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中國究竟是勝利者,還是只與美國打了個平手?

2020-12-05 騰訊網

1953年7月27日,中朝代表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代表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

眾所周知,「抗美援朝戰爭」最後是以雙方籤訂停戰協議結束的!既然是停戰,那麼應該是大家都打了一個平手,不然怎麼會叫「停戰協定」,而不叫「戰敗協定」呢!

事實上,有一些人就是這麼認為的!畢竟中美雙方在這場戰爭中都損失慘重,且在戰場上已經形成了相對局勢,如果再打下去的話,也只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誰也不能完全吃掉對方。

因此,「抗美援朝戰爭」自然是一場「平局」的戰爭!

但作者並不那麼認為!在我看來,抗美援朝戰爭,朝中方是勝利者,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是失敗者。

為何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在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在蘇聯人的支持下,節節勝利,僅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就佔領了包括漢城在內的朝鮮南部90%的土地,並將李美軍壓縮在了僅有一萬平方公裡的大邱、釜山的環形防禦圈內。

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指揮美第10軍在仁川登陸,從此改變了朝鮮的戰局,人民軍在強大的「聯合國軍」的攻擊下,開始節節敗退,先是退到三八線附近,後則一直往鴨綠江邊撤退。

在我志願軍入朝作戰之前,美軍就已經佔領了朝鮮的首都平壤,戰火很快燒到了鴨綠江邊。從當時的戰局態勢來看,美軍幾乎已經佔領了朝鮮全境。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25日,便正式打響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槍。

從第一次戰役開始,一直到第五次戰役結束,我軍硬是將美軍從鴨綠江畔,一路趕到了三八線以南,並迫使其籤訂停戰協定。「三八線」——這條被世界各國公認的軍事分界線,位於鴨綠江以南400公裡處。

這也就是說,美軍不僅沒有打贏這場戰爭,反而還被我志願軍打得向南撤退了400公裡。

所以,如果你說「抗美援朝戰爭」,我們只是跟美國打了個平手,這確實有點說不過去。

當然了,我們在衡量戰爭是否勝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那就是看這場戰爭是否達到了自己的預定目標。

換句話說,如果美國通過這場戰爭已經達到了它的預定目標,那麼即便是戰敗後與朝中方籤訂停戰協定,那麼對於它來說,也是勝利的。反之,如果沒有,那就是失敗的。

那麼,美國的預定目標是什麼呢?很簡單,那就是佔領朝鮮全境!這一點,美軍在仁川登陸後,聯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就已經在他的「感恩節攻勢」和「聖誕節攻勢」中明確說道了!

但結果卻被我志願軍打得懷疑人生,更別說還要完成什麼預定目標了。在當時的局勢下,能不能安全撤出戰場,還是個大問題!

要知道,當麥克阿瑟在得知我志願軍即將入朝參戰的消息時,還曾極度狂妄地叫囂道:

「中國不敢參戰,如果參戰,就會遭受「戰史上最大的屠殺」。」

但我幾十萬的志願軍還是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了鴨綠江。而在入朝後的第一次戰役中,我軍僅用了12天的時間,就殲敵1.55萬餘人,並將其從鴨綠江邊趕到了清川江以南,一舉粉碎了麥克阿瑟妄圖於「感恩節」以前吞併朝鮮,結束韓戰的計劃。

以至於僅在一個月後,麥克阿瑟就對美國總統杜魯門驚呼道:

「哎呀,中國軍隊太強大了,我們必須有所動作,要麼增兵,要麼撤退!」

從第一次戰役開始,到第五次戰役結束,我軍一共殲敵23萬餘人,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擊退了400公裡,將其從鴨綠江邊趕回到了三八線。而最重要的一點是,我軍將戰線穩定在了三八線附近,聯合國軍再無法向北進軍。

此外,在我軍的強大攻勢下,敵軍不得不由戰略進攻轉入到戰略防禦,並迫使其接受停戰談判。

因此,「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無疑是屬於朝中人民的,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是名副其實的失敗者!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抗美援朝戰爭,我軍的損失比美軍嚴重,這怎麼能算勝利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只需來看一下敵我雙方投入的兵力情況,以及傷亡情況就知道了!

根據李峰老師《決戰朝鮮》一書中的記載:自1950年10月25日參戰到1953年7月27日籤署停戰協定,中國人民志願軍一共陣亡了11.4萬餘人,醫院救治戰鬥和非戰鬥負傷的傷員為38.3萬餘人次,其中因救治無效死亡者,總計2.16萬餘人。

去掉傷員因第二、第三次負傷而造成統計上的重複數位,以及因救治無效死亡和非戰鬥負傷者,故最後確定的戰鬥傷亡減員數為36.6萬餘人。

而除去傷亡減員之外,志願軍還有2.9萬餘人失蹤,其中除了2.14萬餘人在美方戰俘營外,其餘8千餘人下落不明。

因此綜上可以確定,加上失蹤人數,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我方總計戰鬥損失39萬餘人。

接著我們再來看一下美國方面的傷亡情況!

