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軍」十六國部隊首次集中曝光(八)
陳 輝
土耳其步兵旅是從土耳其全軍志願人員中挑選出來的精兵強將,到朝鮮加入「聯合國軍」後,全部換裝為美式裝備:「百裡挑——吃苦善戰——美式裝備——美式訓練」,這就是土耳其精銳部隊的真實寫照。土軍在戰場上作戰勇敢,但也損失慘重,土耳其出兵居「聯合國軍」第四位,但損失卻居第三位。
韓戰期間,土耳其投入1個步兵旅,人數最多時達5455人。它的出兵人數居第4位,第1位是美軍30.2483萬人,第2位是英軍1.4198萬人,第3位是加拿大軍6146人。土耳其旅開始配屬在美軍第九軍團,後來配屬在美軍第一軍團的序列中。
土耳其旅不僅能吃苦,而且還是「百裡挑一」的精兵強將,南朝鮮出版的《韓戰》一書,做了這樣記載:「土耳其政府於1951年7月25日在首都安卡拉創建即將派往韓國的步兵旅,任命塔辛·亞基希準將為旅長,塞拉爾·羅拉上校為第241團團長。該旅以241團為骨幹,由步兵3個營和炮兵1個營以及工兵、軍械、運輸、醫務各1個連和通信排等支援部隊編成,人員從土耳其全軍志願人員中挑選軍官259人、軍士395人、士兵4414人、文職人員22人,共5090人。7月26日至9月23日,該旅在安卡拉市附近的兵營和波拉特勒市附近的炮兵學校接受戰前教育和作戰訓練。
參加韓戰的土耳其部隊
「9月24日,該旅移至伊斯肯德侖港,搭乘5艘美國船隻,於10月17日駛抵釜山港,於10月19日上陸,爾後立即改乘火車移到大邱,駐進大邱大學。是時,派往東京聯合國軍司令部的土耳其聯絡官飛抵大邱向旅長報告:我旅配屬美第9軍團,在後方地域開展消滅敵遊擊隊的戰鬥。」
土耳其部隊儘管大都是窮人組成,不怕苦,不怕死,但其裝備卻不如西方軍隊,然而這一點遺憾也由美國人幫助彌補了。
韓戰中土耳其官兵與美軍軍國在一起。
1951年10月20日,土耳其旅亞基希旅長拜訪了美軍第9軍團長庫爾特少將,他當即指示:「1、為實施統一的軍需供給,土耳其旅要在今後3周內全部以美式武器換裝,換下來的武器裝備,可送回本國。2、全旅要進行熟悉美式武器裝備的訓練,同時,進行機動、搜索與偵察訓練。」此外,美軍還派比甘比上校為團長的軍官顧問團,指導土耳其旅作戰。
韓戰中的土耳其旅
美方韓戰中後公布的資料顯示:韓戰中由亞基希準將統率的土耳其第一旅是一個團作戰部隊,有三個步兵營,還有支援炮兵和工程兵。在整個韓戰期間,它是惟一一支配屬於美軍作戰師的旅一級的「聯合國軍」部隊。1950年10月17日,土耳其第一旅共5400餘名士兵(包括聯絡組和先遣組)在南朝鮮的釜山登陸,接著前往位於大丘城外新啟用的聯合國接待中心。土軍士兵大都來自土耳其東部山區的小鎮和村莊。這不僅是他們第一次離開祖國,也是第一次離開生於斯、長於斯的村莊,第一次和非穆斯林打交道。
土軍指揮官亞基希將軍是位上了年紀的準將,曾於1916年在加利波利指揮土軍的一個師與英軍作戰,在土軍內備受尊敬。為了能夠到朝鮮指揮軍隊,他自願降了一級。
