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變暖場景下,極端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頻率是過去20世紀氣候場景下的兩倍,而未來極端厄爾尼諾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將導致災難性天氣事件更加頻繁地發生。
本報訊 日前,國際著名期刊《NatureClimateChange》在線發表了題為《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厄爾尼諾事件發生頻率增加》的研究文章。這一由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學與技術青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團隊完成的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揭示:在全球變暖場景下,極端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頻率是過去20世紀氣候場景下的兩倍,而未來極端厄爾尼諾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將導致災難性天氣事件更加頻繁地發生。
此項成果由海洋科學與技術青島協同創新中心特聘教授及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綠卡工程」教授蔡文炬博士為第一作者,中科院院士、海大教授吳立新為合著者。
厄爾尼諾是對全球氣候有重大影響的自然變率之一。海大的這一研究認為,極端厄爾尼諾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與熱帶太平洋海表面溫度(SST)的變化密切相關。該項研究成果表明,未來極端厄爾尼諾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將導致災難性天氣事件更加頻繁地發生。在研究過程中,海大研究人員使用降雨作為指標,從極端厄爾尼諾的角度闡明了厄爾尼諾在未來有顯著的變化和更大的影響——過去的研究使用SST、風場等作為指標,無法發現厄爾尼諾的振幅、周期等統計特徵的變化。專家認為,這一研究指標的使用也對衡量厄爾尼諾事件以及評估全球變暖的氣候效應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據了解,這是海洋科學與技術青島協同創新中心近三個月來第二次在Nature系列雜誌發表有關全球變暖對熱帶海-氣相互作用影響的原創新成果,這也表明海大海洋科學與技術青島協同創新中心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已處於國際前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