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晉」發展 守護平安——山西防災減災氣象服務保障工作紀實

2020-12-04 法制現場

山西,「兩山夾一川」的獨特地貌、十年九旱的氣候特徵,使這片土地孕育出高甜度的林果和耐旱耐寒的小雜糧,但每年也飽受森林草原火災的威脅。

今年以來,山西省氣象局精心謀劃、超前布局,立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山西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將防災減災氣象保障服務做精做實做細,以實際行動踐行「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初心與使命。

守護生命安全,服務更精更細

今年汛期,山西大部地區降水偏多。能否及時排澇、減輕強降水不利影響,考驗政府相關部門的決策應對能力,也考驗著氣象部門精準預報、精細服務的能力。

「今年汛期多種風險疊加,情況更加複雜。」山西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梁亞春表示。

圍繞提升精細化服務能力,山西省氣象局打造集成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的省市縣一體化短臨預報預警業務平臺,實現防災減災產品製作、自動報警、信息發布、全程監控等全鏈條智能化業務服務。

8月5日到6日,大暴雨襲擊山西中部和南部地區,鄉寧、壺關、上黨、長子等地日最大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省氣象局提前3天預報,並報告省政府提示採取防範措施。

「從強降水移動路徑來看,鄉寧首當其衝。」8月5日,鄉寧縣氣象局局長範亞輝第一時間向副縣長張保平匯報。縣政府連夜召開會議,安排應急救援人員立即趕到內澇易發地區和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風險。

會議結束不到兩個小時,暴雨如約而至。6日凌晨,值班室電話鈴聲響起,大石頭村委附近發生坍塌,「搶險人員正在疏散周邊居民,現在急需降水預報,判斷坍塌是否繼續發生。」

一份增加了坍塌區域未來雨勢分析及措施建議的雨情分析報告被迅速送至指揮部。「氣象預報顯示雨勢將逐漸減弱,無需大面積撤離周邊居民。」指揮長做出判斷。5時許,好消息傳來,搶修圓滿完成,無一人傷亡。

今年汛期,類似這樣的精細氣象服務事例在山西多地湧現。

匯聚更大力量,合作更緊更密

山西多山,山區佔比高達80%,但森林覆蓋率僅為23%,森林資源格外寶貴。每年3至5月是山西森林草原防火關鍵期,乾旱少雨、多風的天氣,助長火情的發生發展。

貫徹落實山西省委、省政府全力以赴做好氣象應急保障服務的要求,山西省氣象局加強與應急、林草等部門的聯繫,充分發揮氣象衛星優勢,做好林草區衛星遙感熱源點監測,強化森林草原火險氣象預報預警服務,切實發揮好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3月17日,晉中市榆社縣社城鎮焦紅寺村附近突發森林火災。由於山區地形複雜,加之大風天氣過境,火災迅速蔓延。榆社縣氣象局第一時間組建應急分隊趕赴現場開展保障服務。山西省氣象局與中國氣象局密切溝通,及時獲得遙感服務支持,並與省應急管理廳、林業和草原局強化聯繫,部署省、市、縣三級氣象部門及時做好火點周邊的氣象保障服務。同時,一支由預報專家、信息技術專家、服務人員組成的應急服務隊伍迅速組建,由省氣象局副局長王文義帶隊,一同趕赴現場開展應急保障服務。

3月23日,經國省兩級會商,氣象部門決定抓住有利條件針對固定目標區實施聯合增雨作業,形成「預報關注區-警戒區-重點區-加強區-核心區」和「預報網-監測網-催化網」的「五區三網」作業分布格局。24日1時,有利降水天氣系統進入榆社火場上空,現場聯合作業立即展開。當日,作業影響區域普降小到中雨,部分地區出現中到大雨,對森林火災撲滅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山西省委、省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肯定,稱讚氣象部門為林火徹底撲滅提供了有力保障。

促進生產發展,工作更新更有力

山西物產豐富,小雜糧、設施蔬菜、經濟林果等,不一而足,做好農業生產氣象保障服務、切實為農民減損,是山西氣象部門全年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山西省氣象局黨組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和「減災就是增產」理念,紮實推進農業防災減災工作——

省氣象局成立「三聯三送三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組建農業氣象專家服務隊伍,開展聯村聯企聯戶行動,為其送政策、送技術、送信息,統籌開展服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服務春季生產、服務產業扶貧的「三聯三送三服務」活動。

