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糧食危機對國內影響深度剖析

2021-01-08 曦晨說事

這段時間全國各地突然掀起節約糧食的熱潮,武漢率先提出N-1倡議,遼寧接著跟進N-2倡議。大胃王直播也被媒體批評了一番。不過我估計最慘的還是小學生,一大波赫板報、手抄報和小作文正在向他們招手。前人宣傳並不奇怪,作為一個農耕文明,中國的傳統文化本來就是提倡勤儉節約。之前我們也經歷過光碟行動之類的宣傳,按理說這次宣傳應該跟以前差不多。

我們反思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費行為,宣傳效果就達到了,不必深究。但關鍵是有人把這次行動跟一些國際新聞聯繫在一起,從4月份開始許多國家陸續出臺政策限制糧食出口,同時聯合國糧農組織也發出警告,因為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和物流的影響,今年可能會爆發前所未有的糧食危機。

其實要想認真討論全球糧食危機對我們國內有什麼影響,我們就必須去了解現在的全球糧食生產和貿易格局。所謂的糧食全球化到底是怎麼實現的。美國作為全球價值鏈的頂層,可以用轉移矛盾大法維持國內現狀,但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可就沒這麼幸運了。矛盾與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以糧食需求的形式爆發出來。

首先第一點:在全球產業分工的浪潮下,全球資本和國家政治之間產生矛盾,在美國這種矛盾主要體現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撤出,產業工人失業的問題無法解決,類似的問題在世界各地廣泛發生。每個國家的產業只要不符合全球分工的需要,就會被金融資本拋棄掉。

第二點:產業鏈固化的問題。跨國糧食集團利用自己在資金、技術、物流、金融上的優勢,搶佔農業生產中的關鍵要素,為農業全產業鏈布局。如果說農業自由化製造了一堆炸藥,那產業鏈布局就是製造了一個外殼,包裝起來形成一顆炸彈。農業是一種依附性很強的產業,工廠雖然需要廠房,但機器設備在必要的時候還是可以搬走的。相比較而言農業需要的耕地、淡水和氣候條件,這些都被固定在地球大陸上不可能流動。對資本來說是想控制一種跑不走的產業,完全不需要親自下場收購它,只需要把上下遊抓在手裡就夠了。對農業來說上遊就是農業信貸、農業投入,下遊就是農產品加工流通和農產品終端銷售。

第三點就是我們想要說的金融掠奪、產業發展。隨著新自由主義和私有化的結合,跨國糧食集團逐漸掌握農業市場,炸藥和外殼終於合併成一顆炸彈,只等金融資本攫取利益的貪慾充當引信,第三世界的糧食危機就將爆發。

美國的三大矛盾尚可彼此拮抗,玩矛盾轉移的把戲。但到了第三世界國家矛盾就是先收後放,最後一股腦爆發的災難了。首先在新自由主義的號召下,第三世界國家的政府推行農業自由化,放任國際糧食資本摧毀了本國農業,再重整為單一的經濟作物種植。然後國際糧食資本使用兼併收購、戰略聯盟之類的手段整合農業上下遊,把全農業產業鏈抓在手裡。最後國際糧食資本利用掌握市場的能力,人為製造稀缺賺取超額利潤。不幸的是第三世界的人擋住了國際資本賺錢,只好不經意間被犧牲掉了。

