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會致暴雨更頻繁嗎?

2020-12-03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徐文彬

  剛剛在5月送走了「史上最強」的厄爾尼諾,我國接踵而至的暴雨還是讓人憂心忡忡。聯想到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洪水就是在厄爾尼諾事件結束後發生的,人們不禁要問,厄爾尼諾和暴雨洪澇到底存在怎樣的「親密關係」?
  首先還是需要弄明白厄爾尼諾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簡單來說,厄爾尼諾就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發燒」的現象。雖然厄爾尼諾描述的是海水溫度的異常,但它並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海洋和大氣互相作用、共同變化的結果,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海氣耦合」。值得注意的是,厄爾尼諾是一種周期性的自然現象,大約每隔7年出現一次。
  由於大氣環流和海洋環流都是「移動」並且「聯通」的,雖然只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溫度發生變化,卻會逐漸引發全球大氣對其響應。這種響應既體現在空間上,也體現在時間上。譬如在厄爾尼諾年,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南亞次大陸和巴西東北部均會出現乾旱,而從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則會多雨;在厄爾尼諾出現後的第二年,其對全球氣候仍產生著持續影響。「地球是一個各部分相互聯結的整體,厄爾尼諾發威是導致太平洋沿岸國家出現極端天氣的重要原因。」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說,「最為確定的影響是,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導致全球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顯增多。」
  對我國來說,影響我國最主要的天氣系統就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副高西側會引導水汽北上,而副高北界則常常與南下的冷空氣相接,所以副高的位置常常決定了雨帶的位置。厄爾尼諾發生後,中東太平洋海水變暖導致大氣產生對流上升,在高空形成自東向西的氣流,到了西太平洋上空以後下沉。這讓本來就在這一帶盤踞搖擺的副高更加穩定強盛。而南邊來的暖溼氣流則沿著副高邊緣,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南方地區,形成了接連不斷的暴雨。
  所以,在厄爾尼諾影響下,「雨神」可能會更「專注」於某一特定地區,這就使得發生洪澇災害的概率大大攀升。
  從歷史統計規律來看,厄爾尼諾事件達到峰值後的第二年,我國夏季長江流域和江南地區容易出現洪澇災害。1982/1983年的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導致1983年6月至7月,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持續性暴雨,長江許多觀測站水位達歷史最高;1997/1998年的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導致1998年夏季長江流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澇災害。
  今年我國的汛情仍不樂觀,截至6月7日,入汛以來全國平均降水量達178.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22.3%,為1974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其中長江中下遊地區累計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34%,較1998年同期偏多24%。而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年汛期我國主雨帶位於長江流域,梅雨量偏多,易發洪澇災害。
  另外,造成強降水頻發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地球的加速「發燙」。剛剛過去的2015年是現代歷史上最熱的一年,打破了2014年剛刷新的最熱年紀錄。世界氣象組織指出,在有氣象記錄以來的16個最熱年份中,15個都出現在本世紀,而2015年平均溫度比2014年創當時紀錄的高溫還熱得多。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包括強降水在內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出現的概率也顯著增加。
  不過,無論是厄爾尼諾還是全球變暖,都只是天氣過程背後的氣候背景,並不能作為所有暴雨或某一次極端降雨的「始作俑者」而被「口誅筆伐」。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6年6月17日四版 責任編輯:王美麗)

相關焦點

  • ...高溫緊隨而至-暴雨黃色預警 體感溫度 暴力 大暴雨 厄爾尼諾...
    今天起隨著副高進一步北抬增強,梅雨帶也隨著北抬,21日-23日,申城剛好處於副高控制下,氣溫上升明顯,最高可達31℃-33℃,多分散性陣雨或雷雨,相對溼度較大,體感會覺得十分悶熱。  25日前後副高南落,梅雨帶位置向南重新調整,長江中下遊地區又將出現集中降水過程,26日-27日以及28日-29日申城將有兩次明顯降水過程。
  • 厄爾尼諾頻繁,格陵蘭冰蓋鬆動,地球真的開始變暖了嗎?
