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為何不得不打?不止抗美那麼簡單,毛澤東還有其它用意

2021-01-07 燎原視角

在1944年豫湘桂大潰敗後,美國對國民政府完全失去信心,出賣了中國在東北和蒙古的利益,以交換蘇聯出兵緩解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壓力,並促使日本早日投降。1945年,民國政府和蘇聯達成了喪權辱國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該條約直接導致外蒙獨立,並將東北鐵路和旅順海軍基地的控制權交給了蘇聯,並讓大連成為了自由港,蘇聯則在這個港口的貨運完全沒有關稅。不過在全國解放後,新中國拒絕承認此條約,堅持完全收回東北的主權,而這也引起了蘇聯的不滿。

早在沙俄時期,沙俄人就一直希望獲得一處「不凍港」,為了它,俄國人算是在東西兩個方向折騰了幾百年,直到在清朝末年獲得機會搶佔了旅順,不過沒過多久,由於日俄戰爭的失敗,煮熟的鴨子飛了。1945年,蘇聯出兵,剛控制了中國東北,便火急火燎地和國民政府籤了「友好」條約,但它萬萬沒想到的是,國民黨被中國共產黨給幹下去了,而毛澤東等人早就說過不承認一切不平等條約,這就讓蘇聯非常著急,於是出現了「荒誕」的一幕。當解放軍攻佔南京時,資本主義老大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留下來,代表美國政府和共產黨接觸;而社會主義老大哥蘇聯駐華大使卻跟隨國民政府去了廣州,目的也只是為了守護《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所謂的「合法性」。

當新中國正式成立之後,蘇聯雖然率先承認了新中國,但卻依舊咬著《中蘇友好條約》不放,為此主席還專程訪問蘇聯親自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不能放著東北的主權被蘇聯蠶食。在經歷過激烈的談判之後,中國還是爭取回了東北的主權,和蘇聯達成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但蘇聯還是埋下了一個坑,而這個「坑」間接引發了抗美援朝戰爭。

新的條約中有兩條:1、處於戰爭狀態時,一方要儘可能給另一方進行軍事及其他援助。2、經中國提議且蘇聯同意,兩國海軍將共同使用旅順海軍基地,共同面對侵略者。乍一看這是老大哥非常給力的站臺撐腰,但這兩條背後卻又是一個新的陰謀。

當時北朝鮮領袖金日成看到中國全國解放之後,也一直想南下收復南朝鮮,但自身實力實在是不夠,於是不斷給史達林和毛主席寫信,希望獲得軍事援助。毛主席雖然贊成,但認為當前時機不對,不適合發動戰爭,史達林最開始也是這個態度,對金日成冷處理,但隨著新中國收回東北,史達林對金日成的態度便180度大轉變,給槍給錢,讓金日成趕緊動手。

蘇聯的盤算打得非常好,如果美國不插手,朝鮮打贏了,那就可以得到朝鮮半島的不凍港——朝鮮灣,跟金日成談條件要比和毛澤東談輕鬆地多。相反如果美國介入,朝鮮打不過就只能往中國撤,當時的中國剛成立不可能和美國對抗,中國必然會找蘇聯當靠山,蘇聯海軍又可重回旅順,這麼看,不管戰爭結果如何,蘇聯似乎都是穩贏。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越過三八線,韓戰全面爆發。但是這個時候的中國卻和美國一樣,驚訝得目瞪口呆。蘇聯和朝鮮沒有把戰爭發動的具體時期告知中國,而中國還剛剛通過了一項建設計劃,正準備搞戰後重建,完全沒有戰爭準備。主席看穿了蘇聯的如意算盤,要破局的話,就只能出兵硬著頭皮加入朝鮮戰局,至少將美國擋在三八線外,不給蘇聯重回東北的藉口,可見抗美援朝不止抗美那麼簡單。於是在全世界都不看好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並擊敗了以美國為首聯合國軍,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