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省市縣三級氣象部門技術專家對接服務需求,建立微信群宣傳「三農」政策、提供農氣技術、指導農業生產。省氣象局利用抖音等平臺為農戶提供針對性農事天氣預報,在線上走出一條更接地氣的服務新路子。

4月中下旬,山西出現兩次霜凍降溫大風天氣過程,省氣象局製作發布重要氣象報告,呈報省委、省政府和省農業農村廳、林業和草原局,省長林武、副省長王成要求氣象、農業農村等部門加強預報預警,提出針對性措施,力爭將霜凍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為此,省氣象局充分發揮省重大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關鍵作用,多次強化部門聯動,共同應對寒潮、霜凍等災害,做好不利氣象條件對冬小麥、經濟林果、設施蔬菜生長等影響的分析研判和安排部署。

此外,在祁縣酥梨開花授粉的關鍵期,縣氣象局不僅通過多種渠道提醒有關部門、鄉鎮、合作社和農戶做好防霜凍準備工作,還派出應急小分隊,深入峪口鄉、古縣鎮、城趙鎮等酥梨種植集中區,現場開展防霜凍氣象服務。縣氣象局還在大桑、閆漫、思賢、修善等歷年霜凍多發村安裝氣溫監測設備,嚴密監測氣溫、風向變化,指導果農適時開展防霜凍作業,切實將災害損失降至最低。