美軍指揮部根本沒有意識到用英語這種通用語言指揮來自不同國家的部隊會在協調、後勤以及通訊方面造成的困難,而這些困難對於命令的傳達、部隊的部署尤其是在最初幾個月的聯合演習中都產生了不利的影響。食物、服裝以及交通等方面的差異更造成了令美軍指揮部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土耳其人的食譜,為了滿足土耳其士兵的需要,美軍最高指揮部不得不趕緊指定了一家日本食品廠來生產符合土耳其要求的食物。此外,美軍最高指揮部給土軍各連隊中配的聯絡官相當少,這使得在最初幾次作戰行動中的問題愈加嚴重。「聯合國軍」之間由於通信不暢而造成的對命令的誤解最初被認為是無足輕重的,但隨著戰鬥的日益激烈,這一問題卻日見突出。
土軍來到朝鮮半島,激起了公眾的廣泛注意。他們兇悍的外表.飄動的鬍鬚以及佩帶的大刀,使希望一睹他們雄姿的戰地記者美夢成真。儘管土軍士兵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沒有打過大仗,但他們的粗野強硬卻是聞名遐爾。他們在戰鬥中更喜歡進攻,而且不給對手留絲毫餘地。大多數土軍士兵都年紀輕輕,隨身攜帶一把匕首。對美軍和其他聯合國部隊的土兵來說,這匕首就像是一把大刀。聯合國的其他部隊都不佩帶這種刀,實際上,除了常規武器之外,他們沒有任何別的武器。在赤膊戰中,土耳其士兵能夠嫻熟地運用大刀,很具危險性,這使其他盟軍都對他們敬而遠之。
「吃苦善戰——百裡挑一——美式裝備——美式訓練。」這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所面臨的土耳其精銳部隊。
//////////
土耳其共和國面積780576平方公裡,地跨歐亞兩大洲,亞洲部分佔總面積的96.9%,歐洲部分佔3.1%。土耳其語為官方語言,但包括總統、總理在內的大多數上流社會都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土耳其語已經被「西化」了。
土耳其的祖先曾居住在中國新疆阿爾泰山一帶,中國史書上稱突厥。8至11世紀初突厥人西遷至小亞細亞半島,與當地人通婚,民族融合,並接受了伊斯蘭教。13世紀蒙古人入侵又給土耳其增添了新的血液。
14世紀,土耳其人開始徵戰四方,1453年奪取拜佔廷首都君士坦丁堡,建立奧斯曼帝國,定都君士坦丁堡。當時奧斯曼帝國稱雄一時,疆土跨歐、亞、非三大洲,前後持續500多年。16世紀末,奧斯曼帝國開始衰落。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土耳其加入軸心國德國方面作戰,戰敗後其在北非和西亞的屬國都被英、法、意等國瓜分,本土也淪為半殖民地。1923年,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驅逐列強,建立共和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土耳其表面中立,暗中支持德國。1945年2月看到德國大勢已去,便對德宣戰。戰後,美國勢力乘機侵入。先後與土耳其籤訂了54個「雙邊協定」,為土耳其提供「軍援」和「經援」達50多億美元。從1947年起,美國在土耳其共建立軍事基地和設施200多個,設置了飛彈發射場。美國在土耳其駐軍最多時達到2.3萬多人,當年在土耳其的美國軍事顧問有1000多名,土耳其軍隊每個師都設有美軍顧問小組。
土耳其武裝部隊總人數50.85萬人,其中陸軍42萬人,海軍3.85萬人,空軍5萬人。擁有各種艦艇74艘,作戰飛機360架。此外,還有憲兵7.5萬人。
