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將釣魚島天氣預報納入國內城市預報

2020-12-04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 中國氣象局發言人11日表示,自9月11日起,中央氣象臺把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天氣預報納入到國內城市預報中。

    發言人表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氣象局承擔著管理全國陸地、江河湖泊及海上氣象情報預報警報等責任,氣象部門開展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氣象服務在歷史上由來已久。提供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天氣預報是中國氣象局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世界氣象組織賦予作為區域專業氣象中心之一的國家氣象中心的一項重要責任。釣魚島及周邊海域是各種海洋災害頻發的海域。長期以來,福建、廣東等沿海氣象部門通過提供及時、準確的海洋氣象預報,為指導防颱風減災、交通運輸和海上漁業生產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發言人表示,自9月11日起,中央氣象臺在國內城市預報中發布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天氣預報,內容包括溫度、溼度、風速、風向、降雨量等氣象要素。預報除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外,還將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氣象局門戶網站、中國天氣網、中國氣象報、海洋氣象廣播電臺等渠道進行發布。中國氣象局通過國家級天氣預報共享資料庫提供釣魚島(區站號58981、經度123°28′E、緯度25°44′N、海拔362米)的0至168小時天氣預報產品,供全國共享及對外發布時使用。

中國氣象局和國家海洋局9月11日起正式發布釣魚島天氣預報和海洋環境預報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  9月11日起,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臺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天氣預報節目中發布釣魚島及周邊海域天氣預報,國家海洋局國家海洋預報臺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海洋預報節目中發布釣魚島附近海域海洋環境預報。

專家:發布釣魚島天氣預報和海洋環境預報是宣示主權也是履行職責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徐松 王芯蕊 劉學)從9月11日開始,釣魚島及附近海域的自然界風雲變幻、潮起潮湧將進入中國公眾的視野。

    9月11日起,中央電視臺在中午1時57分播發釣魚島附近海域海洋環境預報,在晚上7時30分黃金時段「新聞聯播」後播發釣魚島及周邊海域天氣預報。氣象和海洋專家認為,這是中國宣布釣魚島領海基線後宣示主權的又一舉動,同時也是履行職責的表現。

    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釣魚島附近海域也是中國的傳統海疆,中國對此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

    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陳振林強調,發布釣魚島和附近海域天氣預報是履行部門職責。

    他說,中國氣象局從職責上講承擔著管理國家的陸地、江河湖泊及海上的氣象情報預報預警的責任。開展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氣象預報服務實際上在歷史上由來已久,因為這是我們的固有領土。中央氣象臺、上海及福建等海洋氣象臺一直以來都是把釣魚島的氣象服務作為職責範圍,為大陸及臺灣的漁民提供著氣象的預報預警服務。

    「在國際上,釣魚島及周邊海域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根據責任海域的劃分,賦予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開展預報、預警和海上船舶航行搜救服務的責任區,而且這項職責任務已經被列在世界氣象組織海洋氣象服務手冊中。」陳振林說。

    作為常態化預報的重要標誌,中國氣象局從9月11日開始,通過中央氣象臺把釣魚島的天氣預報納入到國內城市的預報,作為國內一個城市預報。「這樣的話,每天分4個時段,精細化發布。上午和下午,上半夜和下半夜,每6個小時一報。」陳振林說。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副主任於福江同樣表示,這是中國在管轄海域內履職所必須。「今年6月1日,國務院頒布了《海洋觀測預報管理條例》。這個條例講得非常清楚,只要是我們國家的管轄海域,都要開展海洋的觀測預報。」他說。

    他表示,釣魚島和周邊海域也是我國一個傳統漁場,有很多漁民在此進行生產活動。發布海洋環境預報,也是為保障漁民的生產安全。此外,我國商船進行的商業運輸等活動,我國有關部門對釣魚島附近的巡航活動,也可以得到及時的海洋環境預報服務。

    為保證準確、及時的發布,兩個部門在技術上都有了完備的方案。

    陳振林介紹,從觀測角度講,中國氣象局現在有7顆衛星(風雲氣象衛星)在天上運行,通過這7顆衛星,可以獲得釣魚島海域每15分鐘的精確氣象衛星雲圖,這種技術在世界上都是領先的。「根據衛星監測的情況,又能反演這個地方的氣溫、降雨量、海霧及海上大風等實況,這絕對是能夠滿足預報服務需求的。」他說。

    據他介紹,臺灣及中國大陸的一些氣象觀測站,也都能夠把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天氣實況資料及時收集到。另外還有指明海域航行的船舶,這些船舶也在做觀測工作。

    他說,從「預測」角度說,中國氣象局擁有全球的精細化的數值預報模式,包括相關省份的海洋氣象臺都有更加精細化的區域預報模式,結合預報員對觀測資料和天氣形勢的分析,就能夠做出從6小時一直延續到未來7天的精細化預報。