據美方近年來的數據統計:在整個戰爭中,美國軍隊總計陣亡33629人,其他原因死亡人數為20600餘人,負傷103248人,被俘後遣返3746人,另外有8142人失蹤。

綜上,美方總計損失為169300餘人。

通過上述的對比,我方的損失確實要比美方多,但我們要知道的是,「聯合國軍」除了美軍之外,還有其他十多個國家的軍隊參與,其損失總計為17200餘人(不包括南朝鮮軍的損失)。

而「聯合國軍」在整個朝鮮戰場投入的最大兵力多達111萬餘人,其中美軍54萬餘人,南朝鮮軍51萬餘人,其他僕從國4.8萬餘人。美國侵朝的兵力佔到它全部陸軍的三分之一,空軍的五分之一,海軍的二分之一。

而我方投入的最大兵力為180萬餘人,其中志願軍134萬人,朝鮮人民軍45萬餘人。

如果僅從兵力上來說的話,我方確實要優於敵軍。但我們要知道的是,敵人的武器裝備不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性能上,都要遠遠優於我方。

在戰爭開始時,敵方就有飛機785架、艦艇106艘、坦克886輛、火炮10388門。而戰爭中敵方最多時坦克多達1543輛、火炮達19530門、艦艇為310艘、飛機為2082架。

而我方當時還沒有海軍,戰爭初期也沒有坦克和空軍,火炮也只有3510門,其中絕大部分還只是口徑為75毫米以下的輕型火炮。

而在整個戰爭中,美軍使用了除原子彈之外的包括戰略轟炸機、航空母艦、戰列艦,甚至是細菌彈在內的所有先進武器裝備。這種軍事對抗,在全世界歷史上也是第一次!因此後來史達林還曾評論說:「中國軍隊是在用大刀長矛同來福槍作戰。」

所以,通過以上的這些數據對比後,我們不難發現,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我們能打到這種程度,這難道還不足以說明我方是勝利者,美方是失敗者嗎?

不過話說回來,美方之所以願意接受停戰談判,除了我軍實力強悍之外,最重要的,還是敵我雙方在進行多輪較量後形成了四個方面的均衡態勢。而當時的美軍已經無法打破這種均衡態勢,所以才不得不接受談判的。

一、國際戰略格局的均勢!當時美軍所帶領的「聯合國軍」,簡單來說就是所謂的「資本主義陣營」中的國家群體。而我們的背後,則有「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蘇聯的支持。

二、作戰空間壓制的均勢!當時的美軍有海空優勢,而我們有陸地優勢。

三、作戰時間選擇的均勢!美軍擅長在白天作戰,而我們更擅長於晚上作戰。

四、戰鬥能力的均勢!美軍裝備精良,後勤保障體系完善,這一點遠勝於我軍。但我軍有一種東西,是他們沒有,或者是有所欠缺的,那就是——堅韌不拔、頑強的戰鬥意志。這一點,朝鮮戰場上的「冰雕連」、黃繼光、邱少雲等英雄,就是最好地說明。

因此在這樣的均衡態勢下,美軍其實是非常難受的,因為明明自己擁有碾壓性的武器裝備,但是在真正的戰鬥過程中,卻總是打得心驚膽戰的。因此最後,才不得不走上談判桌,與我方籤訂談判協議!

當然,除了以上這四個均勢之外,促使美方談判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美國民眾強烈的反戰情緒。

因為當時的艾森豪之所以能競選為總統,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曾許諾在當選後,一定會結束這場戰爭。因此,如果他食言的話,那麼美國政府將迎來極大的壓力!

綜上所述,便是我們對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簡單分析了,看完之後,你還會覺得我方只是與美國打了個平手嗎?