    可是現在的晚上還能看到那麼多的小星星嗎?白天也沒有那麼多的藍天白雲了。水塘裡的水也慢慢幹了,前段時間回老家,發現那個小時候差點淹死我的小池塘,竟然也見底了。從大的方面來看,地球變暖最直接的變化就是厄爾尼諾更加頻繁了。提起厄爾尼諾,大家一定會第一時間想到狂風,暴雨。其實,厄爾尼諾是秘魯、厄瓜多等一帶的漁民對一種異常氣候的稱呼,當地漁民發現,每隔幾年,便有股暖流順著海岸南邊的暖流。暖流使得海水氣溫上升。
  • 厄爾尼諾現象回歸,全球變暖或讓極端天氣變得更加頻繁
    由於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全球氣候模式將會遭到破壞,導致某些地區出現暴雨、乾旱、洪澇等極端天氣。動植物疾病的爆發、森林病蟲害以及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也會層出不窮。對於我國來說,厄爾尼諾使我國沿海登陸的颱風減少,北方易出現高溫乾旱,南方易出現暴雨洪澇。例如,我國在1931年、1954年、1998年出現的嚴重洪水,就是厄爾尼諾現象影響造成的。
  • 為何今年上海多暴雨?專家:弱厄爾尼諾現象所致
    6月2號以來,中央氣象臺已連續28天發布暴雨預警,持續時間為近年來少見,而今年上海的梅雨季節也是屢遭暴雨光顧,為何今年的雨水特別充沛?上海何時出梅呢?來看專家解讀。自上海6月9日入梅以來,雨天頻繁上陣,氣象專家表示,這是由於弱厄爾尼諾現象所致。市氣象局首席服務官鄔銳介紹:「我們去年十一月到現在已經連續幾個月到達了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但是還是一個弱厄爾尼諾事件,這代表著降水偏多。
  • 焦點科普:「超強厄爾尼諾」的懸疑
    印度極端高溫「熱死」上千人、美國南部連遭暴雨襲擊……有關「超強厄爾尼諾」的話題近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當前的厄爾尼諾事件究竟發展到什麼程度?「超強厄爾尼諾」真的要來了嗎?新華社發 翟桂溪 作  新華網北京6月7日電 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引起廣泛關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國氣象機構都確認厄爾尼諾已經形成,並且「幾乎肯定」會持續貫穿北半球整個夏天。甚至有觀點認為,將出現「史上最強」厄爾尼諾現象。有關厄爾尼諾的爭論沒有停息,人們對厄爾尼諾也存在某些誤讀。  厄爾尼諾現象是什麼?
  • 厄爾尼諾對陝將有哪些影響?83年陝南洪水與其有關
    專家分析,這與此次即將結束的厄爾尼諾有關。預計今年夏天,厄爾尼諾對我國氣候的影響將進一步顯現或放大,各地或將面臨不同的氣象災害。那麼,厄爾尼諾現象,又會對陝西帶來哪些影響呢?日前,記者走訪了省氣象局。  據了解,此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其強度均超過1997/1998年、1982/1983年兩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成為自1951年以來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
  • 厄爾尼諾致福建2015年極端天氣多發 呈現四大特點
    厄爾尼諾致福建2015年極端天氣多發 呈現四大特點 2016-01-06 14:33: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福州1月6日電 (記者 龍敏)2015年,厄爾尼諾事件持續發展加強,導致福建省極端天氣多發。
  • 今年會是1998年以來又一個厄爾尼諾年嗎?
    厄爾尼諾這個詞,以其古裡古怪的發音、不明覺厲的內涵,莫名傳唱於人民群眾茶餘飯後的交談中,讓其他生僻冷門的氣象專業詞彙羨慕嫉妒恨。不過厄爾尼諾到底是什麼,今年的厄爾尼諾又會帶來什麼毀滅性的後果嗎?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El Niño)來自於西班牙語,原本的含義是「聖嬰」。要解釋清楚厄爾尼諾現象,得先從秘魯漁場說起。
  • 厄爾尼諾現象嚴峻 已致太平洋地區400萬人缺衣少食
    中國網10月13日訊 據英國媒體11日報導,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旱情目前已致20餘人死亡,原因為缺少食物及飲用汙水。厄爾尼諾現象的嚴峻情勢還在迫近,由於沒有充足的食物和水源,這可能威脅到400萬人的生命,情況堪比1997-98年,當時死者多達2.3萬人。
  • 厄爾尼諾現象是什麼? 厄爾尼諾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厄爾尼諾現象是什麼? 厄爾尼諾究竟是怎麼回事兒?時間:2016-07-13 12:25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厄爾尼諾現象是什麼? 厄爾尼諾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厄爾尼諾在21世紀頻頻光顧地球,給人類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 專家:今年極端天氣並非厄爾尼諾現象所致
    不少機構預測今年太平洋地區或將面臨厄爾尼諾現象,遭遇洪水、風暴和乾旱侵襲。也有人認為席捲全球的極端氣候是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全球氣候災害頻發的罪魁禍首真的是厄爾尼諾現象嗎?今年是否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強度如何?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來勢洶洶的極端天氣?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公報稱,鑑於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溫度已達到出現厄爾尼諾前兆的程度,今年中期可能出現厄爾尼諾現象。
  • 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美景,沙漠突然長出許多花朵
    厄爾尼諾現象是世界關注的現象,通常伴隨著極端天氣,雖說去年是厄爾尼諾年,但僅僅過了一段時間,世界上就發生了多起重大自然災害,在國外,印度因為厄爾尼諾現象,乾旱和洪水頻發,菲律賓因為嚴重乾旱,芒果詭異生產,不僅僅國外,在國內的沿海地區,這幾個月的洪水災害也特別頻繁,雲南的乾旱正在應對福建雨水中,
  • 目前厄爾尼諾指數趨勢如何,會不會對我國產生影響,比如大洪水?