    國家海洋局主要依靠海洋衛星進行觀測。於福江介紹說,我國目前有海洋水測衛星,可以觀測到海水的溫度等要素。去年發射的海洋二號衛星,可以觀測到海域的海面風場、海浪。同時,海洋局還設有海面浮標作為輔助觀測手段。

    「有了這些觀察數據,通過大型計算機進行數字預報和計算,再經專業人士通過統計預報的方法,我們就可以進行預報。」於福江說。

    完備的手段、及時的數據、順暢的發布,將保障我在釣魚島附近海域進行漁業、運輸等海上航行活動的安全,更好地維護我海洋權益。

相關焦點

  • 福建省氣象臺增加製作釣魚島精細化天氣預報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芳 通訊員張盈盈報導 9月11日,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播》後首次播出釣魚島天氣預報。福建省氣象臺增加對釣魚島站點預報的製作頻次,一天五次製作釣魚島的0-168小時城鎮天氣預報,內容包括溫度、降水、風向、風速等天氣要素,除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外,釣魚島天氣預報還通過中國氣象局網站、福建氣象網站、「知天氣」手機軟體及海峽之聲廣播電臺等渠道對社會公眾發布。  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與福建的關係尤為密切。
  • 左宗申:天氣預報中增加釣魚島 是向全世界宣示主權
    今年,維護海洋、海島權益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焦點,其中「釣魚島」等成為其中關鍵詞。——命名完成後應及時保衛釣魚島主權爭端是中日關係中存在的一大敏感問題。日本內閣綜合海洋政策本部3月2日公布了39個無人島名稱,其中包括釣魚島附屬島嶼。中國外交部對此回應稱,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中方堅決反對日方對釣魚島附屬島嶼命名。
  • 今天新聞聯播天氣預報視頻
    當前位置: 天氣網 > 天氣預報 > 中央天氣預報視頻 今天新聞聯播天氣預報視頻 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介紹 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於
  • 中國氣象局:我國天氣預報晴雨預報準確率達88%
    人民網北京7月15日電(丁亦鑫)15日上午,中國氣象局召開2020年汛期專題新聞發布會。中央氣象臺臺長王建捷表示,氣象預測預警對我國防災減災和公眾的知情權提供氣象保障和支持,我國天氣預報的晴雨預報準確率達到88%,2004年準確率接近80%。
  • 氣象局談預報黃巖島天氣 稱南海氣象服務由來已久
    中新網5月31日電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陳振林今日指出,海洋氣象服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由來已久,像南海,廣東氣象部門、海南氣象部門一直對南海海洋都提供預報服務,以指導海上的漁業生產、海上的交通運輸和其他方面的活動。    中國氣象局今日舉行5月新聞發布會。
  • 全球客觀天氣預報產品投入業務運行 覆蓋全球11621個城市
    中國氣象報記者谷星月報導近日,中國氣象局自主研發的全球客觀天氣預報產品(簡稱「全球預報產品」)投入業務化應用,可實時提供未來10天逐3小時全球10公裡網格預報、全球11621個城市精細化天氣預報以及當地時間的逐12小時天氣預報。
  • 天氣預報不準?上海預報精度將細化到社區
    中青在線訊(實習生 周文琦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燁捷)暴雨來襲,如何避免城市內澇?寒潮來臨,如何提前預警城市居民做好水管防凍工作?記者日前從上海市氣象局了解到,目前上海正在探索建設「精細化」氣象風險預警服務體系,天氣預報精度將細化到社區層面。    傳統的氣象預報,往往預報的是氣溫、氣壓、溼度,而上海氣象部門正嘗試朝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轉變。
  • 中國氣象局/廣東省區域數值天氣預報重點實驗室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劉濤 記者楊群娜報導 日前,中國氣象局/廣東省區域數值天氣預報重點實驗室2015年學術委員會會議在廣東省氣象局召開。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薛紀善、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中心研究員陳德輝、香港天文臺高級科學主任陳柏緯、中山大學林文實教授等委員參加會議。廣東省氣象局局長許永錁、副局長梁建茵出席會議。  會上,區域數值天氣預報重點實驗室匯報了年度工作進展及未來5年工作計劃。
  • 「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天氣預報專網正式上線
    本報北京1月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氣象局獲悉,由我國自主研發、覆蓋137個籤約國家(地區)的「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城市天氣預報服務專網於近日正式開通上線,公眾可登錄中國「一帶一路」官網、中國氣象局網,實時獲取目標城市未來5天天氣預報。
  • 中國氣象局與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雙邊會議舉行
    張淑婷 攝影中國氣象局與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雙邊會議現場郝靜 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郝靜 吳鵬 實習記者張淑婷報導 7月18日至19日,中國氣象局與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第二次雙邊會議在北京舉行。18日,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會見了率團出席會議的ECMWF主任弗洛倫斯·拉比耶,雙方就未來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主持雙邊會議。
