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進入白熱化階段,參戰雙方其實從參與國家數來看是不對等的,其中中朝聯軍為一方,另外一方是以美國為首的16國聯軍,稱為「聯合國軍」。有人以為朝鮮戰場上只有中國、朝鮮和美國、韓國的戰鬥,其實不然,還有由15個國家的「聯合國軍」。可以說自從我軍進入朝鮮,「聯合國軍」就基本沒佔到便宜,那麼他們為什麼要參戰呢?
這一幕和多年前入侵我國的八國聯軍很相似,只不過這一次是在朝鮮半島上進行的戰鬥。其實最開始韓戰的爆發還是因為蘇聯和美國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互掐,原本被日本控制的朝鮮半島在日本敗退後瞬間成為大國之間的香饃饃,誰都想咬上一口。而美國在蘇聯大軍已經開赴朝鮮半島境內時才反應過來,緊急派出兩名上校擬定方案,最終一名叫臘斯克上校的人在半小時內劃定了「三八線」,奠定了朝鮮半島局勢。
隨著朝鮮內部的矛盾的增加,逐步發展成為兩個信仰截然不同的政體,終於在1950年6月25日爆發了戰爭。北朝鮮人民軍借著蘇聯的T-34坦克一路打到了漢城,緊接著把南朝鮮軍隊以及少數美軍打退到釜山附近。這裡不得不提一個叫沃爾頓·沃克的美國將軍,他借著釜山的地形組成了釜山環形防禦圈,最終堅持到麥克阿瑟的仁川登陸。
眼看著南朝鮮軍隊被打得節節敗退,這時候驕狂麥克阿瑟興奮極了,又有仗打了。而這時候作為二戰戰勝國其他國家坐不住了,紛紛派出軍隊想在朝鮮半島分一杯羹,於是就有了16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他們分別是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衣索比亞。
在這裡相信有很多人疑惑像菲律賓這種小國也參加是為了什麼?其實這很好解釋,菲律賓在二戰時期是日本佔領國之一,隨著太平洋戰場的結束,當然是在美國霸權下選擇跟隨咯。而當時的美國操縱安全理事會借著聯合國的名義組建了「聯合國軍」,其中派出作戰部隊的就是上面的16國,還有瑞典、印度、丹麥、挪威、義大利派出了醫療隊。
而像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等是真的想在朝鮮戰場上撈點好處,其中除了美國是主力外,英國、加拿大以及土耳其才是真的有些戰鬥力。其他國家要麼是參戰人數不多,要麼就是戰鬥力就是個渣渣,多半來湊數的。總的就是這樣一句話,要麼是奔著分一杯羹去的,要麼就是為了表明自己立場的,無論是哪種其實都離不開一個詞—利益。
都說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可以讓敵人變朋友,看的只是夠不夠分量而已,它就是利益。朝鮮半島其實已經在日本的控制下很多年了,而日本的敗退就使得原本就被壓制的朝鮮成為大國之間的嘴中肉,無論是誰能夠吃到這塊肉都是想方設法。可上面還有一個驕狂的戰勝國—美國,本身美國就是一條大腿,抱緊大腿就等於上了利益之船,因此才會有那麼多國家參與。
相信不用多說,就算有多個國家的軍隊,但最終以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勝利結束。雖然整體上我軍的裝備比不上美軍,但是其強悍的戰鬥意志卻沒人能夠望其項背。可能那些無論是抱著分一杯羹還是被裹挾參戰的國家怎麼也想不到我軍這麼兇猛。有些軍隊在我軍面前真的是連作戰的勇氣都沒有,在這方面美軍算是真正的敵人,我軍雖然最後勝利了,但都是靠著先輩們的性命換來的,實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