    厄爾尼諾形成會影響我國嗎? 很明顯,厄爾尼諾形成的是全球化影響,無論是在什麼地區都將受到影響,所以說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並不是好事情,而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消息指出,厄爾尼諾已經形成,今年夏季我國降水「南北多 中間少」。
  • 「厄爾尼諾」大概率在今年下半年爆發,對中國會有什麼影響-虎嗅網
    來源於維基百科二、厄爾尼諾的影響1. 氣候影響厄爾尼諾現象會影響全球氣候並破壞正常的天氣模式,從而可能導致某些地方遭受強烈暴雨、洪水、極熱或極冷的天氣條件,進而可能導致動物疾病的暴發,以及植物病蟲害和森林火災等。
  • 2020年真的是厄爾尼諾年嗎?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具有不確定性
    厄爾尼諾現象最初是指南美洲秘魯西側沿海太平洋海域的異常升溫現象,該海域受秘魯寒流影響,水溫通常較低,而有些年份在聖誕節前後會出現異常的水溫盛行現象,導致海洋魚類的大量死亡,所以命名為厄爾尼諾(聖嬰)現象。
  • 2015厄爾尼諾或將製造「凌亂」夏天
    王啟禕稱,當出現厄爾尼諾時,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巴西等地會幹旱少雨,而南美沿岸的秘魯、厄瓜多等地可能暴雨成災。美國東部等地冬天則會出現極寒。去年夏天以來,厄爾尼諾對全球氣候擾動已經顯現。據資料顯示,2014年6月底,持續強降雨在南美洲引發洪水,巴拉圭、阿根廷等多地36萬多人被迫離開家園。而水資源充沛的巴西卻遭遇了1930年以來最嚴峻乾旱,936個城市水資源告急。
  • 厄爾尼諾、拉尼娜、沃克環流、洪澇與乾旱災害
    ,北方高溫乾旱(夏季風較弱、雨帶偏南),在東北地區,夏季會出現低溫冷害。圖4 拉尼娜現象的海水溫度拉尼娜現象,常常發生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後的第二年,是對厄爾尼諾現象的「矯枉過正」。拉尼娜現象的影響如下:①太平洋的東部,持續乾旱;②太平洋的西部,暴雨洪澇。
  • 厄爾尼諾持續時間或創紀錄 1998年大洪水重現可能性小
    厄爾尼諾是「捅破天」的「元兇」嗎?「七下八上」的主汛期會不會發生類似1998年那樣的大洪水?記者就此採訪了權威部門和專家。  15輪強降雨密集「轟炸」 梅雨季暴雨頻發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這是古人對江南梅雨時節的生動描述。然而,今年的梅雨「脾氣」古怪,下起雨來不是「淅淅瀝瀝」,而是異常「兇猛」。
  • 研究稱厄爾尼諾頻發致兔子數量飆升
    一項新研究發現,在過去的10,000年裡,每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兔子的數量都會大增。這一氣候模式會給美國太平洋沿岸帶來大量雨水,從而給嚙齒類動物帶來充足的食物。美國猶他州大學的科學家們分析了來自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巖層中的3463塊遠古兔子化石。
  • 2020年的冬天會更冷?
    2020年的冬天會更冷?太平洋附近或降溫,拉尼娜的苗頭很明顯! 近幾日聽到的最多的詞語就是颱風了,受其影響我國多個地區受災嚴重。暴雨持續不斷導致內澇嚴重,汽車都漂浮在了馬路上。你以為這就是今年颱風的所有了嗎?其實今年的暴雨,洪水,颱風都和厄爾尼諾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