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官員:氣象愛好者作天氣預報不會被"禁言"

2021-01-15 中國青年網

  本報訊(記者 董鑫)昨天起,《氣象預報發布與傳播管理辦法》正式施行,《辦法》規定,國家對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實行統一發布制度,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向社會發布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對於此前熱議的「氣象愛好者在網上隨意發布個人預測的氣象信息,可能會遭遇重金罰款」一說,中國氣象局政策法規司副巡視員張鈦仁表示,對於個人基於興趣愛好所作的氣象預報信息,通過各類媒體的各種方式,在朋友圈、QQ群中進行討論、分享的行為不在《辦法》規範內。

  本月起非法預報天氣最高罰5萬

  《辦法》所指的氣象預報包括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按照《辦法》規定,非法發布氣象預報可給予警告,並處5萬元以下罰款。傳播虛假氣象預報,或擅自更改氣象預報內容和結論,引起社會不良反應或造成一定影響的,由有關氣象主管機構按照權限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3萬元以下罰款,造成人員傷亡或重大財產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在對《辦法》的解讀中稱,氣象預報的統一發布是為防止因多渠道發布氣象預報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而定。於新文表示,新媒體的出現使氣象預報的傳播渠道和傳播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公眾可以從各種傳播渠道接收氣象預報,但隨之而來的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如公眾普遍反映的預報來源不統一、缺乏權威性、預報準確率不高、針對性不強、預報更新不及時、存在過時預報、預警信號發送慢、覆蓋面不廣等問題,究其原因在於各類媒體和單位在傳播氣象預報的過程中,很多不是從專門氣象預報發布渠道(各級氣象臺)獲得的,而是互轉互發,加上不及時更新預報結果,就會以訛傳訛,誤導公眾,甚至造成不良影響。

  手機客戶端發布天氣預報需要註明來源

  不過,對於「氣象預報要由國家統一發布」這條規定卻引發了市民熱議。類似墨跡天氣這樣的天氣預報類APP是不是要被關了?在微博上「颳風下雨打雷收衣服」這樣的話都不能隨便說了?還有網友開玩笑,規定一出雨神蕭敬騰是不是都不能隨便開演唱會了?

  對此,中國氣象局政策法規司副巡視員張鈦仁解釋,這是市民誤解了發布與傳播的概念。張鈦仁表示,為了不至於導致氣象信息多頭髮布給民眾造成誤導和混亂,《辦法》強調對於氣象預報的發布,特別是災害性天氣的預警要由國家氣象部門統一發布。但傳播渠道可以多樣,各類商業天氣APP和微信的公眾號都屬於傳播渠道,他們獲取氣象臺站的預報後,經過包裝和加工向民眾傳播,這是允許和鼓勵的,不會關閉。這些傳播渠道需要加強的是準確性和及時性,註明氣象預報信息的發布臺站、時間,以便民眾辨別。

  民間氣象愛好者不會被「禁言」

  至於個人關於氣象信息的發布,張鈦仁表示,對於個人基於興趣愛好所作的氣象預報信息,通過各類媒體的各種方式,在朋友圈、QQ群中進行討論、分享的行為不在《辦法》規範內。

  據了解,目前氣象信息的官方發布渠道包括中央氣象臺以及各地的省、地、縣氣象臺等,傳播渠道除了社會傳播,氣象部門也有一些傳播的媒體,包括中國氣象網、中國天氣網和中國氣象局官方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以及中國天氣通等。

  

