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糧食危機:越南等13個產糧國叫停出口!中國3大「糧策」應對

2021-01-08 金十數據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曾有言: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能夠絆倒一個國家,這就是糧食的重要性。可知,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對一個國家而言是頭等大事,正所謂糧滿倉,則天下安。

然而,在魔幻的2020年裡,疫情暴發、蝗災肆虐、冰川融化、野火不絕、洪水泛濫,受突發事件和極端天氣的影響,糧食短缺問題愈發嚴峻,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多次拉響警報,一場事關人類糧食安全的危機正在逼近。

在大災大疫面前,生存利益大於天。那麼在這不尋常的年份裡各國採取了何種應對措施以降低糧食短缺風險?中國的「米袋子」會受到影響嗎?未來全球糧食供應前景樂觀嗎?

全球糧食危機上演:叫停出口、積極屯糧、糧價飆漲、饑荒將至

面對疫情的擴散,供應鏈的停擺,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警惕糧食危機,採取措施。今年3月下旬,越南打響第一槍,率先宣布禁止該國大米出口。隨後全球數個產糧大國紛紛加入陣營,僅僅一個月,就有包括越南在內,印度、泰國、菲律賓、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13國叫停糧食出口。

雖說根據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糧食生產國發生食品供應危機時有權暫停出口,但三月底世貿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便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各國不要採取過度的限制措施,避免製造恐慌,抬高全球糧價。

不過社會心理有時就很逆反,聯合國糧農組織越是強調不必恐慌,糧食夠吃;各國就越是蓄力衝刺,不僅限制糧食出口,還大肆購買糧食,積極屯糧。

例如,中東國家約旦已將小麥儲備增至創紀錄的135萬噸,足以應付17個月的需求;90%糧食依賴進口的阿聯首次大規模種植水稻;埃及自4月以來把該國糧食購買量提高了51%;巴基斯坦緊急增加小麥和糖的採購量;摩洛哥延長臨時免徵小麥進口關稅措施期限;土耳其也取消45%小麥、玉米、大麥進口稅等等。

甚至,全球大米重要供應國之一柬埔寨還額外出資3000萬美元,鼓勵該國糧食加工企業收購稻穀。就連被大自然恩寵的南美地區,阿根廷、巴西等國玉米供應都耗磬。這僅僅只是冰山一角。

全球各地上演屯糧潮,無疑加劇糧價上漲、糧食短缺的恐慌效應。FAO數據指出,今年11月全球糧食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已連續上漲6個月,達到2014年12月以來最高水平,這個指數綜合了穀物、油、乳製品、肉、糖等價格。其中,穀物價格指數按年大漲近20%,為2011年年中之後的最高年度升幅。

而全球糧價的飆漲也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比如饑荒。聯合國糧農組織一早就發出警號,稱今年至少25個國家將面臨嚴重饑荒風險。日前出爐的2020年全球飢餓指數(GHI)也支持這一觀點,在GHI排名榜中,印度在107個國家中排名94位,處於重度飢餓。

但情況糟糕的絕非只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盧安達、奈及利亞、阿富汗等國同樣屬於嚴重級別。別說一些嚴重依賴糧食進口的發展中國家陷入困境,就是號稱世界第一大糧食出口國的美國,目前也有超5400萬人正在挨餓。

中國「米袋子」受影響嗎?三大「糧策」供各國參考

全球糧食供應緊缺迫在眉睫,不少國民也擔憂起中國的糧食安全。不過,現在還不需要過分擔心這個問題。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在糧食連年增產的光環下,我國三大主糧庫存充裕。據統計,2019年我國稻穀、小麥、玉米三大主糧的總庫存約為2.8億噸,而且這三大主糧的自給率達到98.75%,不存在進口依賴問題。

南京財經大學糧食經濟研究院院長曹寶明表示,中國國內糧食儲量過多,至少三年之內不存在糧食供給短缺問題。換而言之,就算一粒外糧不進,14億中國人照樣有飯吃。

另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2020和2021年度全球穀物產量達27.6億噸,消費量達27.4億噸,均增長2%左右,總體來看全球糧食供需寬裕,並不支撐糧食價格長期大漲。但考慮到全球疫情、災情發展還不明朗,中國也在未雨綢繆,時時繃緊糧食這根弦。

畢竟翻開世界歷史冊,國際上因為糧食短缺造成的社會動蕩歷歷在目,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那麼「米袋子」豐盈的中國有何「糧策」,可供各國參考的呢?

