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天氣預報新版出爐 預報準確率全面提高(圖)

2020-12-03 搜狐網

  -時效延至「大後天」、

  -顯示時間延長四倍

  -主持人還是老面孔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後的天氣預報將全面改版,記者昨天從國家氣象局獲悉,新的預報方式已經出爐,節目將在近日正式改版。

  城市預報三日天氣

  國家氣象局影視宣傳中心專門負責此次天氣預報的改版。記者昨天採訪了中心主任秦祥士教授,秦主任介紹說,根據國務院領導增加天氣預報頻次、延長預報時效、改進預報內容的指示,國家氣象局近期決定,對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進行改版。

  城市天氣預報是此次改版最重要的內容。秦主任告訴記者,以往觀眾在當晚只能看到第二天的天氣預報,改版後能看到每個省會城市和直轄市未來三天的晴雨、氣溫等具體內容。「

  目前預報的省會城市和直轄市共有34個,現在的節目,34個城市按照行政區劃分成6個區域顯示預報,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南、西南。改版後,將自西向東把全國分成9個區,每個區4座城市進行預報。這樣就會有兩個城市將重複出現一次。」

  那每座城市未來三天的預報怎麼顯示呢?秦主任說:「目前有兩套方案,比較好的一套是在每個大區域屏幕右側的大圖標下將4座城市『後天』和『大後天』的預報用小圖分別顯示出來,小圖一直不變,這樣一個區域內每個城市未來三天的預報在屏幕上都會一直顯示,4座城市共顯示12秒,觀眾獲得每個城市的天氣信息的時間就延長了4倍,不會沒看完就一閃而過了。」

  重大警報提前發布秦祥士主任介紹說,新的天氣預報前20秒是包括沙塵暴、寒潮、颱風、暴雨等近期重大天氣情況的介紹。它們途經我國的路線、地區和此種天氣狀況對當地的影響都會告知觀眾。必要時還將發布一些災害性天氣的預警。就拿現在社會普遍關心的沙塵暴來說,它的預警就包括消息、預報、警報、緊急警報這4個級別。我們會將國家氣象局對災害、重大和轉折性的天氣發布的預警最快報知給觀眾。而其次的1分鐘為全國天氣形勢預報,主要是冷空氣影響區域和全國的雨區、大風區等天氣趨勢的直觀圖示。使用的是中央氣象臺提供的衛星雲圖和一些天氣形勢圖表。「以往的形勢預報,只有未來48小時全國範圍的天氣情況,而改版後觀眾可以了解到72小時內的天氣形勢,比原先增加了一天。」秦主任說。

  預報準確率全面提高

  延長了預報時效,也同時要求預報的準確率。據悉,目前國家氣象局計算天氣數值使用的是每秒3840億次的「神威」計算機,並且還將在今年裝備運算速度更高的進口巨型計算機,加強數值預報;在全國增加都卜勒天氣雷達,在高山和孤島設立自動氣象站,提供更精確的天氣數據;國家氣象局還聯合有關部門正在研製新一代「風雲三號」氣象衛星,以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延長預報時效。

  秦主任介紹說,目前新的預報節目已經設計完成,4分鐘的節目時間沒有變化,原先的主持人也不會變,正式的改版也將在近日正式實行。中央電視臺其他時段的天氣預報,也將根據觀眾的要求確定它們的變化。

  信報記者馬力

  背景連結1:天氣預報三次變臉

  從1981年正式推出,央視1套19點30分的天氣預報已經走過了23年的歷史了。據悉,在此期間,它共做過三次大的改動。1986年,天氣預報增加了衛星雲圖和全國的形勢預報;1990年,將原先的未來24小時預報延長到48小時預報;1993年,首次推出了主持人解說預報。此次改版是第四次大的改動。

  前天,國家氣象局邀請了幾十名熱心觀眾觀看新改版的天氣預報,包括了退休幹部、下崗工人、知識分子和外國駐華使節等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對新節目都表示認同和稱讚。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改善的意見。

  背景連結2:天氣預報收視最高

  由中國科學院系統研究所、國家統計局農村調查總隊、央視市場調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2002年全國電視觀眾抽樣調查」顯示,天氣預報排在各種電視節目收視率排行榜的榜首。

  調查顯示,截至2002年9月,我國4歲以上電視觀眾的總數為11.15億人,佔4歲以上全國人口的93.9%。電視依然是與受眾關係最為密切的大眾傳播媒介。觀眾們收看最多的電視節目類型依次是:天氣預報、國內新聞、電視劇、國際新聞、電影、大型直播類節目、綜合文藝類節目、新聞評論類節目、法制類節目、歌舞音樂類節目。

