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為何還強調要有危機意識,為何堅決制止餐飲...

2020-12-05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編輯:畢陸名

全球食物不足發生率及人數逐年統計和預測圖(圖片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13日消息,「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大力提倡的社會風尚。早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就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浪費之風務必狠剎」。此後又多次強調,切實遏制公款消費中的各種違規違紀違法現象,並針對部分學校存在的食物浪費和學生節儉意識缺乏等問題提出明確要求。

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人民群眾衣食無虞,為何還要強調樹立危機意識,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為何要反覆敲響杜絕浪費的警鐘?

我國糧食生產和消費長期處於「緊平衡」

新中國成立至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糧食產量穩步增長,中國人的飯碗端得越來越穩。據統計,2010年以來,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持續高於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過470公斤,遠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三大口糧大米、小麥、玉米的國內自給率平均在97%以上。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安全事關國計民生。連年豐收、自給自足的背後,是我國糧食消費量的增長仍快於產量的提高,糧食生產和消費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因此,必須始終對糧食安全抱有危機意識。對於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任何微小的浪費都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只有堅持一手狠抓糧食生產,一手狠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才能真正有底氣將自己的飯碗端牢。

更要清醒看到,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尚在世界排名70名左右;目前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脫貧攻堅正處於決戰決勝階段,很多事關人民福祉的急事大事需要大量的投入;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必須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自身發展……當此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尤其不能大手大腳、鋪張浪費,丟掉艱苦奮鬥、勤儉節約這個「傳家寶」。

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全球20%的人口

作為世界最大、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用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全球20%的人口,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蹟。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9年10月發布的《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顯示,近幾年我國稻穀和小麥產需有餘,完全能夠自給,進出口主要是品種調劑。2001年至2018年年均進口的糧食總量中,稻穀和小麥品種合計佔比不足6%。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裕、供應充足、市場穩定,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

「通過貫徹『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糧食生產取得歷史性的『十六連豐』,糧食產量連續5年達到1.3萬億斤以上。」該負責人表示。

在前有新冠肺炎疫情、後遇洪災旱災的情況下,今年我國夏糧再獲豐收,產量達到2856億斤,相較去年同比增長0.9%,創歷史新高,再次增強了端牢「中國飯碗」的信心和底氣。

然而,從中長期看,中國的糧食產需仍將處於「緊平衡」態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鬆。

進城務工使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數量逐年減少

當前我國的農村人口總數約為5.6億。農業生產集約化水平不高,以小農經濟為主,收益也不高。而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量適齡勞動力離開鄉村進城務工,願意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數量逐年減少。

地處河北壩上的尚義縣南壕塹鎮十三號村就曾是個「空心村」。「房屋破舊漏、街道髒亂差。下雨走路,鞋子都會陷在路上。」談起村子以前的環境,村民們都是連連擺手。

生存環境的惡劣,加上缺醫少藥,上學不便,讓不少村民相繼搬離。2013年時,原本200多人的村子只剩下41人,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全村193處宅基地,閒置破損的達到140多處,撂荒耕地佔全村耕地面積一半。後來,靠著火起來的壩上旅遊,十三號村才得以煥發新機,原來的村民也重新回到這裡。

並不是所有的村子都適合走這條路。據民政部2016年全面摸底調查,我國有1600多萬農村留守老年人。出於對農業生產後繼乏人的擔心,「誰來種地」仍然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

此外,有資料顯示,我國用全世界33%的化肥,生產了世界25%的糧食。對化肥過高的依賴和不規範使用,有可能帶來土壤汙染和農業生態環境的惡化,不利於農業生產長遠發展。

有專家認為,從需求形勢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均口糧消費將穩中略降,飼料和工業轉化用糧消費繼續增加,糧食消費總量剛性增長,糧食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從生產形勢看,農業生產成本仍在攀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趨緊,農業基礎設施相對薄弱,抗災減災能力有待提升,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壓力較大。從流通形勢看,糧食生產將繼續向核心產區集中,跨區域糧食流通量將進一步增加,糧食市場大幅波動的風險依然存在。

中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率達11.7%

一方面是供應緊張、隱憂暗伏,另一方面卻是糧食浪費這一世界性難題。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19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統計,全球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的糧食被損耗和浪費,總量約為每年13億噸。

對於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糧食浪費問題更不容小覷。此前有數據測算,我國每年僅在糧食儲存、運輸和加工環節造成的損失浪費就高達700億斤。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糧食產後損失浪費已有所減少。在收儲環節,加快建設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引導分等分倉儲存和精細化管理;在流通環節,廣泛應用機械通風、穀物冷卻、環流燻蒸、糧情測控的儲糧「四合一」技術,推廣綠色儲糧和信息化管理技術,降低流通過程損耗;在加工環節,組織糧食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大宗米麵製品、油料適度加工等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合理制定工藝和產品標準,減少過度加工導致的損失。

