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今年上海多暴雨?專家:弱厄爾尼諾現象所致

2020-12-04 看看新聞Knews

6月2號以來,中央氣象臺已連續28天發布暴雨預警,持續時間為近年來少見,而今年上海的梅雨季節也是屢遭暴雨光顧,為何今年的雨水特別充沛?上海何時出梅呢?來看專家解讀。自上海6月9日入梅以來,雨天頻繁上陣,氣象專家表示,這是由於弱厄爾尼諾現象所致。

市氣象局首席服務官鄔銳介紹:「我們去年十一月到現在已經連續幾個月到達了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但是還是一個弱厄爾尼諾事件,這代表著降水偏多。從局部的地方來說,今年南海夏季風暴比較早,而且比較穩定,所以江南雨帶一直呈比較強盛的態勢,上海處於雨帶的附近,有的時候會被雨帶所影響,所以降雨比較多,本來非典型的梅雨現在回歸典型了。」

從以往數據來看,梅雨期一般在23天左右,雖然今年上海已經入梅20天,不過目前副熱帶高壓比較穩定的能夠北抬的趨勢,因此目前尚無出梅跡象。不過在未來幾天明顯強降水將暫時停歇,受雨帶南壓影響,副熱帶高壓也將有所南退,申城將以短時陣雨天氣為主。(看看新聞Knews記者:楊柳依 實習編輯:趙天羽)

