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擬出臺標準化的公眾氣象服務天氣符號

2021-01-08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記者 陳玉明)記者18日從中國氣象局獲悉,為規範全國公眾氣象服務天氣符號的應用,中國氣象局即將出臺一套標準化的公眾氣象服務天氣符號。

    中國氣象局預測減災司減災服務處處長邵俊年說,我國尚沒有統一的公眾氣象服務天氣符號,由於各地文化背景、製作水平、理念表達等方面的差異,現在全國各地不同媒體和氣象部門設計製作出來的天氣符號還存在一定的差異。中國氣象局編制一套標準化的公眾氣象服務天氣符號,目的就是使公眾氣象服務更為規範,使普通公眾能更準確地理解與應用氣象信息。

    據了解,這套公眾氣象服務天氣符號初稿已經擬訂完成,待進一步討論完善後發布,供全國各地、各種媒體和氣象行業使用。(完)

相關焦點

  • 上海市氣象局圓滿完成世博會氣象保障服務(圖)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發言 攝影 中國網 張琳中國網11月1日訊 11月1日,中國氣象局例行新聞發布會在中國氣象局科技大樓一樓多功能廳召開。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陳振林介紹了上海世博會氣象保障服務情況。
  • 我國首個氣象裝備服務標準化體系完成建設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瑾報導 6月21日,國家級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氣象裝備服務標準化試點在滬通過驗收,標誌著我國首個氣象裝備服務標準體系完成建設,基本實現氣象裝備服務全鏈條標準化管理,從源頭上精細化保障氣象裝備質量,
  • 中國氣象局今年開展多種數據格式標準化試點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格苗報導 近日,記者獲悉,中國氣象局將在2016年針對地面、高空、輻射、酸雨資料,雷達資料,環境氣象資料開展數據格式標準化試點工作,以解決國內氣象數據格式不統一等問題,與國際、業界一般採用標準格式保持一致。
  • 回應關切:中國氣象局網站公眾留言回復
    編者按 中國氣象局網站「公眾留言」欄目為「服務辦事」頻道下設欄目,主要用於公眾對中國氣象局業務管理範圍內的事項進行交流,是為公眾提供氣象諮詢、知識普及、業務交流、政策答詢的互動窗口,也是接受公眾工作建議、紀檢舉報
  • 常見的天氣符號
    比如天氣符號,表示各種天氣現象、雲狀、天空狀況等。我們可以利用天氣符號進行精確細膩地溝通。在溝通之前,還得做一個「約定」,這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簡稱「國標」)GB/T 22164-2017《公共氣象服務 天氣圖形符號》。
  • 「中國天氣」品牌發布 將提供這些精準氣象服務
    (記者張航)以氣象服務助力美麗中國建設。今天上午,「中國天氣」品牌在京發布。該品牌將進一步推動氣象融入美麗中國建設,不斷提升公共氣象服務的內涵和影響力。據了解,「中國天氣」擁有300萬個氣象觀測站點以及國內一公裡網格的天氣信息服務能力,具備提供基於位置的分鐘級臨近天氣預測服務能力,未來將提供經濟、農業氣象災害防禦信息,以及滑雪天氣、跑步天氣等更多的精準化、定製化氣象信息,服務公眾生活。上午的發布會由中國氣象局主辦。
  • ——記定日縣氣象局抗震救災與氣象服務工作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羅布  4月25日14時11分,尼泊爾(北緯28.2度,東經84.7度)發生8.1級地震,波及西藏自治區樟木、聶拉木、吉隆、定日等地。同日17時17分,定日縣發生5.9級地震。
  • 氣象局談預報黃巖島天氣 稱南海氣象服務由來已久
    中新網5月31日電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陳振林今日指出,海洋氣象服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由來已久,像南海,廣東氣象部門、海南氣象部門一直對南海海洋都提供預報服務,以指導海上的漁業生產、海上的交通運輸和其他方面的活動。    中國氣象局今日舉行5月新聞發布會。
  • 中國氣象局專題部署春運氣象服務
    1月12日,中國氣象局召開專題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關於春運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和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要求做好今年春運氣象保障服務,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平穩有序出行。
  • 中國氣象局部署應對寒潮天氣 要求強化監測分析提高服務針對性
    今冬以來最強寒潮天氣將於12月28日至31日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莊國泰要求各級氣象部門全力做好預報服務工作,尤其是強化監測分析,根據不同區域和行業需求提供更加精細和更有針對性的建議。在27日全國天氣大會商後,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組織召開專題會議,進一步部署寒潮天氣氣象服務工作。會議指出,此次寒潮天氣過程影響範圍廣、降溫劇烈、大風持續時間長,預計將對相關行業和公眾生活帶來較大影響。要切實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要求,發揚連續作戰精神,為人民生產生活提供有力保障。一要做好預警發布和應急響應工作,強化聯動會商,加強值班值守,切實落實責任。