一是打破壟斷,攻克糧食種子等「卡脖子」技術。作為全球最大的種子出口國和現代農業技術強國,美國的三家公司就控制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種子市場,這意味著國際定價由美國說了算。2018年中國進口了7萬多噸種子,就花費了32億元人民幣。

但中國一直在進行良種培育技術的攻關,農業農村部披露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已審定、登記農作物品種3.9萬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超過四成。

二是有舍有得,確保主糧耕地面積不縮減,加快建成一批高標準農田。我國主糧耕地面積有限,約18億畝,為此今年農業農村部提出,2021年全國計劃新建高標準農田1億畝,加快補齊農田基礎設施短板,提升糧食產能。

同時,袁隆平先生也給大家送上定心丸,稱目前我國第三代雜交水稻每畝單產有望突破1200公斤,耐鹽鹼水稻有望大面積達到300公斤以上的產量。

三是建立完備的糧食儲存體系。在2008年世界性糧食危機之後,中國建立了以中央儲備為主導、省級儲備為支撐、市縣和企業儲備為基礎的三級糧食儲備體系,隨時調控,隨地分配,切實保障地方糧食安全和應急供應。

正是這一套調度有序、覆蓋全國的糧食儲備體系,讓我國經受住了洪災、非典、地震、糧食短缺等危機,一次次化險為夷,為我國糧食安全保駕護航。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國家增產再多,儲糧再多,也不應該浪費和糟蹋每一粒糧食。節約糧食,什麼時候都不為過!

