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頭條丨警惕!全球糧食危機要來了麼?

2021-01-08 國際在線

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近期聯合國頻頻發出警告。

這並不是空穴來風。新冠肺炎疫情、國際關係、自然災害等不穩定因素疊加,世界糧食供應變數叢生。

近期,我國各地針對「餐飲浪費」行為的治理引發高度關注。實際上,糧食損失和浪費已成為當下全球面臨的重要問題。9月29日,聯合國將舉辦首個「國際糧食損失和浪費問題宣傳日」,正是為國際社會敲響警鐘。

全球糧食危機來了麼?

2019年全球有近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受今年新冠疫情影響, 還有多達1.3億人可能陷入長期飢餓。這個來自聯合國的數據令人觸目驚心。那麼,全球糧食危機真的來了麼?

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託雷羅·卡倫在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各國農作物種植基本實現豐收,全球市場穀物供需形勢並不緊張。

但若疫情繼續蔓延,將給全球糧食供應鏈帶來巨大的衝擊,各國要對糧食安全抱有危機意識。

託雷羅·卡倫指出,疫情蔓延、封鎖措施引發的物流中斷,不僅將增加部分地區食品進出口的難度,還會推高糧食的價格。糧農組織與經合組織7月聯合發布的報告指出,全球糧食供應鏈因疫情衝擊面臨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勞動力市場、農業生產、食品加工、運輸和物流可能出現瓶頸,對糧食及其服務的需求也可能產生變化。可見,疫情帶來的經濟社會影響打破了全球農業生產和糧食消費總體積極的中期前景。

哪兒是食物浪費的「重災區」?

新冠疫情下,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其實,這早已成為重要的全球性問題,並被寫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到2030年將零售和消費環節的全球人均糧食浪費減半,減少生產和供應環節的糧食損失,包括收穫後的損失。

據糧農組織估算,世界上每年約1/3的糧食被損失或浪費掉,這相當於13億噸糧食。

《經濟學人》和義大利巴裡拉食品與營養中心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糧食浪費最嚴重的多為發達國家,前四位均來自歐洲,分別為法國、德國、西班牙、義大利。中國則排在第15位。

△義大利巴裡拉食品與營養中心發布全球糧食浪費排名

歐洲地區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養活2億人。看看,這裡才是食物浪費的「重災區」。對此,各國紛紛採取措施防止食品浪費。其中,法國、義大利已出臺相關立法。對於減少食品浪費,歐洲國家通常在供應鏈的下遊環節進行幹預,因此重點整治的對象是食品銷售、消費環節的浪費問題。然而,這並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決方案,各國需要因地制宜。

法國:

2016年,法國成為全球首個專門制定法律禁止食物浪費的國家。法律規定,大型超市禁止扔掉沒有售出且仍可食用的食品,必須將其捐贈給慈善機構或食物銀行,否則負責人將被處以高額罰款,甚至面臨牢獄之災;餐館如銷毀仍可食用的未售出食物,也將面臨罰款,最高可達上一財年營業額的0.1%。

義大利:

2016年,義大利成為第二個立法限制食品浪費的歐洲國家。與法國不同,義大利更重視「鼓勵」。政府鼓勵企業或農場捐贈食物,號召餐廳向消費者提供食品袋,促使民眾養成餐後打包的好習慣。調查顯示,《反食品浪費法》實施後,2018年至2019年,義大利浪費的食物總價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下降至0.88%。

對於減少食品浪費,歐洲國家通常在供應鏈的下遊環節進行幹預,因此重點整治的對象是食品銷售、消費環節的浪費問題。

然而,這並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決方案,各國需要因地制宜。

我們該警惕什麼?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用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全球20%的人口。

雖然,國內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糧食安全問題卻不容小覷。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和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近日又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託雷羅·卡倫認為,應該改變人們的行為習慣,教育人們如何防止浪費。每個人都要留心自己消耗的食物,這樣才能減少食物浪費。

△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託雷羅·卡倫採訪

當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國內外形勢複雜嚴峻。要維護社會的穩定、實現經濟迅速重啟,就要高度重視糧食安全。未雨綢繆,提高民眾的危機的意識,在這個特殊時期格外重要。

畢竟——「洪範八政,食為政首「。用現代漢語來講,就是:糧食安全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