相關焦點

  • 專家:今年極端天氣並非厄爾尼諾現象所致
    不少機構預測今年太平洋地區或將面臨厄爾尼諾現象,遭遇洪水、風暴和乾旱侵襲。也有人認為席捲全球的極端氣候是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全球氣候災害頻發的罪魁禍首真的是厄爾尼諾現象嗎?今年是否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強度如何?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來勢洶洶的極端天氣?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公報稱,鑑於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溫度已達到出現厄爾尼諾前兆的程度,今年中期可能出現厄爾尼諾現象。
  • ...高溫緊隨而至-暴雨黃色預警 體感溫度 暴力 大暴雨 厄爾尼諾...
    未來10天,本市仍多強降水過程,累積雨量可達200-300毫米,堪比常年20多天整個梅雨季的平均雨量。  1問:這場暴雨有多大?  前天夜裡到昨天上午,上海中南部地區出現暴雨到大暴雨。19日20時至20日17時雨量統計顯示:松江站累積雨量最大達118.3毫米,閔行其次95.4毫米,徐家匯52.1毫米。
  • 為何今年暴雨連綿?科學解釋
    今年夏天,多地都發生了強降雨。其中一星期前,暴雨席捲華中,華南地區,許多城市形成了內澇。水位數次淹沒之人胸部。湖北幾十個縣市區接連發布暴雨預警這是為啥呢?難道今年真是個不平凡的年?其實不然,由於今年情況特殊,很多人便會出於臆想,把許多不好的事情都強行地和今年的疫情和數年聯繫在一起。這往往是封建迷信思想在作怪。其實這天氣狀況是可以用科學解釋的。先看一下,暴雨的狀況吧26日上午,湖北宜昌降下大暴雨。宜昌氣象部門在27日上午9點55分發布暴雨紅色預警,城區白龍崗自動氣象站監測記錄顯示,8點到11點三個小時內降水量達139.7毫米,為20年一遇標準。
  • 厄爾尼諾現象回歸,全球變暖或讓極端天氣變得更加頻繁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從2019年11月開始,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了厄爾尼諾狀態,在接下來的5個月中,Nino 3.4指數平均滑動值都在0.5℃左右。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弱)。自1900年以來,科學家記錄到的厄爾尼諾事件至少發生了30起。在2019年就有多項研究表明2020年下半年極有可能爆發厄爾尼諾事件。
  • 厄爾尼諾現象再抬頭 對中國影響幾何待觀察
    對此,中國天氣網專訪了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任福民。  拉尼娜現象減弱 厄爾尼諾現象抬頭  2011年9月開始的拉尼娜事件持續到2012年2月,今年3月該拉尼娜事件結束。之後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逐漸恢復正常並迅速轉向偏暖狀態,於是又引發了專家們對另一個異常現象--厄爾尼諾的關注。
  • 厄爾尼諾現象
    現在,厄爾尼諾一詞已被氣象學家和海洋學家專門用來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的大範圍異常增溫現象。一些專家學者的研究表明,厄爾尼諾與印度、東南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地的乾旱,赤道中太平洋島嶼、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厄瓜多、秘魯、智利、阿根廷等國的異常多雨有著密切的關係,與西北太平洋、大西洋熱帶風暴的減小、日本及我國東北的夏季低溫,我國的降水等也有一定的相關性。
  • 專家分析極端天氣頻發原因:厄爾尼諾惹麻煩
    3月至今,包括重慶在內,廣東、湖南和江西等地已連續遭受暴雨襲擊,許多地方甚至成為「泡」城。昨日,記者連線中國科學院院士、氣候專家秦大河,請他分析其背後成因。厄爾尼諾惹麻煩來自中央氣象臺的調查發現———今年5月,全國各地的氣溫明顯低於歷史同期水平。廣東、重慶等地連續發生極端氣候事件。
  • 拓展閱讀:拉尼娜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
    ,是一種和厄爾尼諾現象相反的現象,即「東太平洋降溫階段」;因此用西班牙語中與厄爾尼諾(El Niño)相對應的陰性名詞拉尼娜(La Niña)來代表。 厄爾尼諾是「男孩」的意思(定冠詞專指的男孩,意思是幼年的耶穌,即「聖嬰」),而拉尼娜是「聖女」(女孩)的意思。與厄爾尼諾現象的太平洋中東部海水溫度變暖相反,拉尼娜現象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
  • 焦點科普:「超強厄爾尼諾」的懸疑
    新華社發 翟桂溪 作  新華網北京6月7日電 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引起廣泛關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國氣象機構都確認厄爾尼諾已經形成,並且「幾乎肯定」會持續貫穿北半球整個夏天。甚至有觀點認為,將出現「史上最強」厄爾尼諾現象。有關厄爾尼諾的爭論沒有停息,人們對厄爾尼諾也存在某些誤讀。  厄爾尼諾現象是什麼?
  • 厄爾尼諾發威 極端天氣頻現
    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2015年以來,厄爾尼諾現象愈演愈烈,極端天氣在全球各地出現。中國氣象局的信息顯示,去年10月,厄爾尼諾海溫距平指數(升溫幅度)累計達到18.4攝氏度,已達極強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  據美國氣象機構分析,這一輪厄爾尼諾現象將在今年春末夏初轉弱,但與其相反的拉尼娜現象的概率卻在增加。
  • 今年的厄爾尼諾,有些「怪」?
    前期全國高溫、強降水以及今年初颱風偏晚都是厄爾尼諾導致的嗎?什麼是厄爾尼諾?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聖嬰」的意思,特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偏暖現象。根據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氣近期演變特徵以及國內外多家氣候動力和統計模式預測,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將繼續在波動中下降,厄爾尼諾事件將於今年5月結束,之後轉為ENSO中性偏冷狀態。
  • 赤道中東太平洋今年秋冬季將發生一次弱厄爾尼諾事件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近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在京組織專家召開2018年秋冬季厄爾尼諾及氣候預測會商會,對今年秋冬季厄爾尼諾的發展趨勢進行探討,形成會商意見。與會專家預測2018年秋冬季赤道中東太平洋將進入厄爾尼諾狀態,並將發展成一次強度較弱的厄爾尼諾事件。
  • 厄爾尼諾會致暴雨更頻繁嗎?
    聯想到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洪水就是在厄爾尼諾事件結束後發生的,人們不禁要問,厄爾尼諾和暴雨洪澇到底存在怎樣的「親密關係」?  首先還是需要弄明白厄爾尼諾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簡單來說,厄爾尼諾就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發燒」的現象。雖然厄爾尼諾描述的是海水溫度的異常,但它並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海洋和大氣互相作用、共同變化的結果,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海氣耦合」。
  • 俄媒:2016年氣溫反常與厄爾尼諾現象的增強有關
    但是現在這一自然現象的強度開始減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專家預測,厄爾尼諾現象的減弱會導致部分地區氣溫下降。《華爾街日報》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專家進行了採訪。異常高溫現象過去的11個月是自19世紀以來全球氣溫最高的11個月。科學家們認為,超高氣溫的出現是受到了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
  • 厄爾尼諾持續時間或創紀錄 1998年大洪水重現可能性小
    為何入汛以來南方降雨格外多?厄爾尼諾是「捅破天」的「元兇」嗎?「七下八上」的主汛期會不會發生類似1998年那樣的大洪水?記者就此採訪了權威部門和專家。  15輪強降雨密集「轟炸」 梅雨季暴雨頻發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這是古人對江南梅雨時節的生動描述。
  • 2020年厄爾尼諾現象又回來了,預計今夏澇重於旱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從2019年11月開始,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了厄爾尼諾狀態,在接下來的5個月中,Nino 3.4指數平均滑動值都在0.5℃左右。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弱)。
  • 氣候變化是因為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是啥?
    不幸的是,人類的活動卻打亂了這種穩定,反常氣候的頻繁出現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例如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是&34;的意思,在歷史上,對厄爾尼諾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1541年。很早以前,秘魯沿岸的漁民就發現了這種奇異的天氣。本來,在聖誕節前後,應該有一股冷洋流出現,結果卻出現了暖洋流,攪亂了他們打漁的規律,當地人把這個現象叫做&34;。
  • 今年七月有個奇怪的天氣現象!白巖松連線專家解讀
    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昨晚(24日)《新聞1+1》評論員白巖松連線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朱定真,解答讓人牽腸掛肚的天氣狀況。
  • 今年七月有個奇怪的天氣現象:「空臺」,白巖松連線專家解讀→
    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昨晚《新聞1+1》評論員白巖松連線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朱定真,解答讓人牽腸掛肚的天氣狀況。
  • 厄爾尼諾現象什麼意思,為何說今年就是厄爾尼諾年?
    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具有不確定性,一般2—11年發生一次,但是這個時間間隔在慢慢發生變化,時間變的越來越短,越來越頻繁。厄爾尼諾現象的「一生」經歷四個階段,即厄爾尼諾發展前、厄爾尼諾發展中、厄爾尼諾形成後、厄爾尼諾減弱後,這四個階段會導致氣候狀態出現不同的異常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持續時間最少三五個月,持續時間無法確定,最長有時可能持續兩三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