相比之下,餐桌的消費環節才是大頭。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餐飲業收入達到4.6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4%。龐大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後,食物浪費量也是驚人的。

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課題組2015年撰文《我國糧食供求及「十三五」時期趨勢預測》指出,據估算,在消費環節,全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1000億斤,可供養約3.5億人一年的需要。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發布《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更具有代表性。課題組自2012年至2015年間,走訪了北京、上海、成都、拉薩4個城市的366家餐館。調研發現,中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浪費率為11.7%。其中,大型餐館、遊客群體、中小學生群體、公務聚餐等是餐飲食物浪費的「重災區」,大型聚會浪費達38%,而學生盒飯有三分之一被扔掉。

隨隨便便倒掉的一碗飯,浪費的不僅是糧食,還有寶貴的自然資源。糧食浪費越多,水土資源消耗就越多。為了14億人的飯碗,土地即使很「累」也難以休耕;每生產1公斤糧食要消耗800公斤水,在經濟社會發展用水很緊張的情況下,灌溉用水依然要千方百計「擠」出來。

糧食浪費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同樣不可小覷。分類不夠完善的廚餘垃圾,填埋可能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汙染,焚燒則會汙染大氣並產生致癌物質。專家對此表示,避免浪費食物能夠立竿見影地緩解諸多問題,既能減輕農業對環境的影響,也能節約食品生產所需資源,還能促進當地、區域性、全球的食品安全。

全球2.65億人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國際關係、自然災害等不穩定因素增加,世界糧食供應變數叢生,國際糧食市場風雲暗湧。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等機構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飢餓人數大幅增加,今年全球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的人口數量可能由1.35億人增至2.65億人。

今年以來,聯合國多次預警糧食危機。近日,聯合國再次發布報告稱,今年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飢餓風險,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預計全世界將有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受疫情影響陷入極端貧困的人數可能還會新增4900萬人。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孫致陸認為,「人的要素」是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環節的重中之重,所以疫情對農業衝擊尤其嚴重。「農業的供應鏈一旦被打破,就很難恢復。」

即便是在糧食資源豐富的國家,產業鏈也面臨斷裂危機。

由於供應鏈斷裂和隨之而來的恐慌性購買,國際市場小麥價格和去年三月相比上漲了8%,大米價格上漲了25%。一些國家已經對此作出了響應。作為小麥主要出口國之一的俄羅斯,在4月初宣布限制小麥出口,以保證國內對糧食及其加工產品的需求。諸如此類的限制出口政策進一步抬升了國際糧食市場價格。

從去年底至今,世界多地接連暴發了蝗災,禍延東非、中東和印度等地。還有澳洲山火等嚴重自然災害,增加了全球農產品供給的不確定性,引致糧食市場波動。

「疫情對全球糧食生產和需求造成全面衝擊,加之部分國家蝗災影響糧食生產,有可能會惡化全球糧食市場預期,形成各國搶購、限賣及物流不暢的恐慌疊加效應,導致國際糧價飆升。」同濟大學特聘教授程國強表示。

持續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採取出臺相關文件、開展「光碟行動」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費之風,「舌尖上的浪費」有所改觀。特別是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公款餐飲浪費,制定出臺了《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相關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有關部門正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制定實施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全社會深入推進位止餐飲浪費工作。餐飲業也積極行動,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引導廣大消費者杜絕浪費。

8月11日晚,武漢餐飲業協會發布倡議書,推行「N-1」點餐模式、半份菜小份菜、提供打包盒、公勺公筷、安全就餐、不烹飪長江魚等反對餐飲浪費的舉措。

同日,鄭州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也發出倡議,倡導「適量點餐,剩餐打包」的用餐文化和「公筷制、雙筷制」的使用規範,實行餐飲「分餐制」,自覺做「文明用餐」的宣傳者、實踐者和監督者。

「我們在點菜時,都會根據顧客的人數提醒點菜數量。顧客用餐結束後,如果飯菜還有剩餘,我們也會主動詢問是否需要打包服務。」西貝莜麵村北京華聯公益西橋購物中心店店長金春閣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在疫情衝擊背景下,前來用餐的顧客本身也會注意適度消費。

