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氣象局】氣象:主動服務在路上

2020-12-05 青海省人民政府

  「今天出行怎麼穿?看看氣象服務」

  「農業墒情如何,是否該播種?問問氣象服務」

  「想公路自駕,不知道半路會不會有雨雪天?查查氣象服務」

  ……

  隨著科技的發展,氣象服務已不僅僅是精確化指導人們的穿衣出行,它還利用遙感、人工影響天氣、衛星等技術服務於農牧、水利、環保、國土、民政、旅遊、交通等領域,真正助推著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平安出行氣象相伴

  為了建立科學高效的公路交通氣象信息預測、發布機制,向社會公眾提供準確、全面的公路氣象信息,避免公路交通延誤,減少惡劣天氣誘發交通事故,2014年3月,青海省氣象局與青海省交通運輸廳籤訂了聯合提升全省交通氣象服務能力合作框架協議。按照「資源整合,優勢互補,注重實效,協同推進,強化預警,服務社會」的原則,共同開展公路氣象專業觀測網建設。通過各種手段廣泛發布交通氣象信息,為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提供重大交通氣象災害保障與決策服務產品。

  自今年2月格爾木境內第一批交通氣象站試運行以來,我省國道G315沿線的民和—西寧—湟源—剛察—德令哈;國道G109西寧—共和—都蘭—格爾木;國道G214沿線的西寧—共和—瑪多—玉樹—囊謙;G227民和—樂都—平安—西寧—大通—門源和省道S101沿線的西寧—湟中—貴德—同德—瑪沁—達日—班瑪等交通沿線的26個氣象站也陸續進入試運行。

  下一步,省氣象局還將選取我省標誌性路段,進行路段預報預警技術研究,幫助建立交通氣象精細化要素預報訂正方法,以及影響天氣短時臨近預報預警指標模型的本地化應用和檢驗。屆時,我省氣象將更加精準、悉心地為交通出行「保駕護航」。

  美麗青海氣象添綠

  2014年,青海省委常委會審議通過《青海省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總體方案》,氣象部門作為主要參與單位承擔「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資產評估和服務價值核算研究」、「建立健全資源環境監測評估預警體系」兩項專項生態文明制度改革舉措的編制任務。此前,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的《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二期工程規劃》,再次將人工影響天氣和生態氣象監測評估工作納入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

  「在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中,氣象部門開展的人工增雨工程在開發三江源地區空中水資源、增加地表徑流、提高湖泊水位、擴大溼地面積和改善植被環境方面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以衛星遙感監測為主和以地面監測為輔的生態氣象監測評估服務工作,為科學、合理評估工程建設的生態效益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所長李林說。

  此外,我省氣象部門探索並不斷優化面向生態適應氣候變化的氣象服務工作,科學、動態評估三江源草地碳匯功能,為將生態保護納入國際碳貿易機制提供科學依據;加強氣候變化對草地、溼地、水資源影響評估,科學預評估未來氣候變化情景下生態演變的可能趨勢,提出生態適應氣候變化的對策措施;開展高寒生態系統功能恢復與重建技術等生態適應氣候變化適用技術試驗、示範,為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提供技術支撐;建立高寒生態氣象實驗基地,開展高寒生態系統碳循環監測等試驗,為探索生態演變和氣候變化相互作用、相互反饋機制奠定科學基礎。

  由省氣象局承擔的三江源人工增雨工程使我省常規氣象觀測網密度明顯增加,為科學確定人工影響天氣的作業區域、作業強度提供了基礎支撐。該工程也因此榮獲國家優質投資項目獎,這也是我省生態建設項目首次獲得國家級殊榮。

  三農服務氣象支撐

  農牧業增產增收是農村牧區穩定發展的基礎。近兩年,我省氣象部門加強和農牧、民政、水利、林業等部門的合作,加強信息共享、聯合會商和應急聯動機制,全省糧食安全氣象保障服務更加有力,特色農牧業氣象服務能力穩步提升,氣象信息服務的針對性、時效性顯著增強。

  據青海省農牧廳副廳長孫文龍介紹,目前氣象、農牧部門籤訂合作協議,每年定期召開工作協調會議,就人工增雨、防雹減災、草原防火、病蟲害監測預警、牧區雪災預防等工作進行專題會商。在農時關鍵節點共同研判旱情、土壤墒情等,及時發出災情預警信息。共同預測評估,發布糧油產量預報、載畜量預測和產草量預測。

