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民收入提前實現翻番目標 14億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

2020-11-26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我國農民收入提前實現翻番目標 14億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

  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黨組成員吳宏耀、總經濟師魏百剛介紹「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主要成就有關情況。劉煥鑫表示,「十三五」規劃確定的農業農村發展各項目標任務勝利完成,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支撐。

  14億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完成8億畝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劃定10.88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糧食產量連續6年超過1.3萬億斤。水稻、小麥自給率保持在100%以上,肉蛋奶、果菜茶等供應充裕。

  農業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全國家庭農場超過100萬家,農民合作社達222.5萬家,成為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

  農民收入提前實現翻番目標。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年突破1.6萬元,提前一年比2010年翻一番,增速連續10年高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297元,實際增長1.6%。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到年底,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將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將全部摘帽。產業扶貧政策覆蓋了98%的貧困戶,貧困地區累計實施產業扶貧項目超過100萬個,建成各類產業扶貧基地超過30萬個。

  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5%,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基本完成。農村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農村改革持續深化。2億多農戶領到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新一輪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啟動實施。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基本完成,6億多人的集體成員身份得到確認。據央視新聞

(文章來源:東方今報)

(責任編輯:DF524)

相關焦點

  • 聲納| 「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十三五」時期,我國糧食生產交出亮麗成績單。看總量,糧食年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看人均,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72公斤,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看自給率,水稻、小麥自給率保持在100%以上,玉米自給率超過95%……糧食安全根基不斷築牢,為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壓艙石」作用。
  • 端牢「中國飯碗」的農機擔當
    解決好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牢牢端穩「中國飯碗」,是我們最基本的國情、最根本的民生,也是國內農業裝備龍頭骨幹企業的責任和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水稻機收、機插本不是稀罕事,可合作社裡的稻蝦共作基地,田塊小,還有蝦苗,能不能實現機械化?縣裡組織的一次技術推廣,讓歐術秋眼前一亮:「這是雷沃新推的一款適合稻蝦田的行走式新機器,不傷蝦苗,還省工省錢!」   歐術秋一一細數機械化好處:合作社500畝稻蝦田,早稻收割至少快了7天,晚稻提前下種,能避開氣象災害。另外,機收、機插,一畝地比人工節省30%的成本。
  • 面對城鎮化與人口老齡化,中國人怎樣才能「端穩飯碗」?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發布的《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顯示,到「十四五」期末(約2025年),我國可能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在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和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的背景下,築牢糧食安全防線,保證「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 中國飯碗:讓近14億人吃飽吃好 為世界貢獻中國方案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的糧食安全發展之路令世界矚目,共和國糧食之基更牢靠、發展之基更深厚、社會之基更穩定。近14億中國人不僅解決了吃飯問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貢獻著中國方案。  猗猗嘉禾,今盈我倉。糧豐農穩,盛世和安。  正值盛夏。從江南魚米鄉到中原大糧倉再到東北黑土地,自南向北,田野上展現一派收穫的希望。
  • 著名科學家袁隆平:「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聆聽大家」系列訪談——著名科學家袁隆平:「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要居安思危,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袁隆平:以前吃飽就行,現在還要吃好,人們希望能買到更好吃、營養更豐富的大米,而農民也必須種出更好的大米才能有經濟效益。所以農業現代化要朝著提高農業生產質量的方向發展。但是我有個前提,不以犧牲產量為代價來求優質。要居安思危,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裡講的,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農民專業合作社達1.7萬家!煙臺提前兩年實現「十三五」目標
