈投向了日本本土。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後,讓廣島成了廢墟,第二顆原子彈爆炸後,讓長崎成了死城,這擊潰了日本人的心理防線,隨後,他們選擇了無條件投降。原子彈的爆炸不但震驚了日本,更震驚了世界,所有人都認識到了它的恐怖,很多科學家開始反思,但不少國家開始投入了原子彈的研究。
隨後,蘇聯,以及英國、法國相繼研製出了原子彈。我國建國後,面臨的外部環境十分兇險,為了保護我國人民的安全,增加我國的國際話語權,我國也開始了原子彈的研究。開始之初,我國由於和蘇聯關係較好,在很多科研項目中獲得蘇聯的援助,這對我國科研的進步提供了不少幫助。
1957年,中蘇關係惡化,大批的蘇聯研究人員開始撤離我國,這讓我國的科研再次陷入了困境。當時,蘇聯人還放話,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國二十年也搞不出原子彈,但是困難壓不倒我們,在艱苦的環境中,我國科研人員通過艱苦奮鬥,最終在1964年,研究出了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
我國的原子彈爆炸成功之後,我國最先通知了日本,但在信中也強調,這是「迫不得已而為之」。二戰時期,日本對我國造成了嚴重傷害,擁有了原子彈,日本就不敢再貿然侵犯我國,可以對日本起到警示作用。
日本還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遭受過原子彈侵害的國家,整個國家對原子彈十分敏感。我國最先通知日本,也是為了安撫日本,表明我們研究原子彈只是用於保護國家安全,我們是個愛好和平的國家,絕對不會將其用於侵略戰爭,也不會對日本造成威脅,以免刺激緊鄰,影響兩國關係。
世界其他各國,得知我國原子彈研究成功的消息後,態度各異。美國作為當時的大國,它由於韓戰,與我國的關係降至了冰點,所以美國人聽到我國研究成功原子彈的消息後,整個媒體炸開了鍋,甚至媒體大肆宣揚「這是世界上最不幸的歷史時刻之一」。不過當我們擁有原子彈的時候,美國卻不得不冷靜下來,開始重新考慮和這個擁有原子彈的世界大國之間的關係。
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這為兩國關係改善帶來了友好的訊息。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這對兩國來說都是歷史性的時刻,意味著兩國關係開始緩和,並走向了正常化。隨後,很多國家開始和我國建交,改善了我國的國際環境。為我國的經濟發展迎來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蘇聯得知此事後,因為我國原子彈的研究成功,狠狠地打了他們的臉,所以對此事的處理要低調得多,只是將這一重要消息,寫在了一個不顯眼的位置。可以說,當時的蘇聯心態比較複雜。
二戰之後,英國在美國的幫助下,也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研究出了原子彈。
不過英國比較自負,他們在美國的幫助下,才艱難的研製出了原子彈,所以得知我們在沒有蘇聯科學的幫助下,研製出原子彈後,他們感到非常震驚。在他們的印象中,我國是一個很落後的國家,靠自身的科研水平,以及科研條件研究不出原子彈,但卻出乎他們意料的是,我們研究成功了。不過英國很現實,他們說到:「中國真的變了,大英帝國是時候改變對中國的態度了。」
法國是世界上第四個研究成功原子彈的國家,對於我國研究成功原子彈的消息,法國媒體評論說:「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一夜之間就改變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原子彈的研究成功,不但提升了我國的自主防衛能力,不讓其他國家在小看我國,同時也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