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美援朝戰爭,中美雙方戰場犧牲的最高將領是誰?
日本史學家和田春樹在《韓戰全史》中這樣寫道:如果說美中戰爭是美國和中國「軍事、政治、經濟、外交上的全面較量」的話,那麼可以說結果是不分勝負。 像抗美援朝這樣,一眼看不出勝負的戰役,往往人們會從其他的方面進行對比,從而決出誰才是贏家。其實,戰死的最高將領便是一個對比項。
-
美軍在上世紀就是機械化,解放軍現在才實現,中美差距會很大嗎?
一路戰火砥礪的共和國軍隊成長到現在地步,實屬不易。在立國之戰抗美援朝戰場上,氣多鋼少的志願軍一直被美國的原子彈所威脅,當時美國陸軍精銳盡出,清一色的機械化部隊,在極端的寒冷天氣下志願軍戰士與其展開了殊死搏鬥,美國陸軍最能打的陸戰一師兵敗長津湖,幾千人就跑出去三百多號人,編制幾乎被打沒。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作者:劉國新(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對於抗美援朝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我方是正義的一方,且以弱勝強取得最終勝利。70年過去了,我們仍能從中獲取寶貴啟示。全民族應戰的大無畏精神彌足珍貴當今的世界,正像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
闢《炎黃春秋》謠:毛澤東否定抗美援朝戰爭?
在美國不斷通過軍事、經濟、文化各種手段圍堵、遏制、顛覆中國的背景下,何方幾十年如一日地鼓吹美國對華沒有惡意,鼓吹中美友好。何方認為,在毛澤東看來,韓戰是史達林和金日成隱瞞中國發動的,因此,「中國卻被牽連進戰爭,這是錯了,絕對錯了。」這篇文章的意圖是在反覆申明,既然毛澤東都否定抗美援朝戰爭的正確性,那麼可見參加這場戰爭的確是絕對錯了。然而,這樣一段話——「史達林、金日成對中國刻意隱瞞發動戰爭的時機及作戰計劃,最後,中國卻被牽連進戰爭,這是錯了,絕對錯了。」——真的是毛澤東所說的嗎?
-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究竟是勝利者,還是只與美國打了個平手?
畢竟中美雙方在這場戰爭中都損失慘重,且在戰場上已經形成了相對局勢,如果再打下去的話,也只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誰也不能完全吃掉對方。 因此,「抗美援朝戰爭」自然是一場「平局」的戰爭! 但作者並不那麼認為!在我看來,抗美援朝戰爭,朝中方是勝利者,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是失敗者。
-
新東方老師稱抗美援朝是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是真不懂歷史還是?
該名講師王某在課堂上稱:我們的歷史被篡改了,抗美援朝戰爭是世界公認的由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是蘇聯人讓中國當炮灰……該教師甚至還對我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邱少雲的英雄事跡不斷詆毀,稱這個事跡不是真實的。對於抗美援朝之戰,小北一直都是一個觀點:抗美援朝是我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此戰打出了我新中國軍人的鐵血風採,也打出了我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地位,此戰之後,我新中國和中華民族才是真正的站起來了,才真正擁有了大國和強國的世界地位!
-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成長的中國空軍
抗美援朝戰爭,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發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嚴酷的戰爭,加速了我軍由步兵單一兵種,向現代諸軍兵種合成軍隊的轉變,促進了人民軍隊的現代化建設。人民空軍的成長就是典型的範例。人民空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迅速成長 1951年1月2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與美國空軍進行第一次空中交戰。志願軍空4師10團28大隊擊傷美機一架,從大隊長李漢的射擊照相膠捲上看,被擊中的是F-84轟炸機。此時,他們與蘇聯空軍共同升空、學習實戰僅僅一個月。
-
為何美國人選擇遺忘韓戰?現在若發生衝突,會有怎樣的結果?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國家對曾經參與戰爭的人,陸續授予了紀念獎章,弘揚他們的英雄事跡。不僅如此,國家還陸續推出了一些關於韓戰的影視作品,讓更多的人知道當年那場戰爭,了解英雄們的付出和貢獻。對中國來說,抗美援朝是一個不容遺忘的重要時刻。
-
那些外國僱傭兵,真的像電視劇裡說的那樣,把中國當「禁區」嗎?
那些外國僱傭兵,真的像電視劇裡說的那樣,把中國當「禁區」嗎?在很多影視作品中,為了藝術表現,有時會將一些問題放大來拍攝,而在很多現代戰爭片中,我們就能看到這樣一個場景,那就是那些外國僱傭兵,對進入中國執行任務十分避諱,甚至直言中國是僱傭兵的禁區,沒有人能夠在中國執行僱傭兵任務,那麼在現實生活中,真的像電視劇裡說的那樣,中國是僱傭兵的「禁區」嗎?
