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近代史上曾經遭受過很多屈辱,數次受到其他大國的侵略。當時的中國軍隊雖然裝備和後勤都遠遠落後於列強,但始終都沒有放棄過抵抗,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我國終於避免了亡國滅種的危機,建立了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後,我國並沒有一直處於和平狀態,還是經歷了很多保家衛國的戰爭,比如抗美援朝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等等。可以說,中國軍隊從來就沒有放棄過用武力保衛國家安全的決心,這也是我國保持獨立自主的基本立足點。
如今世界以和平發展為基本方針,短時間內發生世界大戰的可能性極小。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假如國際形勢發生變化,中國也會隨時做好自衛的準備。因為我國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於是有人提出了一個設想,如果發生戰爭,14億中國人各捐100元能打幾天?這個問題的答案出乎我們每個人的意料。
在現代戰爭中,決定戰爭走向的往往不是一個國家軍隊人數的多寡,而是軍事科技和裝備的先進與否。而每個國家自然會對軍工技術嚴格保密,那麼獨立研製先進武器就需要消耗大量資源了,國家每年大量的軍費投入有一部分就是花在了武器的研製上。
就算擁有先進的武器製造技術,這些「國之重器」的造價也是非常驚人的,像核動力航母、洲際飛彈等先進武器沒有強大財力的支撐是不可能大量裝備部隊的。就以美國最先進的B-2隱形轟炸機為例,一架的造價就高達24億美元,比同等重量的黃金還要貴,一般的國家根本無法承受。而且在真實的戰爭中,還會涉及到武器和彈藥的損耗。畢竟槍炮無眼,這些戰略武器一旦在戰爭中損壞,那就是巨大的損失。
作為世界上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美國光是2019年一年就支出了超過7000億的軍費,而我國的軍費開支也超過了1000億美元。這還是和平時期的支出,一旦開戰還要涉及到軍隊的後勤補給,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時的軍費開支只會呈指數級增長。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美國進行了一場震驚世界的海灣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美國向世界展示了強大的軍事科技水平,用大量的空中力量完全控制了伊拉克的領空,號稱中東軍隊最強的伊拉克在42天時間裡就被打得落花流水。但是美國的戰術也帶來了巨大的開支,據統計,美國在海灣戰爭中一共花費了超過700億美元。
中國有14億人口,每人捐出100元的話,一共就是1400億人民幣,換算成美元大約是200億。如果按照海灣戰爭的標準,這些錢也只夠打上一周的。而且海灣戰爭還是上世紀發生的了,更不要說現在的軍費,只會變得更多而已。這個答案無疑是讓人意外的,也值得我們每個人警醒。
戰爭對於參戰雙方的普通老百姓來說都是苦難,因為不光會有犧牲,會造成百姓的流離失所,還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戰爭中,很多國家都是被長期的作戰拖垮了經濟,最後陷入悽慘的境地,可以說現代戰爭的本質就是經濟的比拼。
我們現下的生活是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他們之所以付出生命,就是為了後世的安定與和平,不再遭受戰爭的劫難。所以我們也要好好生活,倍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