  • 【氣象快訊】烏海市氣象局全力做好重汙染天氣 應對氣象服務
    11月15日,烏海市人民政府啟動了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市氣象局立即啟動重汙染天氣氣象保障服務應急響應,進入應急響應工作狀態。 要求各科室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根據《烏海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烏海市氣象局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專項實施方案
  • ——河北氣象部門開展海洋氣象服務紀實
    今年3月以來,曹妃甸區氣象局開展了智能網格預報產品在「雲接船」、LNG保供工作中的應用,加強了唐山沿海岸線監測「一條線」建設,對港口服務平臺功能增設了船舶站數據可視化、環境監測、雨情標準化統計、災害性天氣統計等功能,多舉措提升海洋氣象服務能力。
  • 2020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擬聘名單...
    >>>>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校課程根據中國氣象局《氣象部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管理辦法(試行)》(氣發〔2015〕53號)、《廣東省氣象部門2020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實施方案》等有關規定,經過公開報名、面試、體檢、考核等程序,擬聘用龍**等5人為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名單見附件),現予以公示。
  • 青銅峽:做好降水大霧天氣氣象服務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羅玲報導 3月20日夜間至22日白天,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普降小到中雨,累計降水量達15-20毫米。21日夜間到22日白天,全市出現能見度低於500米的大霧。
  • 中國氣象局五大措施應對近期惡劣天氣(圖)
    11月1日,中國氣象局例行新聞發布會在中國氣象局科技大樓一樓多功能廳召開。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陳振林介紹了近期應對冷空氣、颱風等惡劣天氣的五大工作重點。中國網現場直播。一是加強領導,深入指導氣象服務工作。中國氣象局高度重視,嚴密監測強降雨、颱風、冷空氣等災害性天氣過程動態,上下聯動,全力做好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服務。
  • 中國氣象局各單位進入特別工作狀態做好保障服務
    據專業氣象服務領班楊靜介紹,專業氣象臺將做好北京地區及閱兵周邊區域的公路氣象保障服務,製作專題氣象服務產品,關注北京天氣對交通的影響,全力做好閱兵氣象保障服務。宛霞 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宛霞 通訊員武蓓蓓報導 8月31日,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迅速制定紀念活動氣象保障服務方案,各部門立即進入特別工作狀態。
  • 中國氣象局提升業務能力 服務大氣環境治理
    然而,自嘲與抱怨並無法減輕大氣汙染,只有踏實做好每一件事,我們距離「常態化」的藍天才會更近,為此,中國氣象局不斷提升業務能力,積極服務大氣環境治理。  早在12月1日,中國氣象局京津冀環境氣象預報預警中心(以下簡稱「京津冀環境氣象中心」)利用客觀預報產品,就觀察到從6日開始大氣擴散條件逐漸轉差,PM2.5濃度升高,能見度降低,有持續汙染天氣出現。其後連續幾天的預報也均顯示出這段時間將出現持續性霧-霾和低能見度天氣。對這一切的精準預報得益於技術提升。
  • 中國氣象報記者郝靜
    美國國家天氣局基於影響的決策支持服務系統:應急減災 變被動為主動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8年06月03日
  • 氣象局官員:氣象愛好者作天氣預報不會被"禁言"
    本報訊(記者 董鑫)昨天起,《氣象預報發布與傳播管理辦法》正式施行,《辦法》規定,國家對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實行統一發布制度,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向社會發布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
  • 中國氣象局關於發展現代氣象業務的意見
    到2010年,最終實現每天為公眾提供未來7天天氣預報,其中24小時以內為6小時間隔,24-48小時內為12小時間隔,並提供逐時天氣實況的目標。  —— 實現公眾氣象服務廣覆蓋。充分利用氣象預警信息發布平臺,擴大公眾氣象服務覆蓋面,2010年使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覆蓋率達到85%以上,常規氣象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90%以上,實現公眾氣象服務信息「進農村、進企事業、進社區、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