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美國人口中「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2020-12-06 九卿臣儒

1953年7月27日,「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他在回憶錄中對自己如此評價:「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的痛苦。」

在這場歷時三年多的戰爭中,美國把自己全部陸軍的1/3、空軍的1/5、和海軍的近半數投入到朝鮮戰場上,並且運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武器,但最終依然沒能贏得勝利。

而韓戰的最終結果也正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雷德利將軍所說:「這是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錯誤的地點:遠離美國本土的朝鮮半島

錯誤的時間:遭受二戰荼毒的世界人民,渴望和平

錯誤的敵人:打敗了日本、國民黨、建立新中國的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錯誤的戰爭:美帝國主義一場非正義的侵略戰爭

這是傲慢的美國人,第一次低下了高昂的頭顱,在付出了極大代價後總結出來的美國人自己認為的錯誤。而要知道,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在美軍傷亡人數突破5萬大關的時候,依然狂妄叫囂這只不過是一場「警察行動」。

就如同大多數熱血青年一樣,我在大學時光裡,曾經對這場被譽為「新中國第一戰」的韓戰有著非同尋常的求知慾。我接觸的記錄這場偉大戰爭的第一本書就是《遠東韓戰》。

本書的作者王樹增是一名軍旅作家。關於韓戰的很多細節是我從這本書中了解的,最值得稱道的是雖然是中國人,文字中不免帶有一些民族自豪感,但難能可貴的是,他使自己站在足夠中立的角度來書寫這一場戰事,並沒有刻意突出志願軍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英雄形象,而更多時候從一個歷史敘述者的角度,娓娓道來一場場的硝煙瀰漫。

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志願軍某連在冰天雪地中誓死堅守不退,而被凍成冰雕的長津湖戰役中的一幕;63000斤蘋果,運輸員全部犧牲卻只送進坑道1個蘋果的上甘嶺戰役;還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在本書中並沒有刻意書寫。

但是書中的一個細節令我印象深刻,就是為了讓前線的所有志願軍官兵都能吃上炒麵,書中這樣描寫:「在1950年初冬的瑞雪中,中國出現了一個奇特的大規模的群眾運動:男女老少齊動手,家家戶戶做炒麵,晝夜不息,炒麵特有的香味飄散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

這也是韓戰我們能夠勝利的原因之一。因為只要在中華民族危亡之際,總有英雄挺身而出,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來守護這片熱土。而英雄的中國人民也會擰成一股繩,全民皆兵,全力支援。與中國為敵,就是與全體中國人民為敵,已經是深入中國老百姓骨子裡的信念。

韓戰是正義戰爭,是新中國立國之戰。對於美國是錯誤的,而對於新中國來說,是正確的,正義的,輝煌的,悲壯的,是一切讚美都無法盡述的!向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向偉大的中國人民致敬。

發動戰爭的是政客,而結束戰爭的卻是士兵。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感觸,戰爭是殘酷的,生命是珍貴的,也許歷史的真相會被永遠埋沒,但是英雄的忠魂會被人永遠緬懷。