  由於黃河流經,李家峽、直崗拉卡、康楊、公伯峽4座水庫構成了尖扎縣近93.5平方公裡的優質水體。該縣依託乾淨冷涼水體資源,開展高白鮭、虹鱒魚、大閘蟹等冷水特色養殖,成為當地農牧民增收的新渠道。尖扎縣氣象部門加強和科技、農業技術推广部門的合作,在水產養殖基地建立冷水養殖氣象服務系統,為養殖大戶和專業合作社開展直通式氣象服務。

  尖扎縣坎布拉鎮黃河魂大閘蟹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韓高坤告訴記者:「通過測量魚類生長需要的水溫、溶解氧以及ph值等要素,科技人員提出合理化養殖建議,養殖人員根據觀測數據適時調整給食量,既提高了產量,又增加了養殖周期,同時,避免了汙染環境。我們非常喜歡這種氣象服務方式。」

  目前,全省建成了4個農牧業氣象試驗基地,7個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園氣象服務基地,安裝自動氣象站、小氣候觀測系統、自動土壤水分儀等自動化觀測設備。統一開發了省、市(州)、縣三級農牧業氣象業務一體化服務平臺。製作了4大類農作物氣象服務指標和重大農業氣象災害指標集。完成了主要農作物、設施或特色農業精細化農業氣候區劃和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區劃。開展了春小麥節水灌溉、優良牧草種植及管理、枸杞低溫冷害防治、設施大棚揭膜等的農業氣象適用技術示範推廣工作。

  賽事開展氣象助力

  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自2002年開始已成功舉辦13年,該賽事在我省各界的努力下逐步成熟、完善,影響力也逐步提升,這其中包括青海氣象部門的不懈努力。

  每屆比賽前半個月,氣象部門就開始為環湖賽組委會提供用於製作賽事指南的各個賽段氣候背景。比賽前三天,開始提供用於指導運動員訓練的天氣預報和開幕式期間的天氣預報。在比賽期間,為賽事提供的服務產品更加豐富多彩,包括天況、氣溫、風速、風向、相對溼度、紫外線強度、含氧量、衛星雲圖、後一賽段氣候背景等內容。

  現場氣象保障服務小組每天還為組委會提供50餘份中英文對照的氣象預報及監測產品。組委會將氣象預報及監測產品分配到交通、公安、通訊等保障組,針對不同的天氣變化,各個保障組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保證賽事順利進行。各個車隊也會收到天氣預報,根據氣象預報制定不同的戰術,採取不同的措施應對天氣變化。當遇到可能對比賽產生很強影響的突發性災害天氣時,賽事裁判組將根據氣象部門發布的天氣實況和臨近預報對比賽進程進行調整。

  國際裁判馬丁、布魯茵對氣象服務大加讚賞。他說,在環湖賽上,隨處可見氣象觀測設備,而收到的天氣預報也很及時、準確,這在他參加過的很多賽事是很少見的。13年間,環湖賽天氣監測預報預警手段、服務方式、服務理念不斷進步,各項服務日趨精細化。

  防災減災氣象保障

  各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發生,使得氣象防災減災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以來我國每年由於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約佔GDP的1%-3%,約2000-3000億元人民幣。氣象工作在社會進步、促進可持續發展中意義凸顯。

  去年,青海省氣象局與青海省民政廳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貫徹落實關於聯合提升青海省防災減災能力合作協議的通知》,要求各級氣象、民政部門繼續拓展合作領域,全面提升青海省氣象防災減災能力。今年6月1日,《青海省氣象災害防禦條例》也將正式實施。

  「去年8月22日,我州同仁縣蘭採鄉4小時降水量達47毫米,而當地河溝地區正在舉行一場盛大的佛事活動,州氣象臺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政府部門趕緊採取避險措施,疏導牧民群眾,避免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時至今日,黃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長李加才讓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他說:「以前,氣象部門只發布預報,而現在除了發布預報預警信息外,還提醒政府採取什麼措施,服務主動,理念得到了轉變。我們現在幹工作都得考慮氣象因素,氣象信息已經成為州政府決策的重要依據。」

  回首過去,氣象部門其實一直在做著努力:2010年7月,格爾木市溫泉水庫因冰雪融水出現重大汛情;2012年1月至3月,青南牧區持續積雪導致特大雪災發生;2013年汛期,可可西裡卓乃湖水患持續威脅青藏鐵路安全運行……面對一系列不斷發生而又影響重大的生態氣象災害和生態安全事件,氣象部門都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預案,第一時間趕赴事件發生現場,第一時間開展生態氣象監測、評估和預報服務,第一時間將第一手決策材料報送省委、省政府。

  每一個「第一」凝聚了氣象業務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換來了一次次生態災害和生態安全事件防災減災的勝利,贏得了群眾普遍讚譽的好口碑。(羋嶠 金泉才)

