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們早上好
今天又到周日啦
從昨天開始
湖北天空雲量增多
新一輪的降雨過程展開了
昨晚到明天
湖北又迎來一次
明顯的降水過程
下面請看雨中的湖北(地圖版)
▼
昨天(25日)晚上,強降水區域主要位於我省西部地區。
今天(26日),鄂西南、江漢平原南部和鄂東地區降水較強。
明天(27日)西部地區轉為多雲天氣,東部地區仍有較強降水。
今明兩天的天氣預報
今天天氣:鄂西南、江漢平原、鄂東北、鄂東南北部陰天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他地區陰天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省內部分地區伴有雷電,局部有短時大風。
風:偏北風2到3級轉3到4級
最高氣溫:鄂東南29-32℃;其他地區25-28℃
最低氣溫:大部地區21-24℃
明天天氣:江漢平原東部、鄂東南、鄂東北東部陰天有大到暴雨;鄂西北、鄂西南多雲;其他地區小到中雨轉多雲。省內部分地區伴有雷電,局部有短時大風。
風:偏北風3到4級,陣風5級
最高氣溫:西部32-35℃;東部26-29℃
最低氣溫:大部地區21-24℃
氣象專家建議:
1、注意防範局地強降雨引發的山洪、滑坡、中小河流洪水以及城市內澇、農田漬澇等次生災害。
2、加強江河湖庫塘堰等水情監測和防汛安全管理。
3、加強防範局部短時強降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對戶外防汛人員安全,以及對城市管理及交通航運安全的不利影響。
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
而今年的天氣還有一個「異常」的地方
就是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
今年七月至今還沒出現。
這樣的「異常」到底正不正常?
24日晚,《新聞1+1》評論員白巖松連線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朱定真,解答讓人牽腸掛肚的天氣狀況。
一、梅雨時間長、雨量大、強度大致多地汛情複雜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表示,今年入汛以來我國氣候形勢非常複雜。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梅雨開始早,持續時間長。今年江南、長江中下遊和江淮地區的入梅時間分別比常年同期偏早了7天、5天和11天。入汛以來經歷了9次強降雨過程,全國64%的縣都出現了暴雨天氣。
雨量大。長江中下遊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超6成,是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
降水強度大。南方多個縣市日降雨量突破歷史紀錄,部分地區單日雨量達到一年總雨量的20%到30%。
二、多地氣溫創同期新高,夏天會不會越來越熱?
賈小龍表示,今年6月以來,江南南部和華南地區平均氣溫創歷史同期最高,部分地區高溫日數比常年同期多了5到20天。根據目前預測,8月份,隨著副高的北抬,我國的雨帶會向北抬,南方大部地區可能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將出現持續晴熱高溫少雨氣候。
全球變暖對我國影響明顯。過去60年,全國平均高溫日數每10年增加0.5天。如果不加控制,高溫發生的頻率和持續時間將明顯增長。
三、今年或現1949年來首次7月「空臺」
從常年來看,7月進入颱風活躍期。現在7月份都快結束了,颱風還沒來,颱風去哪兒了?
賈小龍表示,一般年份,在南海西太平洋地區會生成26至27個颱風,其中6至7個會登陸我國。今年到目前為止生成的颱風只有2個,7月還沒有颱風生成。
今年入夏以來,副熱帶高壓持續偏強、偏南,使得颱風生成源地——熱帶西太平洋地區對流活動受到極大抑制,使其缺少最關鍵的環境條件,擠壓了颱風生存空間。
今年副熱帶高壓長期偏強,不僅使得其控制中心颱風少,也使得江南等地入梅偏早和梅雨「暴力」。
異常氣候是怎麼形成的?
賈小龍表示,造成今年南方持續性強降雨,有兩個方面成因:
全球變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我國處於氣候變化的敏感區,1961年以來,暴雨發生頻率明顯增加,暴雨天數每十年增加3.9%。
冷暖空氣對峙。去年秋季開始了一次弱厄爾尼諾事件,同時北印度洋海溫異常偏暖,副熱帶高壓顯著偏強,氣流把來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汽源源不斷輸送到我國南方地區;北方強冷空氣活躍,冷空氣南下,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遊交匯,使梅雨鋒偏強,降雨明顯偏多。
中國為何易受到極端天氣影響?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朱定真表示,我國幅員遼闊,各個氣候帶可能出現的災害天氣都會在我國出現,起碼有30多種主要氣象和次生災害會在我國不同的季節發生。
來源:荊楚網綜合湖北天氣、新聞聯播等
編輯: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