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今年極端天氣並非厄爾尼諾現象所致

2020-11-24 中國天氣

核心提示

2014年伊始,異常天氣就輪番在世界各地上演,我國局部地區也深受其害。不少機構預測今年太平洋地區或將面臨厄爾尼諾現象,遭遇洪水、風暴和乾旱侵襲。也有人認為席捲全球的極端氣候是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全球氣候災害頻發的罪魁禍首真的是厄爾尼諾現象嗎?今年是否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強度如何?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來勢洶洶的極端天氣?

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公報稱,鑑於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溫度已達到出現厄爾尼諾前兆的程度,今年中期可能出現厄爾尼諾現象。

專家檔案

楊學祥 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地球動力學研究。

月亮赤緯角最小值導致全球極端天氣頻發

遼寧日報:從今年年初開始至今,我國南方暴雨,北方氣溫與往年相比異常低,各地天氣反覆。有不少人將這些天氣異常現象歸結於厄爾尼諾現象引起的,您是否認同這一觀點?

楊學祥:2014年開始至今,在全球範圍內,極端天氣頻發。暴雪、龍捲風、暴雨、強震、高溫、低溫凍害、中國霧霾等災害頻繁發生,很多人將其歸因於尚未發生的厄爾尼諾現象,顛倒了因果關係,忽視了真正的災害元兇。我認為,全球災害頻發的原因在於2014至2016年正處於月亮赤緯角最小值時期。

遼寧日報:月亮赤緯角最小值應該是個天文現象,具體是怎麼影響全球的天氣的?

楊學祥:月亮赤緯角是指月亮軌道與地球赤道之間的夾角。月亮赤緯角最大值為28.5度,最小值為18.5度,變化周期為18.6年。在1991年,郭增建等人提出了月亮潮迫使地球放氣的觀點:當月亮赤緯角最小時,它的直下點遠離中國主大陸,所以在主大陸引起的地殼鼓起就小,因之地下放出的攜熱水汽就少,這樣就不易誘使熱帶氣團與高緯冷氣團在中國大陸上相碰,因此雨量減少,會形成乾旱。

遼寧日報:除了乾旱,我們發現部分地區還出現暴雨,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楊學祥:18.6年是典型的潮汐周期,以18.6年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蕩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東西震蕩作用更顯著。當月亮在南(北)緯28.6度(月亮赤緯角最大值)時,高潮區在12小時後從南(北)緯28.6度向北(南)緯28.6度震蕩一次,大氣和海洋的快速南北運動將產生巨大的能量交換並攪動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氣溫。而當月亮赤緯角最小值的時期,月亮只能在南北緯18.6度之間擺動,潮汐南北震蕩幅度變小,導致赤道與兩極的熱交換減弱,形成旱澇異常和冷暖異常。主要表現在中國南方暴雨和北方乾旱,例如1995年至1997年就處於月亮赤緯角最小值時期,華北、遼寧、吉林等地連續幾年大旱,南方發生暴雨。

遼寧日報:還有哪些證據能夠表明月亮赤緯角會對天氣產生如此重大的異常?

楊學祥: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藍永超研究員的研究結論表明,從上世紀20年代初到90年代,黃河大體上經歷了5個枯水期和4個豐水期。每個豐、枯水期段持續的時間長短不一,枯水期持續時間為4至15年,平均為9年;豐水段持續時間為7至14年,平均為9.25年。黃河上遊每個豐、枯水周期平均持續時間基本相同,一個完整的豐枯循環周期大約在18年左右,這恰好與月亮赤緯角的18.6年周期相吻合。

在歷史上,對月亮赤緯角變化所帶來的天氣災害也有記錄:月亮赤緯角最小時的1941至1943年 (河南大旱)、1959至1960年(山西大旱)、1977至1978年(山西、長江中下遊大旱)、1995至1997年(華北、遼寧、吉林等地連續4至5年大旱),中國北方都發生了大旱;月亮赤緯角最大時的1932年(松花江大水)、1933年和1935年 (黃河特大水)、1951年 (遼河大水)、1969年 (松花江大水)、1986年 (遼河大水),中國北方都發生了大水。

