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可以說是關係到國家安全的大事,這也是國民生存和發展的最根本保證。在這方面的研究和投入其實都很多,在2019年12月,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公布「全球糧食安全指數報告」顯示韓國和日本分別以73.6分和76.5分位列第29和21名。這三個國家排名甚至要高於俄羅斯、阿根廷、巴西等農業大國。
這就讓人很不解,韓國和日本都是人口稠密、耕地短缺的國家,前者糧食自給率48.9%(2017年數據),後者糧食自給率為37%(2018年數據)。兩國的糧食大量依賴進口,為何糧食安全指數這麼高。其實這兩個國家並不是最「離譜」的,因為排名第一的是幾乎沒有耕地的城市國家新加坡。
這三個國家糧食安全指數高其實並不難理解。首先,這三個國家都是發達國家,經濟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農業雖然關係糧食安全,但是其產值卻很低。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可以換取大量的外匯儲備,而用很少的外匯就可以從其他農業國進口大量的農產品。如果不考慮世界大戰或者全球糧食整體危機這兩種最為極端的情況,那麼也基本不可能會出現糧食危機。
其實就算是發生極端情況,這三個國家依然以更高的價格從主要的盟友美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進口農產品。相反那些本身就游離於全球體系之外,自身農業自給率也不是很高的國家就會發生饑荒。委內瑞拉、辛巴威就是典型的例子。兩者自身發展農業的條件都不差,然而本身農業發展的不好,而工業和服務業則更懶。危機來臨後沒有有限的外匯來進口糧食。
這三個國家雖然糧食安全指數高,但是這不代表他們不重視糧食安全。他們除了有著穩定的糧食進口來源之外,並沒有放棄自身的糧食生產。他們基本都走三條路線確保糧食的安全,首先都建立有完善的糧食儲備機制,以保證不時之需。其次,較高的農業科技水平和嚴格的食品安全標準,這是確保單位高產、高附加值、高質量的關鍵。最後,就是對於本國的農業進行高額的補貼政策,這為了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確保糧食安全,本身地就少沒人種就更完了。日韓不僅能夠保證國內主要口糧大米實現自給,而且還因為質量高而出口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