相關焦點

  • 市政府與省氣象局召開工作座談會
    1月7日下午,合肥市政府與省氣象局座談會在市政務中心召開。市長凌雲主持會議並講話。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胡雯,副局長汪克付出席會議。副市長王民生,市政府秘書長羅平出席。會上,省氣象局介紹了省「十四五」氣象發展規劃有關情況,市氣象局匯報了我市氣象事業發展有關重點工作,與會人員進行了座談交流。
  • 中國氣象局部署新發展階段決策氣象服務 強化頂層設計 提高服務...
    1月15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決策氣象服務總結研討會議,總結凝練工作經驗,研討提高決策氣象服務質量的措施和辦法。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出席會議。會議指出,2020年中國氣象局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局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主動服務,有效提升決策氣象服務敏銳性、及時性,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汛救災及突發事件應急保障決策服務等方面取得顯著效益。
  • 中國氣象局調度部署重點地區颱風預報服務
    9月2日18時,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防禦颱風「美莎克」氣象服務工作調度視頻會議。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雅鳴連線聽取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等地氣象服務及部門聯動情況,對防禦颱風「美莎克」氣象服務進行全面調度部署。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主持會議。
  • 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家清:推進更高水平氣象現代化
    推進更高水平氣象現代化 ——訪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家清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周月桂 通訊員 陳瓊 羅丹11月27日,湖南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家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近年來,全省氣象部門緊緊圍繞湖南發展大局,堅持趨利避害並舉,履職盡責,勇於擔當,為湖南防災減災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目前,湖南已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在全國名列前茅,事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明顯增強。
  • 上海市氣象局圓滿完成世博會氣象保障服務(圖)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發言 攝影 中國網 張琳中國網11月1日訊 11月1日,中國氣象局例行新聞發布會在中國氣象局科技大樓一樓多功能廳召開。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陳振林介紹了上海世博會氣象保障服務情況。
  • ——記氣象部門2015年汛期氣象服務準備工作
    廣東省氣象部門通過啟用精細化預報訂正系統、改進觀測技術等,預報準確率已有一定提升。江蘇是氣象業務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點省,南京地區高時空解析度的三維立體綜合觀測網、精細化預報系統均已建成,將在今年汛期發揮重要作用。在易受颱風影響的上海,市氣象局自去年試點運行基於影響的天氣預報,今年相關業務則更加成熟。
  • ——記定日縣氣象局抗震救災與氣象服務工作
    做到災後的人員安置工作、業務工作、氣象服務工作有條不紊,有序開展。  堅守崗位  嚴密監視天氣變化  地震發生後,定日縣局按照自治區氣象局關於地震災害氣象服務應急響應命令和市局黨組的工作部署,安排業務人員24小時堅守在業務崗位上,嚴密監視儀器運行情況,監視天氣變化,堅持把每個小時的天氣情況及時匯報區、市氣象臺,提供了有利的預報依據;對預報產品及時進行訂正後,通過簡訊、紙質版、微信、公共平臺發送至政府領導和各部門
  • 中國氣象局提升業務能力 服務大氣環境治理
    河北省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開展以來,省氣象局重點開展了大氣環境監測分析、大氣汙染預報預警、大氣汙染減排調控氣象評估、人工消減霧-霾科學試驗、突發環境事故應急氣象服務系統研發、大氣環境容量承載力評估研究、風能太陽能開發利用氣象服務系統建立以及防治環境汙染氣象科普宣傳等八項重點工作。
  • 中國氣象局專題部署春運氣象服務
    1月12日,中國氣象局召開專題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關於春運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和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要求做好今年春運氣象保障服務,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平穩有序出行。
  • 廣東氣象服務社會化的探索與思考
    廣東省氣象局2013年1月15日 近年來,廣東省氣象局積極探索以「工作政府化」推動「服務社會化」,努力組建氣象服務「合唱團」,初步實現了氣象服務從部門2012年6月,省政府修訂印發了《廣東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成立「省重大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分管副省長任總指揮,省氣象局局長任副總指揮。2012年8月,省政府修訂印發了《廣東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管理辦法》,明確了各部門預警信息發布責任、分工和流程,使預警信息發布工作走向科學化、高效化。
