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曾有言: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能夠絆倒一個國家,這就是糧食的重要性。可知,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對一個國家而言是頭等大事,正所謂糧滿倉,則天下安。
然而,在魔幻的2020年裡,疫情暴發、蝗災肆虐、冰川融化、野火不絕、洪水泛濫,受突發事件和極端天氣的影響,糧食短缺問題愈發嚴峻,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多次拉響警報,一場事關人類糧食安全的危機正在逼近。
在大災大疫面前,生存利益大於天。那麼在這不尋常的年份裡各國採取了何種應對措施以降低糧食短缺風險?中國的「米袋子」會受到影響嗎?未來全球糧食供應前景樂觀嗎?
全球糧食危機上演:叫停出口、積極屯糧、糧價飆漲、饑荒將至
面對疫情的擴散,供應鏈的停擺,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警惕糧食危機,採取措施。今年3月下旬,越南打響第一槍,率先宣布禁止該國大米出口。隨後全球數個產糧大國紛紛加入陣營,僅僅一個月,就有包括越南在內,印度、泰國、菲律賓、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13國叫停糧食出口。
雖說根據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糧食生產國發生食品供應危機時有權暫停出口,但三月底世貿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便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各國不要採取過度的限制措施,避免製造恐慌,抬高全球糧價。
不過社會心理有時就很逆反,聯合國糧農組織越是強調不必恐慌,糧食夠吃;各國就越是蓄力衝刺,不僅限制糧食出口,還大肆購買糧食,積極屯糧。
例如,中東國家約旦已將小麥儲備增至創紀錄的135萬噸,足以應付17個月的需求;90%糧食依賴進口的阿聯首次大規模種植水稻;埃及自4月以來把該國糧食購買量提高了51%;巴基斯坦緊急增加小麥和糖的採購量;摩洛哥延長臨時免徵小麥進口關稅措施期限;土耳其也取消45%小麥、玉米、大麥進口稅等等。
甚至,全球大米重要供應國之一柬埔寨還額外出資3000萬美元,鼓勵該國糧食加工企業收購稻穀。就連被大自然恩寵的南美地區,阿根廷、巴西等國玉米供應都耗磬。這僅僅只是冰山一角。
全球各地上演屯糧潮,無疑加劇糧價上漲、糧食短缺的恐慌效應。FAO數據指出,今年11月全球糧食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已連續上漲6個月,達到2014年12月以來最高水平,這個指數綜合了穀物、油、乳製品、肉、糖等價格。其中,穀物價格指數按年大漲近20%,為2011年年中之後的最高年度升幅。
而全球糧價的飆漲也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比如饑荒。聯合國糧農組織一早就發出警號,稱今年至少25個國家將面臨嚴重饑荒風險。日前出爐的2020年全球飢餓指數(GHI)也支持這一觀點,在GHI排名榜中,印度在107個國家中排名94位,處於重度飢餓。
但情況糟糕的絕非只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盧安達、奈及利亞、阿富汗等國同樣屬於嚴重級別。別說一些嚴重依賴糧食進口的發展中國家陷入困境,就是號稱世界第一大糧食出口國的美國,目前也有超5400萬人正在挨餓。
中國「米袋子」受影響嗎?三大「糧策」供各國參考
全球糧食供應緊缺迫在眉睫,不少國民也擔憂起中國的糧食安全。不過,現在還不需要過分擔心這個問題。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在糧食連年增產的光環下,我國三大主糧庫存充裕。據統計,2019年我國稻穀、小麥、玉米三大主糧的總庫存約為2.8億噸,而且這三大主糧的自給率達到98.75%,不存在進口依賴問題。
南京財經大學糧食經濟研究院院長曹寶明表示,中國國內糧食儲量過多,至少三年之內不存在糧食供給短缺問題。換而言之,就算一粒外糧不進,14億中國人照樣有飯吃。
另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2020和2021年度全球穀物產量達27.6億噸,消費量達27.4億噸,均增長2%左右,總體來看全球糧食供需寬裕,並不支撐糧食價格長期大漲。但考慮到全球疫情、災情發展還不明朗,中國也在未雨綢繆,時時繃緊糧食這根弦。
畢竟翻開世界歷史冊,國際上因為糧食短缺造成的社會動蕩歷歷在目,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那麼「米袋子」豐盈的中國有何「糧策」,可供各國參考的呢?
一是打破壟斷,攻克糧食種子等「卡脖子」技術。作為全球最大的種子出口國和現代農業技術強國,美國的三家公司就控制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種子市場,這意味著國際定價由美國說了算。2018年中國進口了7萬多噸種子,就花費了32億元人民幣。
但中國一直在進行良種培育技術的攻關,農業農村部披露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已審定、登記農作物品種3.9萬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超過四成。
二是有舍有得,確保主糧耕地面積不縮減,加快建成一批高標準農田。我國主糧耕地面積有限,約18億畝,為此今年農業農村部提出,2021年全國計劃新建高標準農田1億畝,加快補齊農田基礎設施短板,提升糧食產能。
同時,袁隆平先生也給大家送上定心丸,稱目前我國第三代雜交水稻每畝單產有望突破1200公斤,耐鹽鹼水稻有望大面積達到300公斤以上的產量。
三是建立完備的糧食儲存體系。在2008年世界性糧食危機之後,中國建立了以中央儲備為主導、省級儲備為支撐、市縣和企業儲備為基礎的三級糧食儲備體系,隨時調控,隨地分配,切實保障地方糧食安全和應急供應。
正是這一套調度有序、覆蓋全國的糧食儲備體系,讓我國經受住了洪災、非典、地震、糧食短缺等危機,一次次化險為夷,為我國糧食安全保駕護航。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國家增產再多,儲糧再多,也不應該浪費和糟蹋每一粒糧食。節約糧食,什麼時候都不為過!
文 | 李澤鈽 題 | 凌明 圖 | 饒建寧 審 | 劉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