文|@九卿臣儒

願與您一同用腳步丈量時光,用文字溫暖人生,喜歡的朋友,請關注吧。

相關焦點

  • 韓戰:美國軍方高層的歷史評價
    「還有,在1950年11月底和12月初的戰爭緊要關頭,如果不是英勇的海空軍竭盡所能支援地面部隊,我們的損失一定會更大,甚至我們的行動會徹底失敗。」以上都是曾先後出任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官、「聯合國軍」總司令的李奇微在他1956年出版的回憶錄裡對韓戰的部分評價。
  • 朝鮮的一場代理人戰爭!籤訂停戰協定是雙方老大不願被綁架的結果
    韓戰本就是美蘇兩大政治集團在世界範圍內冷戰的時候所爆發的一場代理人戰爭,這一場戰爭在朝鮮半島本土其實是不被承認的,他們只承認這一場戰爭是南北雙方之間的統一戰爭,而且這一場戰爭最大的輸家便是朝鮮。當然一人認為是韓國,但是從最初的政治目標和軍事目標上來看,我更傾向於前者。
  • 韓戰與史達林:韓戰爆發時,史達林都在幹了些什麼?
    對中國來說,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不容遺忘的立國之戰,這場戰爭讓中國徹底在國際上站穩腳跟。原本一直對中國虎視眈眈的西方列強,在這場戰爭結束後,對中國刮目相看。我們的志願軍戰士,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中國真的強大了,西方國家只需要架幾門大炮就可以耀武揚威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 闢《炎黃春秋》謠:毛澤東否定抗美援朝戰爭?
    %E9%B2%9C%E6%88%98%E4%BA%89【韓戰結束之後,毛澤東多次同朝鮮官方和蘇聯官方談話時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韓戰是「錯誤的」,並且認為「金日成和史達林應該為韓戰負責」。1956年9月18日他同前來參加中共八大的朝鮮代表團會談時就說:「對朝鮮勞動黨的做法,過去就有意見,例如韓戰,開始就提醒過金日成不該打,後又警告他敵人可能從後方登陸。」9月23日,他對也是來參加中共八大的米高揚說:「韓戰根本錯誤,史達林應該負責。」
  • 韓戰期間,美國多次想轟炸中國城市,為何最終放棄?
    引言  眾所周知,韓戰爆發後,造成的影響不斷擴大,雖然是東北亞地區的局部戰爭可涉及的國家和集團已經越來越多,以至於成為全世界的焦點。  可以判斷,這是一場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第一次熱戰,自從邱吉爾的鐵幕演說,給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建之間築起了圍牆,兩方陣營你來我往。
  • 美國介入的戰爭中有哪些是沒打贏的
    獨立戰爭之前美國儘管是英國的殖民地,但和印度等殖民地所不同的是:當時英裔移民實際構成了北美殖民地的主要種族,殖民地政商各界的上層人物幾乎都出自於英裔移民。從1620年五月花號來到新大陸距離獨立戰爭爆發不過一百多年時間,絕大多數英裔移民來到北美不過是一代人的時間而已。要在這些和英國同文同種的人群中培育獨立的民族意識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 韓戰:土耳其軍「王牌旅」兵敗如山倒
    土耳其部隊儘管大都是窮人組成,不怕苦,不怕死,但其裝備卻不如西方軍隊,然而這一點遺憾也由美國人幫助彌補了。韓戰中土耳其官兵與美軍軍國在一起。韓戰中的土耳其旅美方韓戰中後公布的資料顯示:韓戰中由亞基希準將統率的土耳其第一旅是一個團作戰部隊,有三個步兵營,還有支援炮兵和工程兵。在整個韓戰期間,它是惟一一支配屬於美軍作戰師的旅一級的「聯合國軍」部隊。
  • 韓戰中,為什麼美國寧願戰敗,也沒有用原子彈?
    中國建國之後的第二年,朝鮮內戰就打響了,美國為了爭取在亞洲的利益,帶兵選擇了幫助韓國針對朝鮮,由於當時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將朝鮮士兵打得節節敗退,甚至直接無視中國的三八線,公然將戰火帶到了中國邊境。中國自來都把國家主權看得很重,美國的行為已經嚴重越界,如果中國這一次忍氣吞聲,美國未來還不知道會做出什麼過分的行為,中國政府當即拍板出兵支援朝鮮。
  • 美國高層稱:中美不會開戰,「這是一場絕不能打的戰爭」
    據外媒的報導得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四星上將馬克·米利在採訪中表示,中美關係是複雜的,但是中美兩國之間並不會爆發戰爭,部分美國人對中俄兩國顯得過度緊張了,有一些人還天真的認為即使美國與中俄這樣的世界大國爆發正面衝突,美國依舊有能力控制這場衝突,不至於讓戰爭演變成核戰爭,對此美國高層表示大國開戰是
  • 美國中央情報局:16日解密大量韓戰秘密文件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6月17日消息,美國中央情報局16日公布了有關韓戰的大量秘密文件。其中一些文件顯示,美國中情局在韓戰爆發前對一系列重要事件的判斷上出現差錯。一位中情局分析員說,當朝鮮軍隊在1950年6月越過三八線向南推進時,美國軍方和領導人感到措手不及。