1950年5月,民主黨上臺,拜亞爾任總統。他對內實行獨裁統治,對外追隨美國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因此,土耳其參加「聯合國軍」也就不足為奇了。
//////////
江擁輝
原福州軍區司令員江擁輝是當年志願軍第38軍副軍長、軍長,他寫了一本回憶錄《38軍在朝鮮》,書中多次提到與土耳其旅交鋒的志願軍38軍114師342團2營長姚玉榮。為此,我專門採訪了38軍某師原副參謀長姚玉榮老人。
「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與美軍、南朝鮮軍和土耳其軍3國部隊交過戰,戰鬥力最強的是土軍。」這是76歲的姚老的開場白。
姚老所在團抗美援朝戰爭中先後兩次與土軍交鋒,對土軍了如指掌。
1950年11月27日,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的价川地區戰鬥中,我們團與土耳其旅首次交鋒。在這一地區有土耳其2個步兵營、1個榴彈炮營和1個工兵連把守。
孫洪道
當天夜間,我們在价川地區的嘎日嶺發現土耳其旅的先頭部隊1個步兵營和1個工兵連已乘車先佔領了埡口,正在公路邊生火取暖。團長孫洪道把我們全團的營長、教導員都叫到3營,做了戰鬥部署:以7連從正面進攻;8連往側後迂迴,形成夾擊,壓下埡口;9連、機槍連為預備隊,伺機加入戰鬥,發展戰果。我們2營作為團的預備隊。
戰鬥部署確定後,8連開始迂迴,隱蔽接敵。7連1排悄悄接敵至20米,1班突然用手榴彈投進烤火敵群,2、3班乘機發起衝鋒,向工事內的敵人猛烈射擊。土軍遭我突然打擊,驚慌萬狀,丟下40多屍體,殘敵50餘人匆忙向後逃竄。1排立即用火力進行追擊。
8連見7連打響,立即從北側山腰衝下山來,將逃敵迎頭截住。致敵腹背受擊,龜縮在嘎日嶺東側山口處組織抵抗。此時,7連2、3排已加入戰鬥,與8連奮力合擊,經10餘分鐘激戰將敵全殲,生俘10人。
山口之敵剛被消滅,其兩側土軍80餘人突然向我實施反衝擊,當敵衝至前沿60米處時,團首長一面組織7、8連抗擊,一面令9連加入戰鬥,沿路兩側山腰,向敵人兩翼及側後迂迴,配合7、8連消滅反衝擊之敵。9連突然以猛烈的火力向敵壓去,敵頓時混亂,7、8連乘機以手榴彈各種武器向敵猛打,土軍招架不住,向嶺下潰退,9連1排立即插向公路,佔領有利地形,截斷敵逃路。敵在我四面合擊下傷亡增大,3營發起衝擊,經10餘分鐘短兵搏鬥,將敵全殲,生俘土軍20餘人。
當時是夜間,我們分不清是和哪國軍隊作戰,翻譯用英語、朝語對俘虜說話,他們都聽不懂。後來有人說是不是土耳其人?3營教導員丁長山是回民,他用伊斯蘭教的習慣做了手勢,對方明白了,這才證實了是土耳其軍隊。
3營完全佔領了嘎日嶺埡口。為防土軍反擊,抓緊加修工事,調整新部署,組織火力。11月28日1時,觀察員報告,土軍200餘人乘3輛汽車向价川方向逃竄,因懼我發覺,不敢開燈,在盤山路上緩緩行駛。團、營領導立即命令8連1排滑下陡坡,直插盤山險路的底層,截住了土軍,其餘部隊尾隨敵人緊追,經半小時激戰,除少數敵人漏網外,大部被殲。
首次與土耳其旅交鋒,我們團粉碎了土耳其旅2個步兵營、1個榴彈炮營及1個戰鬥工兵連的阻止,共殲敵559人,其中俘敵官兵59人。此外,繳獲汽車20輛,打開了軍主力向价川進軍的通道。
第二天在陽站我們團又與土軍幹了一仗。
曹玉海
陽站是价川北面的屏障,有土耳其旅的1個步兵營和1個榴彈炮營駐守,企圖阻擋志願軍前進,掩護西線美軍撤退。志願軍114師決定用342團主攻陽站。團長孫洪道把突擊任務交給1營,營長曹玉海帶領部隊投入了戰鬥。我
