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情形勢觀察:新一輪降雨進入最強 南方三大湖防汛考驗

2020-12-07 華夏經緯網

最強時段!這波降雨影響9省份

自6月入汛以來,長江中下遊的強降雨就進入「車輪戰」,短短一個半月時間,前後7輪強降雨輪番來襲。「超警」、「歷史同期最高」、「刷新歷史極值」,南方不少地區的河湖水位和降雨量不斷創下新高。

    按照氣象預報,14日-15日,長江中下遊地區將迎來新一輪降水的最強時段,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流域以及長江部分江段面臨新一波防汛考驗。

新一輪強降雨過程今日再啟程江南華南炎熱升級

 

    新一輪強降雨天氣過程再次拉開帷幕,預計從今天開始一直到16日,西南地區東部、江漢、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將再次遭遇強降雨過程侵襲,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最強降雨時段為14-15日。氣溫方面,副高的「威力」依然不減,江南、華南的不少地區近幾天炎熱又將升級,高溫範圍也進一步擴大。

  新一輪強降雨正在排兵布陣,長江中下遊地區將面對汛期以來的第7場強降雨。截至12日,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40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9%,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一。

    中央氣象臺預計14日至16日,四川東部、重慶、貴州北部、湖北、河南南部、安徽、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部分地區累計雨量有100~180毫米,局地可達200~300毫米。這也將是今年入汛以來,長江中下遊遭遇的第7輪強降雨。

南方新一輪強降雨進入最強時段 江南華南「燜蒸」不下線

   新一輪強降雨過程已經再次拉開帷幕,預計今天(14日)到16日,西南地區東部、江漢、江淮等地再次陷入強降雨「車輪戰」模式,最強時段為今明兩天,大部地區會遭遇大到暴雨,局地甚至會出現大暴雨。而氣溫方面,副熱帶高壓「威力」不減,江南、華南的高溫「燜蒸」不下線。 

部分地區啟動最高響應 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據水利部監測,7月4日以來,長江、太湖流域出現強降雨,長江中下遊幹流監利及以下江段、洞庭湖、鄱陽湖,江西修水、撫河等212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72條河流超保證水位,19條超歷史水位。太湖持續超警狀態。

    「啟動Ⅰ級應急響應,意味著當前防汛形勢異常嚴峻。」江西省應急管理廳防汛抗旱處處長李世勤說,按照災害的嚴重程度和範圍,江西省防汛抗旱應急預案設定了四級應急響應,Ⅰ級為最高級別。

水利部將水旱災害防禦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

    針對當前的汛情形勢,依據《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應急響應工作規程》,水利部於7月12日11時將水旱災害防禦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

    根據目前的防汛形勢,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啟動了Ⅱ級響應、太湖流域管理局啟動了Ⅲ級響應,江西省水利廳啟動了Ⅰ級響應,安徽省水利廳啟動了Ⅱ級響應,湖北、湖南、江蘇、浙江、重慶、貴州六省(市)水利部門啟動了Ⅲ級響應。

水利部進一步加強長江太湖流域洪水應對

    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鄂竟平12日率工作組赴江西檢查指導防汛工作。12日,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主持會商,部署當前長江、太湖、淮河防汛工作,要求滾動監測預報,精心統籌科學調度三峽水庫等水工程,努力減輕災害損失、降低災害風險;黃河、海河、松遼等流域防禦難度更大,要立足不利情況,提前落實好應對措施。  

    記者從長江水利委員會了解到,受持續強降雨影響,11日8時至12日8時,長江流域內有13站超歷史最高水位(其中12站位於鄱陽湖湖區及尾閭)、11站超保證水位、88站超警戒水位。防汛抗洪形勢嚴峻,12日國家防總決定將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