相關焦點

  • 神農架氣象局創新推出「觀星天氣預報」
    觀星拍星等夜間旅遊產品興起神農架氣象局創新推出「觀星天氣預報」「大九湖:星雲相伴;朝陽:流雲遮星;燕子埡:星雲相伴……」7月20日16:51,一條「觀星天氣預報」在神農架氣象局的「氣象書生」微信公眾號上發布,這是神農架氣象部門首次向星空愛好者提供個性化天氣預報服務
  • 氣象局談預報黃巖島天氣 稱南海氣象服務由來已久
    中新網5月31日電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陳振林今日指出,海洋氣象服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由來已久,像南海,廣東氣象部門、海南氣象部門一直對南海海洋都提供預報服務,以指導海上的漁業生產、海上的交通運輸和其他方面的活動。    中國氣象局今日舉行5月新聞發布會。
  • 中國氣象局將釣魚島天氣預報納入國內城市預報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 中國氣象局發言人11日表示,自9月11日起,中央氣象臺把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天氣預報納入到國內城市預報中。    發言人表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氣象局承擔著管理全國陸地、江河湖泊及海上氣象情報預報警報等責任,氣象部門開展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氣象服務在歷史上由來已久。
  • 人工降雨怎麼進行 天氣預報如何出爐 市氣象局氣象日舉行開放活動
    人工降雨怎麼進行 天氣預報如何出爐 市氣象局氣象日舉行開放活動源稿:東陽日報 | 發布時間:2019年03月25日 15:53:37 | 作者:蔣昊非 | 編輯:許琳琳  天氣預報如何出爐?天氣預報為啥有時不準?什麼時候升溫、什麼時候降溫,為什麼可以提前知道?
  • 氣象科普|天氣預報如何預測天氣?
    前段時間總是降雨天氣,陽光少見,這幾天終於天氣晴朗。氣象的變化總是多端,而天氣預報在我們的生活中充當了重要的作用。現代天氣預報如何預測天氣02完成一份天氣預報,首先需要依次收集在一定時間段裡從地面到高空的氣象數據包括氣溫、氣壓、風向、風速、溼度等。
  • 第三屆全國氣象行業天氣預報技能競賽閉幕 沈曉農要求持續推進預報...
    莊白羽 通訊員閆一銘報導  1月11日,第六屆全國氣象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暨第三屆全國氣象行業天氣預報職業技能競賽在京圓滿落幕。要深入分析預報員在預報技能和預報素質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提高預報員業務水平;要不斷改進完善預報技能競賽的系統化建設,進一步做好預報技能測試配套基礎項目的研究和建設工作;進一步開展試題庫、天氣個例庫、基礎資料庫等建設,使預報技能競賽能夠更加客觀科學的衡量預報員水平。  二是要以預報競賽為載體,持續推進預報員隊伍建設。
  • 智能氣象,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在國家氣象中心工程師朱文劍看來,「更高、更快、更強」是天氣預報不懈的追求,如何達到更高解析度、更快給出結果、更準確地預測,是現代大氣科學面臨的新考驗。「人工智慧具有強大的計算能力,國內氣象行業對人工智慧技術的關注度正在快速提高。」朱文劍指出,中央氣象臺在定量降水融合預報、颱風智能檢索等方面採用人工智慧技術,取得了良好效果。  去年9月,由天津市氣象局開發的智慧氣象決策服務平臺上線。
  • 氣象局向十六個亞洲發展中國家捐贈氣象儀器設備
    在開幕式上,中國氣象局向上述國家贈送了集成化的中國氣象局衛星廣播系統接收站(CMACast)和氣象信息綜合分析處理系統(MICAPS)3.1版。這套系統還包含了訪問候選的WMO全球信息系統中心(GISC)北京中心的功能和風雲氣象衛星雲圖快速顯示系統。該系統有助於亞洲國家近實時獲取全球氣象資料,並提高對災害天氣的預報能力,降低氣象災害損失。
  • 走進氣象,尋「爽」貴陽,專家解答——天氣預報為何有時不準?
    金黔在線訊 「天氣預報為什麼有時不準」、「貴陽為何夜裡下雨白天晴。」昨天下午,一場妙趣橫生的「走進氣象尋爽貴陽」互動式氣象科普專家講座讓省氣象局會議室一座難求。中科院院士吳國雄、省氣象局局長趙廣忠等專家給臺下的科普志願者們帶來了一場營養豐富的氣象科普大餐。
  • 南京氣象局回應"梅雨"預報失誤:極端天氣多
    可是,預報的大雨卻並沒有如期出現。面對網友和市民的質疑,氣象部門坦誠面對。昨天,南京市氣象局網絡發言人在該局的官方網絡論壇,公開承認預報錯誤。記者了解到,這是近年來氣象部門首次公開承認預報錯誤。巧合的是,就在氣象局承認錯報之後,昨天傍晚,一場陣雨突然光臨南京。不少網友開玩笑,這是氣象局承認錯誤後,老天趕過來「安慰」了。