當然不是!抗美援朝戰爭,最後當然是以朝中人民的勝利,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失敗而告終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而從歷史的進程來看,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而且還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此外,它還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重要心理支撐點!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作者:劉國新(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對於抗美援朝戰爭這是抗美援朝留給我們的最大精神遺產。眾所周知,韓戰爆發時的中國,無論國力還是軍力,都無法同美國相比。雙方實力懸殊程度不是以幾倍來計算的,主要工業產品相差幾十倍甚至上百倍。1950年美國鋼產量8772萬噸,中國是61萬噸,美國是中國的近144倍;1950年美國工農業總產值為2800億美元;中國是100億美元,美國是中國的28倍。
  • 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汲取敢打必勝的精氣神
    作者:王曉輝、胡楊(國防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研究員)  70年前,為了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在武器裝備和後勤補給均遠遜於美軍等極端不利條件下,與其展開殊死較量,把敵人從中朝邊境趕回到三八線,迫使美國首次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
  •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成長的中國空軍
    抗美援朝戰爭,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發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嚴酷的戰爭,加速了我軍由步兵單一兵種,向現代諸軍兵種合成軍隊的轉變,促進了人民軍隊的現代化建設。人民空軍的成長就是典型的範例。人民空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迅速成長 1951年1月2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與美國空軍進行第一次空中交戰。志願軍空4師10團28大隊擊傷美機一架,從大隊長李漢的射擊照相膠捲上看,被擊中的是F-84轟炸機。此時,他們與蘇聯空軍共同升空、學習實戰僅僅一個月。
  • 闢《炎黃春秋》謠:毛澤東否定抗美援朝戰爭?
    一九四六年,我講過美國是個紙老虎。我經常考慮這個問題,但是有時天上有烏雲,例如蔣介石打下張家口、美國侵入朝鮮等。抗美援朝戰爭時,我是放在美國佔領鴨綠江這一個基礎上來考慮問題的。】——毛澤東1958年的態度仍然很明確,中國希望和平,但是【美國侵入朝鮮】、【美國佔領鴨綠江】,因此中國必須進行抗美援朝戰爭,而且打贏這場戰爭最終使【敵人怕我們多一些】。
  • 新東方老師稱抗美援朝是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是真不懂歷史還是?
    該名講師王某在課堂上稱:我們的歷史被篡改了,抗美援朝戰爭是世界公認的由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是蘇聯人讓中國當炮灰……該教師甚至還對我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邱少雲的英雄事跡不斷詆毀,稱這個事跡不是真實的。對於抗美援朝之戰,小北一直都是一個觀點:抗美援朝是我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此戰打出了我新中國軍人的鐵血風採,也打出了我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地位,此戰之後,我新中國和中華民族才是真正的站起來了,才真正擁有了大國和強國的世界地位!
  • 抗美援朝為何美國不用原子彈?仁慈還是另有所圖
    一方面美國被志願軍打得沒脾氣,美國國內有人建議投放大殺器原子彈,不過美國政府經過多方面考慮沒有使用,話說回來,美國就算用了原子彈它也打不贏。想想看上甘嶺戰役的結果。志願軍最多多付出點代價,死的人再補一些兵就行了。它要真扔了原子彈,當時的蘇聯也可以直接介入戰爭了。
  • 解放戰爭打了3年,抗美援朝也打了3年:為何後者打得更慘烈?
    抗美援朝戰爭,是在解放戰爭結束不到一年後爆發的,中國參戰軍隊以解放戰爭時的各野戰軍為主(前期為三野、四野主力,後期各部隊入朝輪戰),在朝鮮半島打退了韓軍及16國軍隊組成的聯合國軍。這場戰爭到底有多難打?
  • 美國介入的戰爭中有哪些是沒打贏的
    美國所經歷的這些戰爭可以分為國內戰爭和對外戰爭。說起美國的國內戰爭自然會使人想起南北戰爭,事實上這場戰爭又叫美國內戰,可以說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美國有史以來就只爆發過這一次內戰。然而事實上美國還曾經歷過謝司起義、塞米諾爾戰爭、堪薩斯內戰、麥克明縣戰爭等多次國內戰爭:這些所謂的戰爭大多只是規模很小的起義或政變,所以一般意義上美國內戰還是特指南北戰爭。
  • 抗美援朝美國到底被打得有多痛?十年後美國總統的一句話道出真相
    不知道大家對抗美援朝了解多少,這場戰爭可以說打出了我國解放軍的氣勢。讓世界都對中國刮目相看,因為在與美軍力量懸殊如此之大的情況下,依然獲得了勝利,而美軍至今都不明白,當年為何被打得如此慘。一些美軍專家總結經驗稱,美軍之所以慘敗,並不是因為輸給了志願軍的武器,而是輸給了志願軍完全的鬥志。
