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頻發危及全球糧食安全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王慶凱)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一場事關人類糧食安全的危機正在逼近。

今年以來,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產區,均受到極端天氣影響。傳統的小麥出口國澳大利亞因遭遇嚴重乾旱,時隔12年後首次計劃進口小麥;玉米出口大國美國因受陰雨天氣影響,播種創歷史同期最低水平;同受乾旱影響,水稻出口國菲律賓也出現大規模歉收。

海洋漁業情況也不妙,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今年日本周圍海域海水溫度升高,海苔產量達到46年來最低點。

乾旱與洪澇在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主產區共發,嚴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Snyder憂心忡忡地寫道,一場席捲全球的糧食危機正在逼近。

朝鮮近期發布的備忘錄顯示,受高溫、乾旱、洪水等因素影響,朝鮮糧食產量大幅下降,目前已下調人均每日口糧配給;受厄爾尼諾影響,非洲糧食安全也面臨嚴峻挑戰。

多位氣候專家分析認為,全球氣候系統變暖趨勢加強,造成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氣候風險水平上升。

世界氣象組織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平均溫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偏高0.38℃,過去五年是全球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五個年份。而英國氣象局預測說,2019年至2023年可能比過去5年還要熱。

中國氣象局最近發布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19)》顯示,2018年,亞洲陸地表面平均氣溫比常年值偏高0.58℃。

中國南京農業大學聯合全球18個國家的47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研究發現,全球增溫1.5℃至2℃,對於包括印度、非洲部分國家在內的小麥生長季高溫且缺少降雨的區域來說,小麥產量呈顯著下降趨勢,極端低產風險明顯加大。而這些產量風險加大的地區目前多屬經濟欠發達區域,氣候變化將加劇這些區域的糧食安全問題。

英國利茲大學戰略研究院院長蒂姆·本頓表示,氣候變暖尤其是極端天氣增加將改變糧食產量、質量和病蟲害的分布,從而對糧食供應體系產生影響和衝擊,未來全球糧食供應體系將變得更脆弱和低效。

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世界長期受糧食短缺影響的人數從2015年開始不降反增。非洲特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糧食安全狀況不斷惡化。尤其是受厄爾尼諾等因素影響,非洲南部和東部多國遭遇嚴重乾旱或洪水,糧食產量和牲畜數量出現大幅下降。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教授阿利扎·弗萊舍建議,各國必須加大科技創新,增加農業適應氣候變暖的能力,在作物品種的選擇、灌溉技術和管理的改進以及土地更加有效利用等方面做出努力。

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中國氣候風險指數總體也呈升高趨勢,1991年至2018年中國平均氣候風險指數較1961年至1990年平均值增加了54%。

中國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副主任肖潺表示,必須深入研究全球變暖背景下高溫加劇帶來的風險,發展低碳經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高防禦和防範極端高溫天氣氣候事件的能力,推動全球氣候治理。

