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厄爾尼諾捲土重來 出現頻率變短【圖】
厄爾尼諾捲土重來;出現頻率變短【圖】據《聯合早報》報導,近來,熱帶太平洋海水溫度正在顯著變暖,顯示厄爾尼諾現象可能在今年捲土重來。報導指出,若是如此,將意味著原本每兩年到七年才會出現一次的厄爾尼諾現象的間隔時間正在縮短,因為厄爾尼諾現象上一次來襲是在2015、2016年。
-
繼厄爾尼諾現象之後,又出現拉尼娜現象,會給地球帶來哪些變化?
在近幾年的時間內,確實全世界都受到了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在2014年的時候,室內外的世界氣象組織發現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的水溫度正在逐步的升高,這是厄爾尼諾暖流來臨的前兆。當時科學家們推測在2014年到下半年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果不其然,從2014年的6月份開始,太平洋的部分地區逐步的出現了厄爾尼諾現象的徵兆,一直到2016年到2月份發現海水平均溫度持續升高了10個月的時間,同時也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極端天氣,比如非洲地區的乾旱,北美洲的暴雪,我國的南方地區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暴雨暴雪等極端天氣變得越來越多,自然災害的情況逐步的加劇
-
專家:今年極端天氣並非厄爾尼諾現象所致
核心提示2014年伊始,異常天氣就輪番在世界各地上演,我國局部地區也深受其害。不少機構預測今年太平洋地區或將面臨厄爾尼諾現象,遭遇洪水、風暴和乾旱侵襲。也有人認為席捲全球的極端氣候是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全球氣候災害頻發的罪魁禍首真的是厄爾尼諾現象嗎?
-
氣候變化是因為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是啥?
吸收同樣的熱量,水上升的溫度並不高,但在寒冷的日子裡,水又能緩緩地釋放它所儲存的熱量,穩定熱循環和適宜的溫度以維持地球生命。不幸的是,人類的活動卻打亂了這種穩定,反常氣候的頻繁出現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例如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是&34;的意思,在歷史上,對厄爾尼諾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1541年。很早以前,秘魯沿岸的漁民就發現了這種奇異的天氣。
-
厄爾尼諾為何導致天氣異常
世界氣象組織今年3月16日發布關於厄爾尼諾現象的最新簡報,指出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溫異常已持續5個多月,大多數氣象模型預測今年中期將出現厄爾尼諾現象。中國入夏以來出現的極端天氣應驗了上述預測:本月「燦鴻」「蓮花」颱風接連來襲,其中「燦鴻」更是升級為超強颱風,在浙閩地區導致上百萬人受災,損毀大量房屋。那麼,導致天氣如此異常的厄爾尼諾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最早注意到厄爾尼諾現象的是秘魯漁民。秘魯海域有全球著名的漁場。漁民發現,在一些年份,海水會格外溫暖。
-
拉尼娜和厄爾尼諾:兩種區域異常現象,直接導致全球氣候混亂!
拉尼娜現象是熱帶海洋和大氣共同作用的產物,是一種反常現象,不只是東太平洋明顯變冷,還帶來了全球性氣候混亂。這個新型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在太平洋中部近赤道的廣大海域,除了讓該海域海水變暖外,還導致了大西洋颶風出現更頻繁。根據研究發現以後發生此現象的機率只有更大。
-
厄爾尼諾現象
1997年3月起,熱帶中、東太平洋海面出現異常增溫,至7月,海面溫度已超過以往任何時候,由此引起的氣候變化已在一些地區顯露出來。多種跡象表明,赤道東太平洋的冷水期已經結束,開始向暖水期轉換。科學家們由此認為,新一輪厄爾尼諾現象開始形成,並將持續到1998年。也正是從這一刻起,地球上的氣候開始亂了套。
-
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 厄爾尼諾即將襲來?
厄爾尼諾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現象,持續的西風把溫暖海水從西太平洋帶到東太平洋,形成厄爾尼諾。 受今年2月以來太平洋赤道海域西風強勢、東風減弱的影響,5月份,赤道中東太平洋已經進入海溫異常增暖的厄爾尼諾狀態。預計到7月底,有超過70%的可能性會發生中等強度或者以上的厄爾尼諾事件。
-
拓展閱讀:拉尼娜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
,是一種和厄爾尼諾現象相反的現象,即「東太平洋降溫階段」;因此用西班牙語中與厄爾尼諾(El Niño)相對應的陰性名詞拉尼娜(La Niña)來代表。 厄爾尼諾是「男孩」的意思(定冠詞專指的男孩,意思是幼年的耶穌,即「聖嬰」),而拉尼娜是「聖女」(女孩)的意思。與厄爾尼諾現象的太平洋中東部海水溫度變暖相反,拉尼娜現象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
-
預測厄爾尼諾現象出現,赤道附近溫度不正常?