  • 韓戰美國戰敗後,總結原因,直呼三次「想不到」
    1950年,韓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強制出兵幹涉,在擊退朝鮮軍隊後,美軍公然越過三八線,試圖威脅我國領土主權。為保國家主權,捍衛國家尊嚴,我軍統帥當機立斷,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至此,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拉開了帷幕。
  • 蘇聯解體後披露出的韓戰真相
    5、中國沒有抓住停戰機會及早停戰是錯誤嗎? 還有人說中國沒有及時抓住停戰機會,使戰爭白白拖了更長時間。這也是一種淺薄見解。 一開始美國的停戰談判,因為它受不了了,卻多次妄想通過停戰談判得到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中國卻是越戰越勇,更不會道中法戰爭的覆轍。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軍事科學院出版的《抗美援朝戰爭史》總結出如下特點: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場反侵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新中國與美國互為主要對手的一場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的全面較量;雙方經濟力量和軍隊武器裝備對比懸殊、極不對稱的一場戰爭。
  • 韓戰期間,美國準備了九枚原子彈在衝繩基地,為何一直不用?
    很快機會來了,當時的北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因為背後有蘇聯撐腰,所以對南方的韓國發起了進攻,想要趁機一統朝鮮半島,沒多久,朝鮮人民軍就攻打到了首都漢城附近,眼看著馬上就要成功消滅韓國,誰知此時美國政府快速通過聯合國決議對朝鮮出兵,由美國著名將軍麥克阿瑟領導的十六國軍浩浩蕩蕩的在仁川登陸了。
  • 真相:打了3年韓戰,真是美國為了搶奪朝鮮萬噸鈾礦發起的?
    [老袁侃一侃]:在最近的文章評論之中,有讀者朋友留言,詢問韓戰的起因,提供了這麼一種說法:美國想和朝鮮一起開發鈾礦,但是朝鮮不同意,因此就爆發了戰爭。這種情形乍一看,和伊拉克戰爭相似,為了爭奪礦物資源,說的倒也合情合理。
  • 韓戰長津湖戰役,面對敵強我弱,志願軍戰士如何戰勝敵人?
    70年前,中美兩軍的王牌部隊在朝鮮長津湖一帶,展開了一場硬碰硬的生死對決。這場對決的勝負,不僅改變了整個朝鮮戰場的形勢,同時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1950年11月24日,朝鮮北部長津湖地區一片冰天雪地,氣溫降到了零下30攝氏度。可是美軍王牌陸戰第一師師長奧利弗·史密斯的心情,卻無法冷靜反而是非常煩躁。
  • 倪志亮——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將軍大使
    再說年齡不饒人,已50歲了,長期的戰爭環境讓他患上了肺氣腫,身體需要療養。對此,他曾詼諧地對老部下胡奇才說:「中央要我當大使,是拿著黃牛當馬騎,難啊!」但出於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他立即服從了組織上的安排,之後,即以老黃牛精神一馬當先馳騁在韓戰中的外交疆場。此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半年多,有十多個國家同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
  • 外網討論「韓戰」奇葩問題:中國為何從未道歉?
    編者按:抗美援朝(韓戰)這場戰爭在外,常常被稱作「被遺忘的戰爭」。有的美國退伍老兵不願再度提起參與過這一仗,更不願意談及與中國志願軍的遭遇。美國自己對這場戰爭的表述和反思,也遠遠少於同時期的越南戰爭。在外網知乎「Quora」上,常年掛著一個看起來非常奇葩的問題:「為什麼中國從未就韓戰道歉?」
  • 一場合法的「屠城」,古代戰爭的殘酷性
    但從古至今任何一次戰爭遭受最多痛苦和傷害的人是誰呢?唐朝一直都被很多人羨慕,但都城長安被人先人攻破了7次。而為了收復長安,唐朝皇帝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這個錯誤不但讓唐朝落下了千年的罵名,還讓後人看清了古代戰爭到底有多麼地殘酷。
  • 韓戰:加拿大軍隊兵出得多仗打得少
    但出兵不出力,仗打的寥寥無幾。加拿大軍隊入朝慢慢騰騰,直到1951年才到達朝鮮,這時戰爭早期的拉鋸戰已經結束。加拿大步兵第25旅1951年2月入朝,除了在「五次戰役」前期如同其它美國的盟軍一樣擔任阻擊,在加平之戰中吃了志願軍一些苦頭之外,基本沒有受到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