南方多地防汛形勢嚴峻 鄱陽湖可能發生流域性大洪水

7月10日下午,在江西省鄱陽縣圩堤漫潰現場,目之所及汪洋一片,不少房屋已淹沒至一層。 劉佔昆 攝

    南方多地防汛形勢嚴峻。鄱陽湖可能發生流域性大洪水,江西為此啟動防汛Ⅰ級應急響應;長江漢口站水位已達28.31米,超警戒水位1米以上;洞庭湖標誌性水文站城陵磯站水位達34.41米,超警戒水位1.91米。

  記者從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了解到,目前江西境內2545公裡的沿江濱湖圩堤線有2242公裡超警戒,長江和鄱陽湖水位仍在上漲,鄱陽湖可能發生流域性大洪水,防汛形勢異常嚴峻。

全國212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鄱陽湖各水文站全線告急

    近期南方多省河流水位暴漲,全國212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72條河流超保證水位,19條河流達到歷史最高水位。昨天(12日)的全國水情信息顯示:長江幹流的10個水文站水位超警,鄱陽湖、洞庭湖水位超警。在太湖流域,到昨天(12日),太湖水位連續第15天超過警戒水位。

暴雨加持 南方三大湖漲水壓力持續

7月9日,湖水漫上了「洞庭湖」石碑。 楊華峰 攝

    一輪又一輪的強降雨接踵而至,洞庭湖、鄱陽湖、太湖等南方主要湖泊水位不斷上漲,長江中下遊幹流監利以下江段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全線超警。新一輪強降雨到來,三大湖將受到怎樣的影響?

擔心!長江或現「複式洪峰」

    洞庭湖和鄱陽湖如同系在長江上的兩個「大水盆」。「上有洞庭湖洪水下洩,下有鄱陽湖頂託,夾在中間的長江河段水位居高不下,防汛形勢嚴峻。」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副司長王章立介紹。 

    不過,在14日-16日到來的這輪暴雨影響下,專家表示不排除長江「複式洪峰」形成的可能性。即前一輪洪峰水位沒有明顯下降,後一輪洪峰又來了,從而形成了一波洪峰疊一波的「複式」情況。

    水文專家解釋,如果未來幾天,長江上遊重慶一帶持續暴雨,洪水進入三峽後加大下洩流量,洞庭湖流域暴雨來水增加,就有可能形成一次「複式洪峰」。 

長江幹流大通站以上已過洪峰 安徽發布山洪紅色預警

    記者14日從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獲悉,長江幹流大通站以上已過洪峰,大通站以下逼近1998年最高水位。安徽省14日發布山洪災害氣象預警,安慶市和六安市部分地區發生山洪災害可能性很大。

三峽水庫持續削減下洩流量 減輕長江中下遊防洪壓力

7月2日14時,三峽下洩流量35600立方米每秒。 董曉斌 攝

   記者11日從長江水利委員會獲悉,為減輕長江中下遊防洪壓力,三峽水庫近期持續削減下洩流量。截至11日,三峽出庫流量已減至19000立方米每秒。

長江流域會再現「98」大洪水嗎?

    今年入梅以來,武漢先後遭遇多輪強降雨,截至7月11日累計梅雨量已達771.0毫米,排歷史同期第二位,成為2016年後最強「暴力梅」。同時,截至7月11日,武漢梅雨期長度已達34天,為2015年來最長梅雨季。為何今年梅雨量如此偏多?何時武漢能出梅?是否還會再現「98」大洪水?

    武漢區域氣候中心專家介紹,長江洪水不僅和降雨量有關,更與降雨的時空分布關係密切。1998年全流域性洪水成因主要是長江中遊出現兩度梅雨疊加。1998年長江中下遊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現「二度梅」,武漢在7月21日出現285.7毫米特大暴雨,長江上遊強降雨形成8次洪峰,長驅直下,與長江中遊洪水疊加,形成1998年大洪水。

這一輪南方洪水何以屢屢「突破歷史極值」?

