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過佳,充飢則可;身不過華,遮身則可。
過去的幾天,身邊從來沒人問過我要不要囤米,因為糧食圈的人都明白這定是多此一舉,更何況當年非典囤的鹽,現在還沒吃完......
看到了一個段子,講的是一個生財之道,說是拿個小本本把自己身邊去搶糧食的人名都記下來保存好,等他們老了,就給他們推銷養生保健品,肯定發財。
我有那麼一刻真正被隔行如隔山實錘到了!不過對於糧食圈之外的人,他們會去擔心糧食短缺也算正常。畢竟疫情的持續蔓延對糧食生產和物流運輸有一定影響,另外最近新聞輿論對糧食緊缺的渲染和多國出不同程度的限制糧食出口,自然從這些隻言片語中做出危機要來的判斷,從「糧荒」變「糧慌」,急忙告訴身邊的人,於是三人成虎,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恐慌的氛圍開始搶糧。
為消除民眾的恐慌,政府進行官方闢謠和數據解釋,告訴大家:不必囤積。
可是,為什麼如此明顯的事實加上政府義正言辭的說明,但缺糧這個話題仍在默默流傳,沒有打消人們的疑慮呢?
老百姓因為缺糧而感到恐慌已經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事情了,而如今都2020年了,疫情也沒嚴重到讓全國、全世界都不生產糧食了,又怎麼可能缺糧?
而且,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糧食生產國,國外暫停向我國供應糧食,實質上的影響真的是小之又小!更何況還不是主要的糧食出口國。
那為什麼人們還是懷有疑慮的跟風搶購呢?
倒回頭去看看,不難發現,這樣的事兒從來就沒有少過。
2013年的五一小長假期間,全國各地區的大媽們突然加入了「黃金搶購潮」,開始瘋搶黃金。
扎堆搶黃金的原因也足夠簡單,就是因為黃金降價了,別人都去搶了,自己自然也不能落下,不買就是損失。
事實上,當時黃金的降價來源於遠在萬裡之外的美國華爾街,金融大鱷們在國際市場上大舉做空黃金,卻不料遭遇了中國大媽的「伏擊」。
跟風搶黃金的結果就是,在那次「搶購潮」之後,黃金價格繼續下跌,那些為「佔便宜」的大媽們,在隨後的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都沒有回本。
2003年的非典仍讓不少人記憶猶新,從廣東開始蔓延的「非典型性肺炎」的消息傳遍全國各地。廣州周圍的城市都加入到了搶鹽的行列,包括肇慶、清遠、江門、佛山、東莞、深圳。其中,清遠的反應最為猛烈,連路邊賣光碟的小販都賣起了食鹽,並且搶購的物品很快從食鹽擴展到大米、食用油、調味品。
非典時期又是因何搶鹽呢?
這一流言原來是「非典型肺炎」流言的延續,是因有人認為非典型肺炎與缺「碘」有關,因此市民才搶購加碘鹽。
據分析,這其實是一些不法商販借近期「非典型肺炎」故意炒作,抬高食鹽售價。
很多人就是聽信了這樣的謠言,也沒搞清楚是怎麼回事,看到許多人搶購,認為總會有原因,自己也就照搶。
......
類似的「非理性群體行為」真的不勝枚舉。
明明經不起推敲的謠言,甚至一戳就破,依舊有大批群眾跟風參與。
此前我們從糧食產量、糧食儲備、進出口等各個角度分析了到底要不要囤糧。
最後的答案皆是「大國糧倉」靠得住!中國糧食安全有保障!囤米搶面完全沒必要!
也許是大多數人對數據並不感冒,或者是總帶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質疑情緒,那我們就從目前的餘糧來說,能夠我們消耗多久。
中國的大米和小麥儲存除了正常一年的消費之外(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定義保持三個月左右的庫存消費比就算是安全庫存水平),還另外存了5個月的餘糧,合計有17個月的口糧。
另外,放眼全球中國的大米和小麥庫存均是第一。
糧食是可再生資源,出現全國或全球性糧食歉收的概率微乎其微。一旦有稀缺的信號,3個月足以調配其他區域資源,6個月就可以再次量產。從全球來看3個月就是一個生產周期。
從近期米麵銷量來看,增幅明顯增加,從貨架補貨頻率一天一次增至一天三四次,也就是說目前出現了搶購現象,但目前貨源充足,並未出現缺貨的情況。
就糧食供給量而言,應該更關心的是糧食流通。
全球並不缺少糧食,2017/18、2018/19這兩個年度世界穀物總供給量從34.18億噸升至34.44億噸,預計2019/20年度可達34.67億噸,總供給量穩中有升。
假如疫情一直持續,除了糧食出口限制政策外,隔離措施也將直接導致糧食生產、加工和流通中的勞動力數量下降,這一系列措施都將影響糧食的流通環節。
那些依賴進口的小國就很危險了,尤其是那些飽受戰爭摧殘的國家。
對民眾而言,應該立馬去做的,不是囤糧,而是減少對食物的浪費。
解決國家糧食安全問題,不只是寄希望於最後的終極王炸——袁隆平的種子,靠增產來保護糧食安全,另一方面我們要解決浪費糧食嚴重的問題。
目前,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是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價值高達2000億元,相當於倒掉了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
我國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遠非浪費的全部,在糧食經濟環節浪費的糧食數量同樣驚人,農戶儲糧、儲藏、運輸、消費各個方面。生產過程中,存在土地、水資源、種子、化肥農藥等方面的浪費,從生產到消費該環節中有很大的浪費,浪費率約在28%-30%之間。
一國民眾對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重要性的認識,往往要到飢餓時才有切膚之感。目前,全球僅33個國家能在糧食上實現自給自足,只有6個國家有對外援助的能力,分別是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和紐西蘭。而我們從餓得皮包骨頭啃樹皮到敞開吃山珍海味,中間不過才四五十年的工夫。
時至今日,病毒侵蝕的早已不只是人體,而是人類生活。正如我們在與病毒的鬥爭中,學會拒絕食用野生動物一樣,若能同時重拾節約的美德,總歸是一樁好事。
中華糧網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