監製丨姜秋鏑

總臺記者丨李耀洋 張赫

相關焦點

  • 歐洲頭條丨「民主燈塔」崩塌 美國危機遠未結束
    歐洲頭條丨「民主燈塔」崩塌 美國危機遠未結束 原標題: 美國國會衝擊事件之後,首都華盛頓恢復了表面的平靜,而大選的鬧劇卻遠未謝幕。距新任總統宣誓就職僅剩不到半個月時間,呼籲川普提前下臺的聲音卻不絕於耳。
  • 警惕,糧食危機中四大糧商的黑手
    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等機構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由於蝗災、新冠疫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2020年全球糧食危機或將進一步加劇,全球或將有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今年全球飢餓人口預計將增加1.3億。
  • 地球暖化影響全球農業失收 糧食危機降臨
    聯合國4月警告,大流行之下,全球農業從人手、物流、生產成本以至顧客訂單飽受影響,加上今年蝗災、極端天氣等多重威脅,糧食供應不穩定。加上全球人口持續增長,對肉類及營養食物的需求有增無減,未來我們如何餵飽全人類?也許是時候來一場農業大辯論。原本每年需要聘請多達80名工人的一個四川農場,因疫情請不到人,只好動員全家十多人到農地幫忙,並且工作至深夜。
  • 全球衛生危機是否會演變全球糧食危機?糧農組織:農業韌性高
    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日發布的最新《糧食展望》報告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糧食市場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仍將面臨不確定性,但農業食品產業面對疫情危機的韌性可能要高於其他產業。相比較2007-2008年糧食價格危機,報告認為,政策制定者現在有了應對全球危機的更多經驗。
  • 全球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如何避免大饑荒?
    「中國人的飯碗要端在自己的手中,要裝著自己的糧食。」  ——袁隆平    2020年聯合國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中指出,2019年全球飢餓人口約為6.9億,而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2020年飢餓人數至少新增約8300萬,甚至可能新增1.32億。未來10年內全球飢餓人口還會增加,到2030年這個數字可能達到8.4億。也就是說,到2030年,全球可能會有超過10%的人口面臨糧食短缺的危機。
  • 述評|應對全球糧食危機,轉基因技術大有可為
    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世界飢餓人數新增8300萬至1.32億。聯合國《2020年糧食和農業狀況》報告則指出,由於水資源匱乏,使全球許多地區的農業日益困難,數十億人將面臨長期糧食短缺問題。
  • 中國經濟2021第四章糧食危機:解決糧食危機的根本之道
    現如今,美國以1%的農業人口完成年產糧食4.4億噸,佔全球糧食總產值的16.3%。此外,農藥和肥料在農業生產中也已廣泛普及,據統計,世界上每年因使用農藥和肥料而增產的糧食,佔世界糧食產量的25%以上。更何況,通過科技創新來化解糧食危機的邊際效益依然呈現遞減趨勢。如雜交水稻、複合肥料等的投入,確實使得中國糧食出現過增產高峰,但瓶頸也出現了,中國糧食產量在1萬億斤~1.3萬億斤徘徊的時間長達23年。與此同時,科技無限制運用於糧食生產的負面效應也開始顯現,農藥等化學試劑成為誘發疾病的惡魔。
  • 新冠繼續,疫情蝴蝶效應或引發全球糧食危機
    iWeekly據多家外媒報導,受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影響,多國食品供應鏈出現問題,全球糧食危機迫在眉睫。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面對疫情帶來的糧食危機,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在艱難時期,「吃」的意義似乎變得尤為複雜。
  • 全球變暖使次生災害頻發,世界糧食危機凸顯,誰是下一個受害者?
    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多家國際組織共同發表報告稱,世界將新增1.3億飢餓人口,大約8.2億人將持續處於飢餓狀態。此次糧食危機將至少影響27個國家,這或許是50年來世界面臨的最嚴重糧食危機。農業自古都是「靠天吃飯「,即使是現代農業也氣候、降水等眾多因素的影響。不過人類活動不僅加速了全球變暖,更讓全球變暖帶來的高溫、乾旱、暴雨等極端天氣層出不窮。
  • 2020年全球糧食危機對國內影響深度剖析
    這段時間全國各地突然掀起節約糧食的熱潮,武漢率先提出N-1倡議,遼寧接著跟進N-2倡議。大胃王直播也被媒體批評了一番。不過我估計最慘的還是小學生,一大波赫板報、手抄報和小作文正在向他們招手。前人宣傳並不奇怪,作為一個農耕文明,中國的傳統文化本來就是提倡勤儉節約。