    今年6月以來的強降雨在南方多省形成洪澇災害。中央氣象臺7月7日消息,今年6月1日至7月6日期間,長江流域的累計降雨量為近60年以來第二多,超過1998年降雨量。7月11日10時江西省將防汛Ⅱ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Ⅰ級,鄱陽湖水位突破1998年歷史極值,防汛形勢異常嚴峻。目前江西全省防汛工作已經進入戰時狀態。(綜合自新華網、中新網、央視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中央氣象臺:今天南方降雨暫歇,明日起再迎新一輪強降雨
    為全力支持和配合地方做好防汛救災氣象保障服務工作7月12日14時中國氣象局進入防汛救災氣象保障服務特別工作狀態7月12日,國家防總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防汛形勢十分嚴峻7月12日零時,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井內,湖水漫過一道紅色標記——「1998年洪水位22.52M」,我國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紀錄以來的歷史極值。
  • 長江流域汛情地圖出爐 一圖看清未來哪裡防汛形勢最嚴峻
    中國天氣網訊 漢口超警、九江超警、鄱陽湖告急……長江流域汛情牽動人心。目前,長江中下遊水位緩退,但是今天(14日)至16日,新一輪強降雨來襲,今天早上中斷了僅一天的暴雨預警再次上線。中國天氣網獨家推出長江流域汛情地圖,詳解強降雨落區,看哪裡防汛要再次迎來考驗。
  • 全國天氣預報降水量預報圖:南方新一輪強降雨今天進入最強時段
    新一輪強降雨過程已經再次拉開帷幕,預計今天(14日)到16日,西南地區東部、江漢、江淮等地再次陷入強降雨「車輪戰」模式,最強時段為今明兩天,大部地區會遭遇大到暴雨,局地甚至會出現大暴雨。而氣溫方面,副熱帶高壓「威力」不減,江南、華南的高溫「燜蒸」不下線。
  • 湖北新一輪降雨開啟!七月還有個奇怪天氣現象……
    小夥伴們早上好今天又到周日啦從昨天開始湖北天空雲量增多新一輪的降雨過程展開了昨晚到明天2、加強江河湖庫塘堰等水情監測和防汛安全管理。3、加強防範局部短時強降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對戶外防汛人員安全,以及對城市管理及交通航運安全的不利影響。
  • ...氣象局18日消息,本輪南方強降雨過程已進入最強時段。中央氣象...
    2020-07-18 11:11:03來源:FX168 【本輪南方強降雨已進入最強時段】中國氣象局18日消息,本輪南方強降雨過程已進入最強時段。
  • 上海今年未現大面積積水,颱風暴雨8月最多、防汛形勢仍嚴峻
    自6月1日進入主汛期以來,上海雖然出現過一些下立交、道路、居民小區積水,但未出現大面積積水情況,汛情總體平穩,城市運行安全有序。在8月17日下午舉行的上海防汛工作新聞通氣會上,上海市防汛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章震宇表示,每年8、9月份都是颱風的高發期。
  • 湖南氣象保障長沙防汛:強降水實況警報精細到鄉鎮「能救命」
    6月22日至7月2日,入汛以來最強降雨襲擊湖南,強降雨帶盤踞湖南境內長達11天之久,降雨強度指數達歷史第一高值。嶽陽告急、寧鄉告急、長沙告急……瀟湘大地14個市(州)127縣(市、區)遭遇暴雨襲擊。山體滑坡、河湖潰口、城市漬水、人員被困,63萬人被緊急轉移安置,403萬人受災。
  • 【防汛科普】汛期是什麼 災害全知道
    央視網消息:今年6月以來,我國南方進入主汛期,部分地區遭遇強降雨過程,多地河流發生超過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導致一些城市出現內澇,村莊農田被淹,有的地方還出現了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汛形勢嚴峻。那麼,我們如何開展科學防汛,我們需要了解哪些汛情的常識,做好防範和自救互救?
  • 蘇州進入防汛最關鍵期 極端天氣災害須防範
