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有個奇怪的天氣現象:「空臺」,白巖松連線專家解讀→

2020-11-25 環球網

本文轉自【新聞聯播】;

點藍色字關注「新聞聯播」

7月以來,強降雨導致我國南方多地出現內澇、山洪等災害。24日至25日,江南、華南及新疆等地持續炎熱,北京、天津也將加入高溫行列,最高氣溫超35℃。

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昨晚《新聞1+1》評論員白巖松連線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朱定真,解答讓人牽腸掛肚的天氣狀況。

今年異常的天氣狀況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表示,今年入汛以來我國氣候形勢非常複雜。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梅雨開始早,持續時間長。今年江南、長江中下遊和江淮地區的入梅時間分別比常年同期偏早了7天、5天和11天。入汛以來經歷了9次強降雨過程,全國64%的縣都出現了暴雨天氣。

雨量大。長江中下遊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超6成,是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

降水強度大。南方多個縣市日降雨量突破歷史紀錄,部分地區單日雨量達到一年總雨量的20%到30%。

異常氣候是怎麼形成的?

賈小龍表示,造成今年南方持續性強降雨,有兩個方面成因:

全球變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我國處於氣候變化的敏感區,1961年以來,暴雨發生頻率明顯增加,暴雨天數每十年增加3.9%。

冷暖空氣對峙。去年秋季開始了一次弱厄爾尼諾事件,同時北印度洋海溫異常偏暖,副熱帶高壓顯著偏強,氣流把來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汽源源不斷輸送到我國南方地區;北方強冷空氣活躍,冷空氣南下,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遊交匯,使梅雨鋒偏強,降雨明顯偏多。

以後夏天會不會越來越熱?

賈小龍表示,今年6月以來,江南南部和華南地區平均氣溫創歷史同期最高,部分地區高溫日數比常年同期多了5到20天。根據目前預測,8月份,隨著副高的北抬,我國的雨帶會向北抬,南方大部地區可能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將出現持續晴熱高溫少雨氣候。

全球變暖對我國影響明顯。過去60年,全國平均高溫日數每10年增加0.5天。如果不加控制,高溫發生的頻率和持續時間將明顯增長。

今年或現1949年來首次7月「空臺」

7月份都快結束了,颱風還沒來,颱風去哪兒了?

賈小龍表示,一般年份,在南海西太平洋地區會生成26至27個颱風,其中6至7個會登陸我國。今年到目前為止生成的颱風只有2個,7月還沒有颱風生成。

今年入夏以來,副熱帶高壓持續偏強、偏南,使得颱風生成源地——熱帶西太平洋地區對流活動受到極大抑制,使其缺少最關鍵的環境條件,擠壓了颱風生存空間。

今年副熱帶高壓長期偏強,不僅使得其控制中心颱風少,也使得江南等地入梅偏早和梅雨「暴力」。

後期要關注北方汛情影響

賈小龍表示,未來可能除了要防範長江上遊和西南地區、西北地區的降水,北方地區海河流域、黃河上中遊以及松花江流域、遼河流域可能有比較嚴重的汛情,後期也要關注北方汛情對各方面造成的影響。

中國為何易受到極端天氣影響?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朱定真表示,我國幅員遼闊,各個氣候帶可能出現的災害天氣都會在我國出現,起碼有30多種主要氣象和次生災害會在我國不同的季節發生。

災難和極端天氣越來越多,該怎樣應對?

朱定真表示,隨著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事件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國有很多對氣候極端性的暴露度和敏感度都較高的地區,對氣候的少許變化,反應或反饋會比較明顯,這個特別要當心。

農業生產最容易受到天氣的影響,我們一定要未雨綢繆,科學應對。

未來防汛,哪些地區要格外注意?

朱定真表示,隨著雨帶的北移,江南地區、長江中下遊已經「出梅」,華北雨季開始了。我國東北地區、淮河流域和其他偏北的地區,往往防澇準備不足,所以在極端天氣情況出現的時候,要特別關注防汛準備。

