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極渦收縮厄爾尼諾致我國氣溫入冬後異常偏高

2020-11-25 搜狐網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統計顯示,今年2月以來,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4.0攝氏度,居歷史同期第1位。與常年同期相比,全國大部氣溫偏高2至6攝氏度。

  這種異常的「發燒天氣」為何持續籠罩我國大部地區?國家氣候中心有關負責人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全球氣候變暖、北極極渦收縮、厄爾尼諾事件這三大原因是「罪魁禍首」:

  ——全球氣候變暖是去年入冬以來氣候偏暖的大背景。

全球氣候正呈現以變暖為主要特徵的顯著變化。近百年來,中國年平均氣溫升高了0.65±0.15攝氏度。特別是2006年,我國年平均氣溫比常年平均值偏高1.1攝氏度,成為1951年以來創紀錄的暖年。自1970年以來,全球大部地區出現了強度更強、持續更長的乾旱;冷晝、冷夜和霜凍已變得更為少見,而熱晝、熱夜和熱浪變得更為頻繁。

  ——北極極渦收縮,冷空氣南下受阻。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區低氣壓(極渦)收縮,西風急流加強並向北推進,歐亞地區主要盛行緯向環流,它會阻止或削弱冷空氣南下影響我國;同時副熱帶和中緯度地區為異常下沉氣流控制,造成該區域溫高幹旱,而我國大部地區處於這個區域之中。

  ——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進一步加劇了氣候異常偏暖。最新監測結果表明,熱帶中東太平洋厄爾尼諾狀態從2006年8月發生以來已維持6個月。預計未來1至2個月,厄爾尼諾狀態仍將維持。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的冬季,我國北方地區易出現暖冬。

  值得注意是,高溫天氣將繼續籠罩我國大部地區。(新華)