相關焦點

  • 闢《炎黃春秋》謠:毛澤東否定抗美援朝戰爭?
    何方認為,在毛澤東看來,韓戰是史達林和金日成隱瞞中國發動的,因此,「中國卻被牽連進戰爭,這是錯了,絕對錯了。」這篇文章的意圖是在反覆申明,既然毛澤東都否定抗美援朝戰爭的正確性,那麼可見參加這場戰爭的確是絕對錯了。然而,這樣一段話——「史達林、金日成對中國刻意隱瞞發動戰爭的時機及作戰計劃,最後,中國卻被牽連進戰爭,這是錯了,絕對錯了。」——真的是毛澤東所說的嗎?
  • 中央廣電總臺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第二集: 深度披露抗美...
    他們判定,中國在軍事上不具備單獨進行幹涉的能力,不會冒險插手解決朝鮮問題,不敢同組織有序的美國三軍進行較量。  同樣是在10月3日,毛澤東收到了一封由金日成和樸憲永聯名寫的求援信。  信中直截了當地說:「我們不得不請求您給予我們以特別的援助,即在敵人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情況下,極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總之,就是有那麼一股不怕壓、不信邪的勁兒。這是抗美援朝留給我們的最大精神遺產。眾所周知,韓戰爆發時的中國,無論國力還是軍力,都無法同美國相比。雙方實力懸殊程度不是以幾倍來計算的,主要工業產品相差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 抗美援朝中國軍隊為何能贏?毛澤東總結了14個字
    毛澤東同志覺得有道理,就將「支援」兩字划去,改成「志願」,並解釋「不是國與國宣戰,我們是人民志願的嘛」。上世紀50年代初,農村婦女宣傳員楊芝蘭講解抗美援朝的道理。 新華社發上觀新聞: 新中國百廢待興之際,為何敢於迎戰實力異常強大的對手?周錦尉: 當時中美兩國國力確實相差懸殊。
  • 首部抗美援朝電視劇《三八線》解禁播出
    1950年10月,毛澤東電令東北野戰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支持朝鮮金日成政權,對抗以美國為首的各國聯合部隊,中國官方稱其「抗美援朝」。戰爭持續三年,於1953年7月籤署停戰協定,並以北緯38度線為朝鮮韓國軍事分界線。有統計稱,超過十八萬中國士兵在抗美援朝中陣亡,數十萬人受傷。
  • 銳讀丨講述援越抗美傳奇的《熱月亮 冷太陽》出版發行
    再現抗美援朝戰爭傳奇的《熱月亮 冷太陽》長篇紀實小說 攝影:付瀟翔    新華網北京11月21日電(武元晉、蘇崇琦)一部展現50年前援越抗美戰爭歷史畫卷的長篇紀實小說《熱月亮 冷太陽一個個人物、故事,再現了我軍敢打必勝、以劣勝強的不朽軍魂。
  •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究竟是勝利者,還是只與美國打了個平手?
    1953年7月27日,中朝代表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代表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 眾所周知,「抗美援朝戰爭」最後是以雙方籤訂停戰協議結束的!既然是停戰,那麼應該是大家都打了一個平手,不然怎麼會叫「停戰協定」,而不叫「戰敗協定」呢!
  • 解放戰爭打了3年,抗美援朝也打了3年:為何後者打得更慘烈?
    抗美援朝戰爭,是在解放戰爭結束不到一年後爆發的,中國參戰軍隊以解放戰爭時的各野戰軍為主(前期為三野、四野主力,後期各部隊入朝輪戰),在朝鮮半島打退了韓軍及16國軍隊組成的聯合國軍。這場戰爭到底有多難打?
  • 抗美援朝時,還有一國秘密參戰,幫中國打贏了「決勝」美軍的一戰
    1950年,朝鮮人民軍南進作戰,韓戰爆發,面對朝鮮軍隊,南韓節節敗退,美國為了維護在亞洲的戰略地位,趁蘇聯不在聯合國時期,結盟15個國家組成了一支聯合國軍,面對美國的侵略行為,中國人民志願軍也趕赴朝鮮戰場。
  • 從故事中領略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指出:「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抵禦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 抗美援朝為何美國不用原子彈?仁慈還是另有所圖
    原子彈恐怖的殺傷力抗美援朝戰爭,美國一直叫囂使用原子彈,可是一直也沒用,至於這個沒使用的真正原因說法很多,所以到現在也不知道真正原因是什麼?第二點:美國盟友反對美國打戰從來都是帶領小弟的,到如今依舊沒有改變,小編覺得美國有點不講武德了,打戰就打戰還要把別人拉下水,這點很不厚道,美國沒有對志願軍使用原子彈,小編覺得多少和英國等盟友關係很大。當時美國的其他盟友,特別是英國強烈反對。
  • 10張地圖,帶你回顧抗美援朝