2營配合1營作戰。
1營展開之後,就受到土耳其旅炮火的阻擊,曹玉海當機立斷,命令3連攻取陽站北山,消滅土耳其炮陣地。佔領主陣地後,用小喇叭聯繫;2連相機直插陽站街裡;1連做營的預備隊。
土耳其旅果然戰鬥力很強,拼死抵抗,3連猛攻不克。曹玉海讓他們把隊伍撤下來,研究一下戰術,務必攻下。連長張同書和指導員孫永昌召開了副班長以上的會議,決定以戰鬥小組為單位分散打。
這個戰術果然奏效。發起攻擊後,連續奪取了3個山頭。這時我們2營也隨1營投入了戰鬥,衝向了山下的土軍的炮陣地,炸毀了4門榴彈炮,解除了土軍火炮對我攻擊部隊的威脅。3連3排攻下第3個山頭後向下一看,全是懸崖峭壁,還有土軍的機槍封鎖著,攻擊第4個山頭,大家感到有些為難了。指導員孫永昌看出戰士們有些猶豫,便站在3排跟前喊道:「同志們!立功的機會到了!英雄好漢衝啊!」
戰士們大聲吼叫:「衝啊!」
勇士們勇猛地衝了過去,僅20分鐘的戰鬥,就佔領了土軍主陣地,陣地上響起了勝利的軍號聲。這時,3連已奪下土軍佔領的第4個山頭。
接著,我們又和1營向陽站街裡發起攻擊。2連副連長衝在前頭,他抱著機槍,衝進街裡向兩邊房子猛打。熟睡中的土耳其士兵被突然的槍彈,打得暈頭轉向,有的沒有爬出鴨絨被就慘叫著死去了。副連長聽到街西頭有汽車馬達聲,他估計敵人想開車逃走,當即命令1排向街西猛插,截住敵人汽車。彝族戰士潘學仕抱著機槍衝在前頭,一陣猛掃,20餘輛汽車全部被截住了。然後他扔出一排手榴彈,消滅了隱蔽在汽車下的敵人。
這時敵人的大炮又發射了,在3連佔領的山頭爆炸,想再次奪下3連陣地。潘學仕仔細辨別炮彈出口的位置,斷定敵炮兵陣地離街西不遠,便帶著彈藥手呂臣衝向街西廣場。果然在學校操場上擺有5門榴彈炮,正在連續發射。這時1排也上來了,他們用機關槍、衝鋒鎗、手榴彈猛打,消滅了土軍官兵,奪取了炮陣地。然後又參加街內的激戰。
1排長何榮跑在最前面,突然從角落裡鑽出一個大個土軍士兵,攔腰抱住了他。於是兩人摔起跤來,何榮一槍託打死了那個大漢,繼續投入街西激戰。
炮排同志的炮彈打光了,他們大膽地在敵人房子裡和汽車上找到136發炮彈,狠狠地打了敵人一頓。但是敵人趴在各個角落仍在進行頑抗,街內的戰鬥打得十分激烈。
天亮後,土軍在數架飛機的俯衝掃射配合下,進行連續的反撲。為了減少部隊傷亡,曹玉海命令2連撤出街裡進行防空,準備夜間再消滅敵人。但2連撤退時,卻遭到南山敵人的火力阻擊,部隊撤不下來。副連長正感到為難時,潘學仕抱著機槍過來,懇求地說:「副連長,你們快撤,我來掩護!」
潘學仕,雲南省路南縣彝族人。1947年參軍的戰士。
副連長感激地點點頭,嚴肅地叮嚀說:「好你來掩護。這一帶很危險,你要特別注意。」
「副連長,你放心!有我在,保證連裡的同志一個也丟不了!」
副連長走了,潘學仕考慮任務重要,一定要保證全連安全撤出,但他卻擔心彈藥不足,忙爬到彈藥手呂臣身邊,問:「呂臣,我們還有多少子彈?」
呂臣沒有吱聲,打開了子彈箱,潘學仕看到了黃橙橙的子彈,查一查足有200來發,他信心十足地對著南山的土軍說:「來吧,子彈頭等著你呢!」
潘學仕把機槍架在小土包上,瞄準南山敵人,一扣扳機,一個點射,打啞了土軍機槍火力發射點,副連長及時地指揮連隊安全地撤到了街外。可街西口的土軍發現東頭只有兩個人,一挺輕機槍,便氣勢洶洶地撲過來,潘學仕把一梭子子彈打光,換上梭子,又拿了一個。他回到小土包下,等著敵人上來,土軍士兵離他很近了,他突然開火打到了一片又一片敵人,敵人終於垮下去了。
