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時段!這波降雨影響9省份
自6月入汛以來,長江中下遊的強降雨就進入「車輪戰」,短短一個半月時間,前後7輪強降雨輪番來襲。「超警」、「歷史同期最高」、「刷新歷史極值」,南方不少地區的河湖水位和降雨量不斷創下新高。按照氣象預報,14日-15日,長江中下遊地區將迎來新一輪降水的最強時段,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流域以及長江部分江段面臨新一波防汛考驗。
新一輪強降雨過程今日再啟程江南華南炎熱升級
新一輪強降雨天氣過程再次拉開帷幕,預計從今天開始一直到16日,西南地區東部、江漢、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將再次遭遇強降雨過程侵襲,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最強降雨時段為14-15日。氣溫方面,副高的「威力」依然不減,江南、華南的不少地區近幾天炎熱又將升級,高溫範圍也進一步擴大。
新一輪強降雨正在排兵布陣,長江中下遊地區將面對汛期以來的第7場強降雨。截至12日,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40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9%,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一。
中央氣象臺預計14日至16日,四川東部、重慶、貴州北部、湖北、河南南部、安徽、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部分地區累計雨量有100~180毫米,局地可達200~300毫米。這也將是今年入汛以來,長江中下遊遭遇的第7輪強降雨。
南方新一輪強降雨進入最強時段 江南華南「燜蒸」不下線
新一輪強降雨過程已經再次拉開帷幕,預計今天(14日)到16日,西南地區東部、江漢、江淮等地再次陷入強降雨「車輪戰」模式,最強時段為今明兩天,大部地區會遭遇大到暴雨,局地甚至會出現大暴雨。而氣溫方面,副熱帶高壓「威力」不減,江南、華南的高溫「燜蒸」不下線。
部分地區啟動最高響應 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據水利部監測,7月4日以來,長江、太湖流域出現強降雨,長江中下遊幹流監利及以下江段、洞庭湖、鄱陽湖,江西修水、撫河等212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72條河流超保證水位,19條超歷史水位。太湖持續超警狀態。
「啟動Ⅰ級應急響應,意味著當前防汛形勢異常嚴峻。」江西省應急管理廳防汛抗旱處處長李世勤說,按照災害的嚴重程度和範圍,江西省防汛抗旱應急預案設定了四級應急響應,Ⅰ級為最高級別。
水利部將水旱災害防禦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
針對當前的汛情形勢,依據《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應急響應工作規程》,水利部於7月12日11時將水旱災害防禦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
根據目前的防汛形勢,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啟動了Ⅱ級響應、太湖流域管理局啟動了Ⅲ級響應,江西省水利廳啟動了Ⅰ級響應,安徽省水利廳啟動了Ⅱ級響應,湖北、湖南、江蘇、浙江、重慶、貴州六省(市)水利部門啟動了Ⅲ級響應。
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鄂竟平12日率工作組赴江西檢查指導防汛工作。12日,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主持會商,部署當前長江、太湖、淮河防汛工作,要求滾動監測預報,精心統籌科學調度三峽水庫等水工程,努力減輕災害損失、降低災害風險;黃河、海河、松遼等流域防禦難度更大,要立足不利情況,提前落實好應對措施。
記者從長江水利委員會了解到,受持續強降雨影響,11日8時至12日8時,長江流域內有13站超歷史最高水位(其中12站位於鄱陽湖湖區及尾閭)、11站超保證水位、88站超警戒水位。防汛抗洪形勢嚴峻,12日國家防總決定將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
南方多地防汛形勢嚴峻 鄱陽湖可能發生流域性大洪水
7月10日下午,在江西省鄱陽縣圩堤漫潰現場,目之所及汪洋一片,不少房屋已淹沒至一層。 劉佔昆 攝
南方多地防汛形勢嚴峻。鄱陽湖可能發生流域性大洪水,江西為此啟動防汛Ⅰ級應急響應;長江漢口站水位已達28.31米,超警戒水位1米以上;洞庭湖標誌性水文站城陵磯站水位達34.41米,超警戒水位1.91米。
記者從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了解到,目前江西境內2545公裡的沿江濱湖圩堤線有2242公裡超警戒,長江和鄱陽湖水位仍在上漲,鄱陽湖可能發生流域性大洪水,防汛形勢異常嚴峻。
全國212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鄱陽湖各水文站全線告急
近期南方多省河流水位暴漲,全國212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72條河流超保證水位,19條河流達到歷史最高水位。昨天(12日)的全國水情信息顯示:長江幹流的10個水文站水位超警,鄱陽湖、洞庭湖水位超警。在太湖流域,到昨天(12日),太湖水位連續第15天超過警戒水位。
暴雨加持 南方三大湖漲水壓力持續
7月9日,湖水漫上了「洞庭湖」石碑。 楊華峰 攝
一輪又一輪的強降雨接踵而至,洞庭湖、鄱陽湖、太湖等南方主要湖泊水位不斷上漲,長江中下遊幹流監利以下江段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全線超警。新一輪強降雨到來,三大湖將受到怎樣的影響?
