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與全球極端天氣事件

2020-11-23 中國天氣

厄爾尼諾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面積異常升溫的現象(圖片來源:東方IC)

2016年6月3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最新監測結果,5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暖海溫持續增強,已經發展成為自1951年以來第9次中等以上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預計將在今夏持續加強,並至少維持到秋季,可能達到強厄爾尼諾事件。
   厄爾尼諾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平均海表溫度持續偏高的一種現象。目前,科學家採用赤道中東太平洋平均海表溫度距平(指當前值與常年同期值之差)作為厄爾尼諾事件的判定依據。當海水表面溫度持續3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表明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當海水表面溫度持續6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則確認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事件的強度分為5個等級,持續時間越長,月累計偏高值越大,其強度就越高,對全球氣候產生的影響也就越大。
  受厄爾尼諾影響,近期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繼4月份遭遇暴雨洪澇襲擊、造成上百人死亡之後,5月18日以來,印度大部分地區遭受高溫熱浪襲擊,局部地區日最高氣溫接近50℃,導致印度1000多人死亡;5月25日至26日,美國多地遭受強風暴襲擊,暴雨導致布蘭科河發生1929年以來最大洪水,美國加州正在發生歷史上最嚴重的乾旱;剛剛經歷了近85年最嚴重乾旱的巴西近期出現旱澇急轉,暴雨成災。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指一定地區在一定時間內出現的歷史上罕見的氣象事件,其發生概率通常小於5%或10%。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總體可以分為極端高溫、極端低溫、極端乾旱、極端降水等幾類,一般特點是發生概率小、社會影響大。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出現頻率發生變化,呈現出增多增強的趨勢。IPCC指出,過去的100年裡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0.74℃,在近50年全球氣溫以0.13℃/10a的速度上升。如2010 年是近十年來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頻率、強度及影響最大的一年,全球直接經濟損失超過 2220 億美元,創下近 40年來的最慘烈紀錄,成為名副其實的「極端天氣之年」。
  