相關焦點

  • 今年七月有個奇怪的天氣現象!白巖松連線專家解讀
    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昨晚(24日)《新聞1+1》評論員白巖松連線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朱定真,解答讓人牽腸掛肚的天氣狀況。
  • 今年七月有個奇怪的天氣現象~
    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昨晚《新聞1+1》評論員白巖松連線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朱定真,解答讓人牽腸掛肚的天氣狀況。今年異常的天氣狀況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表示,今年入汛以來我國氣候形勢非常複雜。
  • 今年七月有個奇怪的天氣現象!
    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昨晚《新聞1+1》評論員白巖松連線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朱定真,解答讓人牽腸掛肚的天氣狀況。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表示,今年入汛以來我國氣候形勢非常複雜。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梅雨開始早,持續時間長。
  • 今年七月有個奇怪的天氣現象!未來七天雷陣雨頻繁!
    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昨晚《新聞1+1》評論員白巖松連線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朱定真,解答讓人牽腸掛肚的天氣狀況。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表示,今年入汛以來我國氣候形勢非常複雜。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梅雨開始早,持續時間長。
  • 七月還有個奇怪天氣現象……
    明天(27日)西部地區轉為多雲天氣,東部地區仍有較強降水。今明兩天的天氣預報今天天氣:鄂西南、江漢平原、鄂東北、鄂東南北部陰天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他地區陰天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而今年的天氣還有一個「異常」的地方就是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至今還沒出現。
  • 今年這個七月有點怪,這種天氣現象為啥遲遲未到?
    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昨晚(24日)《新聞1+1》評論員白巖松連線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朱定真,解答讓人牽腸掛肚的天氣狀況。
  • 今年七月還有個奇怪的天氣現象,咋回事?答案→→
    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而今年的天氣還有一個「異常」的地方,就是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至今還沒出現。這樣的「異常」到底正不正常?《新聞1+1》評論員白巖松連線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朱定真,解答讓人牽腸掛肚的天氣狀況。
  • 七月暴雨高溫天氣與颱風沒來有關?專家解讀「空臺」原因
    今年7月以來,強降雨導致我國南方多地出現內澇、山洪;7月24日之後,江南、華南及新疆等地持續炎熱,北京、天津也加入高溫行列,最高氣溫超35℃;更異常的是,以往7月經常登陸我國的颱風,今年罕見缺席。這兩者有何關聯?記者採訪了中國氣象局的相關專家。
  • 今年冬天會特別冷嗎?為何極端氣象災害頻發?氣象專家釋疑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今年第17號颱風「沙德爾」今日生成,眼下,較強冷空氣正影響我國北方大部。 今年以來,多個氣象事件打破歷史紀錄。今年7月出現了歷史罕見的「空臺」現象,今年「超級暴力梅」刷新多項紀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顯示,全球氣候變暖正在加速。
  • 今年颱風不尋常:7月「空臺」,8月超標,9月預計偏多
    2020年颱風不按常理出牌,7月「空臺」,8月超標,9月預計較常年偏多。史無前例 7月「空臺」今年7月出現了自1949年以來首次7月「空臺」。今年北印度洋海溫異常偏暖,導致沃克環流上升支西移,盛夏副高強度偏強、面積偏大、西伸顯著,副熱帶高壓一直控制著西太平洋面及華南大部,抑制了西太平洋颱風的生成發展,所以出現了罕見的7月「空臺」現象。
  • 為何中國易受極端天氣影響?氣候專家這樣說
    今年汛期,我國南方多地遭遇因強降雨引發的內澇、山洪等災害,多地群眾和財產受災。24、25日兩天高溫範圍擴展,江南、華南及新疆等地炎熱持續。一邊是汛情,一邊則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白巖松連線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朱定真,為您解答。
  • 7月暴雨高溫天氣跟今年沒來颱風有關嗎?專家來解答
    這兩者有何關聯?記者採訪了中國氣象局的相關專家。   7月暴雨暫時趨於結束,江南華南多地將迎來40℃的高溫天氣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陳濤介紹,隨著副熱帶高壓的北抬,自7月29日起,長江中下遊降水趨於結束,盤踞在長江流域多日的雨帶開始向北移動。
  • 專家:今年極端天氣並非厄爾尼諾現象所致
    今年是否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強度如何?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來勢洶洶的極端天氣?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公報稱,鑑於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溫度已達到出現厄爾尼諾前兆的程度,今年中期可能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專家檔案楊學祥 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地球動力學研究。
  • 今年的颱風有點亂來!
    比多年同期偏少 其中有5個颱風在我國登陸 也比多年同期偏少 今年颱風生成位置 整體較常年平均偏西10個經度左右 極值強度整體偏弱 出現多個近海快速加強颱風
  • 白巖松談打工人現象:打工者有打工者的痛苦 老闆有老闆的絕望
    白巖松談打工人現象:打工者有打工者的痛苦 老闆有老闆的絕望時間:2021-01-08 15:41   來源:中關村在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白巖松談打工人現象:打工者有打工者的痛苦 老闆有老闆的絕望 近日,知名主持人白巖松對2020年流行詞打工人做出了自己的看法。
  • 颱風有消息了!廈門這周的天氣是這樣……
    今年有「倆中伏」,共20天  廈門天氣變得不太穩定  怎麼個不穩定呢?  到目前為止  這個七月沒有颱風!  這或將成為  1949年以來福建首次7月「空臺」!  颱風去哪兒了?  自1949年以來,颱風生成源地——南海及西北太平洋,每年在7月至少會有1個颱風生成。而從中央氣象臺的預測來看,今年7月,將大概率出現沒有颱風生成的現象,這也被氣象界視為罕見情況。
  • 明天入七月,為何今年的農曆六月只有29天?七月後天氣會涼快嗎?
    進入7月後,天氣會變得涼爽嗎?我們先來看一下為何農曆6月只有29天。「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這句童謠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句童謠的意思是,公曆的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和十二月都有31天,除了2月有28天或29天以外,其他幾個月份都是30天。其實不僅是公曆分大小月,農曆同樣也分大小月。
  • 今年以來棗莊市平均降水量998.6毫米 較歷年同期偏多28.8%
    閃電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以來(1月1日8時~11月22日8時),棗莊市平均降水量998.6毫米,較歷年同期偏多28.8%。棗莊今年汛期主要特點,降雨明顯偏多。今年汛期的降雨日多達47個,並出現了3次暴雨級別的強降雨過程,汛期平均降水量高達670.3毫米,比歷年同期平均降水量偏多25.7%,約佔目前總降雨量的三分之二。短時強降雨頻發。
  • 颱風有消息了!廈門這周的天氣預報來了
    今年有「倆中伏」,共20天昨天廈門天氣晴熱全市最高氣溫普遍在33℃-36℃局部地區最高氣溫超過37℃其中,廈門本站最高氣溫為35.2℃由於夏季的天氣變化>和副熱帶高壓的強弱有很大的關係今天,副熱帶高壓減弱東退廈門天氣變得不太穩定怎麼個不穩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