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兩山夾一川」的獨特地貌、十年九旱的氣候特徵,使這片土地孕育出高甜度的林果和耐旱耐寒的小雜糧,但每年也飽受森林草原火災的威脅。
今年以來,山西省氣象局精心謀劃、超前布局,立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山西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將防災減災氣象保障服務做精做實做細,以實際行動踐行「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初心與使命。
守護生命安全,服務更精更細
今年汛期,山西大部地區降水偏多。能否及時排澇、減輕強降水不利影響,考驗政府相關部門的決策應對能力,也考驗著氣象部門精準預報、精細服務的能力。
「今年汛期多種風險疊加,情況更加複雜。」山西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梁亞春表示。
圍繞提升精細化服務能力,山西省氣象局打造集成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的省市縣一體化短臨預報預警業務平臺,實現防災減災產品製作、自動報警、信息發布、全程監控等全鏈條智能化業務服務。
8月5日到6日,大暴雨襲擊山西中部和南部地區,鄉寧、壺關、上黨、長子等地日最大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省氣象局提前3天預報,並報告省政府提示採取防範措施。
「從強降水移動路徑來看,鄉寧首當其衝。」8月5日,鄉寧縣氣象局局長範亞輝第一時間向副縣長張保平匯報。縣政府連夜召開會議,安排應急救援人員立即趕到內澇易發地區和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風險。
會議結束不到兩個小時,暴雨如約而至。6日凌晨,值班室電話鈴聲響起,大石頭村委附近發生坍塌,「搶險人員正在疏散周邊居民,現在急需降水預報,判斷坍塌是否繼續發生。」
一份增加了坍塌區域未來雨勢分析及措施建議的雨情分析報告被迅速送至指揮部。「氣象預報顯示雨勢將逐漸減弱,無需大面積撤離周邊居民。」指揮長做出判斷。5時許,好消息傳來,搶修圓滿完成,無一人傷亡。
今年汛期,類似這樣的精細氣象服務事例在山西多地湧現。
匯聚更大力量,合作更緊更密
山西多山,山區佔比高達80%,但森林覆蓋率僅為23%,森林資源格外寶貴。每年3至5月是山西森林草原防火關鍵期,乾旱少雨、多風的天氣,助長火情的發生發展。
貫徹落實山西省委、省政府全力以赴做好氣象應急保障服務的要求,山西省氣象局加強與應急、林草等部門的聯繫,充分發揮氣象衛星優勢,做好林草區衛星遙感熱源點監測,強化森林草原火險氣象預報預警服務,切實發揮好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3月17日,晉中市榆社縣社城鎮焦紅寺村附近突發森林火災。由於山區地形複雜,加之大風天氣過境,火災迅速蔓延。榆社縣氣象局第一時間組建應急分隊趕赴現場開展保障服務。山西省氣象局與中國氣象局密切溝通,及時獲得遙感服務支持,並與省應急管理廳、林業和草原局強化聯繫,部署省、市、縣三級氣象部門及時做好火點周邊的氣象保障服務。同時,一支由預報專家、信息技術專家、服務人員組成的應急服務隊伍迅速組建,由省氣象局副局長王文義帶隊,一同趕赴現場開展應急保障服務。
3月23日,經國省兩級會商,氣象部門決定抓住有利條件針對固定目標區實施聯合增雨作業,形成「預報關注區-警戒區-重點區-加強區-核心區」和「預報網-監測網-催化網」的「五區三網」作業分布格局。24日1時,有利降水天氣系統進入榆社火場上空,現場聯合作業立即展開。當日,作業影響區域普降小到中雨,部分地區出現中到大雨,對森林火災撲滅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山西省委、省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肯定,稱讚氣象部門為林火徹底撲滅提供了有力保障。
促進生產發展,工作更新更有力
山西物產豐富,小雜糧、設施蔬菜、經濟林果等,不一而足,做好農業生產氣象保障服務、切實為農民減損,是山西氣象部門全年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山西省氣象局黨組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和「減災就是增產」理念,紮實推進農業防災減災工作——
省氣象局成立「三聯三送三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組建農業氣象專家服務隊伍,開展聯村聯企聯戶行動,為其送政策、送技術、送信息,統籌開展服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服務春季生產、服務產業扶貧的「三聯三送三服務」活動。
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省市縣三級氣象部門技術專家對接服務需求,建立微信群宣傳「三農」政策、提供農氣技術、指導農業生產。省氣象局利用抖音等平臺為農戶提供針對性農事天氣預報,在線上走出一條更接地氣的服務新路子。
4月中下旬,山西出現兩次霜凍降溫大風天氣過程,省氣象局製作發布重要氣象報告,呈報省委、省政府和省農業農村廳、林業和草原局,省長林武、副省長王成要求氣象、農業農村等部門加強預報預警,提出針對性措施,力爭將霜凍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為此,省氣象局充分發揮省重大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關鍵作用,多次強化部門聯動,共同應對寒潮、霜凍等災害,做好不利氣象條件對冬小麥、經濟林果、設施蔬菜生長等影響的分析研判和安排部署。
此外,在祁縣酥梨開花授粉的關鍵期,縣氣象局不僅通過多種渠道提醒有關部門、鄉鎮、合作社和農戶做好防霜凍準備工作,還派出應急小分隊,深入峪口鄉、古縣鎮、城趙鎮等酥梨種植集中區,現場開展防霜凍氣象服務。縣氣象局還在大桑、閆漫、思賢、修善等歷年霜凍多發村安裝氣溫監測設備,嚴密監測氣溫、風向變化,指導果農適時開展防霜凍作業,切實將災害損失降至最低。
(作者:谷星月 武雅麗 李曉鵬 責任編輯:張林)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