  • 浙江:省氣象局與三門縣人民政府籤訂合作協議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陳霞報導 6月11日,浙江省氣象局與三門縣人民政府籤訂《關於共同推進鄉村振興氣象服務建設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建設覆蓋城鄉的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實施氣象監測預報精準工程、實施「美麗三門」氣象保障工程、實施海洋氣象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深化智慧農業服務體系等五方面加強合作。
  • 中國氣象局與湖北省政府開啟新一輪省部合作
    中國氣象報記者趙曉妮 唐悅 通訊員黃俊華報導 7月7日,中國氣象局與湖北省政府舉行省部合作視頻會議,並籤署新一輪合作協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中國氣象事業7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在前期省部合作基礎上,共同推進湖北「十四五」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
  • 省氣象局副局長帥軍到榕江縣氣象局開展春節慰問活動
    查看更多內容1月21日,貴州省氣象局副局長帥軍一行在黔東南州氣象局主要負責人的陪同下到榕江縣氣象局看望慰問一線氣象幹部職工,代表省氣象局黨組對每一位幹部職工送上新春祝福和慰問金。在參觀榕江縣氣象局觀測場及新綜合業務平臺後,帥軍充分肯定了榕江縣氣象局近年來氣象現代化所取得的工作成就,並對榕江縣氣象局今後的工作提三點要求:一是要將榕江氣象現代化建設同「十四五」規劃結合起來,繼續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二是將防災減災氣象服務同脫貧攻堅結合起來,按照縣委縣政府的指導安排,保質保量做好駐村幫扶工作。
  • 中國氣象局擬出臺標準化的公眾氣象服務天氣符號
    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記者 陳玉明)記者18日從中國氣象局獲悉,為規範全國公眾氣象服務天氣符號的應用,中國氣象局即將出臺一套標準化的公眾氣象服務天氣符號。    中國氣象局預測減災司減災服務處處長邵俊年說,我國尚沒有統一的公眾氣象服務天氣符號,由於各地文化背景、製作水平、理念表達等方面的差異,現在全國各地不同媒體和氣象部門設計製作出來的天氣符號還存在一定的差異。中國氣象局編制一套標準化的公眾氣象服務天氣符號,目的就是使公眾氣象服務更為規範,使普通公眾能更準確地理解與應用氣象信息。
  • ——浙江防汛防洪氣象服務紀實
    作為省防汛防臺抗旱指揮部(以下簡稱省防指)專家組成員,4日就已入駐新安江電廠的氣象服務首席馬辛宇,緊盯雷達回波圖絲毫不敢放鬆,後續雨情水情的變化將直接影響洩洪的時間和流量,給出科學合理的氣象決策意見是壓力,也是責任!  「預判」雨情 為精準施策提供堅實服務保障  入梅以來,浙江累計降雨量較常年偏多四成。
  • 【氣象快訊】烏海市氣象局全力做好重汙染天氣 應對氣象服務
    市氣象局立即啟動重汙染天氣氣象保障服務應急響應,進入應急響應工作狀態。 要求各科室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根據《烏海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烏海市氣象局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專項實施方案
  • 深圳氣象局局長:要學習香港氣象服務的好經驗
    深圳氣象局局長:要學習香港氣象服務的好經驗   在2011年11月深港政府間合作會議上,在市長許勤和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林瑞麟的見證下,深圳市氣象局局長王延青和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分別代表兩地氣象部門,籤署了《深圳市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數值天氣預報技術長期合作協議》,揭開了兩地氣象部門合作的新篇章。
  • 氣象現代化大盤點-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省部合作篇】  省部合作助推氣象現代化   氣象現代化是省部合作的重要議題,對充分調動各級政府主動推進氣象現代化、加強公共財政保障發揮了主導作用。自2013年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以來,通過省部共推共建,全國各地氣象現代化整體水平快速提升,上海、廣東、北京、江蘇等4個試點省(直轄市)在2015年率先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福建、天津、河南、湖北4個省(直轄市)在2016年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
  • 中國氣象局關於發展現代氣象業務的意見
    —— 應用氣象業務:生態與農業氣象業務由國家、省、地、縣四級承擔,以國家和省兩級為主,地和縣級主要開展農業氣象監測評價和解釋應用,生態氣象業務由國家級和省級開展;大氣環境監測和區域空氣品質預報業務主要在國家級開展,突發汙染事件的氣象監測由省(區、市)氣象局負責組織,汙染物擴散預報由國家和省級承擔,大氣環境評價由獲得資質證書的單位承擔;人影作業條件預報業務主要由國家、省兩級承擔,解釋應用由作業單位負責
  • 氣象局談預報黃巖島天氣 稱南海氣象服務由來已久
    中新網5月31日電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陳振林今日指出,海洋氣象服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由來已久,像南海,廣東氣象部門、海南氣象部門一直對南海海洋都提供預報服務,以指導海上的漁業生產、海上的交通運輸和其他方面的活動。    中國氣象局今日舉行5月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