糧食安全專家則建議,鑑於氣候變化影響到糧食安全和人類營養,需要考慮改變人類飲食結構、減少浪費,增加全球食品體系的可持續性和高效性。(完)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天氣頻發,研究報告預測——
    近日,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遭遇極端天氣,北半球多地持續被熱浪襲擊,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不便。對此,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導致全球頻繁出現極端天氣的主要原因是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全球氣候變暖。世界氣象組織對本世紀末地表氣溫變化的最新預測顯示,如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繼續保持高位,未來熱浪只會越來越嚴重,極端高溫天數也會越來越多,到本世紀末地球表面平均氣溫將持續升高,世界主要城市氣溫或將達到「令人震驚的水平」。例如,法國巴黎夏日平均氣溫可能將從現在的22攝氏度上升至29攝氏度,中東地區的多哈和巴格達等城市高溫可能「超乎想像」。
  • 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全球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組圖)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201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可能達歷史最高。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也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且創歷史新高。期間,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  「種種破記錄的事件將讓歷史記住2015年的全球氣候狀況。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突破歷史記錄,在北半球春季,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首次超過40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2015年可能是歷史上最暖年份,海洋表面溫度也達到監測記錄以來的最高值。2015年極有可能超出1℃的臨界值。」WMO秘書長米歇爾·雅羅說。
  • 全球高溫極端天氣頻發,德國媒體:都怪川普!
    天氣有多熱?只能說是「汗如雨下」啊……最近因為高溫出了一件怪事,有一頭斑馬因為天氣太熱,妝都曬花了,熱成了一條驢~這是咋回事呢?原來啊,埃及開羅有家新開業的動物園,遊客去看斑馬,仔細瞧了瞧覺得不對勁啊,斑馬身上的黑色條紋怎麼曬化了?而且越看越像是一頭「驢」,遊客指責動物園「畫驢充斑馬」。
  • 極端天氣頻發時代到來 是什麼惹的禍?
    天氣短期內頻走極端,著實罕見。全球氣候到底怎麼了?北極風與拉尼娜「惹禍」?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天氣研究計劃負責人卡西姆·阿斯拉爾說,北半球的乾旱與大雪嚴寒都與大氣層「阻塞」有關,這主要因為一些地區冷空氣過強,而熱量或者溼氣過不來,天氣在部分國家保持了靜態。這一過強冷空氣產自何處?中外專家普遍提到了北極冷風。
  • 我們如何應對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為了提高全球抵禦災害的能力,減輕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危害,各國氣象部門通過世界氣象組織這一強有力的機構,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在監測、預報和建立暢通的氣象信息渠道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 瞭望專訪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極端天氣頻發,我們...
    重點做好四方面防範工作《瞭望》:入汛以來,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呈現出怎樣的特點?四是強對流天氣頻發,災害影響重。入汛以來,我國出現30次區域性強對流天氣過程。餘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指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自20世紀中葉以來已觀測到許多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變化,包括低溫極端事件減少、極端高溫事件增多、極端高海平面事件增多以及部分地區強降水事件次數的增加;預計21世紀全球部分地區的高溫和暴雨事件將趨多,乾旱程度將加劇,威脅各國糧食、水資源和能源安全
  • 全球極端惡劣天氣頻發,罪魁禍首真的是「氣候變暖」嗎?
    到了1988年6月,美國氣象學家詹姆士·韓森在參眾兩院的聽證會上正式提出"全球變暖"的說法,他在當時預測未來10年內全球氣溫會上升0.35℃,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只上升0.11℃。雖然無法證實"全球變暖"理論是否正確!但有一點卻是事實,那就是近年來全球極端惡劣天氣確實頻發。2016年,我們曾說氣候是史上最熱的;到了2017年熱浪、暴雨、暴雪等極端和反常天氣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現在剛進2018年南半球的熱浪和北半球的暴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全球多地氣象紀錄屢創新值。
  • 鄭國光:科學應對全球變暖 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減輕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增強農業抗禦氣候風險的能力,應當成為我國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和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    一、全球氣候變暖已對我國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造成顯著的影響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認為,全球氣候呈變暖趨勢。