近日,地球氣候的多樣化,又是暴雨,又是颱風,又是高溫的,讓我們想到了關於厄爾尼諾現象的預測,根據NOAA的7月12號發布的文件來看,仍然是沒有改變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高概率,根據數據顯示,在熱帶太平洋地區,2018年秋季出現的可能性達到了65%,冬季接近70%的概率,這說明了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概率是非常高的
-
厄爾尼諾現象再抬頭 對中國影響幾何待觀察
近日,中國氣象局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2年7月,赤道太平洋海溫較常年異常偏暖(0.6℃),即進入了厄爾尼諾狀態,並且可能發展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眾所周知,厄爾尼諾現象出現往往會帶來異常的天氣現象,甚至是極端天氣事件。近些年全球天氣災害頻發,大家更是容易聯想到是不是厄爾尼諾在作怪。那麼這次這個愛搗蛋的「小男孩」會再次興風作浪麼?
-
厄爾尼諾指數突然飆升,2020年會出現極寒或極熱天氣嗎?
,這算是指明了2020年氣候可能「大變」的一個模式,當然如今的地球可能已經是「冷熱不均」,冷熱都不是什麼罕見的氣候現象。,所以沒有厄爾尼諾現象,也沒有拉尼娜現象的出現。這只比平均溫度高0.5°C的厄爾尼諾現象閾值僅低了0.1攝氏度。
-
社區考試地理知識:厄爾尼諾現象
但是全球的氣候也會出現一些異常現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異常的氣候--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簡單來說原本該熱的地方不熱,該冷的地方不冷。首先第一個考點為什麼把這種異常的氣候現象稱之為厄爾尼諾?
-
2020年真的是厄爾尼諾年嗎?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具有不確定性
厄爾尼諾現象最初是指南美洲秘魯西側沿海太平洋海域的異常升溫現象,該海域受秘魯寒流影響,水溫通常較低,而有些年份在聖誕節前後會出現異常的水溫盛行現象,導致海洋魚類的大量死亡,所以命名為厄爾尼諾(聖嬰)現象。
-
科學史上365天——厄爾尼諾現象
在歷史上,對厄爾尼諾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1541年。很早以前,秘魯沿岸的漁民就發現了這種奇異的天氣。本來,在聖誕節前後,應該有一股冷洋流出現,結果卻出現了暖洋流,攪亂了他們打漁的規律,當地人把這個現象叫做「聖嬰來了」。
-
【氣象科普】兄妹現象——厄爾尼諾與拉尼娜
今天為大家介紹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兩種現象均會影響到全球水資源分配不均衡,導致全球氣候異常,極端天氣也會大大增加,同時氣象災害會帶給人類巨大的危機感
-
【地理備考】沃克環流、厄爾尼諾及拉尼娜現象對我國的影響
沃克環流增強就會出現拉尼娜現象,偏弱則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02—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實質上是因為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減弱,致使赤道東太平洋上海面溫度的異常增溫現象。在我國東部地區,正常情況下的氣候狀況應該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而發生厄爾尼諾時:(1)夏季主雨帶偏南,北方大部少雨乾旱。(2)長江中下遊雨季大多推遲。
-
赤道中東太平洋出現厄爾尼諾事件 已影響中國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獲悉,赤道中東太平洋2014年10月形成一次新的厄爾尼諾事件,在今年春夏季將繼續維持。這次厄爾尼諾事件已經導致全球氣候出現一些異常。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持續偏高或偏低,就可能會出現「厄爾尼諾」或「拉尼娜」現象,進而通過海洋和大氣的相互作用影響全球氣候。 「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聖嬰」的意思,特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中東部的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偏暖現象。反之,則稱為「拉尼娜」(西班牙語「小女孩」「聖女」)。厄爾尼諾事件一般2至7年發生一次,是當前科學預測氣候趨勢時重點考慮因素。
-
【氣象百科】兄妹現象,氣候異常
今天為大家介紹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兩種現象均會影響到全球水資源分配不均衡,導致全球氣候異常,極端天氣也會大大增加,同時氣象災害會帶給人類巨大的危機感
-
厄爾尼諾現象回歸,全球變暖或讓極端天氣變得更加頻繁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從2019年11月開始,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了厄爾尼諾狀態,在接下來的5個月中,Nino 3.4指數平均滑動值都在0.5℃左右。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弱)。自1900年以來,科學家記錄到的厄爾尼諾事件至少發生了30起。在2019年就有多項研究表明2020年下半年極有可能爆發厄爾尼諾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