相關焦點

  • 雲南氣候異常,原因全球變暖和厄爾尼諾,6月中下旬緩解?
    根據科學報告數據確定顯示,雲南氣象局副局長顧萬龍說出了氣候異常現象的兩個原因,一個就是全球變暖,還有個就是2019年的厄爾尼諾事件。當然一說到厄爾尼諾,大家都想起了,自從2018年醞釀以來,2019年被確定「厄爾尼諾年」,如今還在持續的發展之中,根據科學預報顯示,厄爾尼諾還將持續發展,預計到今年冬季的概率都有。
  • 都說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專家釋疑
    也頗受關注入冬以來我國很多地方溫度偏低嗎?冷空氣頻頻來襲與全球變暖矛盾嗎?宋連春介紹,入冬以來(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5日),我國除西藏大部、四川西部、雲南、黑龍江西北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1981-2010年平均)偏高外,全國其餘大部地區氣溫與常年同期相比接近或偏低,尤其西北地區北部、內蒙古大部、西南地區東部等地氣溫偏低2℃以上。
  • 都說全球變暖,為何...
    「全球變暖」等話題也頗受關注入冬以來我國很多地方溫度偏低嗎?冷空氣頻頻來襲與全球變暖矛盾嗎?中國氣象報全媒體記者專訪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為您詳解——平均溫度排名「還沒進前5名」記者從中央氣象臺了解到,受寒潮影響,東北地區南部、華北、黃淮、江淮東部的部分地區氣溫將創入冬以來新低,其中瀋陽、北京、濟南、上海等地氣溫有可能創下或接近20年來的新低。
  • 連續15年氣溫偏高 今年我國是否又遭遇暖冬氣候?
    今年入秋以來,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比常年偏高,出現了暖秋現象。那麼這是否意味著,自1986年以來連續15年全國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持續偏高后的又一個暖冬的即將來臨?國家氣候中心的氣象工作者們也正在為儘快得出結論而緊張地工作著。  其實,暖冬與冷冬是個氣候概念,是與氣候平均情況比較而言的。
  • 隆冬如春屢破20℃,極渦作怪---三湘都市報數字報刊
    觀點    長沙市氣象臺副臺長喻雨知:近期長沙氣候是有點異常,「但歷年冬季數據顯示,並未逐年變暖。」    湖南省氣候中心專家:今年暖冬,主要因為入冬以來北極極渦中心偏向了西半球。    這個冬天,天氣讓人「凌亂」。
  • 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 厄爾尼諾即將襲來?
    氣候、大氣物理和農業等領域的專家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厄爾尼諾引發的自然變暖與人為變暖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導致全球平均氣溫有較大幅度的上升。如果出現強度較大的厄爾尼諾事件,秋季我國南方可能出現低溫陰雨,北方可能出現秋旱,北方冬季容易出現暖冬,夏季東北地區容易出現氣溫偏低現象,厄爾尼諾發生的第二年夏季長江流域和江南地區容易出現洪澇。對此要做好應對準備。
  • 新發現:全球變暖致極端厄爾尼諾事件頻率增加50%
    原標題: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新發現:全球變暖致極端厄爾尼諾事件頻率增加50%日前,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雜誌發布了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的最新研究成果,並向全世界媒體發布了信息,邀請同領域專家撰寫對該項研究成果的解讀和評論。
  • 又一波寒潮席捲我國,明明全球正在變暖,為什麼今冬這麼冷?
    這三個地方的冷空氣,都會到達西伯利亞地區,因此西伯利亞也會成為寒潮的關鍵發育區,在阻塞高壓以及極渦的共同配合下,冷空氣會在這裡不斷堆積,當堆積的不斷強大後,其中一部分冷空氣就會像水一樣「溢出來」到達南方地區,這就是影響我國的寒潮。
  • 12月全國均溫創2013年來最低,為何全年氣溫仍偏高?國家氣候中心答...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提問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官網 李響攝對此,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回應稱,今年下半年特別是自12月以來,受拉尼娜狀態影響,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低,但整體來看,全球平均氣溫及中國平均氣溫依然處於歷史高位,體現出對全球變暖的響應。
  • 數說厄爾尼諾①:厄爾尼諾將至,為何還會這麼冷?
    但前不久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未來三個月厄爾尼諾發生概率為75%至80%,一般來說厄爾尼諾事件發生時,當年冬季氣溫都會偏高,那為何今冬冷空氣這麼猛烈?  寒潮頻發,到底有多冷?  12月24日中央氣象臺再次發布寒潮藍色預警,這是本月第二次寒潮侵襲我國。
  • 天天喊全球變暖,新一輪寒潮又來了,地球到底是升溫還是降溫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地球氣候異常,全球的極端氣候現象波動越來越大,入冬以來,我國的氣溫也是持續走低,讓我們感覺到了不一樣的「冬季」,說冷是真的冷了,要是放在往年,我們肯定會說如今的寒冷就是極端寒冷了,其實入冬以來,我國的氣溫並不是達到了歷史極值
  • 厄爾尼諾與全球極端天氣事件
    厄爾尼諾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面積異常升溫的現象預計將在今夏持續加強,並至少維持到秋季,可能達到強厄爾尼諾事件。   厄爾尼諾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平均海表溫度持續偏高的一種現象。目前,科學家採用赤道中東太平洋平均海表溫度距平(指當前值與常年同期值之差)作為厄爾尼諾事件的判定依據。當海水表面溫度持續3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表明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當海水表面溫度持續6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則確認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 南方雪災的三重門——拉尼娜、大氣環流異常和全球變暖
    不過這一格局並不穩定,每隔2至7年,當某種原因引起信風減弱的時候,西太平洋的暖水便開始向東蔓延,使得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轉暖,當其持續6個月偏高0.5℃時,便被稱作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逆轉了太平洋通常的冷暖分布,嚴重改變其上空的大氣環流,由此引發的氣候變化影響巨大。
  • 2016年為全球最暖年 為我國第三暖年 氣候變暖已明顯改變我國降水...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楠 通訊員黃子立報導 最新的全球氣象資料分析表明,全球表面平均溫度已經連續3年創新高,剛剛過去的2016年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暖年。2月7日,中國氣象局發布信息稱,2016年我國平均氣溫為1951年以來第三暖年;在全球變化背景下,我國氣候總體上呈現出強降水增強、區域性乾旱加重、颱風增強、西北氣候暖溼轉型等特點。
  • 美國宇航局再次發布全球變暖,「厄爾尼諾」現象對地球有什麼影響
    美國宇航局再次發布全球變暖,「厄爾尼諾」現象對地球有什麼影響最近幾年無論是哪一個國家都對大氣環境作出了很多相應的措施,這是因為近幾年全球都開始變暖,地球環境遭受到了很大的威脅,就拿最近來說吧,在山西很多地方在四月份的天氣開始下起了大雪,氣溫非常不穩定
  • 都說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何寒潮還來得這麼兇猛?
    1月6日,我國已經進入此次寒潮過程中的核心降溫時段。這一天裡,不少人嚷嚷「凍哭」了。值得注意的是,預計6日晚到7日晨,全國會有15個省會級城市創下今冬氣溫新低,一場全國氣溫探底大賽即將拉開帷幕。近日,內蒙古部分地區最低氣溫跌至零下40攝氏度。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公司錫林浩特綜合維修段積極應對寒潮來襲,全力確保旅客出行。
  • 全球氣候異常變化成因是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或是全球氣候異常
    現在有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全球升溫是厄爾尼諾現象的一個現象,跟全球氣候變暖沒有關係,因為沒有證據證明全球的氣溫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可是另外一些科學家認為,全球變暖已經是一個趨勢,而且南極北極的冰層融化,已經給我敲響了警鐘,現在這個爭論其實很大,但是主流的思想認為就是全球氣溫的升高。
  • 5月氣溫又偏高!連續第43個月氣溫高於全球平均溫度
    全球氣溫上升可以說是顯而易見吧,2019年可以說地球的氣候變化,可能已經算是月月刷新了吧。根據NOAA科學報告指出,在2019年5月,全球又出現了第5個最熱時間段,這樣的溫度結果是在140年的溫度記錄之中進行對比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