  • 福建:首次發布觀星天氣預報
    中國氣象報記者湯珺琳報導 8月12日,一份《平潭觀星條件預報》在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氣象局官方微博上發布。這是全省首次為廣大星空愛好者提供天氣預報服務。  根據預報,8月13日,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迎來極大值,每小時約出現110顆流星。平潭綜合實驗區氣象局創新工作,結合天氣實況,分析模式預報資料,對雲量和能見度進行預報,並結合英仙座流星天象事件、月相變化及平潭夜晚光源分布情況,首創《平潭觀星條件預報》,為遊客推薦適宜的觀星點。
  • 第二屆全國氣象行業天氣預報技能競賽閉幕
    圖為第二屆全國氣象行業天氣預報技能競賽閉幕會現場。劉曉林 攝 劉曉林 攝    中國氣象報記者郭起豪報導  1月15日,第二屆全國氣象行業天氣預報職業技能競賽圓滿結束。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王守榮、中華全國總工會經濟技術部部長常毅民在競賽閉幕式上致辭,並為獲獎選手和代表隊頒獎。國家氣象中心馬學款獲個人全能一等獎。
  • 中國氣象局:我國天氣預報晴雨預報準確率達88%
    人民網北京7月15日電(丁亦鑫)15日上午,中國氣象局召開2020年汛期專題新聞發布會。中央氣象臺臺長王建捷表示,氣象預測預警對我國防災減災和公眾的知情權提供氣象保障和支持,我國天氣預報的晴雨預報準確率達到88%,2004年準確率接近80%。
  • 氣象工作者:天氣預報這樣出爐
    現如今的天氣預報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有時候天氣預報已經準到「說什麼時候颳風就什麼時候刮、說什麼時候下雨就什麼時候下」,可有時候也會遇上說好的雨雪天氣遲遲不來、說好的晴天「說變臉就變臉」? 記者對河北省氣象臺、邢臺氣象局進行了採訪,讓我們了解一下,天氣預報是怎麼出爐的。
  • 天氣預報是個啥?憑啥說預報不準?氣象局有話說!
    &nbsp&nbsp&nbsp&nbsp首先,說說究竟誰能發布天氣預報——&nbsp&nbsp&nbsp&nbsp氣象法規定「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應當按照職責向社會發布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並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補充或者訂正。
  • 除了天氣預報 這家公司打算把氣象做成一門生意
    在日本,著名的氣象服務公司Weathernews In.(WNI),每天為超過6000艘貨輪、7000次航班提供氣象服務。但是在中國市場,由於之前的政策壟斷導致商業氣象服務行業近乎空白。不過好消息是,2015年6月,氣象局頒布了一項法令宣布開放中國氣象信息,並於2020年完全放開,鼓勵民營資本和氣象局合作,國內氣象信息開放後的巨大創業機會已經顯現。
  • 哪個平臺的天氣預報最準確?天氣預報最好哪裡看?
    降雨符號多不準  省氣象局評估各網站氣象預報發布狀況  繼對天氣APP傳播氣象預警信號的及時性和規範性進行評估之後,廣東省氣象局近期又對相關網站展開評估,結果顯示廣州天氣、中國天氣網、新浪天氣在得分上位居前三。
  • 【氣象快訊】烏海市氣象局全力做好重汙染天氣 應對氣象服務
    11月15日,烏海市人民政府啟動了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市氣象局立即啟動重汙染天氣氣象保障服務應急響應,進入應急響應工作狀態。 要求各科室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根據《烏海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烏海市氣象局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專項實施方案
  • 從天氣預報,到氣象類高校
    從霧霾的汙染程度,到氣溫驟降,帶來的南方雨、北方雪的極端天氣,人們生活在天氣不斷變化的世界中,人們的生活不得不受到氣象變化的影響,因而關注天氣預報已經成為了人們的日常習慣。
  • 防止「偽」天氣預報 衢州市氣象局開展專項執法檢查
    浙江在線10月21日訊廣播電視、報紙、手機、網際網路等等,大家每日關注的天氣預報,正鋪天蓋地以各種方式進入生活。但你知道嗎?其實很多載體上發布和傳播的天氣預報都不是權威信息。10月20日,記者從衢州市氣象局獲悉,即日起,市氣象局將開展「氣象信息發布與傳播」專項執法檢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