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等極端天氣對社會管理、城市運行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影響,從中也暴露了部分城市排水防澇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調蓄雨洪和應急管理能力不足的當下痛點。
在物聯網技術未普及前,國內城市水情的監控和管理方式相對簡單、粗放,基本是以人工讀取數據為主,在強降雨期間,難以獲得實時最新水位信息,給後續響應搶險救災工作帶來困難。一旦遇到暴雨天氣,依然採取傳統的「路障筒+撬棍」模式,派遣搶險隊員提前蹲點,如所負責路段出現水浸,則根據自己經驗開啟雨水井蓋或泵站開關,「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乏全局分析研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排水的內澇問題。
新時代防災減災抗災,提升抵抗預防自然災害現代化水平,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如今,集傳感器、物聯網、GIS、移動互聯、流媒體等技術的智慧防汛已經運用在日常的防汛救災中,極大的提升了汛情防禦和處理的及時性與精準性。其中,被稱為智慧防汛「先鋒」的電子水尺和翻鬥式雨量計發揮著重要作用。
電子水尺又叫「電子水位尺」,是通過測量電極的水位,實現水位的實時測量,並將測量的水位數據實時上傳至監測平臺,協助汛情指揮平臺做出正確決策,提高搶險救災工作的響應時間,把災害減少到最小。
電子水尺一般採用不鏽鋼防護外殼,與傳統方式相比,具備高可靠性及高抗幹擾性能,同時具有防腐、防凍、耐熱、耐老化的特點,不受大氣溫度、壓力、溼度、含沙量、冰凍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即使是惡劣天氣也可以安全可靠的實時傳輸有效數據,除路面積水水位測量外,還可用於湖泊、水庫、灌區等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水位監測,尤其適合水文、城市內澇、城市道路積水、灌區渠道等水位變幅不是很大的場合。
翻鬥式雨量計是智慧防汛系統中的另一位「先鋒」。翻鬥式雨量計是一種用來測量一段時間內某地區降水量的儀器,雨水從最上端的承雨口進入承水器,落入引水漏鬥,經漏鬥口流入翻鬥,當積水量達到一定高度時,翻鬥失去平衡翻倒,將水倒出,隨著降雨持續,將使翻鬥左右翻轉,接觸開關將翻鬥翻轉次數變成電信號,送到記錄器,在累積計數器和自記鐘上讀出降水資料,如此往復即可將降雨過程測量下來。測量同時將降雨量轉換為以開關量形式表示的數字信息量輸出,並實時上傳至監控平臺,滿足汛情指揮平臺的需求。
隨著工情、水情、氣象的不斷變化,傳統的水文信息傳播方式不能及時準確的監測汛情信息,智慧防汛藉助電子水尺、翻鬥式雨量計等傳感器,能夠發揮「千裡眼、順風耳」的作用,將各種防汛信息進行整合,有效提升防汛的效率以及防汛減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