    2019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到585.74億元,提前兩年實現「十三五」目標,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種植業結構由「十二五」末的糧經作物44:56,調整為糧經飼結構42:57:1。
  • 民以食為天,習近平心繫中國飯碗
    民以食為天,習近平心繫中國飯碗 發布時間:2019-08-15 13:45:33 |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 責任編輯:曹川川  洪範八政,食為政首。自古以來,糧食安全都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
  • 農民扛起「金扁擔」,倉廩盛滿「中國糧」
    將這些『高產+穩產』技術推廣,將牢牢端穩自己的飯碗。」「這個優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想當初,在小麥拔節關鍵時期最需要水肥的時候,趙保獻因為疫情不敢下地,一張卡幫了大忙。在當地的高標準良田裡,他刷卡啟動自動噴灌,麥子轉危為安。
  • 重磅消息傳出,袁隆平激動得飆英文,外媒:中國人飯碗越來越堅固
    中國人民的飯碗越來越堅固》。 資料圖 中國人民的飯碗越來越壯! 這次,畝產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這也意味著14億中國人的飯碗變得更強大了。 今年,受新的新冠疫情流行,南部洪水,東北颱風和草蛾的影響,許多人擔心糧食庫存和安全問題。
  • 端穩中國飯碗:把糧藏於民、藏於地、藏於技
    端穩中國飯碗:把糧藏於民、藏於地、藏於技 2021-01-08 00:00:00來源: 作者: 徐中春
  • 2020年居民收入翻番目標已完成6成 基尼係數小幅反彈
    「到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到2016年底可以說已經完成了任務的六成。  國家統計局昨日(7月6日)發布報告,顯示到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2012年增長44.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3.3%,年均實際增長7.4%。  國家統計局表示,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2010年相比實際增長62.6%,為2020年實現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的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 新華網評:把這張世界最大「網」織得更牢更密
    周文衝國家醫保局近日表示,2020年全國基本醫保參保人數13.6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我國已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全民醫療保障網。2015年,國務院決定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2018年,中央決策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實現全國醫保事業集中統一管理;2019年,全面建立統一城鄉居民醫保制度……一張保基本、防大病、兜底線的醫療保障網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這張網,助脫貧,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重要貢獻。
  • 糧倉黑龍江: 「十七連豐」護牢中國飯碗
    糧倉黑龍江: 「十七連豐」護牢中國飯碗  2020年,黑龍江又是一個豐收年: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七連豐」,全省糧食總產達到1508.2 億斤,佔全國總產的11.3%,比2019年增加7.6 億斤,糧食總產連續10 年位居全國第一。
  • 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為何還強調要有危機意識,為何堅決制止餐飲...
    我國糧食生產和消費長期處於「緊平衡」新中國成立至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糧食產量穩步增長,中國人的飯碗端得越來越穩。據統計,2010年以來,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持續高於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過470公斤,遠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
  • 看速度、看質量、看結構:江西GDP翻番,有多少含金量?
    點評:能不能按照經濟增長目標實現GDP翻番,是一場對全省人民的考驗。2010年至2019年,全省GDP年均增長10.1%,提前實現翻番目標。江西人民通過了這一大考。2019年,貴溪經開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77.52億元,增長23.04%;財政收入35.67億元,增長40.6%;實現利潤總額16.26億元,增長35.8%。點評:我們不僅關注GDP的速度,更關注GDP的含金量。
  • 中國雜交稻之父袁隆平,90多歲還在為14億人吃飯操勞,總有好消息傳來!
    為更好地解決我國14億人吃飯大問題,將飯碗牢牢端在我們自己的手裡,中國雜交稻之父袁隆平90多歲了,仍然還在日夜操勞。他帶隊攻關,總有新突破,好消息頻頻傳來—— 袁隆平院士說: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可讓普通農民用常規的栽培模式就能獲得每畝1000公斤產量。如果加上好的栽培技術,每畝可達到1340公斤。未來幾年在全國推廣1億畝,畝均增產200公斤!
  • 中國人的收入有多「灰」?
    2004年03月31日14:54:25 財經時報 鮑迪克  中國人的收入有多「灰」?  「一個公然腐敗的社會,是不可能長治久安的」;  一個嚴重貧富分化的國家,同樣也是無法長治久安的  在西方國家,個人(或父母的)所得稅單,被認為是個人和家庭財產的最強大的證明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