相關焦點

  • 天氣預報準確率不斷提高 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展
    天氣預報準確率不斷提高,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展風雲變幻盡在掌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郭靜原青藏高原最大水汽通道觀測網絡基本形成。圖為科研人員在自動氣象站讀取雅魯藏布大峽谷的降水數據。本報記者 郭靜原攝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最全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和先進的氣象信息系統,建成了無縫隙智能化的氣象預報預測系統,還將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提高氣象服務保障能力,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受偏南暖溼氣流和冷空氣的共同影響,12月15日,本市將有大雪、道路結冰和大霧天氣。
  • 記者探天氣預報出爐過程 每天數據相當於八部電影
    帶著市民的疑問,記者走訪市氣象臺氣象預報中心,探秘天氣預報出爐過程。  上百幅天氣圖+10G的氣象數據包  預報員每天需看海量信息  武漢市氣象臺預報員的一天,從早晨8時參加中央氣象臺組織的全國天氣會商開始。會商中,專家會分析各地最新的天氣形勢,提出預報意見。
  • 加強資料分析和用好數值預報產品是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的有效途徑
    加強資料分析和用好數值預報產品是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的有效途徑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08-11-04 但也有不足之處,如同一時次的預報用不同的數值預報方法結論會不一樣,預報時效越長偏差越大,中、小尺度天氣系統預報能力較弱,預報局地天氣、地方性天氣就更差一些。  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預報員做天氣預報主要依靠天氣圖分析,加上預報員的預報經驗。
  • 四問天氣預報準確率(系列報導)
    每個環節都存在某些不確定性,每一次預報結果不可能都與實際一致,始終存在誤報、漏報的情況。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現在仍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本報從今日起,從多方面探尋制約天氣預報準確率提升的關鍵性因素。  ① 突破技術瓶頸有多難?
  • 氣象工作者:天氣預報這樣出爐
    現如今的天氣預報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有時候天氣預報已經準到「說什麼時候颳風就什麼時候刮、說什麼時候下雨就什麼時候下」,可有時候也會遇上說好的雨雪天氣遲遲不來、說好的晴天「說變臉就變臉」? 記者對河北省氣象臺、邢臺氣象局進行了採訪,讓我們了解一下,天氣預報是怎麼出爐的。
  • 天氣預報準確率能到80%?真的!
    大家都習慣了天氣預報帶來的便捷服務,但是否知道目前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多高?它的「前世今生」怎樣?未來的天氣預報會如何發展?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給大家作出了解答。預報準確率可達80%曾慶存介紹,目前的3天預報,在全球範圍可達70%至80%的準確度,如果是一定區域,比如我國華南地區的3天預報,準確度能高於80%。同時,國際上天氣預報的有效性已從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
  • 新版中國天氣網亮相 天氣預報時效達15天
    新版網站將天氣預報時效從原來的7天延長至15天,並增加了未來三天逐3小時預報、景點天氣預報、空氣品質實況等信息。   據悉,中國天氣網由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運行維護。自2008年7月28日正式上線運行以來,經過六年的發展,中國天氣網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 天氣預報準確率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
    中央氣象臺強天氣預報中心副主任藍渝說,就暴雨而言,它是不同時間尺度、不同空間尺度影響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不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範圍內,對與暴雨有關的各方麵條件和資料進行全面和綜合分析,很難得出正確的預報結論。他以常規高空觀測系統為例,目前該系統所提供的有關暴雨的觀測資料和信息主要是針對天氣尺度的,而對直接造成暴雨的中小尺度觀測並不充分,甚至十分缺乏。
  • 中國氣象局:我國天氣預報晴雨預報準確率達88%
    中央氣象臺臺長王建捷表示,氣象預測預警對我國防災減災和公眾的知情權提供氣象保障和支持,我國天氣預報的晴雨預報準確率達到88%,2004年準確率接近80%。「數值預報是核心技術,要提高預報的精準度,要努力發展核心技術,這是關鍵。」
  • 氣象局長:2020年24小時天氣預報準確率提高到90%
    「幾十年不遇」甚至「百年不遇」的天氣動輒出現  記者: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等災害防禦能力。作為十八大代表,您學習、討論這個報告時有什麼體會?  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災害發生的頻率增加、強度增強,氣象災害的突發性、反常性和不可預見性日益突出,「幾十年不遇」甚至「百年不遇」的天氣動輒出現。最近幾年流域性特大洪澇、城市內澇、區域性嚴重乾旱、高溫熱浪、極端低溫、特大雪災和冰凍等災害頻繁發生,集中暴露了我國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基礎設施和機制體制的薄弱環節,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 我國天氣預報準確率在80%以上 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我國天氣預報準確率在但氣象專家今天告訴記者,中國的天氣預報尤其是晴雨預報準確率在80%以上,已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了。  配合全國科技活動周活動,中國氣象局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的氣象科學知識宣傳普及活動,並開放了氣象臺站供公眾參觀學習。參加義務諮詢的氣象專家今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氣象預報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 暴雨預報的準確率究竟有多高?