    據統計,4~5月全市平均降雨量357.9毫米,比常年偏多1倍;6月以來全市已出現5次區域性強降雨過程,截止到23日,月累積平均降雨量已達235毫米,比常年偏多約1倍。市氣象局預計今年梅雨期降水對流性明顯(雨強大、雷暴多)、雨帶南北擺動、高溫高溼。
  • 圍繞「一個中心」 突出「六個重點」 全力做好防汛工作
    圍繞「一個中心」,進一步增強做好防汛減災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根據省防汛減災指揮部的決策部署,交通運輸行業防汛減災工作的主要職責是道路搶通保通,確保搶險隊伍、物質和救災力量運輸通暢,這是當前我們防汛減災工作的中心任務。入汛以來,我省已發生7次明顯降雨過程,特別是從7月5日晚開始,我省遭遇入汛以來的最強降雨,目前部分地區強降雨還在繼續。
  • 2020年第2號洪水已形成,湖北正經歷第九輪降雨,防汛形勢依然嚴峻
    湖北正經歷第九輪強降雨根據氣象部門預計,17~19日湖北自西向東將有一次強降雨過程發生,並伴有明顯短時強降水、雷電、短時大風等強對流天氣。主雨帶位於鄂西南、江漢平原至鄂東北一帶,上述地區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他地區中到大雨、局部暴雨。中東部地區陣風4~5級,局部短時大風可達8~10級。
  • 社評|颱風利馬奇山東登錄 要在防汛防臺的硬仗中決戰到底
    防汛防臺的決戰隨之擺在了山東人民面前,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打贏這場硬仗。「利奇馬」具有風雨強度大、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等特點,所經之處屢現農田淹沒、房屋倒塌、城市內澇、通信中斷等場景,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較大影響。11日夜間,山東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強降雨天氣,一些地方防汛防臺形勢嚴峻。在此之前全省已經嚴陣以待,做好了颱風防禦和搶險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防汛防臺工作才得以初戰告捷。
  • 河北山東降雨可能快了,南方或再現大範圍降雨,哈羅德降低到16級
    2020年,天氣可以說是「冷熱交替」的模式明顯,雖然如今我國南方的降雨進入到了「停歇」狀態,但是新一輪的降雨也快了。而對於北方地區來說,華北會迎來一波小範圍的降雨過程,主要是集中在華北中南部地區,同時還有冷空氣的影響。
  • 本輪南方強降雨進入最強時段!
    未來三天強降雨將在西南地區東部至黃淮江淮等地徘徊預計今天將迎來本輪降雨過程的最強時段中央氣象臺今晨升級發布暴雨黃色預警預計,6月12日14時至13日14時,貴州中部和東北部、重慶東部、湖南西北部、湖北南部和中東部、河南東南部、安徽中北部、
  • 南方大範圍高溫天氣持續 局地體感溫度可達45℃
    原標題:南方強降雨致700餘萬人受災 大範圍高溫天氣持續中新網北京6月22日電(呂春榮)18日以來,南方地區出現入汛以來第19次降雨過程,受強降雨影響,南方災情不斷。
  • 中央氣象臺專家詳解北方新一輪強降雨特點及影響
    11日起,北方將出現大範圍強降雨過程,涉及十餘省份,其中北京、天津、河北、遼寧等地降雨量將達入汛以來最強。這次強降雨天氣過程的特點是什麼?將給防汛工作帶來怎樣的壓力?今年第6號颱風「米克拉」將對我國產生怎樣的影響?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
  • 電子水尺、翻鬥式雨量計助力智慧防汛 科學減災
    在物聯網技術未普及前,國內城市水情的監控和管理方式相對簡單、粗放,基本是以人工讀取數據為主,在強降雨期間,難以獲得實時最新水位信息,給後續響應搶險救災工作帶來困難。新時代防災減災抗災,提升抵抗預防自然災害現代化水平,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如今,集傳感器、物聯網、GIS、移動互聯、流媒體等技術的智慧防汛已經運用在日常的防汛救災中,極大的提升了汛情防禦和處理的及時性與精準性。其中,被稱為智慧防汛「先鋒」的電子水尺和翻鬥式雨量計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