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全球變暖致極端厄爾尼諾事件頻率增加50%

2021-01-13 新華社客戶端

原標題: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新發現:

全球變暖致極端厄爾尼諾事件頻率增加50%

日前,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雜誌發布了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的最新研究成果,並向全世界媒體發布了信息,邀請同領域專家撰寫對該項研究成果的解讀和評論。該成果明確指出溫室效應下東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的變率增加了15%,導致極端厄爾尼諾事件的頻率增加50%,解決了一個困擾著科學家們長達幾十年的重大科學問題,凸顯了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在氣候變化研究領域的國際前沿地位。

厄爾尼諾是地球上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氣候變異現象,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因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厄爾尼諾雖然發生在遙遠的東太平洋,但對我國氣候有著重大影響,會引發我國北方夏季高溫乾旱、南方低溫洪澇和北方的暖冬。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的最新研究成果由領軍科學家、國際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主任蔡文炬為第一作者,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吳立新院士為聯合通訊作者的科研團隊共同完成。據蔡文炬教授介紹,厄爾尼諾的海溫異常往往有一個中心位置,或者在中赤道太平洋,或者在東赤道太平洋,這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厄爾尼諾事件。過去幾十年來,科學家們想要用海表溫度來衡量厄爾尼諾對溫室氣體升高的響應機制,卻未能達到一致性。在「透明海洋」等重大科學計劃支撐下,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發現,東太平洋厄爾尼諾的空間結構和中心在不同的氣候模式中差異很大,而全球變暖、溫室效應將大大增加極端厄爾尼諾發生的頻率。「我們利用能夠正確區分兩種不同類型的厄爾尼諾氣候模型發現,在溫室氣體升高的情境下,極端厄爾尼諾的變率幅度增加了15%,可以導致極端厄爾尼諾事件的頻率增加50%。」蔡文炬說,厄爾尼諾現象會影響全球的極端天氣事件、生態系統和農業,有效回答了它的響應機制,將讓我們深度參與全球海洋與氣候治理。

據悉,目前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正聯合美國大氣科學研究中心、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普林斯頓大學地球流體動力學實驗室、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等籌建海洋與氣候預測國際研究中心,憑藉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國際領先的超高性能計算平臺,實現對未來幾十年海洋環境與氣候超高解析度的預測預估。(記者 王娉)

