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將開展全國臭氧氣象預報,為環保等部門提供支撐

2021-01-13 澎湃新聞
中國氣象局:將開展全國臭氧氣象預報,為環保等部門提供支撐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2018-01-16 16:07 來源:澎湃新聞

1月16日,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在「2018年全國氣象局長會議」上說,中國氣象局將發揮氣象優勢,做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氣象服務,加強重汙染天氣應對服務,提高大氣汙染氣候預測能力。

「2018年,將發展大氣汙染治理氣象評估業務,開展全國臭氧氣象預報。」 劉雅鳴說。

對公眾而言,臭氧氣象預報是一個新名詞,中國氣象局為何要將這項工作納入今年的工作重點?

16日上午,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主任張恆德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說,臭氧汙染防治是大氣汙染防治的一項重要內容,「『大氣十條』實施五年來,細顆粒物(PM2.5)下降明顯,但臭氧(O₃)汙染出現小幅度上升。」

張恆德說,上海、廣東等省份的氣象部門已連續多年與環保部門開展臭氧預報,中央氣象臺此前一直在進行臭氧氣象條件預報業務支撐工作,但沒有對外發布臭氧氣象預報預警。2018年,中國氣象局將在前期對產生臭氧的氣象條件進行精密研究的基礎上,進行臭氧氣象預報發布。

「我們將側重於對產生臭氧的氣象條件向公眾進行預報,另外這項工作最主要是提供給環保等決策部門,我們前期從技術上對產生臭氧的氣象條件進行了精密研究,設計了一些預報的方法,效果還是不錯的。」張恆德說。

2013年,國務院發布的《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下稱「大氣十條」)提出,加強霾、臭氧的形成機理、來源解析、遷移規律和監測預警等研究,為汙染治理提供科學支撐。

隨著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深入推進,未來幾年,臭氧也會提到一個治理的重要位置。

「環保部門對臭氧及其前體物揮發性有機汙染物(VOCs)、氮氧化物(NOx)進行了監測,包括汙染物排放源清單中,也會有相關數據,這些數據會作為我們技術研發的基礎,同時我們還會研究這些數據與臭氧監測數據、氣象數據之間的關係,進而研發臭氧氣象條件預報技術,做成預報產品,再通過人工訂正後,對外預報。」張恆德說。

據張恆德介紹,臭氧分為近地面臭氧和平流層高層臭氧,我們通常所說的臭氧汙染主要是指近地面的臭氧汙染,對人體有一定傷害。

揮發性有機汙染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汙染物,在強烈的陽光紫外線照射下, 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O₃)、過氧乙醯硝酸酯(PAN)等二次汙染物。

作為一種二次汙染性氣體,臭氧具有極強的氧化性,吸入人體後會加速器官的老化,影響身體健康。同時,過高濃度的臭氧還將破壞植物生長,影響生態環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焦點

請回答,中央氣象臺! 有什麼天氣問題都砸過來吧!

中央氣象臺 2017-02-22 288 進行中...

