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 張曉晨
7月7日10時許,浙江省新安江水庫大壩開閘洩洪,巨大水流自閘門口噴湧而出,這是該水庫建成運行61年以來第7次開閘放水。
7月8日9時,根據新安江庫區水情雨情,水庫開啟9孔洩洪閘,這是其建成以來首次9孔全開洩洪。
作為省防汛防臺抗旱指揮部(以下簡稱省防指)專家組成員,4日就已入駐新安江電廠的氣象服務首席馬辛宇,緊盯雷達回波圖絲毫不敢放鬆,後續雨情水情的變化將直接影響洩洪的時間和流量,給出科學合理的氣象決策意見是壓力,也是責任!
「預判」雨情 為精準施策提供堅實服務保障
入梅以來,浙江累計降雨量較常年偏多四成。截至4日,全省19座大中型水庫水位超汛限,浙北杭嘉湖東部平原河網普遍超警,防汛形勢嚴峻。
水安則民安,如何運用氣象「智慧」在保障水庫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兼顧經濟興利,是氣象部門的肩頭重任。為此,浙江省氣象部門實時追蹤全省水庫及其流域的水雨實況、降雨影響時段和後期天氣趨勢,深入分析強降雨過程對水庫直接影響,並利用「一體化水文氣象服務系統」第一時間為全省200個大中型水庫傳遞最新預報信息。
雨一直下!6日10時,位於錢塘江上遊新安江主流的新安江水庫水位已達到汛限,並仍呈繼續上漲趨勢。洩洪!本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則,在充分參考氣象部門的降水形勢分析意見後,省防指下達作業命令。
令出唯行,氣象部門有序部署、迅速行動,暴雨應急響應升至一級全力備戰。「裝備分隊」第一時間對新安江沿江自動氣象監測設施進行檢查加固,及時做好洩洪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指揮分隊」派主要負責人及聯絡員24小時駐紮省防指,氣象專家迅速入駐新安江電廠,同時制定洩洪氣象服務工作預案,並向省、市防指成員單位發布水庫洩洪專題服務材料;「聯絡分隊」主動與上遊淳安、黃山開展「叫應」聯防聯動,全力加強對上遊及洩洪沿線降雨匯水區的雨情監測;「宣傳分隊」藉助新媒體平臺發布洩洪進展、氣象服務保障和次生災害防範等信息,聯合省內多家媒體通過現場採訪、專家連線及時傳播天氣形勢和工作進展信息。
7月8日9時,浙江新安江水庫9個洩洪閘孔全開洩洪。圖/劉冰之 文/張曉晨
7月6日16時,建德市氣象局減災科負責人對新安江沿江自動氣象監測設施進行檢查加固,及時做好洩洪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圖/吳萌
「預知」風險 「五色圖」精準指導災害防禦
隨著累計降雨量的刷新,地質災害隱患日漸增多,防汛減災壓力與日俱增。
在省防指的值班大屏上,清晰展示著全省各地暴雨災害風險等級等信息,作為全省防汛分級管控的「參謀圖」,動態更新的「五色圖」中每個色塊的變化都牽動人心,都可能影響防汛部署。防汛減災的弦必須牢牢繃緊。
小小一張「五色圖」背後承載了巨大的數據信息和科技含量。它以訂正融合後的全省智能網格預報產品作為預報數據來源,綜合考量暴雨災害致災因子強度、孕災環境敏感性以及災害系統相互作用等因素,對不同地區的暴雨災害等級進行分析判斷。
災害風險評估對減災降險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省氣象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階段將繼續畫精畫細這張「五色圖」,完善基於多源數據與智能網格預報產品的精細化暴雨災害風險等級評估方法,提升災害風險計算的時空解析度,優化產品性能和服務模式,為全省精準防災減災提供更為精細的科學依據和宏觀引導。
7月8日,針對連日的暴雨天氣過程,浙江省氣象局細化部署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服務。圖/孫佳怡
「預警」加速 精細化基層防災減災模式跑贏暴雨
暴雨驟來,險情突發,氣象預警信息能不能來得快一點、再快一點?
6月29日晚,衢州市出現入汛以來最強降水過程,每小時降水量達50毫米。江山市氣象部門直接電話叫應各街道鎮鄉、相關部門及政府領導做好防災減災應急工作。
暴雨紅色預警亮起!預警信息快速推送至基層網格員,網格員接到任務後第一時間向居民傳播預警信息和防禦指南,網格預警專項任務完成率達95%,信息再傳播時間減至5分鐘至7分鐘。
在入梅以來輪番強降水的考驗下,江山市「網格+氣象」基層防災減災機制已運轉自如,分片區分鄉鎮預警、分網格通報為抗災搶險贏得時間,有效避免了兩起重大地質災害安全事故的發生,多名群眾得到及時轉移疏散。
信息傳播快速、科學決策有效、轉移避險及時,才能贏得避險時間。為此,浙江省氣象部門致力於推進基層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突破預警信息傳播「最後一公裡」。
目前,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再傳播等工作納入基層全科網格員職責,預警信息通過基層治理綜合信息系統推送至全科網格「掌上基層」App埠,實現了信息的快速推送;各地紛紛落實重大氣象災害預警叫應制度,氣象部門點對點靶向式提醒、跟蹤、督促服務助力防災減災工作第一時間啟動。氣象信息不僅搭乘網際網路通道迅速傳達到戶到人,還藉助農村大喇叭、公交顯示屏等公共設施廣泛傳播,確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區。
(來源:《中國氣象報》2020年7月10日一版 責任編輯: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