我們在2008年就確認了這一現象,包括2014至2016年月亮赤緯角極小值將導致嚴重旱災發生,並指出它與地震9年周期的關係。今年中國霧霾頻發,與2014至2016年月亮赤緯角最小值造成的冷空氣活動減弱有關。

強厄爾尼諾現象最可能出現在明年

遼寧日報:雖然異常天氣現象不是厄爾尼諾現象引發的,但是與之情況類似。月亮赤緯角最小值是否會導致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

楊學祥:數值計算表明,潮汐形變、圈層差異旋轉和潮汐南北震蕩是太平洋冷暖海流南北循環和季節性厄爾尼諾現象在聖誕節前後發生的原因。

遼寧日報:天氣的異常情況讓不少研究人員提出今年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預測。到目前為止,我們是否能夠斷定今年肯定會出現這個現象?

楊學祥:最近數月,多家全球氣候預測機構上調了厄爾尼諾的發生概率。美國聯邦政府氣候預測中心表示,過去一個月,厄爾尼諾天氣現象在今年發生的概率大幅增加,夏季爆發厄爾尼諾現象的可能性超過65%。世界氣象組織日前也發布公報稱,鑑於赤道海域海水溫度已達到出現厄爾尼諾前兆的程度,今年中期可能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美國、澳大利亞、印度的國家氣象機構均預計,今年有60%至70%的可能性爆發超級厄爾尼諾現象。

我們目前還不能夠斷定今年肯定會出現這個現象,4月出現徵兆,7月能見分曉,9月南極半島海冰變化趨勢是關鍵,最大的可能性是在2015年爆發厄爾尼諾。

遼寧日報:也有科學家預測,此次的厄爾尼諾現象恐創數十年來之最。如果今年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您覺得其規模與往年相比會是怎樣的?

楊學祥:我們認為,類似1997至1998年的超級厄爾尼諾事件不會在2014年發生。因為統計數據表明,太平洋10年濤動(PDO)冷位相一般持續30年左右,暖位相一般持續20年左右。目前的冷位相持續時間不到20年,至少還將繼續10年。改變這一統計規律需要數據支持。

按照日食-厄爾尼諾係數理論,連續多次日食發生在兩極,易發生厄爾尼諾事件。 1999年林振山等人給出2014至2015年日食-厄爾尼諾係數累計值為12,有利於2015年厄爾尼諾事件發生。依據同一原理,趙得秀認為,2014至2015年將發生強厄爾尼諾事件。這一數據與1997至1998年發生最強厄爾尼諾的條件相同。除此之外,1995至1997年和2014至2016年都是月亮赤緯角最小值時期。這兩個重要的相同點使它們有許多相似之處。

但是,1997至1998年與2014至2015年比較有一個重要的不同點:前者處於1977至1999年拉馬德雷暖位相時期,厄爾尼諾得到增強;後者處於2000至2030年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厄爾尼諾受到抑制。因此,2014至2015年發生的厄爾尼諾要比1997至1998年厄爾尼諾弱很多。

應對厄爾尼諾現象提前防範是關鍵

遼寧日報:如果今年厄爾尼諾現象出現,將對天氣產生哪些方面的影響?

楊學祥:厄爾尼諾現象對天氣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冷暖異常和旱澇異常。厄爾尼諾現象可能造成遍及全球的乾旱、風暴、洪水等氣候災害,對農作物生產及相關大宗商品價格產生影響。1997年至1998年最強的厄爾尼諾現象奪走了2萬個生命,並造成經濟損失近970億美元。

遼寧日報:範圍縮小至我國,一般情況下,哪些地區受到厄爾尼諾現象影響較大?會產生哪些氣候、自然災害?