相關焦點

  • 2020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中發布
    2020年4月21日,在COVID-19大流行對糧食安全影響的框架下,2020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2020 Global Report on Food Crises)被發布。《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揭示了糧食危機的範圍,同時指出了糧食危機給脆弱國家帶來的新風險2020年版關於嚴重糧食不安全和營養的報告於今日發布歐盟/糧農組織/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美國國際開發署/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新聞稿2020年4月21日,布魯塞爾/羅馬/紐約——今日,由聯合國、政府和非政府機構組成的致力於解決極端飢餓根源的國際聯盟發布了最新的年度
  • 述評|應對全球糧食危機,轉基因技術大有可為
    聯合國負責人道主義事務的副秘書長洛科克(圖片來源:法新社) 這與聯合國糧農組織《2020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內容一致,該報告預計,
  • 全球衛生危機是否會演變全球糧食危機?糧農組織:農業韌性高
    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日發布的最新《糧食展望》報告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糧食市場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仍將面臨不確定性,但農業食品產業面對疫情危機的韌性可能要高於其他產業。相比較2007-2008年糧食價格危機,報告認為,政策制定者現在有了應對全球危機的更多經驗。
  • 專家:2020年全球面臨嚴重糧食危機人口或增至2.65億
    會上,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光碟行動」課題組負責人潘傑公布了一組數據:食物浪費給全球糧食安全帶來嚴重威脅,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統計,全球供人類消費的糧食中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約13億噸)被損耗或浪費,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球面臨嚴重糧食危機的人口可能增至2.65億。  推進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光碟行動發起人徐志軍先生認為,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 地球暖化影響全球農業失收 糧食危機降臨
    聯合國4月警告,大流行之下,全球農業從人手、物流、生產成本以至顧客訂單飽受影響,加上今年蝗災、極端天氣等多重威脅,糧食供應不穩定。加上全球人口持續增長,對肉類及營養食物的需求有增無減,未來我們如何餵飽全人類?也許是時候來一場農業大辯論。原本每年需要聘請多達80名工人的一個四川農場,因疫情請不到人,只好動員全家十多人到農地幫忙,並且工作至深夜。
  • 2020年世界糧食日及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
    一、世界糧食日的由來1972年,由於連續兩年氣候異常造成世界性糧食欠收,出現了世界性糧食危機,聯合國糧農組織於1973年和1974年相繼召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糧食會議,以喚起全球特別是第三世界注意糧食及農業生產問題敦促各國政府和人民採取行動,增加糧食生產,更合理地進行糧食分配,與飢餓和營養不良作鬥爭。
  • 全球糧食危機要來了麼?
    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近期聯合國頻頻發出警告。這並不是空穴來風。新冠肺炎疫情、國際關係、自然災害等不穩定因素疊加,世界糧食供應變數叢生。近期,我國各地針對「餐飲浪費」行為的治理引發高度關注。實際上,糧食損失和浪費已成為當下全球面臨的重要問題。9月29日,聯合國將舉辦首個「國際糧食損失和浪費問題宣傳日」,正是為國際社會敲響警鐘。
  • 全球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如何避免大饑荒?
    2020年聯合國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中指出,2019年全球飢餓人口約為6.9億,而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2020年飢餓人數至少新增約8300萬,甚至可能新增1.32億。未來10年內全球飢餓人口還會增加,到2030年這個數字可能達到8.4億。也就是說,到2030年,全球可能會有超過10%的人口面臨糧食短缺的危機。
  • 全球性糧食危機掀起國內馬鈴薯商業熱潮
    潘基文:土豆代替糧食將是全球趨勢  眼下,全球經濟被兩樣東西攪亂了神經,一個是石油,一個就是糧食,石油上周終於突破了每桶140美元大關,糧食漲價的速度也不落後,僅2007年,國際糧價就上漲了42%,聯合國預計,到今年年末,世界穀物庫存將下降到25年來的最低水平,難怪聯合國把這場糧荒比作一場無聲的海嘯,如何面對這次全球性糧食危機
  • 新冠繼續,疫情蝴蝶效應或引發全球糧食危機
    iWeekly據多家外媒報導,受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影響,多國食品供應鏈出現問題,全球糧食危機迫在眉睫。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面對疫情帶來的糧食危機,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在艱難時期,「吃」的意義似乎變得尤為複雜。