  • 2020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中發布
    在發布該報告的同時,全球應對糧食危機網絡的合作夥伴也發布一份聲明,概述他們致力於應對全球範圍內正在加劇的糧食危機的集體行動,以及他們對COVID-19後世界糧食系統加強保護的計劃。綠會國際部專門將聯合國糧農組織及合作夥伴機構有關該報告發布的新聞稿整理為中文分享如下,供讀者參考。
  • 全球糧食危機:越南等13個產糧國叫停出口!中國3大「糧策」應對
    然而,在魔幻的2020年裡,疫情暴發、蝗災肆虐、冰川融化、野火不絕、洪水泛濫,受突發事件和極端天氣的影響,糧食短缺問題愈發嚴峻,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多次拉響警報,一場事關人類糧食安全的危機正在逼近。在大災大疫面前,生存利益大於天。那麼在這不尋常的年份裡各國採取了何種應對措施以降低糧食短缺風險?中國的「米袋子」會受到影響嗎?未來全球糧食供應前景樂觀嗎?
  • 這是比全球糧食危機更可怕的無底洞
    過去的幾天,身邊從來沒人問過我要不要囤米,因為糧食圈的人都明白這定是多此一舉,更何況當年非典囤的鹽,現在還沒吃完......畢竟疫情的持續蔓延對糧食生產和物流運輸有一定影響,另外最近新聞輿論對糧食緊缺的渲染和多國出不同程度的限制糧食出口,自然從這些隻言片語中做出危機要來的判斷,從「糧荒」變「糧慌」,急忙告訴身邊的人,於是三人成虎,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恐慌的氛圍開始搶糧。為消除民眾的恐慌,政府進行官方闢謠和數據解釋,告訴大家:不必囤積。
  • 聯合國:繼新冠疫情和糧食危機後,下一世界性危機已來臨
    11月26日,聯合國《2020年糧食和農業狀況》報告指出,由於水資源匱乏,使全球許多地區的農業日益困難,數十億人將面臨長期糧食短缺問題。除了水資源危機外,目前人類還面臨著糧食危機。據報導,由於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多國農業生產活動受阻,交通運輸不便,歐洲出現農業勞工荒。同時多國對農產品實施出口限制,糧食價格被推高。
  • 全球風暴,歐盟的最大危機來了!
    作者:薛不破 來源:功夫財經全球最大的問題是歐盟。自疫情爆發以來,美聯儲斥資了數萬億美元來支撐經濟發展,這些舉措緩解了市場動蕩,將搖搖欲墜的市場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同時,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也飆升至超7萬億美元。上周,達裡奧擔憂美聯儲的政策,將破壞自由市場。而本周,素有「新債王」支撐的剛克拉也將矛頭指向美聯儲,稱其不過是在延緩一場危機。
  • 全球貿易跌至2007年來最低紀錄!前景呈「L形」,疫情危機致1億人口...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師琰  編   輯丨和佳  圖 / 圖蟲  世界貿易組織(WTO)8月1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貨物貿易在2020年第二季度出現了「歷史性下跌」,是自2007年以來的最低紀錄。
  • 極端氣候和新冠肺炎疫情加劇南部非洲糧食危機
    然而,由於降雨量不足和經濟困難,辛巴威的玉米產量下降了57%,而乾旱也影響了史瓦帝尼、賴索托、安哥拉東南部、馬達加斯加南部和莫三比克的糧食產量。   農村地區糧食缺口預計將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達到峰值,屆時小農家庭將耗儘自己的糧食儲備,而下一次豐收預計要等到2021年4月。
  • 世界性糧食危機逼近 西方和中國誰是耗糧大戶?
    世界性糧食危機逼近 西方和中國誰是耗糧大戶?》的報告引起很大反響,他首度提出「中國糧食威脅論」,稱中國必將出現糧食短缺,進而造成世界性的糧食危機。14年過去了,糧食短缺沒有在中國出現,世界性糧食危機卻在逼近,中國不可避免地被捲入漩渦。一些西方大國政要將「耗糧大戶」的帽子扣向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一些西方媒體也紛紛列出中印龐大的糧食、肉類消耗數字,卻每每忽略了更加龐大的人口基數和中國一直以來自給自足的事實。相比之下,美國人和歐洲人的糧食消耗量更加驚人。
  • 全球性糧食危機掀起國內馬鈴薯商業熱潮
    潘基文:土豆代替糧食將是全球趨勢  眼下,全球經濟被兩樣東西攪亂了神經,一個是石油,一個就是糧食,石油上周終於突破了每桶140美元大關,糧食漲價的速度也不落後,僅2007年,國際糧價就上漲了42%,聯合國預計,到今年年末,世界穀物庫存將下降到25年來的最低水平,難怪聯合國把這場糧荒比作一場無聲的海嘯,如何面對這次全球性糧食危機
  • 全球每年糧食損失浪費13.8%,來談談吃的節儉與浪費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當前,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糧食安全與節約糧食正成為世界性話題。據統計,每年全世界損失和浪費的糧食佔糧食總產量的13.8%,價值4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