  • 中國氣象局:中國天氣預報進步神速,目前準確率逼近90%!
    對於平常人的日常生活,除了衣食住行,對生活每時每刻都在產生影響的天氣,恐怕也是大家最為關心的焦點之一。查看天氣預報,了解天氣變化,是許多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天氣預報也影響著大家對於生活的計劃。最近,「氣象科技活動周」活動在全國範圍內展開,這次本次活動由中國氣象局、科技部等單位主辦,讓大家更近距離的了解這個「與老天爺鬥智鬥勇」的事業。當然,對於普通人來說,對於氣象部門最核心的要求莫過於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這也是氣象部門一直在追求的事情。這些年,隨著氣象衛星、氣象雷達和超級計算機等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也使得近代氣象預報準確率不斷提高。
  • 中國氣象局與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舉行雙邊會議 加強數值預報等五...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虞俊報導 2月14日至15日,中國氣象局與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第三屆雙邊會議在英國裡丁舉行。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率團出席會議,ECMWF主任弗洛倫斯·拉比耶女士率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出席並主持雙邊會議。
  • 央視天氣預報新版出爐 預報準確率全面提高(圖)
    -時效延至「大後天」、  -顯示時間延長四倍  -主持人還是老面孔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後的天氣預報將全面改版,記者昨天從國家氣象局獲悉,新的預報方式已經出爐,節目將在近日正式改版。  城市預報三日天氣  國家氣象局影視宣傳中心專門負責此次天氣預報的改版。記者昨天採訪了中心主任秦祥士教授,秦主任介紹說,根據國務院領導增加天氣預報頻次、延長預報時效、改進預報內容的指示,國家氣象局近期決定,對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進行改版。  城市天氣預報是此次改版最重要的內容。
  • 貴州省氣象局發布天氣預報app評估報告: 本地預報準確性優勢明顯
    人民網貴陽7月28日電(紀緣圓) 繼今年4月份第一輪評估之後,日前,貴州省氣象局對新浪天氣、墨跡天氣、天氣通等11家媒體和應用軟體刊播天氣預報進行了第二輪質量評估。評估結果顯示,本地預報準確性優勢明顯。
  • 中國氣象局與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首次雙邊會議舉行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虞俊報導 4月23日至24日,中國氣象局與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首次雙邊會議在英國裡丁舉行。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率團出席會議,ECMWF主任Alan Thorpe率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出席並主持雙邊會議。
  • 除天氣預報 長株潭將有空氣品質預報
    明年下半年起,長株潭空氣品質可提前24小時預報。圖/記者楊旭   紅網長沙12月24日訊(滾動新聞記者 譚旭燕 範典)明年下半年開始,長株潭三市的空氣品質可以像天氣預報一樣,實現提前24小時預警預報。12月23日,省環保廳和省氣象局聯合籤訂《關於開展重汙染天氣監測預警預報工作的合作協議》。
  • 中國氣象局:將開展全國臭氧氣象預報,為環保等部門提供支撐
    中國氣象局:將開展全國臭氧氣象預報,為環保等部門提供支撐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2018-01-16 16:07 來源:澎湃新聞
  • 天氣預報背後的高科技
    「過去,颱風預報全憑主觀判斷;現在,我們採用客觀預報方法,依靠數值天氣預報,形成與國際接軌的颱風強度分析流程。」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許映龍介紹,尤其是在多集合預報模式系統的集成訂正技術建立後,我國能夠獲取最新實況定位,並在颱風路徑集合預報中優選出一定數量的樣本。這種通過分析評估少數樣本的「平均成績」得出的預報,自然要比單純的集合預報效果更佳。
  • 中國氣象局與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舉行雙邊會議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虞俊報導 2月14日至15日,中國氣象局與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第三屆雙邊會議在英國裡丁舉行。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率團出席會議,ECMWF主任弗洛倫斯·拉比耶女士率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出席並主持雙邊會議。雙方介紹了各自在數值天氣預報研究和業務等方面的發展戰略和最新進展,回顧了上一次雙邊會議以來各個合作項目的進展情況,並在數值天氣預報、次季節到季節氣候預測、衛星資料質量控制同化和應用、高性能計算、青藏高原數值預報和資料應用關鍵技術等五個方面確定了未來兩年的互利合作計劃。
  • 央視天氣預報「地圖」漏標巢湖?
    在觀看中央電視臺的《聯播天氣預報》時,合肥市民方女士突然發現節目中出現的地圖並未標註巢湖,藍色鳥巢形狀的巢湖被一片陸地取代。與此同時,五大淡水湖中其他湖泊均有相關水域標註。早在5個月之前,來自巢湖的周先生就對此事提出異議,並較真地致函中國氣象局求說法,此事在網絡上引發廣泛關注。中國氣象局隨後也做出回覆:《聯播天氣預報》中所使用的地圖已通過國家測繪局審核,疊加過多地貌恐會影響天氣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