擔心!長江或現「複式洪峰」
洞庭湖和鄱陽湖如同系在長江上的兩個「大水盆」。「上有洞庭湖洪水下洩,下有鄱陽湖頂託,夾在中間的長江河段水位居高不下,防汛形勢嚴峻。」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副司長王章立介紹。
不過,在14日-16日到來的這輪暴雨影響下,專家表示不排除長江「複式洪峰」形成的可能性。即前一輪洪峰水位沒有明顯下降,後一輪洪峰又來了,從而形成了一波洪峰疊一波的「複式」情況。
水文專家解釋,如果未來幾天,長江上遊重慶一帶持續暴雨,洪水進入三峽後加大下洩流量,洞庭湖流域暴雨來水增加,就有可能形成一次「複式洪峰」。
長江幹流大通站以上已過洪峰 安徽發布山洪紅色預警
記者14日從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獲悉,長江幹流大通站以上已過洪峰,大通站以下逼近1998年最高水位。安徽省14日發布山洪災害氣象預警,安慶市和六安市部分地區發生山洪災害可能性很大。
三峽水庫持續削減下洩流量 減輕長江中下遊防洪壓力
7月2日14時,三峽下洩流量35600立方米每秒。 董曉斌 攝
記者11日從長江水利委員會獲悉,為減輕長江中下遊防洪壓力,三峽水庫近期持續削減下洩流量。截至11日,三峽出庫流量已減至19000立方米每秒。
長江流域會再現「98」大洪水嗎?
今年入梅以來,武漢先後遭遇多輪強降雨,截至7月11日累計梅雨量已達771.0毫米,排歷史同期第二位,成為2016年後最強「暴力梅」。同時,截至7月11日,武漢梅雨期長度已達34天,為2015年來最長梅雨季。為何今年梅雨量如此偏多?何時武漢能出梅?是否還會再現「98」大洪水?
武漢區域氣候中心專家介紹,長江洪水不僅和降雨量有關,更與降雨的時空分布關係密切。1998年全流域性洪水成因主要是長江中遊出現兩度梅雨疊加。1998年長江中下遊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現「二度梅」,武漢在7月21日出現285.7毫米特大暴雨,長江上遊強降雨形成8次洪峰,長驅直下,與長江中遊洪水疊加,形成1998年大洪水。
這一輪南方洪水何以屢屢「突破歷史極值」?
今年6月以來的強降雨在南方多省形成洪澇災害。中央氣象臺7月7日消息,今年6月1日至7月6日期間,長江流域的累計降雨量為近60年以來第二多,超過1998年降雨量。7月11日10時江西省將防汛Ⅱ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Ⅰ級,鄱陽湖水位突破1998年歷史極值,防汛形勢異常嚴峻。目前江西全省防汛工作已經進入戰時狀態。(綜合自新華網、中新網、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