相關焦點

  • 厄爾尼諾與全球極端天氣事件
    (圖片來源:東方IC)2016年6月3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最新監測結果,5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暖海溫持續增強,已經發展成為自1951年以來第9次中等以上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預計將在今夏持續加強,並至少維持到秋季,可能達到強厄爾尼諾事件。   厄爾尼諾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平均海表溫度持續偏高的一種現象。目前,科學家採用赤道中東太平洋平均海表溫度距平(指當前值與常年同期值之差)作為厄爾尼諾事件的判定依據。當海水表面溫度持續3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表明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當海水表面溫度持續6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則確認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 海大揭秘極端厄爾尼諾現象 發生頻率為過去兩倍
    在全球變暖場景下,極端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頻率是過去20世紀氣候場景下的兩倍,而未來極端厄爾尼諾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將導致災難性天氣事件更加頻繁地發生。    本報訊 日前,國際著名期刊《NatureClimateChange》在線發表了題為《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厄爾尼諾事件發生頻率增加》的研究文章。
  • 地球氣候趨於極端化?知名科學雜誌:全球變暖推動強烈厄爾尼諾
    它出現在熱帶太平洋中東部地區,當它出現時,熱帶太平洋中東部地區的海面溫度增加,這些不斷增暖的海水將加熱上層的空氣,導致大氣環流的大量重組,導致全球極端天氣事件,並對生態系統,人類健康和全球經濟產生強烈影響。在1997-1998年、2015-2016年,人類經歷了兩次極為強盛的厄爾尼諾事件。
  • 厄爾尼諾現象回歸,全球變暖或讓極端天氣變得更加頻繁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從2019年11月開始,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了厄爾尼諾狀態,在接下來的5個月中,Nino 3.4指數平均滑動值都在0.5℃左右。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弱)。自1900年以來,科學家記錄到的厄爾尼諾事件至少發生了30起。在2019年就有多項研究表明2020年下半年極有可能爆發厄爾尼諾事件。
  • 厄爾尼諾極端可能成事實,2020年或再次出現
    而全球變暖引發出來的連鎖效應也是增加了不少,例如最為常見的就是高溫,乾旱等自然現象,其次就是一些具有規律性的氣候現象,例如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根據研究者金·科布(Kim Cobb)表示,在過去的50年之中,我們看到了超出自然可變的情況。在整個工業時代都表現非常明顯,其中發生了三起極其強烈的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而這是科學家們都沒預測到的事件,突如其來的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給人類帶來了不少的影響。
  • 氣候變暖導致全球大部分地區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概率增加
    4月24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研究稱,氣候變暖導致全球80%以上的觀測區域破紀錄高溫事件發生的概率增加,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增加了全球近半數區域極端暴雨和乾旱發生的概率。
  • 全球變暖引發極端氣候 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發展
    2015年以來的高溫繼 續反映了地球的變暖趨勢。世界氣象組織報告也顯示,2016年很可能成為自1880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熱年份。多個氣象機構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將是一個 長期的過程。由此引發的極端氣候將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發展,應當引起各國高度重視。
  • 全球變暖引發古印度洋厄爾尼諾現象,百年內造成全球毀滅性災難
    全球變暖可能引發古代印度洋厄爾尼諾式氣候模式,到2100年將在全球造成毀滅性的洪水、風暴和乾旱。這項研究建立在2019年之前的研究基礎上,該研究發現了過去印度洋厄爾尼諾現象隱藏在被稱為&34;的微觀海洋生物外殼中的證據,這種生物生活在21000年前,那是上一次冰河時代的頂峰,當時地球要冷得多。在將全球變暖趨勢加入模擬之後,研究小組發現,如果人類繼續忽視氣候變化,印度洋厄爾尼諾現象將在2100年和2050年出現。
  • 厄爾尼諾,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特徵之一
    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大範圍熱帶太平洋增暖,會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這個狀態維持3個月以上就可以稱之為厄爾尼諾事件了。《每日郵報》科學報告顯示,厄爾尼諾事件不僅在現在發生,在以前也曾多次出現。但是與過去相比,現在的厄爾尼諾事件出現的頻率和強度增加不少,隨之造成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大。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關注和擔憂了。