楊學祥:厄爾尼諾現象已被認為是最強的年際氣候異常信號之一。據統計,每次較強的厄爾尼諾現象都會導致全球性氣候異常,帶來巨大經濟損失。我國地處太平洋西岸,氣候不可避免地受到厄爾尼諾現象影響。

長期以來,中國學者對這種影響進行了大量研究,發現我國許多地區的降水和氣溫變化受厄爾尼諾影響明顯。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我國颱風減少,長江以南地區降雨量會比常年偏多,而北方多發生嚴重乾旱。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次年,南方易出現洪澇,1998年夏季長江流域的特大暴雨洪澇就與 1997至 1998年厄爾尼諾現象密切相關。同時,厄爾尼諾過程也被視為制約我國氣溫年際變化的一個重要因子。但是,氣候異常的成因錯綜複雜,中國的氣候不僅受到厄爾尼諾或拉尼娜現象影響,也受到中高緯度大氣環流、季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等多個因子的制約。因此,即使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其後期對中國氣候的影響仍具有不確定性。例如,在拉馬德雷暖位相時期,厄爾尼諾發生當年我國多發生暖冬,而在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厄爾尼諾發生當年我國東北發生夏季低溫、嚴重低溫凍害和冷冬,例如,1957、1972、1969、1976年。

遼寧日報:近幾年夏季酷熱、冬季嚴寒,今年是否也會發生這種情況?

楊學祥:厄爾尼諾是極端熱事件,如果2014年厄爾尼諾發生,全球性夏季熱事件必然發生。根據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的厄爾尼諾特徵,我國冷冬和嚴寒可能性較大,特別是東北地區。

遼寧日報:如果出現厄爾尼諾現象,您覺得影響最大的幾個領域將是哪些?您能給這些領域提一些預防的建議嗎?