    「你打你的原子彈,我打我的手榴彈」,毛澤東這樣形容這場中美之間的較量。 為何我們敢於對抗如此強大的敵人?夏秋防禦戰後,聯合國軍僅佔領了467km²土地就被迫停止攻勢,企圖不戰而攫取1.2萬km²土地的美夢宣告破滅。
  • 與毛澤東的指示有關
    不對吧?郭沫若、魯迅都是同一種語言寫作的高手,何用翻譯?也許,是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吧?這兩位又都是通數國語言的翻譯家。不,不僅是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的的確確是同一種語言——漢語的翻譯。而且,這次翻譯還與另一位詩人、政治家的毛澤東的指示相關。
  • 倪志亮——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將軍大使
    回顧70年前抗美援朝戰爭史,我們會發現,中共中央之所以決策出兵朝鮮,抗美援朝,並非草率決策,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這一決策既有事前準確的戰略預判,有高明精巧的戰略籌劃,又有諸多細緻的外交努力,由此達到了「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的優勢,志願軍才出徵進行抗美援朝戰爭。
  • 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汲取敢打必勝的精氣神
    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大力弘揚抗美援朝精神,對於激勵和動員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新徵程上披荊斬棘、奮勇前進,具有重大意義。  傳承人民志願軍的精神偉力  一支沒有精神的軍隊,不可能贏得勝利。軍隊的「精氣神」中,「精」為首要,表現為軍隊內在、向上、不屈的精神力量。
  • 毛澤東與「四星望月」
    中共興國縣負責人陳奇涵、胡燦等湊錢請毛澤東打牙祭,吃興國縣的蒸籠粉魚。  蒸籠粉魚是興國縣的客家家常菜,用竹編圓籠盛魚,包含「合家團圓、吉慶有餘」的寓意。做法簡單:先將鮮魚肉切成薄片,拌好油鹽料酒,芋片先入鍋蒸熟,再鋪上魚片,澆上一層生薑、辣椒、芝麻混成的糊汁,蓋好蒸透,和竹籠一起上桌。籠蓋一揭,熱氣騰騰,香、辣、鮮味撲鼻而來,令人口舌生津,食慾大開。
  • 原標題:毛澤東作戰指導中的逆向思維藝術
    當平津戰役打響之時,東北野戰軍主力已經入關並先敵完成「隔而不圍」戰略部署,為隔斷敵人從天津塘沽南撤退路奪取了有利戰機。在指導我軍作戰實踐中,毛澤東從來倡導的都是後一種思維方式。他除了吸收和借鑑古今中外作戰經驗之外,又不拘泥於這些經驗,而是結合作戰情況的發展變化,在思維方式上跳出常規,打破框框,實施新的作戰指導。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毛澤東指導志願軍從打大殲滅戰到打小殲滅戰的轉變,就是他逆歷史經驗之向,擺脫習慣思維羈絆的經典之作。
  • 抗美援朝美國到底被打得有多痛?十年後美國總統的一句話道出真相
    不知道大家對抗美援朝了解多少,這場戰爭可以說打出了我國解放軍的氣勢。讓世界都對中國刮目相看,因為在與美軍力量懸殊如此之大的情況下,依然獲得了勝利,而美軍至今都不明白,當年為何被打得如此慘。一些美軍專家總結經驗稱,美軍之所以慘敗,並不是因為輸給了志願軍的武器,而是輸給了志願軍完全的鬥志。
  • 蕭勁光申明我軍自衛原則,閻錫山想改動,毛澤東:一個字也不能改
    蕭勁光和王若飛受命前往秋林,簡單應酬幾句後,便把毛澤東的親筆信遞給閻錫山。閻錫山從頭到尾把信讀了兩遍,神情不由緊張起來,臉上的肌肉也不禁抽搐。王若飛趁機犀利地問道,近幾個月你閻錫山為何一反過去與共產黨友好合作的態度,多次與我軍製造摩擦,殺人掠地,破壞抗日協定,同我們過不去?閻錫山臉上露出窘迫之色,連忙解釋,有些事情是出於誤會。
  • 張瓊 申福建 ‖ 眾志成城 保家衛國——內江人民支持抗美援朝戰爭...
    儘管新中國歷經百餘年動蕩不安,一窮二白,幾十年的戰爭創傷還未平復,但是,根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的請求,中共中央通過反覆權衡,作出「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的戰略抉擇。10月8日,毛澤東發布主席令,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任命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8日晚,毛澤東向志願軍下達入朝作戰命令。19日黃昏,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赴朝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