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27日,「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他在回憶錄中對自己如此評價:「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的痛苦。」
在這場歷時三年多的戰爭中,美國把自己全部陸軍的1/3、空軍的1/5、和海軍的近半數投入到朝鮮戰場上,並且運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武器,但最終依然沒能贏得勝利。
而韓戰的最終結果也正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雷德利將軍所說:「這是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錯誤的地點:遠離美國本土的朝鮮半島
錯誤的時間:遭受二戰荼毒的世界人民,渴望和平
錯誤的敵人:打敗了日本、國民黨、建立新中國的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錯誤的戰爭:美帝國主義一場非正義的侵略戰爭
這是傲慢的美國人,第一次低下了高昂的頭顱,在付出了極大代價後總結出來的美國人自己認為的錯誤。而要知道,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在美軍傷亡人數突破5萬大關的時候,依然狂妄叫囂這只不過是一場「警察行動」。
就如同大多數熱血青年一樣,我在大學時光裡,曾經對這場被譽為「新中國第一戰」的韓戰有著非同尋常的求知慾。我接觸的記錄這場偉大戰爭的第一本書就是《遠東韓戰》。
本書的作者王樹增是一名軍旅作家。關於韓戰的很多細節是我從這本書中了解的,最值得稱道的是雖然是中國人,文字中不免帶有一些民族自豪感,但難能可貴的是,他使自己站在足夠中立的角度來書寫這一場戰事,並沒有刻意突出志願軍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英雄形象,而更多時候從一個歷史敘述者的角度,娓娓道來一場場的硝煙瀰漫。
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志願軍某連在冰天雪地中誓死堅守不退,而被凍成冰雕的長津湖戰役中的一幕;63000斤蘋果,運輸員全部犧牲卻只送進坑道1個蘋果的上甘嶺戰役;還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在本書中並沒有刻意書寫。
但是書中的一個細節令我印象深刻,就是為了讓前線的所有志願軍官兵都能吃上炒麵,書中這樣描寫:「在1950年初冬的瑞雪中,中國出現了一個奇特的大規模的群眾運動:男女老少齊動手,家家戶戶做炒麵,晝夜不息,炒麵特有的香味飄散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
這也是韓戰我們能夠勝利的原因之一。因為只要在中華民族危亡之際,總有英雄挺身而出,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來守護這片熱土。而英雄的中國人民也會擰成一股繩,全民皆兵,全力支援。與中國為敵,就是與全體中國人民為敵,已經是深入中國老百姓骨子裡的信念。
韓戰是正義戰爭,是新中國立國之戰。對於美國是錯誤的,而對於新中國來說,是正確的,正義的,輝煌的,悲壯的,是一切讚美都無法盡述的!向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向偉大的中國人民致敬。
發動戰爭的是政客,而結束戰爭的卻是士兵。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感觸,戰爭是殘酷的,生命是珍貴的,也許歷史的真相會被永遠埋沒,但是英雄的忠魂會被人永遠緬懷。
文|@九卿臣儒
願與您一同用腳步丈量時光,用文字溫暖人生,喜歡的朋友,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