文 | 李澤鈽 題 | 凌明 圖 | 饒建寧 審 | 劉蘇林

相關焦點

  • 全球迎來糧食危機,越南等13糧產國暫停出口,幸好中國有3大應策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不管一個國家發展到了什麼階段,糧食都是不可或缺的!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守住糧食安全底線才是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如果連糧食的供應都無法維持住的話,那麼無論這個國家的實力有多強大,最終都會走向覆滅,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 大米瘋漲,8國限制糧食出口!該不該再囤一波糧!
    ​ 全球新冠肺炎的蔓延 + 期貨市場的投機性買盤介入,使國際糧食市場出現了大幅上漲的現象!  據央視報導,「埃及也在當地時間28日決定,即日起停止各種豆類產品的出口,期限為3個月。」且共有包括俄羅斯、埃及、越南、印度、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泰國、柬埔寨在內的8個國家宣布啟動糧食出口限制的舉措。近日泰越2國大米又是一路直漲!
  • 全球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如何避免大饑荒?
    去年全世界的糧食危機,是50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受到疫情衝擊,全球糧食生產與需求都遭受到重大波及,東非的蝗災先後席捲中東、東南亞地區,導致各國爭先搶購、限賣,國際糧價直線飆升。  全球數個產糧大國紛紛禁止糧食出口,包括越南,印度、泰國、菲律賓、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13國叫停糧食出口。
  • 述評|應對全球糧食危機,轉基因技術大有可為
    聯合國《2020年糧食和農業狀況》報告則指出,由於水資源匱乏,使全球許多地區的農業日益困難,數十億人將面臨長期糧食短缺問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原副總幹事何昌垂認為,當前世界糧食安全現狀不容樂觀,如果管控失當,將會引發重大危機。特別是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糧食安全風險急劇增加。疫情使全球糧食體系的脆弱性凸顯,糧食危機或有可能成為今年全球最大的危機,需要各方共同應對。 如何應對糧食危機?如何確保糧食安全?
  • 世界性糧食危機逼近 西方和中國誰是耗糧大戶?
    世界性糧食危機逼近 西方和中國誰是耗糧大戶?《誰來養活中國》的報告引起很大反響,他首度提出「中國糧食威脅論」,稱中國必將出現糧食短缺,進而造成世界性的糧食危機。14年過去了,糧食短缺沒有在中國出現,世界性糧食危機卻在逼近,中國不可避免地被捲入漩渦。一些西方大國政要將「耗糧大戶」的帽子扣向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一些西方媒體也紛紛列出中印龐大的糧食、肉類消耗數字,卻每每忽略了更加龐大的人口基數和中國一直以來自給自足的事實。相比之下,美國人和歐洲人的糧食消耗量更加驚人。
  • 美國倒10萬加侖牛奶,9國禁止糧食出口……但我還是不建議你囤糧
    本次糧食恐慌是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蔓延背景下,「糧食民族主義」和國內糧食災害帶來的。 國際上,截至4月3日,多個全球主要的糧食出口國,包括俄羅斯、土耳其、塞爾維亞、哈薩克斯坦、印度、埃及、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多個國家基於本國糧食安全考慮,已暫停大米、小麥、菜籽油等多種農產品的對外出口。
  • 世界爆發50年最嚴重糧食危機!中國也遭殃?央視點名批評吃播現象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至今,全球累計感染病例已突破2130萬,且單日新增病例仍屢創新高。與此同時,聯合國就受疫情影響的糧食問題發出警告稱,今年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的飢餓風險,預計全世界將有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 國際市場糧食貿易風起雲湧 全球最大進口國卻巋然不動
    近段時間,隨著越南宣布再次允許大米出口,算是讓全球糧食進出口市場稍微下降了點緊張度。根據監測數據顯示,自3月底以來,全球至少有9個國家宣布限制農產品出口,還有4個國家宣布加大糧食進口。事實是,根據全球糧食進出口數據對比,近十年來我國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其中小麥、玉米、大麥、高粱等穀物品種進口均佔據全球前列,而大豆、菜籽、食用油的進口總量更是穩居全球第一,僅僅一個大豆就能佔到全球交易量的五成以上,如果再加上白糖、棉花、豬肉、水產品等,我國還是全球最大的食品進口國。但我們通過對1-3月我國的糧食進口數據發現,1-3月的糧食進口保持著平穩的態勢。
  • 世界爆發50年最嚴重糧食危機!中國也要遭殃?央視點名批評吃播現象
    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近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等機構聯合發布了一份報告,再次為各國敲響警鐘。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全球飢餓人數在2020年大幅增加。今年將新增1.3億名飢餓人口,全世界將有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聯合國的研究報告發出預警,今年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飢餓風險,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 這是比全球糧食危機更可怕的無底洞
    畢竟疫情的持續蔓延對糧食生產和物流運輸有一定影響,另外最近新聞輿論對糧食緊缺的渲染和多國出不同程度的限制糧食出口,自然從這些隻言片語中做出危機要來的判斷,從「糧荒」變「糧慌」,急忙告訴身邊的人,於是三人成虎,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恐慌的氛圍開始搶糧。為消除民眾的恐慌,政府進行官方闢謠和數據解釋,告訴大家:不必囤積。
