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防災減災救災職能劃轉我局後,為增強應對和防範自然災害的能力,xx縣應急管理局採取措施,紮實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
一是加強災害風險監測預警。成立了xx縣減災委員會,作為全縣綜合防災減災救災協調指揮機構,根據減災救災工作實際,將有關單位納入成員單位,更好地發揮在全縣性防災減災救災特別是災情會商、救災應急指揮等方面的組織協調作用。縣氣象局開展基層氣象防災減災「一本帳、一張圖、一張網、一把尺、一隊伍、一平臺」基本能力建設,加強對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及時將預警信息通過平臺發布,通知到鄉鎮區分管領導、成員單位負責人、隱患點責任人和監測人員,解決預測預警信息「最後一公裡」。同時,縣應急管理局、自然資源局、水利局、交通局、公路段等單位加強信息溝通、協調聯動,死盯死守,確保及時發現處置險情。
二是自然災害發生情況的防治、損失評估、災害救助工作。2019年,我縣旱災較為嚴重,共造成84679人受災,因旱需生活救助人口17207人。農作物受災面積8204.4701公頃,成災面積5903.7034公頃,絕收面積1330.9667公頃,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149.385萬元。災情發生後,我縣積極安排鄉鎮幹部和災害信息員,開展受災情況統計,並安頓受災群眾,配合村幹部對受災群眾的家庭情況、災害損失情況、自救能力及口糧、衣被、取暖及其他方面存在的困難和需求等情況進行登記,將受災中的低保戶、散居五保戶、殘疾人家庭、建檔立卡貧困戶等特殊困難人員為評估重點,嚴格按照「分類救助、重點救助」的原則開展此項工作。經摸底,我縣因旱災生活需救助人口17207人,其中需口糧救助人口17207人,因縣財力有限,資金薄弱,為保障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申請救助資金695.71萬元。
同時,我縣對確定的79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發放了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79份,防災避險明白卡411份,全部明確了監測人和責任人,在隱患點醒目位置設置了警示標誌。教育局堅持把防震疏散演練納入中小學生的必修課。
三是抗旱措施。旱情況發生後,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召集農業、水利、氣象、農機等部門和各鄉鎮、城區專題抗旱保收工作。
首先是發動村民進行抗旱自救,由農業、水利、氣象、農機等部門提供技術支持;
其次是抓好全縣水資源統一調度,從xx水庫調用城市供水資源近75萬立方,緩解了下遊各村旱情;
第三是鄉村兩委幹部積極調解澆地糾紛,優先協調安排旱災嚴重的地塊澆水,同時,對已經確定絕收的玉米種植地塊發動農戶改種茴子白、白蘿蔔、白菜等短期生長作物,共計改種1.2萬餘畝,水利部門打抗旱井一眼,用於抗旱應急,投入抗旱物資塑料管1000米、鋼管300米、潛水泵一套、小白龍三臺、備用水車兩臺,累計投資6.5萬元,確保了全縣抗旱應急工作;第四是加強技術保障,通過增施有機肥、噴施葉面肥、地膜覆蓋、滴灌、噴灌等技術應用,確保抗旱保收;第五是加強項目扶持,在xx鄉xx村、xx村通過有機旱作農業封閉示範區項目建設,建設160畝的噴灌設施、36個集雨窖,確保長期抗旱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