   文/郭榮芬  編輯/周雲
  

相關焦點

  • 厄爾尼諾現象回歸,全球變暖或讓極端天氣變得更加頻繁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從2019年11月開始,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了厄爾尼諾狀態,在接下來的5個月中,Nino 3.4指數平均滑動值都在0.5℃左右。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弱)。自1900年以來,科學家記錄到的厄爾尼諾事件至少發生了30起。在2019年就有多項研究表明2020年下半年極有可能爆發厄爾尼諾事件。
  • 厄爾尼諾發威 極端天氣頻現
    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2015年以來,厄爾尼諾現象愈演愈烈,極端天氣在全球各地出現。中國氣象局的信息顯示,去年10月,厄爾尼諾海溫距平指數(升溫幅度)累計達到18.4攝氏度,已達極強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  據美國氣象機構分析,這一輪厄爾尼諾現象將在今年春末夏初轉弱,但與其相反的拉尼娜現象的概率卻在增加。
  • 新發現:全球變暖致極端厄爾尼諾事件頻率增加50%
    原標題: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新發現:全球變暖致極端厄爾尼諾事件頻率增加50%日前,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雜誌發布了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的最新研究成果,並向全世界媒體發布了信息,邀請同領域專家撰寫對該項研究成果的解讀和評論。
  • 專家:今年極端天氣並非厄爾尼諾現象所致
    核心提示2014年伊始,異常天氣就輪番在世界各地上演,我國局部地區也深受其害。不少機構預測今年太平洋地區或將面臨厄爾尼諾現象,遭遇洪水、風暴和乾旱侵襲。也有人認為席捲全球的極端氣候是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全球氣候災害頻發的罪魁禍首真的是厄爾尼諾現象嗎?
  • 中國多地遭遇極端天氣原因解析 或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
    除了北京,11月22日內蒙古多地日降雪量超過極端日降雪量閾值,出現極端降雪事件。其中,首府呼和浩特市日降雪量10.5毫米,超過歷史極端閾值(6.5毫米)將近一倍。  北方暴雪低溫之際,中國南方多地的天氣也一反常態。不久前,南方多地曾長時間高溫不退,廣東、廣西海南等地更出現了30℃以上高溫。
  • 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全球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組圖)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201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可能達歷史最高。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也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且創歷史新高。期間,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  「種種破記錄的事件將讓歷史記住2015年的全球氣候狀況。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突破歷史記錄,在北半球春季,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首次超過40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2015年可能是歷史上最暖年份,海洋表面溫度也達到監測記錄以來的最高值。2015年極有可能超出1℃的臨界值。」WMO秘書長米歇爾·雅羅說。
  • 專家分析極端天氣頻發原因:厄爾尼諾惹麻煩
    據天氣預報:本周,我市東南部將面臨一次大暴雨過程。同時,部分地區還可能經歷雷電、冰雹等強對流天氣。3月至今,包括重慶在內,廣東、湖南和江西等地已連續遭受暴雨襲擊,許多地方甚至成為「泡」城。昨日,記者連線中國科學院院士、氣候專家秦大河,請他分析其背後成因。
  • 厄爾尼諾來了嗎?細數近年來極端天氣對大豆種植的影響
    【導讀】上周,國家氣候中心監測發布,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卓創認為,濤動指數顯示本次為弱度極端天氣跡象,未來幾個月對中國大豆生長的具體影響依然有待關注。
  • 地球氣候趨於極端化?知名科學雜誌:全球變暖推動強烈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這個有些拗口生澀的陌生名詞,作為一種異常天氣氣候事件近些年被大家廣泛了解和關注。它出現在熱帶太平洋中東部地區,當它出現時,熱帶太平洋中東部地區的海面溫度增加,這些不斷增暖的海水將加熱上層的空氣,導致大氣環流的大量重組,導致全球極端天氣事件,並對生態系統,人類健康和全球經濟產生強烈影響。在1997-1998年、2015-2016年,人類經歷了兩次極為強盛的厄爾尼諾事件。
  • 厄爾尼諾與白糖的前世今生,極端天氣究竟如何主導糖產量變化?
    食糖主產區的氣候環境  我們要研究極端天氣現象對食糖主產區的影響,首先就需要了解主產區的氣候環境。由於甘蔗和甜菜均可以生產食糖,因此全球食糖產區分布較廣,不過由於甜菜糖產量相對較少,不能與甘蔗糖產量相提並論,因此我們在這裡只列出甘蔗主產區的氣候環境。
  • 海大揭秘極端厄爾尼諾現象 發生頻率為過去兩倍
    在全球變暖場景下,極端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頻率是過去20世紀氣候場景下的兩倍,而未來極端厄爾尼諾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將導致災難性天氣事件更加頻繁地發生。    本報訊 日前,國際著名期刊《NatureClimateChange》在線發表了題為《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厄爾尼諾事件發生頻率增加》的研究文章。
  • 極端天氣頻發危及全球糧食安全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王慶凱)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一場事關人類糧食安全的危機正在逼近。今年以來,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產區,均受到極端天氣影響。傳統的小麥出口國澳大利亞因遭遇嚴重乾旱,時隔12年後首次計劃進口小麥;玉米出口大國美國因受陰雨天氣影響,播種創歷史同期最低水平;同受乾旱影響,水稻出口國菲律賓也出現大規模歉收。海洋漁業情況也不妙,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今年日本周圍海域海水溫度升高,海苔產量達到46年來最低點。乾旱與洪澇在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主產區共發,嚴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
  • 厄爾尼諾正式「生效」多國出現極端天氣!權威數據:或還要增強!
    自從2018年秋季開始,太平洋深處暖水團(暖性K波)大量東移、赤道信風減弱等一系列異常事件宣告著熱帶太平洋正在全面展開一次厄爾尼諾現象,此後,熱帶太平洋中東部地區出現了嚴重的大範圍表層海水溫度偏高,厄爾尼諾狀態確定到來。
  • 國際級專家發話:2017年,全球天氣還是會很激烈很極端很反常!
    今日,有專家指出,2017年的天氣也依然會很激烈很極端很反常!這句話不是小編說的,也不是某個野雞專家提出的,而是在整合了全球80個國家天氣部門的信息後得出的結論,在這個2017年,不只是中國,全球許多地方可能多次出現高溫熱浪、暴雨、颱風等極端或反常天氣。
  • 極端天氣事件與全球氣候變化
    極端天氣事件:就是超過正常狀態下的最高或最低極端天氣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一般情況下學者認為,這種極端事件出現的概率在5%以下。但隨著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事件明顯增加,2013年9月5日,《美國氣象學會通報》發文稱,經研究發現,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已經提高了極端炎熱天氣發生的概率。雖然目前不能找出關聯,但不可否認,極端天氣事件的出現與氣候變化有緊密關係。
  • 極端天氣對全球經濟影響不容低估
    此間經濟學家表示,極端天氣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巨大,將給一些國家和行業帶來重大經濟損失。  美國全國氣象研究中心科學家凱文·特倫伯斯日前表示,正在影響美洲大陸的厄爾尼諾現象將會導致洪水與乾旱等重大自然災害。自2013年以來的兩個冬季,美國經濟都遭受極端天氣的影響,華爾街市場分析機構曾把美國經濟去年一季度疲弱的「罪魁禍首」歸咎為惡劣天氣。但極端天氣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程度到底有多大呢?
  • 厄爾尼諾極端可能成事實,2020年或再次出現
    隨著工業化時代的改變,全球變暖可以說增強了不少,主要是溫室氣體的排放比以往都強了很多,雖然我們世界很多國家都籤訂了《巴黎協議》,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在遵守,我們似乎並沒有看到成效,反而是加劇了。根據NOAA和NASA的氣候報告指出,如今的全球的氣溫還在持續上升之中,所以說帶來的影響也是更加的強。
  • 厄爾尼諾,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特徵之一
    在全球氣候的多變的時代,我們也許沒有詳細了解過氣候變化的具體原因,但是在「厄爾尼諾年」也就是2019年的確認,這就要提醒我們需要重視氣候變化了。「厄爾尼諾」是什麼?這就要分為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了。
  • 厄爾尼諾現象逼近史上最強 擾亂全球天氣中國將迎暖冬
    據中國天氣網報導,記者從中國氣象局3日下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厄爾尼諾已經達到極強標準,強度逼近史上最強的1997/1998年厄爾尼諾事件。預計今冬將達到峰值,繼續給全球氣候帶來影響。 另據中新網援引外媒報導,厄爾尼諾現象致乾旱威脅印尼等國農作物產量。近期,印尼34個省當中有20省遭遇嚴重乾旱。
  • 多災多難的厄爾尼諾年 浙江出現極端天氣的可能性有多大?
    7月25日,在浙江省2019年防汛防臺抗旱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省氣象局王東法副局長表示,受今年的厄爾尼諾事件影響,我省出現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可能性仍較大,接下來需要重點關注3類氣象災害。要關注颱風影響。上周,今年第5號颱風丹娜絲北上穿過東海,給我省沿海帶來了8-10大風(丹娜絲影響小,不列入影響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