  • 科學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我國是一個氣候條件複雜、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減輕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增強農業抗禦氣候風險的能力,應當成為我國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和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
  • 極端天氣全球頻發 專家稱此現象可能「常態化」
    讓人越來越難捉摸的天氣不獨颱風。去冬今春北半球的冰凍低溫和持續乾旱還讓我們記憶猶新,今夏熱浪、乾旱、洪澇又在全球各地上演。而今,極端天氣可謂是一波接一波,讓人目不暇接。人們不禁發問,全球氣候怎麼了?我們的地球怎麼了?
  • 湖北宜昌等地突遭暴雨,為何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發?
    從網絡上流傳的視頻和照片看,暴雨已經造成了城市內澇和部分地區的滑坡,對市民的人身安全和個人財產造成了損失。遠安某地洪水覆蓋道路近年來,很多人會產生一種感覺:為什麼大暴雨這種極端天氣比過去越來越頻繁?暫且不論是否真的存在極端天氣頻發這一現象,但這些極端天氣足以引發我們深度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
  • 2020年異常天氣頻發,專家作出預測,人類該何去何從?
    隨著下半年的慢慢到來,本來以為情況能夠有所好轉,但最近極端天氣的頻發,更是讓我們對今年的運勢充滿了未知。我國南方強降雨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隨著夏季的不斷到來,在我國的5月曾經出現過40度高溫的情況,之前很少出現這種情況。最近各個地區降雨頻發,進入6月以來,我國已經出現了4次強降雨。
  • 1996年至2015年全球共計發生1.1萬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結果表明,1996年至2015年全球共計發生1.1萬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52.8萬人喪生,經濟損失達3.08萬億美元。報告指出,2015年受災害性天氣氣候事件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為莫三比克、多米尼加和馬拉威,其次是印度、萬那杜和緬甸,中國排在第23位;而在1996年至2015年間,宏都拉斯、緬甸和海地受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影響最大,其次是尼加拉瓜、菲律賓和孟加拉國,中國排在第34位。
  • 全球多地經歷罕見高溫!專家解讀極端天氣為何頻發
    央視網消息:今年入夏以來,酷熱、山火、熱浪……各種極端天氣在全球頻繁出現。近日,全球多地出現罕見高溫,多地遭受高溫炙烤、甚至引發災情。地球似乎發燒了。全球多地經歷罕見高溫除了亞洲,在歐洲、非洲、北美等全球多地都在經歷罕見高溫天氣。下面就讓我們通過世界氣象組織近日發布的最新報告,藉助數據,直觀地了解今年世界各地的反常氣候。在北歐,氣溫比往年同期高出3到6℃。
  • 厄爾尼諾發威 極端天氣頻現
    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2015年以來,厄爾尼諾現象愈演愈烈,極端天氣在全球各地出現。中國氣象局的信息顯示,去年10月,厄爾尼諾海溫距平指數(升溫幅度)累計達到18.4攝氏度,已達極強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  據美國氣象機構分析,這一輪厄爾尼諾現象將在今年春末夏初轉弱,但與其相反的拉尼娜現象的概率卻在增加。
  • 中國入汛後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疑因氣候變暖(圖)
    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記者:造成入汛以來氣候異常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任福民:造成氣候異常的原因很複雜,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氣環流的異常。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  記者:每一次極端氣象災害都可以歸咎為氣候變化嗎?
  • 全球變暖導致2013年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原標題:全球變暖導致2013年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新華網日內瓦3月24電(記者張淼 劉美辰)世界氣象組織24日發布年度氣候報告稱,2013年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第六熱的年份,全球變暖導致這一年乾旱、洪水、熱浪和熱帶氣旋等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 全球極端天氣高溫事件頻發 今年創最暖年紀錄
    2015年11月26日訊,昨天,世界氣象組織在日內瓦發布2015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聲明,並分析了2011至2015年的氣候狀況。聲明指出,今年可能是有紀錄以來的最暖年份,而2011至2015年也將成為歷史上最暖的五年。
  • 全球多地極端天氣頻發:一邊下冰雹,一邊46°C高溫...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最近一段時間,全球多地極端天氣頻發日本九州暴雨持續氣象部門發布預警日本九州南部多地日前遭遇強降雨,而且今明兩天(3日和4日)暴雨還將持續,日本氣象部門呼籲民眾注意人身安全。目前,惡劣天氣在九州地區導致一名70多歲的老人死亡,85萬居民接到避難勸告。
  • 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現 天氣君為何變成「暴脾氣」
    這是又一起由極端天氣引發的重大災害。  近年來,「天氣君」的脾氣似乎變得越來越暴躁,一言不合就「出大招」,一會兒在四川廣元的江面導演一出「風翻船」,一會兒又用罕見的大冰雹砸向山西陝西境內。從6月14日起,入汛以來最大範圍暴雨過程也粉墨登場,接連發生的強降雨給防汛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為什麼極端天氣呈現頻發態勢?是否可以提前預測極端天氣的發生?面對暴脾氣的「天氣君」我們又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