  • 為何美國人選擇遺忘韓戰?現在若發生衝突,會有怎樣的結果?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國家對曾經參與戰爭的人,陸續授予了紀念獎章,弘揚他們的英雄事跡。不僅如此,國家還陸續推出了一些關於韓戰的影視作品,讓更多的人知道當年那場戰爭,了解英雄們的付出和貢獻。對中國來說,抗美援朝是一個不容遺忘的重要時刻。
  • 血與火的洗禮——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東坡兒女
    四川新聞網消息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之際,東坡故裡人王曉月發表《血與火的洗禮——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東坡兒女》一文,介紹了當年眉山人民為抗美援朝所做的貢獻,本網全文發布這篇紀念文章。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誕生後所面對的第一次反對外來侵略的保家衛國戰爭。戰爭的勝利,昭示了一個偉大民族的新生!
  • 倪志亮——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將軍大使
    回顧70年前抗美援朝戰爭史,我們會發現,中共中央之所以決策出兵朝鮮,抗美援朝,並非草率決策,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這一決策既有事前準確的戰略預判,有高明精巧的戰略籌劃,又有諸多細緻的外交努力,由此達到了「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的優勢,志願軍才出徵進行抗美援朝戰爭。
  • 張瓊 申福建 ‖ 眾志成城 保家衛國——內江人民支持抗美援朝戰爭...
    美國派兵進行武裝幹涉,發動對朝鮮的全面戰爭,同時,美國侵略朝鮮的空中飛機,連續不斷侵入中國東北邊境地區領空,對中國東北邊境地區的城鎮、鄉村進行偵察、轟炸和掃射,並派遣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新中國的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外來威脅,這對剛剛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來說,是一場極其嚴峻的考驗。唇齒相依,唇亡齒寒。
  •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引專家熱議
    有朋友告訴我,每天只播一集,看了不過癮,他們希望每天至少能播兩集最好。二十集文獻片,不僅採訪了大量的抗美援朝健在的老戰士,老將軍,而且還採訪了美國參戰老兵和國際上有關研究學者,讓人從更加廣闊的視角去思考人類戰爭,思考這個世界,思考中美兩國人民究竟應該如何和諧相處。
  • 假如中美發生戰爭,以中國現在實力,還能像抗美援朝那樣取勝嗎?
    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當時的朝鮮戰場上面,100多萬中國人民志願軍前赴後繼地進行戰鬥,一直持續了三年之後,韓戰才落下帷幕。在這場戰爭中,我國人民志願軍遭受了十分嚴重的損失,有40萬人受傷或死亡,將近20萬人永遠留在了那片土地上。在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所在的營接到命令對597.9高地進行反撲。
  • 英雄兒女驅虎豹——致敬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青春方陣
    率先入朝的志願軍4個軍的軍長:第38軍軍長梁興初和第39軍軍長吳信泉均為38歲,第40軍軍長溫玉成和第42軍軍長吳瑞林為35歲。  戰將當年多年輕——美國老兵驚嘆:打了一輩子仗,沒遇到過這麼厲害的部隊  美國人顯然未把年輕的中國軍隊放在眼裡。
  • 抗美援朝時,還有一國秘密參戰,幫中國打贏了「決勝」美軍的一戰
    1950年,朝鮮人民軍南進作戰,韓戰爆發,面對朝鮮軍隊,南韓節節敗退,美國為了維護在亞洲的戰略地位,趁蘇聯不在聯合國時期,結盟15個國家組成了一支聯合國軍,面對美國的侵略行為,中國人民志願軍也趕赴朝鮮戰場。
  • 抗美援朝戰爭,中美雙方戰場犧牲的最高將領是誰?
    日本史學家和田春樹在《韓戰全史》中這樣寫道:如果說美中戰爭是美國和中國「軍事、政治、經濟、外交上的全面較量」的話,那麼可以說結果是不分勝負。 像抗美援朝這樣,一眼看不出勝負的戰役,往往人們會從其他的方面進行對比,從而決出誰才是贏家。其實,戰死的最高將領便是一個對比項。
  • 偉人的霸氣和智慧: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中國人不懼戰爭
    南韓兵敗如山倒,美國不甘心自家在朝鮮半島的利益受損,於是以聯合國安理會的名義糾集了15個國家的軍隊,會同大規模的美軍開始對朝鮮半島用兵。但是,美國卻錯估了我新中國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戰略眼光和膽量!1950年9月,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兵朝鮮戰場的前一個月,毛主席以他一貫的霸氣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民不懼戰爭、將奉陪到底。
  • 抗美援朝為何不得不打?不止抗美那麼簡單,毛澤東還有其它用意
    在1944年豫湘桂大潰敗後,美國對國民政府完全失去信心,出賣了中國在東北和蒙古的利益,以交換蘇聯出兵緩解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壓力,並促使日本早日投降。在經歷過激烈的談判之後,中國還是爭取回了東北的主權,和蘇聯達成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但蘇聯還是埋下了一個坑,而這個「坑」間接引發了抗美援朝戰爭。新的條約中有兩條:1、處於戰爭狀態時,一方要儘可能給另一方進行軍事及其他援助。2、經中國提議且蘇聯同意,兩國海軍將共同使用旅順海軍基地,共同面對侵略者。乍一看這是老大哥非常給力的站臺撐腰,但這兩條背後卻又是一個新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