-
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汲取敢打必勝的精氣神
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震驚了世界,立起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徹底終結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落後挨打的屈辱形象。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浴血奮戰及其偉大精神,為我們留下了永恆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始終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
-
抗美援朝中,中美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
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軍直接進入朝鮮戰場,美軍的轟炸機轟炸範圍直接擴張了中國的東北,整個東北都在美國轟炸機的轟炸範圍內。「唇亡齒寒」,剛剛成立的新中國迎來最嚴峻的考驗,是否出兵朝鮮,1950年7月,中國成立抗美援朝指揮部,堅決支援朝鮮,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
-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引專家熱議
政治分寸把握得好,敘述平實,很注意從國際背景講抗美援朝何以發生,把中美雙方統帥部的戰略判斷和戰術運用,進行對比參照,來推進戰爭故事,擺清戰場形勢。這樣,就有了史詩方面的追求和特點。在電視化上,創作團隊通過不少難得一見的影視鏡頭,有些還是第一次看到的資料,通過一些當事人的採訪,還原了決策和戰鬥現場。帶入感強,很吸引人。
-
假如爆發戰爭,14億中國人各捐100元能打幾天?答案令人意外
中國在近代史上曾經遭受過很多屈辱,數次受到其他大國的侵略。當時的中國軍隊雖然裝備和後勤都遠遠落後於列強,但始終都沒有放棄過抵抗,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我國終於避免了亡國滅種的危機,建立了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後,我國並沒有一直處於和平狀態,還是經歷了很多保家衛國的戰爭,比如抗美援朝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等等。
-
血與火的洗禮——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東坡兒女
四川新聞網消息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之際,東坡故裡人王曉月發表《血與火的洗禮——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東坡兒女》一文,介紹了當年眉山人民為抗美援朝所做的貢獻,本網全文發布這篇紀念文章。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誕生後所面對的第一次反對外來侵略的保家衛國戰爭。戰爭的勝利,昭示了一個偉大民族的新生!
-
倪志亮——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將軍大使
回顧70年前抗美援朝戰爭史,我們會發現,中共中央之所以決策出兵朝鮮,抗美援朝,並非草率決策,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這一決策既有事前準確的戰略預判,有高明精巧的戰略籌劃,又有諸多細緻的外交努力,由此達到了「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的優勢,志願軍才出徵進行抗美援朝戰爭。
-
英雄兒女驅虎豹——致敬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青春方陣
戰將當年多年輕——美國老兵驚嘆:打了一輩子仗,沒遇到過這麼厲害的部隊 美國人顯然未把年輕的中國軍隊放在眼裡。 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首戰兩水洞,打響出國作戰第一戰,不到兩個小時殲滅南朝鮮軍1個營和1個炮兵中隊。 聽到前方遭遇中國軍隊,美騎兵第一師第八團團長帕爾莫不以為然:「中國人嗎?
-
首部抗美援朝電視劇《三八線》解禁播出
此前考慮到中美關係的穩定,曾禁拍有關抗美援朝的影視作品,《三八線》被視為破禁之作。有評論認為,這顯示國家主席習近平捍衛中共傳統歷史觀的決心,以及外交上的強硬,不再擔心刺激美國。 在嚴格的審批制度下,影視作品歷來是判斷中國政治風向的一大指標。
-
抗美援朝影視劇吹響集結號,存貨不多緊急開工製造…|北緯三十八度|...
這意味著,曾經出於外交關係考慮,一度被限制的「抗美援朝」電視劇正式脫敏,並且以極高的規格納入主管部門重點題材電視劇規劃中。這一切,顯然都和現實中中美博弈的升級密切相關。1951年,黨中央決定將發生兩水洞戰鬥的1950年10月25日,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
頭條 美國智庫假想中美交戰:南海勢均力敵 臺海中國佔優
文章稱,在美國與中國關係越來越緊張的背景下,擅長軍事領域研究的美國智庫蘭德公司進行了名為「假如中美兩國交戰」的模擬實驗。實驗假想在臺灣與南沙群島的紛爭從偶發性戰鬥發展為正式交戰,得出的結論是,現階段「美軍仍然在綜合實力上佔據優勢」。
-
...的邏輯:中美之間如何避免戰爭》:在戰爭與和平之間不停搖晃的鐘擺
儘管我們有可能確認革命環境和戰爭環境,但正如查爾斯·蒂利(Charles Tilly)曾主張的那樣,革命環境並不總是導致革命發生,戰爭環境也並不總是以戰爭結束。政治家們你方唱罷我登場;經濟周期逆轉政治命運;民族主義情緒在出人意料之時爆發;或許最重要的是,人類是任性的,容易衝動行事。這並不是說政治在本質上不可預測。為國家行為甚至政治家行為創建模型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