(作者:谷星月 武雅麗 李曉鵬 責任編輯:張林)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牢築防線守福祉——「十三五」期間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綜述
    回眸「十三五」,氣象防災減災工作以更加貼近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服務理念、更完善的防災減災體系、更高的災害監測預報服務質量、更強的預警信息發布能力,切實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 保山市氣象服務發揮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原標題:我市氣象服務發揮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十三五」以來,保山市氣象部門按照「服務引領、創新驅動、提質增效、開放合作、跨越發展」思路,不斷加強氣象基礎設施建設,氣象預測預報預警能力全面提升,充分發揮氣象服務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 【氣象雷達:洞悉莫測風雲,助力防災減災】
    多年來,我們研製的氣象雷達參與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為氣象現代化、防災減災等作出卓越貢獻。  氣象雷達的工作是「追雲逐雨」,給大氣中的風場和雲層做CT掃描,實現精細化氣象探測。今年6月以來,中央氣象臺持續多日發布暴雨預警;7月2日,長江2020年第1號洪水形成。
  • 風雲衛星國際用戶應急保障管理辦法出臺 規範應急保障機制管理 促進防災減災國際服務
    來源:中國氣象新聞網中國氣象報記者王亮報導 通訊員龐晶 鹹迪報導9月7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為進一步規範風雲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的管理,加強對風雲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需求的支持,《風雲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運行管理辦法
  • 為海洋強國發展提供支持——天津氣象保障服務海洋經濟發展紀實
    在浩瀚無垠的海洋中,氣象條件是影響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海洋氣象防災減災工作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社會的廣泛關注。氣象部門緊跟步伐,積極踐行「海洋強國」發展理念,為天津海洋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市氣象局派出專業預報服務人員趕赴中海油天津分公司指揮中心,提供定點海洋氣象預報產品,每半小時更新一次海洋天氣實況、預報一次天氣發展趨勢,為現場指揮海上作業、引航拖航等工作提供一手資料。準確的預報、及時的服務,離不開海洋氣象業務能力建設的重要支撐。
  • ——浙江防汛防洪氣象服務紀實
    「裝備分隊」第一時間對新安江沿江自動氣象監測設施進行檢查加固,及時做好洩洪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指揮分隊」派主要負責人及聯絡員24小時駐紮省防指,氣象專家迅速入駐新安江電廠,同時制定洩洪氣象服務工作預案,並向省、市防指成員單位發布水庫洩洪專題服務材料;「聯絡分隊」主動與上遊淳安、黃山開展「叫應」聯防聯動,全力加強對上遊及洩洪沿線降雨匯水區的雨情監測;「宣傳分隊」藉助新媒體平臺發布洩洪進展、氣象服務保障和次生災害防範等信息
  • 氣象雷達:洞悉莫測風雲,助力防災減災-光明日報-光明網
    【一線講述】        作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的雷達專業研究所,23所矢志以航天技術服務國計民生,把氣象產業做大做強。多年來,我們研製的氣象雷達參與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為氣象現代化、防災減災等作出卓越貢獻。
  • 風雲四號:氣象防災減災前哨
    在我國南方,持續強降雨呈現出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的特點,這給防汛抗洪帶來極大壓力,對氣候監測預警和氣象災害風險管理也帶來很大挑戰。  作為我國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前哨站,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基於其領先世界的卓越性能,提供了豐富、精細、精準的氣象數據,有力支持了氣象防災減災工作。
  • 國際氣象防災減災裡的「中國貢獻」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穩步推進,我國積極參與全球開放合作、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此同時,中國氣象局積極推動氣象事業走出國門,在構建合作機制和平臺、推動國際氣象防災減災合作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架起中蒙高空氣象資料共享橋梁中國氣象報記者 餘亞慶 通訊員 王盈在廣袤的蒙古高原上,探空站稀疏地分布著。
  • 2019全國防災減災日是哪一天 今年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什麼
    防災減災日的圖標以彩虹、傘、人為基本元素,雨後天晴的彩虹韻意著美好、未來和希望,傘的弧形形象代表著保護、呵護之意,兩個人代表著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兩人相握之手與下面的兩個人的腿共同構成一個"眾"字,寓意大家攜手,眾志成城,共同防災減災。整個標識體現出積極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之意。
  • 中國氣象科技躍升至世界一流 助力全球防災減災
    微信此舉與其說是追求視覺變化,不如說是向迅猛發展的中國航天事業和中國氣象科技的一次致敬。經過幾十年特別是最近5年來的發展,中國氣象科技在航天事業的鼎力支持下,實現了新的重大跨越,邁入強國行列。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在天氣預報、防災減災和應急氣象保障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據統計,風雲氣象衛星投入產出比達1︰40 ,是中國民用遙感衛星中應用範圍最廣、效益發揮最好的衛星。
  • 煙臺市氣象局舉辦山洪氣象防災減災培訓會
    煙臺市氣象局舉辦山洪氣象防災減災培訓會 2020-09-30 11:09:04 來源:水母網
  • 氣象服務覆蓋南海邁向全球 海南省局創新手段機制發展海洋氣象業務
    打造「一張網」 服務惠周邊一直以來,中國氣象局黨組高度重視南海氣象防災減災和服務保障能力建設,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在相關項目立項、建設經費上給予大力支持。海南省氣象局結合自身優勢,努力建設泛南海區域氣象服務的「一張網」。
  • 浙江:打造全國領先省級海洋防災減災機構
    今天上午,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和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與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在杭州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旨在共同打造全國領先的省級海洋防災減災機構,建立衛星海洋遙感數據的服務示範區域分中心,推進「智慧海洋」工程試點省建設,提升浙江省海洋發展戰略和規劃研究水平。
  • 【省氣象局】氣象:主動服務在路上
    查查氣象服務」  ……  隨著科技的發展,氣象服務已不僅僅是精確化指導人們的穿衣出行,它還利用遙感、人工影響天氣、衛星等技術服務於農牧、水利、環保、國土、民政、旅遊、交通等領域,真正助推著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 當超強颱風「莫蘭蒂」正面襲擊廈門……(氣象防災減災故事④)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十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行動起來,減輕身邊的災害風險」。我國是世界上受自然災害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氣象人如何築牢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
  • 當動物保護面對防災減災,氣象人能做點啥 | 微聊天
    當動物保護面對防災減災,氣象人能做點啥 | 微聊天 2020-09-24 0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衛星:助力國際防災減災
    中國衛星為國際防災減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了卓越貢獻。7月中旬,應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組織緊急事務官的數據請求,中國調動高分一號、二號、三號等遙感衛星對印度洪澇災害區域進行多次成像工作,同時安排專人查詢歷史存檔數據,及時將相關數據提供給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為印度洪災監測提供空間技術支持,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 防災減災救災交流發言材料
    今年,防災減災救災職能劃轉我局後,為增強應對和防範自然災害的能力,xx縣應急管理局採取措施,紮實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一是加強災害風險監測預警。成立了xx縣減災委員會,作為全縣綜合防災減災救災協調指揮機構,根據減災救災工作實際,將有關單位納入成員單位,更好地發揮在全縣性防災減災救災特別是災情會商、救災應急指揮等方面的組織協調作用。
  • ——記氣象部門2015年汛期氣象服務準備工作
    面對複雜、嚴峻的天氣氣候形勢,面對不容樂觀的防汛抗旱減災形勢,氣象部門作為「發令槍」上好膛了嗎?  天氣預報:精細準確、注重影響成為關鍵詞  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工作人員對「風雲二號」G星相關業務進行深入探討。4月29日,該星在軌交付儀式在京舉行,即將在今年汛期投入業務運行,以更強的觀測能力為汛期氣象服務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