楊學祥:厄爾尼諾造成全球冷暖異常和旱澇異常,可使農業、漁業、交通運輸、煤電、油氣、礦業、旅遊、公共安全等領域面臨巨大威脅,相關部門必須做好應急準備。

相關焦點

  • 為何今年上海多暴雨?專家:弱厄爾尼諾現象所致
    6月2號以來,中央氣象臺已連續28天發布暴雨預警,持續時間為近年來少見,而今年上海的梅雨季節也是屢遭暴雨光顧,為何今年的雨水特別充沛?上海何時出梅呢?來看專家解讀。自上海6月9日入梅以來,雨天頻繁上陣,氣象專家表示,這是由於弱厄爾尼諾現象所致。市氣象局首席服務官鄔銳介紹:「我們去年十一月到現在已經連續幾個月到達了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但是還是一個弱厄爾尼諾事件,這代表著降水偏多。
  • 中國多地遭遇極端天氣原因解析 或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
    「怪天氣」探因:超長厄爾尼諾現象作祟?  南方冬汛、北方暴雪,這樣的天氣是否正常?氣象專家分析,進入深秋,中國氣候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南方降水顯著偏多,二是,華北等地出現雨雪天氣,氣溫偏冷,而這些極端天氣或都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
  • 厄爾尼諾發威 極端天氣頻現
    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2015年以來,厄爾尼諾現象愈演愈烈,極端天氣在全球各地出現。中國氣象局的信息顯示,去年10月,厄爾尼諾海溫距平指數(升溫幅度)累計達到18.4攝氏度,已達極強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  據美國氣象機構分析,這一輪厄爾尼諾現象將在今年春末夏初轉弱,但與其相反的拉尼娜現象的概率卻在增加。
  • 專家分析極端天氣頻發原因:厄爾尼諾惹麻煩
    據天氣預報:本周,我市東南部將面臨一次大暴雨過程。同時,部分地區還可能經歷雷電、冰雹等強對流天氣。3月至今,包括重慶在內,廣東、湖南和江西等地已連續遭受暴雨襲擊,許多地方甚至成為「泡」城。昨日,記者連線中國科學院院士、氣候專家秦大河,請他分析其背後成因。
  • 厄爾尼諾現象回歸,全球變暖或讓極端天氣變得更加頻繁
    厄爾尼諾平均每2-7年就會發生一次,是赤道東太平洋海水異常升溫的一種氣候現象。19世紀初,南美洲西海岸(秘魯和厄瓜多附近)的漁民發現,在聖誕節前後,附近海水就會異常出現一股暖流,使原本盛行秘魯寒流的海水錶層溫度明顯升高。這一現象造成魚類大量死亡,漁民遭受重大損失,厄爾尼諾現象由此被發現。
  • 厄爾尼諾與全球極端天氣事件
    厄爾尼諾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面積異常升溫的現象預計將在今夏持續加強,並至少維持到秋季,可能達到強厄爾尼諾事件。   厄爾尼諾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平均海表溫度持續偏高的一種現象。目前,科學家採用赤道中東太平洋平均海表溫度距平(指當前值與常年同期值之差)作為厄爾尼諾事件的判定依據。當海水表面溫度持續3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表明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當海水表面溫度持續6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則確認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 專家提醒,霜降種小麥宜早不宜遲,今年厄爾尼諾現象嚴重
    據農業專家分析,今年秋冬季氣候反常,厄爾尼諾現象非常顯現突出,陰雨連綿天氣增加,平均氣溫比同期相比,要低很多。因此,今天小麥播種必須在霜降前播種,使小麥早出苗,早分櫱,能夠培育健壯的幼苗安全越冬。~~小麥在平常正常的時候是適宜於霜降節前後播種。一般情況下,長江中下遊以北地區應該在霜降節之前開始播種,長江中下遊以南地區可以在霜降節之後播種或推遲到立冬節前後播種。
  • 厄爾尼諾現象「口味」變了?太平洋溫度在變,異常天氣或再出現
    趣味探索訊 今年我國南方多個地區經歷了快三個月陰雨天氣,幾乎沒見到陽光,美國也在1月份出現了有史以來最殘暴寒潮,氣溫低至零下50攝氏度。然而南半球國家澳大利亞天氣卻跟我們完全相反,今年1月份,澳大利亞熱浪滾滾,最高溫度達50攝氏度。多個國家和地區氣候都很異常,已被專家確定為厄爾尼諾現象。
  • 厄爾尼諾來了嗎?細數近年來極端天氣對大豆種植的影響
    【導讀】上周,國家氣候中心監測發布,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卓創認為,濤動指數顯示本次為弱度極端天氣跡象,未來幾個月對中國大豆生長的具體影響依然有待關注。
  • 厄爾尼諾現象再抬頭 對中國影響幾何待觀察
    近日,中國氣象局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2年7月,赤道太平洋海溫較常年異常偏暖(0.6℃),即進入了厄爾尼諾狀態,並且可能發展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眾所周知,厄爾尼諾現象出現往往會帶來異常的天氣現象,甚至是極端天氣事件。近些年全球天氣災害頻發,大家更是容易聯想到是不是厄爾尼諾在作怪。那麼這次這個愛搗蛋的「小男孩」會再次興風作浪麼?
  • 繼厄爾尼諾現象之後,又出現拉尼娜現象,會給地球帶來哪些變化?
