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發威 極端天氣頻現

2020-12-01 新華網客戶端

  2015年12月30日,美國密蘇裡州,持續降雨引發洪澇。圖為密蘇裡州芬頓市遭遇水災的場景。

  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2015年以來,厄爾尼諾現象愈演愈烈,極端天氣在全球各地出現。中國氣象局的信息顯示,去年10月,厄爾尼諾海溫距平指數(升溫幅度)累計達到18.4攝氏度,已達極強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

  據美國氣象機構分析,這一輪厄爾尼諾現象將在今年春末夏初轉弱,但與其相反的拉尼娜現象的概率卻在增加。專家認為,本輪極端天氣頻現,特別是去年12月以來集中出現在北美、南美和英國的暴雨和洪災,恰恰是氣候變化的明顯標誌,凸顯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

  美國——

  暖冬與洪水作怪

  連日來,厄爾尼諾現象導致美國從北到南多地頻發極端天氣事件。

  美國東部在2015年聖誕節前後出現了異常的暖冬狀況:在首都華盛頓著名景點潮汐湖畔,已有幾株櫻花等不及春天的到來提前開放;包括紐約在內的東部幾十個城市聖誕節當日紛紛刷新的歷史最高氣溫紀錄,部分地區的民眾不得不換上夏裝……

  天氣亂了套的還有美國南部、西南部和中西部地區。2015年聖誕節前後,位於美國中西部地區的密蘇裡州和伊利諾州連降暴雨,美國中西部和南部地區還遭受了致命的龍捲風的侵襲,至少49人因此罹難。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日前表示,目前全美超過1200萬人受到洪災預警影響,密蘇裡州、俄克拉何馬州和新墨西哥州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儘管暴雨目前已經停歇,但洪災預警依然讓密西西比河沿岸居民的神經緊繃。在位於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密蘇裡州第二大城市聖路易斯市,19個聯邦堤壩面臨著被洪水淹沒的危險。

  在冬季,美國南部降雨增多是厄爾尼諾的典型表現。美國氣象分析專家認為,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2015年美國南部及東部氣溫升高,溫暖如春,潮溼且溫暖的天氣狀況是2015年最後一個月美國暴雨與龍捲風頻發的主要原因。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預計,本輪厄爾尼諾將在2016年的春末夏初轉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下屬的噴氣推進實驗室氣候專家比爾·帕澤特警告,雖然2016年厄爾尼諾現象將結束,也不應過於樂觀,因為與其相反的拉尼娜現象的概率正在增加。