天暗下來的時候,志願軍342團全部佔領陽站東、西、北3個高地,對土耳其旅形成了四面包圍之勢。激戰至29日10時許,將敵人全殲,共計斃傷土耳其旅580人。
南朝鮮國防部編纂的《韓國戰爭史》,對志願軍342團與土耳其旅的交戰,做了這樣的描述:「土耳其旅在瓦院以東7公裡處過夜,凌晨1時與敵1個團意外遭遇,敵人用迫擊炮和機槍等重火器集中火力猛攻,旅的後衛部隊在不利地形處遭到襲擊,經激戰突圍出來。但美軍通信軍官洛倫佐上尉等許多士兵陣亡或失蹤,通信車輛也被敵人奪去。
「15時30分,軍團長命令該旅:同第2師右翼部隊保持聯絡,繼續執行對軍團右翼機動路的切斷任務。在旅正面威脅兩翼的敵人,可能是中共第38軍所屬一個團的兵力,是一支戰鬥力很強的部隊。
「分析敵情後,土耳其旅決定在日落時分退至7公裡後方的新林裡,切斷通往軍團右翼和後方的機動路,以阻敵進攻。同時令聯絡軍官向軍團和第2師通報旅的計劃。
「爾後,土耳其旅在日落時分,逐次後退,完成了新林裡的移動。」
講述完兩次與土軍交鋒,姚老還介紹說,抗美援朝期間兄弟部隊還多次與土耳其旅交過戰,結局都是以土軍的失敗而告終。
//////////
我在美軍公布的土耳其旅在韓戰的資料中看到這樣的記載:1950年11月19日,美軍第25師於早上6點離開開城,是夜兩點左右宿營在礦業城鎮軍隅裡。次日,未配備卡車、基本上是個步兵部隊的土耳其旅被派遣編入軍隅裡的第9軍後備隊。21日,該旅接到命令與美軍25師一同北上。22日,他們完成了在指定區域壓制北朝鮮巡邏隊的任務。
韓戰中的土耳其旅官兵
在與美國同伴一同前進時,土耳其旅被命令與第9軍右翼的美軍第2師建立聯繫,並掩護該師的右翼和後方。這時,該旅得到消息,在德川西北部有中國軍隊的一個團,但關於中國軍隊和駐守德川的南朝鮮軍的詳細情況並沒有告訴他們,怕影響他們的士氣。11月26日,中國軍隊向美第一軍和第9軍發起猛烈反擊,氣勢駭人。土耳其士兵受命保護聯合國軍的右翼。該旅第一營被用派來的卡車運送到軍隅裡以東15英裡、距德川約一半路程的瓦院。由於派來的車輛不夠多,卸下一營之後,才能再返回來接二營,於是,土耳其旅的一些部隊便開始步行。各種各樣的命令、與前令相反的命令以及亂七八糟的傳令使得整個局面亂作一團,難以明辨。
土耳其旅受命封鎖公路,並奪取雲興裡。後來,在解釋當時的混亂局面時,亞基希寫道「根本沒有時間把我部運送到雲興裡,並在天黑之前將其部署到位。另外,美軍推測我們的敵人應該在新興裡,但實際上,他們距離美軍要求我們防守的戰線太近了。我部在到達指定位置之前受到突然襲擊的可能性太大了。
土耳其旅官兵在休息
正如亞基希明確指出的,土耳其旅處境不妙。他們不得不向東南撤退。這一撤退進一步暴露了土耳其旅自己的東翼以及美第二師的東翼。亞茲吉命令部下緊接著向東北方向的瓦院運動。土耳其旅此時已經與美軍失去了聯繫。因此,亞基希擔負起指揮任務。部隊到達瓦院後,在沒有坦克掩護的情況下,亞基希命令土軍徒步向德川發起了進攻。
美軍第二師的空中偵察發現成千上萬的中國部隊正在朝德川方向運動,判定那就是他們將要攻打的地方。但實際上,中國在整條戰線上發起了反攻。
不管怎樣土耳其旅己經實現了一個目標,他們牽制住了敵人。中國軍隊數次要奪取土耳其旅的陣地,傷亡較大。
土耳其軍人在朝鮮