    每到汛期,更是暴雨肆虐的時段,全國多地看海、受災的新聞此起彼伏,暴雨強度大、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局地暴雨天氣出現時,多伴隨雷電和狂風,這些都成了我國暴雨的特色。因此收聽收看天氣預報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項事情,暴雨預報準確率有多高?每次暴雨過程都能分毫不差的預報預測出來嗎?暴雨預報的出爐暴雨通常是由中尺度天氣系統造成的。
  • 太谷:輕小型天氣雷達試運行提高預報準確率
    輕小型全固態X波段都卜勒天氣雷達投入業務試運行梁星星 攝影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梁星星報導 近日,山西省太谷縣完成輕小型全固態X波段都卜勒天氣雷達安裝調試成功,並投入業務試運行。  太谷縣以紅棗、設施蔬菜、水果、苗木、花卉和規模養殖五大產業聞名全國。但每年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強對流、冰雹、乾旱等氣象災害。
  • 什麼是天氣預報?天氣預報有哪幾種?
    什麼是天氣預報?天氣預報有哪幾種? 來源:東方天氣網 發布時間:2018-11-08 17:00:23 天氣預報就是對未來時期內天氣變化的預先估計和預告。「天有不測風雲」,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天氣預報的難度。
  • 天氣預報怎樣做出來?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如何?人民日報解讀
    暴雨預報預警是防汛減災的「消息樹」「發令槍」。天氣預報是怎樣做出來的,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怎麼樣,怎樣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最近,記者採訪了多名預測天氣發展變化、預判暴雨落區的天氣預報員們。每一次預報都是一個糾結的過程。」 「我們看到的天氣預報,從觀測,到數據處理,到預報結果出來,是一個系統工程。和1998年時相比,現在各種條件都有巨大的進步,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預報員都同樣承擔著很大的壓力。」馬學款說,「預報準確率、精細化水平顯著提高,但對預報的需求也更高了,我們要全力以赴跟上需求的變化。」
  • 天氣預報是怎麼「算」出來的?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如今天氣和氣候數值預報的準確度也越來越高,為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的氣象參考依據。請關注——天氣預報是怎麼「算」出來的? 今年3月23日是第五十六個世界氣象日,氣象日的主題是「直面更熱、更旱、更澇的未來」。
  • 天氣預報是世界難題
    目前,美國對龍捲風平均提前13分鐘發出預警,如果能夠提前20分鐘預報,便是很難得的。若想達到提前24小時發出龍捲風預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世界各地由於氣候條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種種差異,天氣預報的難易程度是不同的。「我國屬於季風氣候地區,冬季、夏季季節明顯,出現極端性天氣的可能性大。
  • 風雲四號衛星可監測霧霾 將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
    衛星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顯著提升我國靜止軌道衛星研製和空間觀測應用能力。  風雲四號靜止氣象衛星高時空解析度成像資料、閃電監測資料、大氣三維溫溼度探測資料和空間天氣監測資料將在天氣監測與預報、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監測、航空和空間天氣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提高短期臨近天氣預報的精度  據張志清介紹,目前氣象監測手段有地面探空站、雷達、空中觀測,以及衛星監測等。
  • 為什麼長期天氣預報準確率不高?
    所以對長期天氣過程是難以做出準確預報的。        如果注意天氣預報時效的話,我們會發現通常聽到的大多是12小時預報和24小時預報。除此之外,還會聽到48小時預報和72小時預報,但很少聽到更長時效的天氣預報。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氣象臺也製作中期和長期天氣預報。
  • 中國氣象局:中國天氣預報進步神速,目前準確率逼近90%!
    對於平常人的日常生活,除了衣食住行,對生活每時每刻都在產生影響的天氣,恐怕也是大家最為關心的焦點之一。查看天氣預報,了解天氣變化,是許多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天氣預報也影響著大家對於生活的計劃。當然,對於普通人來說,對於氣象部門最核心的要求莫過於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這也是氣象部門一直在追求的事情。這些年,隨著氣象衛星、氣象雷達和超級計算機等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也使得近代氣象預報準確率不斷提高。在廣東科學中心主會場,中國氣象局表示,目前,我國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平均為87.2%,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預報準確率分別為80.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