關鍵詞 >> 臭氧 氣象預報 汙染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浙江省氣象局對口幫扶海西氣象部門工作實錄
    自2017年以來,按照中國氣象局東西部對口支援藏區氣象工作統一部署,確定浙江省氣象局對口幫扶位於青海省柴達木盆地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氣象局和格爾木市氣象局及其所轄的13個國家基層氣象局(站)。
  • 彰顯錢江情懷 匯集氣象大愛——浙江省氣象局對口幫扶海西氣象部門...
    一次次精心輔導、一幕幕悉心幫助、一回回愛心奉獻,將錢江大地的先進技術和東部沿海地區的發展理念全神貫注地注入到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的氣象事業,凝聚著千裡之外的「浙江力量」,促進海西州氣象事業不斷發展。傾心幫助,夯實基礎奮力提升現代氣象業務能力2018年,浙江省氣象局加強與海西州氣象局基礎觀測業務方面的研究,在德令哈國家基本氣象站部署視頻識別天氣現象設備,圓滿完成設備試驗工作,為全面提升氣象觀測自動化能力和開拓社會化氣象觀測提供了基礎支撐。
  •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
    準確及時的預報預警為我國防臺減災做出了重要貢獻,取得了很好的經濟社會效益,也獲得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該中心近年來多次獲得中國氣象局「重大氣象服務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並湧現出了一批業務骨幹和全國知名的颱風首席預員。
  • 中國氣象局將釣魚島天氣預報納入國內城市預報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 中國氣象局發言人11日表示,自9月11日起,中央氣象臺把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天氣預報納入到國內城市預報中。    發言人表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氣象局承擔著管理全國陸地、江河湖泊及海上氣象情報預報警報等責任,氣象部門開展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氣象服務在歷史上由來已久。
  • 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環境氣象業務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
    開展突發核輻射、有毒有害氣體洩漏的大氣擴散氣象應急和人類健康氣象等環境氣象業務,更好地發揮氣象部門為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保障支撐的作用。(二)發展現狀近年來,借鑑國外先進經驗,我國一些大中城市積極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環境氣象服務,環境氣象業務不斷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業務規模,社會經濟效益明顯。
  • 各地氣象部門積極開展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
    編者按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天氣、氣候和水,為未來增添動力」,中國氣象局及全國各省氣象部門圍繞這一主題積極開展了參觀同時,與會者對近年來青海氣象部門積極改進服務方式,主動及時提供便捷高效的氣象預報給予高度評價,並就進一步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加強氣象科普宣傳、提高氣象工作服務廣豐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大局水平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 中國氣象局: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在第60個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中國氣象局於3月18日印發《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簡稱《通知》),宣布從4月1日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 國家測繪局中國氣象局啟動地理氣象信息共建共享
    根據協議,中國氣象局與國家測繪局將按照「相互支持、優勢互補、避免重複、實現雙贏」的原則,聯合開發氣象專題的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並建立國家基礎地理信息資源的持續維護、更新機制。同時,中國氣象局支持國家測繪局開展國家重大基礎測繪項目,將為西部測圖、海島礁測繪、基礎航空攝影等提供氣象預報保障服務。
  • ——河北氣象部門開展海洋氣象服務紀實
    近年來,河北省氣象部門依託唐山、秦皇島、滄州三個沿海城市,不斷加強海洋監測網和海洋氣象業務系統建設,利用智能網格預報「一張網」,實現面向港口、養殖、旅遊、生態等多種海洋氣象精細化專業產品的發布,助力河北沿海經濟快速高質量發展。
  • 中國氣象局提升業務能力 服務大氣環境治理
    長三角環境氣象預報預警中心(以下簡稱長三角環境氣象中心)憑藉技術優勢,主動發布中長期空氣品質預報,積極為江蘇、浙江兩省氣象、環保部門提供精細化預報技術和產品支持。目前,兩部門已實現6種汙染物監測數據實時資料與歷史資料的共享;聯合開展的重汙染天氣預警,在2014年APEC峰會、今年「9·3」閱兵等重大活動中,為省委、省政府提供了決策支撐。  未來,省氣象局將進一步明確定位,繼續加強部門合作,為精準治霾貢獻力量。
  • 中國氣象局部署全國天氣會商改進工作
    中國氣象局部署全國天氣會商改進工作突出精細特色 強化風險分析近日,中國氣象局印發關於進一步改進全國天氣會商工作的通知,貫徹落實全國汛期氣象服務再動員再部署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強化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做好汛期氣象服務,切實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 颱風監測與預報-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長期以來,風雲衛星為颱風的監測預報提供了重要支撐。靜止氣象衛星重點在於颱風的實時定位定強,並監測颱風登陸的時間地點和造成的風雨影響。極軌氣象衛星具有大氣三維探測能力,可以揭示颱風內部熱力和雲雨結構,為颱風路徑和強度預報提供依據。
  • 衛星天眼追蹤+現場監測預報!氣象部門全方位做好涼山森林火災滅火...
    當地有關部門透露,該起突發山火已造成19名地方撲火人員犧牲當前,滅火工作正有序展開風雲四號氣象衛星也在持續對四川省涼山州木裡、西昌的火情進行監測為救援提供決策支撐FY-4A靜止氣象衛星四川省涼山州木裡、
  • 中國氣象局關於發展現代氣象業務的意見
    現代氣象業務體系主要由公共氣象服務業務、氣象預報預測業務和綜合氣象觀測業務構成,各業務間相互銜接、相互支撐。由國家需求引領公共氣象服務業務發展,並通過公共氣象服務業務發展需要引領氣象預報預測業務和綜合氣象觀測業務發展,科技、人才、裝備保障和信息為其提供支撐。
  • 升級氣象服務模式 為港城高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鄭州:晴,0~9℃;西安:晴到多雲,0~6℃……」去年12月26日,在連雲港新聞綜合頻道,「一帶一路」主要節點城市天氣預報正式上線,包括鄭州、西安、蘭州、西寧、烏魯木齊、霍爾果斯、阿斯塔納、阿拉木圖、阿姆斯特丹、釜山、橫濱、新加坡等國內外12個城市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這也是連雲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標杆和示範項目氣象服務保障工程建設內容之一。
  • 中國氣象局簡介-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一、部門簡介  中國氣象局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它的前身是中央軍委氣象局,成立於1949年12月。1994年由國務院直屬機構改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後,經國務院授權,承擔全國氣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職能,負責全國氣象工作的組織管理。
  • 廣東在全國率先開展智能網格天氣預報 降雨預報「分鐘級」 災害...
    近日,中國氣象局「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主題採訪廣東站啟動,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廣東智能網格預報水平穩步提升,公眾可以通過「繽紛微天氣」微信小程序等渠道,查詢省內任意點任意時刻的精準預報。這正是廣東在全國率先開展智能網格天氣預報的應用成果。
  • 輝煌十一五系列訪談之九:夯實基石,為氣象事業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比如,風雲三號衛星實現了全球觀測;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可以提供半個小時一次的高頻次觀測資料,加密觀測更是可以提供15分鐘一次的觀測資料,這是天氣分析特別是短時預報和臨近天氣預報的重要依據;風雲三號極軌氣象衛星資料最高空間解析度可以達到250米,這為生態與環境遙感,旱澇、積雪和森林與草原火災等自然災害的動態監測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 氣象部門提前「應汛」正當時
    在氣象部門,「未雨綢繆」既有字面意思,也有更深的含義。尤其近年來全國各地氣象災害的極端性、突發性、不可預見性更加明顯,進入汛期,面對複雜天氣氣候形勢,預報服務工作面臨的風險更高、挑戰更大。加上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汛期之前的早部署、早準備、早檢查、早落實變得更加重要。3月12日,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氣象局業務部門組織開展汛前設備巡查巡檢及業務自查工作。
  • 第二屆全國氣象行業天氣預報技能競賽閉幕
    劉曉林 攝    中國氣象報記者郭起豪報導  1月15日,第二屆全國氣象行業天氣預報職業技能競賽圓滿結束。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王守榮、中華全國總工會經濟技術部部長常毅民在競賽閉幕式上致辭,並為獲獎選手和代表隊頒獎。國家氣象中心馬學款獲個人全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