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15日電(丁亦鑫)15日上午,中國氣象局召開2020年汛期專題新聞發布會。中央氣象臺臺長王建捷表示,氣象預測預警對我國防災減災和公眾的知情權提供氣象保障和支持,我國天氣預報的晴雨預報準確率達到88%,2004年準確率接近80%。
「數值預報是核心技術,要提高預報的精準度,要努力發展核心技術,這是關鍵。」準確度方面,在數值預報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一是已經建成了自主研發的完整數值預報體系,包括確定性預報和集合預報,集合預報是可以預報天氣發展的不確定性。
另外,從精細度上分析,1998年全球模式解析度是110公裡,覆蓋中國區域的區域模式解析度為50公裡。現在的全球模式解析度是25公裡,在中國區域解析度精細到3公裡,這樣的核心技術對預報的精細度和精準度起著很好的支撐作用。
叫做TS評分,在98、99年時評分為零點零幾,現在已經達到0.2,指數有著成倍的增加。」
及時度方面,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王志華指出,將預報預警信息傳遞到老百姓手裡,特別是受災害影響比較大的公眾手裡,這一直是各級政府主導推進的工作。氣象部門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盡最大努力做出的儘量精準的預報以後,希望能夠第一時間傳遞到老百姓的手裡。
「1998年主要是以電視和廣播傳播為主,當時老百姓主要通過電視渠道收看天氣預報。而現在新媒體日益發展,我們通過電視、電臺、手機、網站、熱線電話和微博、微信等多種渠道,把氣象服務信息傳達給社會公眾,獲取信息更加便捷,表述方式更容易理解,氣象科普宣傳也更加形象,更加通俗一些。」王志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