  • 全球糧食危機:越南等13個產糧國叫停出口!中國3大「糧策」應對
    然而,在魔幻的2020年裡,疫情暴發、蝗災肆虐、冰川融化、野火不絕、洪水泛濫,受突發事件和極端天氣的影響,糧食短缺問題愈發嚴峻,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多次拉響警報,一場事關人類糧食安全的危機正在逼近。在大災大疫面前,生存利益大於天。那麼在這不尋常的年份裡各國採取了何種應對措施以降低糧食短缺風險?中國的「米袋子」會受到影響嗎?未來全球糧食供應前景樂觀嗎?
  • 2020年地球進入小冰河期?太陽進入「冬眠期」,會引發糧食危機?
    隨著越來越多的地區宣布地球氣候進入緊急狀態,全球變暖已經成為科學家們的普遍共識。不過,一位英國科學家卻堅持認為全球變暖已經達到飽和點,地球即將進入歷時30年的「小冰河期」。NASA數據亦有佐證:到2020年,太陽活動將降至近200年來最低水平。
  • 警惕,糧食危機中四大糧商的黑手
    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等機構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由於蝗災、新冠疫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2020年全球糧食危機或將進一步加劇,全球或將有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今年全球飢餓人口預計將增加1.3億。
  • 全球迎來糧食危機,越南等13糧產國暫停出口,幸好中國有3大應策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不管一個國家發展到了什麼階段,糧食都是不可或缺的!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守住糧食安全底線才是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如果連糧食的供應都無法維持住的話,那麼無論這個國家的實力有多強大,最終都會走向覆滅,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 這是比全球糧食危機更可怕的無底洞
    畢竟疫情的持續蔓延對糧食生產和物流運輸有一定影響,另外最近新聞輿論對糧食緊缺的渲染和多國出不同程度的限制糧食出口,自然從這些隻言片語中做出危機要來的判斷,從「糧荒」變「糧慌」,急忙告訴身邊的人,於是三人成虎,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恐慌的氛圍開始搶糧。為消除民眾的恐慌,政府進行官方闢謠和數據解釋,告訴大家:不必囤積。
  • 全球變暖使次生災害頻發,世界糧食危機凸顯,誰是下一個受害者?
    全球變暖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我們現在已經能夠清楚地感受到它更加頻繁的腳步。整個2020年,由於全球變暖所導致的直接或間接地次生災害更是讓我們應接不暇。而近日的一份報告更是在人群中引起熱烈討論。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多家國際組織共同發表報告稱,世界將新增1.3億飢餓人口,大約8.2億人將持續處於飢餓狀態。此次糧食危機將至少影響27個國家,這或許是50年來世界面臨的最嚴重糧食危機。農業自古都是「靠天吃飯「,即使是現代農業也氣候、降水等眾多因素的影響。不過人類活動不僅加速了全球變暖,更讓全球變暖帶來的高溫、乾旱、暴雨等極端天氣層出不窮。
  • 中國經濟2021第四章糧食危機:解決糧食危機的根本之道
    更何況,通過科技創新來化解糧食危機的邊際效益依然呈現遞減趨勢。如雜交水稻、複合肥料等的投入,確實使得中國糧食出現過增產高峰,但瓶頸也出現了,中國糧食產量在1萬億斤~1.3萬億斤徘徊的時間長達23年。與此同時,科技無限制運用於糧食生產的負面效應也開始顯現,農藥等化學試劑成為誘發疾病的惡魔。
  • 聯合國:繼新冠疫情和糧食危機後,下一世界性危機已來臨
    據英國媒體報導,聯合國 (United Nations)表示,水資源匱乏正影響著全世界30多億人,人均可獲得的淡水數量在過去20年裡減少了五分之一。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有5000萬人生活在嚴重乾旱每三年就會對農田和牧場造成災難性影響的地區,世界上超過十分之一的旱地經常遭受乾旱。11月26日,聯合國《2020年糧食和農業狀況》報告指出,由於水資源匱乏,使全球許多地區的農業日益困難,數十億人將面臨長期糧食短缺問題。除了水資源危機外,目前人類還面臨著糧食危機。
  • 2020年遭遇的全球變暖危機現象!人類該驚醒了
    經過上半年的疫情影響,許多國家已經是損失了大量的經濟,但真正的危機將接踵而至!!! 2020年初南極科考隊伍發現了歷史以來全球首次南極最高溫度——20℃造成這樣的原因離不開人類活動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會對南極的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但隨之而來中國科考隊發現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都已經開始長出青草,這也同時印證了兩極地區的溫度影響。
  • 世界爆發50年最嚴重糧食危機!中國也遭殃?央視點名批評吃播現象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至今,全球累計感染病例已突破2130萬,且單日新增病例仍屢創新高。與此同時,聯合國就受疫情影響的糧食問題發出警告稱,今年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的飢餓風險,預計全世界將有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