    在近幾年的時間內,確實全世界都受到了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在2014年的時候,室內外的世界氣象組織發現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的水溫度正在逐步的升高,這是厄爾尼諾暖流來臨的前兆。當時科學家們推測在2014年到下半年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果不其然,從2014年的6月份開始,太平洋的部分地區逐步的出現了厄爾尼諾現象的徵兆,一直到2016年到2月份發現海水平均溫度持續升高了10個月的時間,同時也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極端天氣,比如非洲地區的乾旱,北美洲的暴雪,我國的南方地區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暴雨暴雪等極端天氣變得越來越多,自然災害的情況逐步的加劇
  • 國際級專家發話:2017年,全球天氣還是會很激烈很極端很反常!
    今日,有專家指出,2017年的天氣也依然會很激烈很極端很反常!這句話不是小編說的,也不是某個野雞專家提出的,而是在整合了全球80個國家天氣部門的信息後得出的結論,在這個2017年,不只是中國,全球許多地方可能多次出現高溫熱浪、暴雨、颱風等極端或反常天氣。
  • 8月極端高溫天氣或比往年更多
    本報訊(通訊員 於傑 記者 談潔 實習生 許可馨) 剛剛過去的冬季,南京連綿的陰雨和厄爾尼諾現象有關。那麼,厄爾尼諾還會影響接下來的天氣嗎?世界氣象日前夕,國家特聘教授、厄爾尼諾現象研究專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候與應用前沿研究院院長羅京佳教授表示,根據目前掌握的數據,今年夏天很有可能還有一次連續的厄爾尼諾現象發生,不排除會有產生極端高溫天氣的可能。
  • 海大揭秘極端厄爾尼諾現象 發生頻率為過去兩倍
    在全球變暖場景下,極端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頻率是過去20世紀氣候場景下的兩倍,而未來極端厄爾尼諾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將導致災難性天氣事件更加頻繁地發生。    本報訊 日前,國際著名期刊《NatureClimateChange》在線發表了題為《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厄爾尼諾事件發生頻率增加》的研究文章。
  • 氣象報告指出,2020年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概率低
    鑑於去年出現了厄爾尼諾現象,再加上多地氣象組織對2020年的氣象預測,不少氣象專家認為2020年還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該消息一傳出去,立即引起了公眾的熱議。如果今年再次上演厄爾尼諾現象,那麼很多地區又將迎來極端天氣,不僅會導致農作物欠收,還會導致大量海洋生物的死亡。
  • 厄爾尼諾現象要「回歸」?今年冬天或成為暖冬,人類該怎麼預防?
    厄爾尼諾又要回來?科學家預測今年冬天是暖冬,羽絨服都不用了!2020年天氣尤為異常,今年的天氣變成了特別炎熱的氣候,對於一些人來說是之前從未有過的現象,已經剛剛過了4月,很多北方的小夥伴們就已經穿上了短袖,要知道在北方地區過了夏至之後才會這麼炎熱,這麼炎熱的天快把人「熱死了」,所以科學家把今年這種氣候認作為是「厄爾尼諾現象」,這種現象持續的時間並不長,在5月份左右就已經結束了。
  • 今年的厄爾尼諾,有些「怪」?
    以往受厄爾尼諾影響而發生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8年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洪澇災害、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出現罕見4個最高強度的五級颶風……都是受厄爾尼諾的影響。那麼今年厄爾尼諾發展情況是怎樣的?
  • 焦點科普:「超強厄爾尼諾」的懸疑
    新華社發 翟桂溪 作  新華網北京6月7日電 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引起廣泛關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國氣象機構都確認厄爾尼諾已經形成,並且「幾乎肯定」會持續貫穿北半球整個夏天。甚至有觀點認為,將出現「史上最強」厄爾尼諾現象。有關厄爾尼諾的爭論沒有停息,人們對厄爾尼諾也存在某些誤讀。  厄爾尼諾現象是什麼?
  • 厄爾尼諾極端可能成事實,2020年或再次出現
    研究結果表明,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以及驅動它們的氣候現象,在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時期變得更加極端在不尋常的地方引起暴雨,大風,高溫或低溫等極端氣候現象。而當厄爾尼諾消失之後,一般情況氣流將溫暖的水向西推,並疏導赤道太平洋的冷水時,該周期便逆轉至拉尼娜。這引發了另一組全球極端天氣。
  • 厄爾尼諾現象逼近史上最強 擾亂全球天氣中國將迎暖冬
    據中國天氣網報導,記者從中國氣象局3日下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厄爾尼諾已經達到極強標準,強度逼近史上最強的1997/1998年厄爾尼諾事件。預計今冬將達到峰值,繼續給全球氣候帶來影響。 另據中新網援引外媒報導,厄爾尼諾現象致乾旱威脅印尼等國農作物產量。近期,印尼34個省當中有20省遭遇嚴重乾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