相關焦點

  • 厄爾尼諾與全球極端天氣事件
    (圖片來源:東方IC)2016年6月3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最新監測結果,5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暖海溫持續增強,已經發展成為自1951年以來第9次中等以上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預計將在今夏持續加強,並至少維持到秋季,可能達到強厄爾尼諾事件。   厄爾尼諾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平均海表溫度持續偏高的一種現象。目前,科學家採用赤道中東太平洋平均海表溫度距平(指當前值與常年同期值之差)作為厄爾尼諾事件的判定依據。當海水表面溫度持續3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表明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當海水表面溫度持續6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則確認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 中國多地遭遇極端天氣原因解析 或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
    中新網北京11月26日電 11月,中國北方多地頻現強降雪,局地氣溫更逼近歷史同期極值,與之鮮明對比的是南方多地還重現「暑熱」,局地持續30℃以上高溫。此外,江西、湖南等地則出現罕見冬汛,遭遇洪災威脅。氣象專家表示,近期在中國多地出現的極端天氣或與長時間持續的厄爾尼諾現象相關。
  • 專家:今年極端天氣並非厄爾尼諾現象所致
    核心提示2014年伊始,異常天氣就輪番在世界各地上演,我國局部地區也深受其害。不少機構預測今年太平洋地區或將面臨厄爾尼諾現象,遭遇洪水、風暴和乾旱侵襲。也有人認為席捲全球的極端氣候是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全球氣候災害頻發的罪魁禍首真的是厄爾尼諾現象嗎?
  • 極端天氣頻現!美東海岸極寒天氣肆虐 澳大利亞卻遭熱浪襲擊突破47...
    美國東海岸陷入「封凍」,澳大利亞卻成了一個大烤爐——氣溫高達華氏攝氏度117度,是80年以來最熱天氣。2018年初,這是南北半球兩端迎來的首波極端天氣。美東海岸遭遇極寒天氣 氣溫驟降近億人受凍美國東北部本周氣溫驟降。
  • 專家分析極端天氣頻發原因:厄爾尼諾惹麻煩
    據天氣預報:本周,我市東南部將面臨一次大暴雨過程。同時,部分地區還可能經歷雷電、冰雹等強對流天氣。3月至今,包括重慶在內,廣東、湖南和江西等地已連續遭受暴雨襲擊,許多地方甚至成為「泡」城。昨日,記者連線中國科學院院士、氣候專家秦大河,請他分析其背後成因。
  • 厄爾尼諾現象回歸,全球變暖或讓極端天氣變得更加頻繁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從2019年11月開始,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了厄爾尼諾狀態,在接下來的5個月中,Nino 3.4指數平均滑動值都在0.5℃左右。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弱)。自1900年以來,科學家記錄到的厄爾尼諾事件至少發生了30起。在2019年就有多項研究表明2020年下半年極有可能爆發厄爾尼諾事件。
  • 2015厄爾尼諾或將製造「凌亂」夏天
    意味著,厄爾尼諾將再度抬頭髮威。今年春夏,全球天氣註定「不太平」。詳細 厄爾尼諾曾經出現13次 今年春夏繼續「發威」 厄爾尼諾如何影響氣候
  • 極端天氣頻發危及全球糧食安全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王慶凱)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一場事關人類糧食安全的危機正在逼近。今年以來,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產區,均受到極端天氣影響。傳統的小麥出口國澳大利亞因遭遇嚴重乾旱,時隔12年後首次計劃進口小麥;玉米出口大國美國因受陰雨天氣影響,播種創歷史同期最低水平;同受乾旱影響,水稻出口國菲律賓也出現大規模歉收。海洋漁業情況也不妙,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今年日本周圍海域海水溫度升高,海苔產量達到46年來最低點。乾旱與洪澇在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主產區共發,嚴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
  • 全球極端天氣頻現 氣候問題引熱議
    國際在線消息:據中新社電,極寒天氣持續籠罩歐洲,目前已致逾600人喪命,22個國家發出極寒警報。在歐洲大範圍降溫的同時,美洲地區氣溫卻異常偏高,引發各界對全球氣候問題的關注。 據法新社報導,在歐洲,肆虐了12天的嚴寒已奪走逾550條人命。有波蘭媒體報導稱,死亡人數已超過600人。歐洲最主要河道多瑙河因厚厚的冰層而關閉了數百公裡的航運。
  • 超強厄爾尼諾多?極端氣候或頻現,2020年拉尼娜後期可能性大
    在工業化時代以來,極端氣候現象可以說在頻率和強度上就不斷的上升之中,到如今的全球氣候情況,已經形成了一個「規模化」的形式了。而除了一些正常情況下的高溫,強降雨等問題之外,一些具有規律性的自然現象也在不斷地發展。
  • 極端天氣頻現 唯有合力應對
    最近,全球極端天氣頻現,折射出嚴峻的氣候變化形勢,由此引發的自然災害正為人們敲響警鐘。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導,英國智庫公共政策研究所稱,自2005年以來,世界各地的洪水次數已經增加15倍,極端氣溫事件增加20倍,野火次數增加7倍。   專家普遍認為,人類活動導致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是全球變暖的主因,而這又導致熱浪、颶風和寒潮等極端天氣事件日益頻繁。   局地氣候變化的原因與當地的生產力發展方式和氣候特徵有關,不能一概而論。
  • 「超強厄爾尼諾」多?極端氣候或頻現,2020年拉尼娜後期可能性大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在工業化時代以來,極端氣候現象可以說在頻率和強度上就不斷的上升之中,到如今的全球氣候情況,已經形成了一個「規模化」的形式了。而除了一些正常情況下的高溫,強降雨等問題之外,一些具有規律性的自然現象也在不斷地發展。
  • 極端天氣頻發時代到來 是什麼惹的禍?
    天氣短期內頻走極端,著實罕見。全球氣候到底怎麼了?北極風與拉尼娜「惹禍」?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天氣研究計劃負責人卡西姆·阿斯拉爾說,北半球的乾旱與大雪嚴寒都與大氣層「阻塞」有關,這主要因為一些地區冷空氣過強,而熱量或者溼氣過不來,天氣在部分國家保持了靜態。這一過強冷空氣產自何處?中外專家普遍提到了北極冷風。
  • 厄爾尼諾致福建2015年極端天氣多發 呈現四大特點
    厄爾尼諾致福建2015年極端天氣多發 呈現四大特點 2016-01-06 14:33: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福州1月6日電 (記者 龍敏)2015年,厄爾尼諾事件持續發展加強,導致福建省極端天氣多發。
  • 厄爾尼諾來了嗎?細數近年來極端天氣對大豆種植的影響
    【導讀】上周,國家氣候中心監測發布,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卓創認為,濤動指數顯示本次為弱度極端天氣跡象,未來幾個月對中國大豆生長的具體影響依然有待關注。
  • 全球極端惡劣天氣頻發,罪魁禍首真的是「氣候變暖」嗎?
    但有一點卻是事實,那就是近年來全球極端惡劣天氣確實頻發。2016年,我們曾說氣候是史上最熱的;到了2017年熱浪、暴雨、暴雪等極端和反常天氣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現在剛進2018年南半球的熱浪和北半球的暴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全球多地氣象紀錄屢創新值。
  • 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全球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組圖)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201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可能達歷史最高。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也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且創歷史新高。全球溫度升高主要是由於強厄爾尼諾和全球變暖的共同作用。  據WMO數據分析顯示,受氣候變化影響,2011年至2015年是有記錄以來的最暖五年,大約高出1961至1990年標準參照期平均值0.57℃。期間,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  「種種破記錄的事件將讓歷史記住2015年的全球氣候狀況。
  • 厄爾尼諾與白糖的前世今生,極端天氣究竟如何主導糖產量變化?
    食糖主產區的氣候環境  我們要研究極端天氣現象對食糖主產區的影響,首先就需要了解主產區的氣候環境。由於甘蔗和甜菜均可以生產食糖,因此全球食糖產區分布較廣,不過由於甜菜糖產量相對較少,不能與甘蔗糖產量相提並論,因此我們在這裡只列出甘蔗主產區的氣候環境。
  • 極端天氣詞彙
    貴州、雲南等省部分地區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乾旱,沙塵暴肆虐北方大部分地區……不僅是在中國,近期全球範圍內多國出現了極端天氣頻發的狀況。我們經常在天氣預報中聽到有關惡劣天氣的報導,在這裡就向大家介紹一些極端天氣的相關詞彙。
  • 數說厄爾尼諾①:厄爾尼諾將至,為何還會這麼冷?
    但前不久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未來三個月厄爾尼諾發生概率為75%至80%,一般來說厄爾尼諾事件發生時,當年冬季氣溫都會偏高,那為何今冬冷空氣這麼猛烈?  寒潮頻發,到底有多冷?  12月24日中央氣象臺再次發布寒潮藍色預警,這是本月第二次寒潮侵襲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