土耳其旅被孤立在零度以下的氣溫裡。夜裡,中國軍隊使用鼓號、口哨、長笛.牧羊笛和鈸製造出陣陣噪聲,又喊又說又笑地對他們進行了連續密集的幹擾。
原本採取攻勢的聯合國軍此刻變成了全軍潰退。勢不可擋的中國軍隊不斷地變換戰術和攻打方向。軍部與土耳其旅的通信恢復了。由於語言不通,有些命令搞明白了,但大多數則沒有。該旅接到命令,與美軍第三十八團會合,掩護該團的側翼;並奪取一條向西撤退的路線。但在撤退的慌亂之中,文電消息被錯傳延誤,雜亂無章,因此,當這條至關重要的指令傳到時,已經晚了兩個小時。部隊只好在一片混亂中,在擁擠不堪的公路上慌忙掉頭。
在向瓦院回撤途中,土耳其旅再次遭到了敵軍火力的猛烈攻擊。該旅還沒能來得及重新集結防禦,中國軍隊就已經來到了。他們對這支凌亂無序的縱隊發起猛烈進攻,土軍9連不得不再次掉轉頭攻擊,掩護大部隊撤退。10連受命負責該旅的全面警戒。
9連負責保護10連和11連的側翼。中國軍隊放鬆了對十連的包圍;但對9連和11連繼續實施包圍。11月28日十時左右,中國軍隊成功突破,大舉進攻9連陣地。該連被徹底打垮,連長及其眾多手下戰死。中國軍隊的增援部隊想要包圍整個土耳其旅。不過,亞基希在對戰場局勢進行分析之後,採取措施來保護他的側翼,以免被全面包圍。中國軍隊勢如破竹,突然停止了進攻,這樣土耳其旅又陷入了他們布設的圈套。中國軍隊的伏擊對土耳其旅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11月30日,該旅戰鬥力被摧毀。他們從美第9軍得到的惟一援助就是一個坦克排和運輸卡車,再加上該旅的火炮,使該旅部分力量得以倖存。
撤回瓦院的土軍主力11月27日被團團包圍,他們的大刀與中國軍隊的刺刀之間展開了白刃戰,約 400人受傷。土耳其旅在瓦院一直堅持到當天下午,而後向西南方的另一個陣地撤退。在遭到中國軍隊的再次迂迴包抄之後,他們又向軍隅裡撤退。部隊損失了大部分車輛。當倖存下來的士兵再也沒有其他的逃脫辦法時,就都匆匆爬進了山裡。此時,中國軍隊已經控制了所有的公路。土耳其旅繼續進行了阻滯戰鬥,想要為其剩餘的部隊爭取時間來重新編隊,並組織一次多少像樣的防禦,但都沒有奏效。
在二師司令部,有關土耳其旅及其實際行動的消息越來難以獲得。派往土耳其旅陣地的坦克一次次被擋了回來。混亂導致了驚人事件不斷出現,美軍士兵乾脆放棄了陣地和裝備,甚至連武器也丟掉了。中國軍隊好像遍地都是,同時又到處找不到影子。他們的動向很少能夠得到證實。即便是確認了,也常常是錯誤的。比如有消息說,中國軍隊就在前面,結果他們卻從後面發起了進攻。土耳其旅決定撤消戰地指揮所,因此往後開始的完全是一場新式又古老的戰爭。
在聯合國軍的進攻和中國軍隊的反攻過程中,土耳其第一旅傷亡3514人,其中741人戰死;2068人受傷,163人失蹤,244人被俘。另外,還有非戰鬥傷亡298人。
美軍資料對土耳其旅的最後結論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土耳其的第一場真正戰爭中,由美軍顧問武裝和訓練的土耳其旅在惡劣的條件下,雖然表現得勇敢卓越,但對他們的要求或期望恐怕也只能如此了。
//////////
我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史》中看到,第五次戰役的漢城南追殲戰中,志願軍12軍35師103團又消滅土軍1個營,俘土軍營長以下百餘名官兵。
土耳其官兵在朝鮮合影
