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黃玉鳳
自7月1日凌晨起,安徽省馬鞍山市遭受今年入汛以來最強暴雨襲擊。6月30日20時至4日8時,全市普降大暴雨到特大暴雨,有48個雨量站超過300毫米,覆蓋面積為3351平方公裡(佔全市面積83%),18個雨量站超過400毫米,最大雨量達501毫米。面對強度大、持續時間長的強降水,馬鞍山市氣象局幹部職工以高度的責任感及時開展各項服務工作。
6月30日下午,馬鞍山市氣象臺預報24小時內全市有中雨,48小時內全市有暴雨。當晚,預報值班員緊盯雷達回波,21時50分發布雷雨大風黃色預警。7月1日凌晨3時30分,預報員在省氣象臺指導下,在降強雨來臨前,及時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
暴雨來勢洶洶,緊緊牽動著氣象人的心。1日早上6時,氣象業務人員調集氣象資料分析研判,雷達回波還在加強。8時,局長陸大春向市領導發去簡訊匯報雨情和降雨趨勢。8時51分,市委書記張曉麟致電陸大春,詳細詢問全市降雨實況及未來滁河流域降雨量,並慰問工作在一線的氣象幹部職工。9時,暴雨橙色預警被提升為紅色,市氣象局同時提升為三級應急響應,19時30分又提升為二級應急響應。響應狀態期間,局領導靠前指揮,全體人員取消休假堅守崗位,加強天氣監測和預警服務,全力投入到強降水氣象服務中去。
市氣象臺每隔3小時滾動發布最新雨情實況及未來三小時短臨預報,天氣形勢不停變化,預報預警也及時訂正更新,暴雨黃色、橙色、紅色信號不停交替。一個個預警信號迅速對外發布,一份份服務材料被快速傳遞。10時,市氣象局製作發布《重大氣象信息專報》,提出未來三天全市仍有持續性強降雨,提醒有關部門防範強降雨引發的中小河流洪水、城市內澇、滑坡等次生災害,做好防大汛、抗大災各項工作。同時,第一時間通過電視、電臺、網絡、農村氣象預警廣播、電子顯示屏等多種渠道傳到市領導及各相關部門、各鎮領導和各村氣象信息員手中。
市委、市政府根據這一重要信息,於1日下午召開防汛排澇調度會,全面部署防汛排澇工作。市委書記張曉麟在《重大氣象信息專報》上批示,要求氣象部門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啟動相應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科學調度,抓好落實,確保生命財產安全。
7月1日晚,註定是個不眠之夜,黑夜如漆,暴雨如注。陸大春和副局長顏學生通宵調度指揮,會商、監測、預報預警緊張而有序進行著,24小時開展氣象服務。
雨情、水情、險情、災情讓市領導高度關注,連夜的大暴雨已造成全市部分內河堤防發生漫溢、滑坡等險情。2日一早,陸大春就接到張曉麟書記的電話,詢問最新天氣實況及未來預報。7時,陸大春陪同張曉麟書記前往重災區和縣聶興圩檢查指導搶險救災工作。
為調查災情,取得第一手資料,2日上午,市氣象影視中心深入和縣運糧河堤壩段實探險情。連續的強降水導致運糧河水位上漲,超警戒水位80釐米,出現近70米不同程度的塌方。因道路堵塞,交通中斷,市氣象影視中心工作人員步行三公裡到達受災現場,並連線中國氣象頻道直播搶險紀實節目。
強降雨帶始終維持在江淮之間中南部和江南。降雨期間,市氣象局共製作6期《重大氣象信息專報》;每天3次滾動訂正趨勢預報,每3小時發布全市及周邊地區天氣實況及精細化預報;全市氣象部門共發布暴雨紅色預警19條,橙色預警26條,覆蓋全市黨政機關所有防汛責任人;每天與市國土局聯合發布地質災害風險等級預報,與市政處電話會商城市內澇等級預報,每天向市領導報告雨情和天氣形勢。奮戰在一線的馬鞍山氣象人連續96小時氣象服務從未間斷。
(責任編輯:欒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