  • 超強厄爾尼諾多?極端氣候或頻現,2020年拉尼娜後期可能性大
    在工業化時代以來,極端氣候現象可以說在頻率和強度上就不斷的上升之中,到如今的全球氣候情況,已經形成了一個「規模化」的形式了。而除了一些正常情況下的高溫,強降雨等問題之外,一些具有規律性的自然現象也在不斷地發展。
  • 「超強厄爾尼諾」多?極端氣候或頻現,2020年拉尼娜後期可能性大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在工業化時代以來,極端氣候現象可以說在頻率和強度上就不斷的上升之中,到如今的全球氣候情況,已經形成了一個「規模化」的形式了。而除了一些正常情況下的高溫,強降雨等問題之外,一些具有規律性的自然現象也在不斷地發展。
  • 數據顯示極端低溫事件在減少
    今年8月,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一份有關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通報顯示,9月至11月期間發生弱拉尼娜事件的概率為60%。氣象專家表示,儘管拉尼娜現象總體上會對全球氣候有降溫作用,但預計高於歷史平均水平的全球氣溫仍將佔主導地位。
  • 強厄爾尼諾增多 厄爾尼諾概念股有哪些?
    綜投網(www.zt5.com)12月25日訊  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篇氣候科學論文稱,全球變暖將讓太平洋東部厄爾尼諾現象的變化更劇烈。這或將導致未來的極端天氣事件變得更加頻繁。厄爾尼諾概念股引關注,厄爾尼諾概念股有哪些?厄爾尼諾概念股一覽。
  • 厄爾尼諾會致暴雨更頻繁嗎?
    聯想到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洪水就是在厄爾尼諾事件結束後發生的,人們不禁要問,厄爾尼諾和暴雨洪澇到底存在怎樣的「親密關係」?  首先還是需要弄明白厄爾尼諾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簡單來說,厄爾尼諾就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發燒」的現象。雖然厄爾尼諾描述的是海水溫度的異常,但它並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海洋和大氣互相作用、共同變化的結果,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海氣耦合」。
  • 關於厄爾尼諾現象,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又有新研究成果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3日訊 今天,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蝴蝶效應與厄爾尼諾在全球變暖下的自我調節機制》的文章。成果在《自然》發布厄爾尼諾現象作為地球氣候系統中最強的年際氣候變異信號,對全球極端天氣災害、漁業生態環境及人類經濟社會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 美國宇航局再次發布全球變暖,「厄爾尼諾」現象對地球有什麼影響
    美國宇航局再次發布全球變暖,「厄爾尼諾」現象對地球有什麼影響最近幾年無論是哪一個國家都對大氣環境作出了很多相應的措施,這是因為近幾年全球都開始變暖,地球環境遭受到了很大的威脅,就拿最近來說吧,在山西很多地方在四月份的天氣開始下起了大雪,氣溫非常不穩定
  • 熱浪加速席捲全球!極端高溫天氣與災難性事件伴生
    來源:經濟日報外媒稱,一項據稱首次從地區層面分析熱浪問題的研究顯示,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幾乎所有地區的熱浪出現頻率和持續時間都在增加。據英國《衛報》網站7月3日報導,研究發現,全球各地熱浪升級現象存在差異,其中亞馬孫、巴西東北部、西亞(包括南亞次大陸和中亞的部分地區)和地中海地區的變化均快於澳大利亞南部和北亞等地。唯一沒有出現升級趨勢的人類居住區是美國中部。這項發表在英國期刊《自然·通訊》上的研究發現,各地區內部和跨地區的熱浪持續總天數呈現明顯的增加趨勢,而且在過去70年裡,熱浪持續時間越來越長。
  • 全球變暖極渦收縮厄爾尼諾致我國氣溫入冬後異常偏高
    國家氣候中心有關負責人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全球氣候變暖、北極極渦收縮、厄爾尼諾事件這三大原因是「罪魁禍首」:  ——全球氣候變暖是去年入冬以來氣候偏暖的大背景。全球氣候正呈現以變暖為主要特徵的顯著變化。近百年來,中國年平均氣溫升高了0.65±0.15攝氏度。特別是2006年,我國年平均氣溫比常年平均值偏高1.1攝氏度,成為1951年以來創紀錄的暖年。
  • 數說厄爾尼諾①:厄爾尼諾將至,為何還會這麼冷?
    >  太平洋東部厄爾尼諾現象加劇 極端事件頻發  前不久,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未來三個月厄爾尼諾發生概率為75%至80%。近日,《自然》雜誌的一篇論文表示,全球變暖將會使太平洋東部厄爾尼諾現象的變化更加劇烈。這或將導致未來的極端天氣事件變得更加頻繁。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也指出,過去三個十年的地表已連續偏暖於1850年以來的任何一個十年。在北半球,1831-2012年可能是過去1400中最暖的30年。約自1950年以來,已經觀測到了許多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的變化。
  • 外媒:熱浪加速席捲全球!極端高溫天氣與災難性事件伴生
    外媒稱,一項據稱首次從地區層面分析熱浪問題的研究顯示,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幾乎所有地區的熱浪出現頻率和持續時間都在增加。據英國《衛報》網站7月3日報導,研究發現,全球各地熱浪升級現象存在差異,其中亞馬孫、巴西東北部、西亞(包括南亞次大陸和中亞的部分地區)和地中海地區的變化均快於澳大利亞南部和北亞等地。唯一沒有出現升級趨勢的人類居住區是美國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