在這之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與土耳其旅作戰十餘次。整個韓戰期間,土耳其旅死傷、失蹤、被俘3216人,其損失的兵力在「聯合國軍」中居第3位。第1位是美軍162708人,第2位是英軍4435人。
韓戰證明,土耳其精銳部隊不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對手。
儘管土耳其軍充當了美國的幫兇軍。但對土軍戰俘,志願軍卻一如既往,實行了人道主義。
「與美俘截然不同的是土耳其俘虜。他們大都是農、牧民出身,由於習慣艱苦的生活,對被俘初期的艱苦環境,完全能夠適應。據說剛到俘管處時,發給他們的黃豆,儘管他們不知道黃豆會生豆芽吃,但卻會想別的辦法來吃,如用火炒黃豆吃。其中有少數戰俘在廢墟堆上挖些財物,有的做好小餅一類食品,向美俘換手錶之類物品。這些土耳其人大都信奉伊斯蘭教,彼此間以兄弟相對待。出現病號,都主動照料。
圖為志願軍為了照顧俘虜的生活習慣,特地配備了麵包烤箱,對土耳其的戰俘還專門準備了活的牛羊。
「據隊裡反映,土俘很少病號,都很健康。多數整天樂呵呵地,憨態可掬,一副淳樸的勞動人民形象。但據稱土耳其人在戰場上倒挺頑強,我軍只俘虜土軍240餘名。」這是《韓戰我軍管理15國戰俘紀實》中的記載,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土耳其兵的吃苦善戰。
土耳其戰俘大都是文盲,他們不懂英語,志願軍當時只好利用美俘溫納瑞斯(美籍希臘人),用希臘語同土耳其俘虜中會講希臘語的哈密特上尉,對土軍戰俘實施語言溝通。1951年8月,志願軍總部從新疆軍區調來維吾爾族幹部馬立克同志任土俘隊的翻譯。他是回教徒,會講波斯語,這樣語言基本上可以通了。
有一次志願軍俘管隊把節餘的夥食費買了許多隻雞,一個班一隻雞,可美國兵吃完了,又去偷了土耳其俘虜的雞,土耳其有個班沒吃上,同美俘吵了起來,說:「過去你們欺負人,在這裡你們和咱們都是俘虜,該放下臭架子了!」俘管隊同志只好把他們拉開,批評了美俘,給土耳其俘虜補了一隻雞才算完事。
土耳其戰俘在俘管隊看到,志願軍無論美軍、土軍,白人、黑人一視同仁,深受教育,稱讚志願軍是仁義之師。
韓戰後,土耳其改變了仇視中國的態度,與中國進行了友好的往來。2000年4月,江澤民主席訪問了土耳其,促進了兩國友好關係的發展進程。
為了進一步促進中土兩軍關係的改善,經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批准,2000年6月12日下午,土耳其「圖爾吉特雷斯」號飛彈護衛艦訪問上海,這是土耳其海軍第一次訪問中國。
「圖爾吉特雷斯」號飛彈護衛艦屬亞維茲級,由德國生產,1988年入列土耳其海軍,全艦官兵180人。在訪問上海的3天期間,土耳其海軍受到了中國海軍的熱情款待。韓戰兩軍刀槍相見,已成為歷史。握手言和,友好交往則成為中土兩軍新世紀的起點。
韓戰:比利時軍慘敗臨津江
韓戰:鏡頭裡大英帝國名落孫山
韓戰:請看鏡頭裡聯合國軍傷亡和戰俘
韓戰:鏡頭裡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坦克戰
本作品版權歸「晨暉軍事」所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