  • 【闢謠】部分國家限制糧食出口老百姓要開始囤糧了?假的!
    謠言1:部分國家限制糧食出口,老百姓要開始囤糧了近日,有消息稱,受疫情影響,全球很多糧食出口國都開始限制本國糧食出口。這將導致我國糧食出現緊缺,老百姓得開始準備囤積糧食。真相來了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3月28日接受專訪時表示,我國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糧食供求總體寬鬆,完全能滿足人民群眾日常消費需求,也能夠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考驗。
  • 新冠繼續,疫情蝴蝶效應或引發全球糧食危機
    iWeekly據多家外媒報導,受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影響,多國食品供應鏈出現問題,全球糧食危機迫在眉睫。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面對疫情帶來的糧食危機,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在艱難時期,「吃」的意義似乎變得尤為複雜。
  • 面對「搶糧潮」日本憑何鎮定自若?瘋狂屯田意在上位第5大糧商?
    前段時間,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肆傳播,使得很多國家的農業勞動力短缺,農產品運輸中斷,尤其是對於一些糧食出口大國而言,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已經讓本國的糧食系統出現了嚴重問題。因此,隨著越南和哈薩克斯坦等糧食出口大國,先後停止了糧食出口貿易,全球範圍內的「搶糧潮」也拉開帷幕,各大糧食需求國便開始搶購糧食。
  • 中國經濟2021第四章糧食危機:解決糧食危機的根本之道
    現如今,美國以1%的農業人口完成年產糧食4.4億噸,佔全球糧食總產值的16.3%。此外,農藥和肥料在農業生產中也已廣泛普及,據統計,世界上每年因使用農藥和肥料而增產的糧食,佔世界糧食產量的25%以上。更何況,通過科技創新來化解糧食危機的邊際效益依然呈現遞減趨勢。如雜交水稻、複合肥料等的投入,確實使得中國糧食出現過增產高峰,但瓶頸也出現了,中國糧食產量在1萬億斤~1.3萬億斤徘徊的時間長達23年。與此同時,科技無限制運用於糧食生產的負面效應也開始顯現,農藥等化學試劑成為誘發疾病的惡魔。
  • 糟蹋糧食的「大胃王吃播秀」該被叫停了!
    殷建光  @央視新聞 8月12日消息,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顯示,全球每年約1/3糧食被損耗和浪費,總量約每年13億噸。世界76.33億人口中至少還有8.2億面臨飢餓,相當於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餓。現在有些所謂大胃王吃播秀,更是浪費嚴重,有的甚至吃了再把食物吐掉……珍惜糧食,拒絕浪費!
  • 2020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中發布
    2020年4月21日,在COVID-19大流行對糧食安全影響的框架下,2020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2020 Global Report on Food Crises)被發布。該報告每年由全球應對糧食危機網絡(Global Network Against Food Crises)負責編寫,該網絡由國際人道主義和發展夥伴組成,創始成員包括歐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和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在該報告中提出的數據和分析早於大流行,但揭示了全球嚴重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的可怕圖景——甚至在疾病蔓延開始影響糧食系統之前。
  • 全球性糧食危機掀起國內馬鈴薯商業熱潮
    潘基文:土豆代替糧食將是全球趨勢  眼下,全球經濟被兩樣東西攪亂了神經,一個是石油,一個就是糧食,石油上周終於突破了每桶140美元大關,糧食漲價的速度也不落後,僅2007年,國際糧價就上漲了42%,聯合國預計,到今年年末,世界穀物庫存將下降到25年來的最低水平,難怪聯合國把這場糧荒比作一場無聲的海嘯,如何面對這次全球性糧食危機
  • 「老鼠門」事件,2.65億人糧食不安全,中國該如何應對糧食問題?
    在糧食安全被多次提及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提出這樣的疑問,外國的糧倉是否充足?其中又有多少糧食被「老鼠」吃掉了呢?我們無法為外國「清理碩鼠」但是我們卻可以從側面來了解一下外國的糧食安全現狀。根據世界糧食計劃署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因為疫情的影響新增了1.3億嚴重糧食不安全人口,糧食嚴重不安全人口增至2.65億。
  • 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為何還強調要有危機意識,為何堅決制止餐飲...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糧食產量穩步增長,中國人的飯碗端得越來越穩。據統計,2010年以來,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持續高於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過470公斤,遠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三大口糧大米、小麥、玉米的國內自給率平均在97%以上。「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安全事關國計民生。
  • 全球最大鏡片生產基地生存實錄——萬新光學在疫情當下的應對之策
    萬新光學成立於1973年,2019年實現12.3億元的銷售。當前,萬新是丹陽這個世界眼鏡之都的風向標、領頭羊,鏡片年產量突破1億片,佔全球出貨數量的1/12,居全球第一,更是全球樹脂鏡片最重要的生產基地,4500萬片/年的出口產品覆蓋7大洲40多個國家。中國疫情防控當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