進一步制止餐飲浪費,讓節儉成為習慣,還要打出組合拳。專家認為,要針對不同的個體多管齊下,對於消費者要推出懲戒制度,規範餐飲行為,懲罰浪費行為;對於餐飲企業,則要強化監管,採取有效措施,建立剛性長效機制。《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提出,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增強愛糧節糧意識,抑制不合理消費需求,減少「餐桌上的浪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要繼續藉助「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全國糧食科技活動周」等活動載體,通過送糧油科普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進軍營活動,大力倡導科學文明的消費方式,持續營造「愛惜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濃厚氛圍。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習近平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
    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新華社北京8月11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對「舌尖上的浪費」堅決說不!習近平再作指示
    新華網記者 張敏彥  【學習進行時】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習近平的重要指示重點說了什麼?有何重要意義?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文章,為您解讀。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
  • 全球糧食危機要來了麼?
    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近期聯合國頻頻發出警告。這並不是空穴來風。新冠肺炎疫情、國際關係、自然災害等不穩定因素疊加,世界糧食供應變數叢生。近期,我國各地針對「餐飲浪費」行為的治理引發高度關注。實際上,糧食損失和浪費已成為當下全球面臨的重要問題。9月29日,聯合國將舉辦首個「國際糧食損失和浪費問題宣傳日」,正是為國際社會敲響警鐘。
  • 2020國考面試熱點:糧食浪費的解決
    【背景事件】   習近平總書記稱疫情影響對糧食安全「敲響警鐘」,強調始終要有危機意識。習近平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 我們到底「辜負」了多少糧食?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一粒米,要走過多少路才能擺上我們的餐桌我們每天浪費掉的糧食>究竟又有多少有報告顯示我國每年在餐桌上的浪費約為12%大型聚會浪費達38%而學生盒飯有1/3被扔掉我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
  • 2021國考面試熱點:糧食浪費需社會共治
    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習近平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 糧食凝結著無數勞動者的辛勤勞動 堅決制止餐飲浪費
    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深刻認識到愛惜糧食就是尊重勞動,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糧食生產是一個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相結合的過程。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 2020年9月時政熱點分析:節約糧食杜絕浪費
    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早在2013年1月,習近平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倡導「光碟行動」,反對鋪張浪費,帶動大家珍惜糧食、吃光碟子中的食物,得到從中央到民眾的支持。2020年8月11日,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 2020甘肅農信社招聘考試面試熱點:糧食浪費需社會共治
    熱點背景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習近平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習近平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 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使節約糧食成為自覺行動
    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必須時刻緊繃。黨的十八大以來,得益於黨中央對抓好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的高度重視,我國每年糧食總產量都超過0.65萬億公斤,人均糧食佔有量穩定在470公斤以上,超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充裕的糧食供給,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壓艙石作用。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
  • 壽縣人杜絕餐飲浪費,從這4點做起!從你我做起!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
  • 你猜,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可養多少人?
    「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是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當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當全面復工復產按下「加速鍵」,當人們還沉浸在夏糧大豐收的喜悅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可謂是振聾發聵、引人深省。
  • 堅決杜絕糧食浪費
    10月16日是第39個世界糧食日。世界糧食日的設立旨在喚起全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和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多次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今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又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 糧食是國家的戰略物質 談節約永遠不過時
    摘要:糧食是一個國家的戰略物質,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當前一些國家發生嚴重的糧食危機,我國糧食雖然可以自給自足,但是浪費絕對是不可容忍的行為。
  • 【糧食公開課】觸目驚心的糧食浪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  中國之聲特別策劃《糧食公開課》,普及中國糧食知識,闡述糧食供需格局,喚起糧食安全危機意識,呼籲遏制「舌尖上的浪費」。8月21日推出:《觸目驚心的糧食浪費》。
  • 熱評丨反食品浪費立法,為節約糧食提供法治保障
    而中科院公布的一項從2013年至2015年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餐飲食物浪費量每年在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於3000萬到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如此體量的食物浪費觸目驚心。當前,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新冠疫情無可避免地對全球糧食市場產生衝擊,在這種情況下,心懷危機意識,時刻繃緊糧食安全之弦,十分必要。
  • 深刻認識制止餐飲浪費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針對觸目驚心、令人痛心的餐飲浪費現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我們要深刻認識制止餐飲浪費的特殊重要意義,綜合施策有效制止浪費行為,推動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
  • 節約糧食體現廉政美德
    >  「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舌尖上的浪費」揮霍糧食,更滋生奢靡之心、敗壞社會風氣。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成了全社會共同的心聲。  《貞觀政要·教戒太子諸王》云:「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古往今來,小到一家,大到一國,勤儉節約、艱苦奮鬥都是「傳家寶」。
  • 我國突然強調!要堅決打擊糧食浪費行為,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國家突然強調要打擊糧食浪費行為最近一段時間,我國突然提到要節約糧食,打擊糧食浪費行為。這一提議的出現,也不是空穴來風。首先受到今年的疫情影響,今年國際糧食將會減產20%左右。這麼大幅度的減產,也就意味著國際上正在面臨糧食危機。甚至連越南、澳大利亞這些以出口糧食為主的國家,都開始限制糧食出口,甚至是直接不出口!目前我國雖然也是農業大國,但是有些產物也一樣需要從其他的國家進口,例如我國的大豆就是如此,也正是因為目前出現了國際缺量的情況,我國才會高度重視糧食問題,表示堅決打擊浪費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