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儘管我國北方依然有冷空氣活動,隨著水汽豐富的夏季風推進,南方降雨頻繁,多雨時節已在路上。
在氣象部門,「未雨綢繆」既有字面意思,也有更深的含義。尤其近年來全國各地氣象災害的極端性、突發性、不可預見性更加明顯,進入汛期,面對複雜天氣氣候形勢,預報服務工作面臨的風險更高、挑戰更大。加上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汛期之前的早部署、早準備、早檢查、早落實變得更加重要。
3月12日,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氣象局業務部門組織開展汛前設備巡查巡檢及業務自查工作。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田浩宇 羅桑頓珠報導
3月11日,安徽省黃山市氣象局防雷安全技術人員趕在雷雨季節來臨前完成重點建築物——文峰橋防雷安全檢測工作,確保遊客和行車防雷安全。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劉麗琴 翟盛報導
繃緊:知行合一
今年,中國氣象局備汛工作啟動得格外早:2月26日,發出一份紮實做好2020年汛期氣象服務準備工作的通知;3月13日,召開2020年全國汛期氣象服務準備暨春季氣象服務工作部署視頻會議,對汛期氣象服務準備工作和春季氣象服務進行再動員、再部署。
氣象工作關係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關鍵階段,容不得半點閃失和差錯。全國氣象工作者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時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謹慎、見葉知秋的敏銳,積極主動擔當作為——這是審時度勢後的判斷,也是所有氣象工作者的共識和行動。
3月10日至12日,江西省崇仁縣氣象局組織技術人員對全縣20套區域自動站進行汛前維護校準。技術人員主要對自動站通信模塊和採集器進行傳輸檢測;對雨量傳感器進行清理校準;對太陽能供電系統及蓄電池進行電壓測試等,確保自動站汛期正常運行、保障氣象資料準確及時傳輸。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呂麗華報導
2月26日,國家氣象中心全面啟動汛期檢查工作,已初步完成自查和問題梳理,下一步將制定詳細的整改方案並具體落實。強化技術支撐,成為該中心備戰汛期預報服務的重點:加快關鍵技術業務化應用,為預報員提供覆蓋全國的3公裡解析度3小時循環數值預報和智能網格預報等新產品支持;強化現代化成果的應用培訓;通過視頻系統,有計劃、有步驟牽頭組織召開華南前汛期及強對流、暴雨、颱風、梅汛期等預報技術交流會。
對國家氣候中心而言,汛期旱澇氣候趨勢特別是大江大河是否會出現流域性洪澇問題,是關注的重中之重。年初,著重於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實,該中心預測班組就開始準備,不僅開展多輪內部討論,還與中科院大氣所、南京大學等科研機構視頻連線研討,與水利部開展會商。
在上海這座超大城市,暴雨、颱風、高溫等天氣年年不同,備汛工作也需要做得更為精細。今年汛期,該局將持續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氣象「先知系統」2.0升級工作,包括重點強化健康氣象、網格化管理、交通和建築工地4個場景的氣象服務技術、產品和機制;推進與預警發布系統對接,智能推送基於影響的融入式氣象服務產品和點對點的氣象災害風險預警信息,實現精準發布,提升災害監測數據回溯分析和災害風險早期識別能力;圍繞滿足「1+16」的各級城市運行管理系統、城市運行管理相關部門專業系統和基層應急管理單元的需求,提供多源氣象服務數據接口,建設氣象智能插件1.0,融入「一網統管」系統等。
謹慎:如履薄冰
3月15日,湖北疫情防控繼續向積極方向發展。
在最艱難的時候,湖北省氣象局第一時間成立領導小組和4個工作組,啟動應急響應,提出疫情防控氣象保障服務工作方案,並根據疫情防控階段性特徵,及時召開黨組會、專題會、視頻會調整跟進工作安排。這樣不僅保證疫情防控和業務運轉平穩有序,還能及時針對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及32個方艙醫院開展預報服務等。
但要繼續守住疫情防控紅線,同時面對持續的暖溼氣候,可能出現的倒春寒、階段性低溫陰雨及短時強降雨、雷電、大風等強對流天氣等,湖北氣象工作者需更加謹慎。湖北省氣象局將以災害性天氣過程為線索,開展影響預報和災害風險預警,深化預警聯動和災害聯防機制,建立氣象災害防禦重點單位制度,防範氣象災害重大風險。
3月10日,湖北省隨州市氣象局派出技術人員到齊星三陽光伏電場開展防雷檢測,檢測涉及95組光伏矩陣、95臺箱變和189臺逆變,共計4萬餘個檢測點,助力新能源企業復工復產。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車俊志報導
13日當天,廣東省氣象局在中國氣象局視頻會後立即在全省開展動員,更提出汛期氣象服務自查工作要做到「慎獨」。所謂「慎獨」,就是自己查找問題,自己整改落實,不斷夯實各項準備工作。廣東氣象部門各級業務主管單位也將通過微信、視頻等在線方式,加強對下屬單位隱患排查工作的領導和監督;紀檢監察部門加強巡查和抽查,尤其是關鍵時刻在崗和領導帶班制度執行情況。
實際上,在雨帶推進的路線上,華南的連綿降雨來得早一些,廣東的防汛工作也必然要早起步。從2月14日起,廣東各級氣象部門就進入了汛期工作狀態。2月以來,省氣象局召開了汛期服務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與應急、水利等部門開展年景會商,更新預警信息接收單位及應急責任人,印發決策服務方案,組織汛期氣象服務及安全生產大檢查,開展汛期服務「八個檢視」……
近期,廣東揭陽市氣象部門在做好自身防護前提下,組織技術人員做好汛前區域自動氣象站的全面檢查工作,重點對自動站採集器、傳感器、通訊模塊等運行情況進行檢查,對雨量器進行標校和維護,對觀測站周圍的雜草、障礙物進行清理,針對巡檢過程發現的問題進行立查立改,確保自動氣象站穩定運行。方丹偉、吳羽翔報導
疫情防控下的備汛舉措不能照搬往年,需要根據自身情況拿出非常之舉。為進一步推進疫情防控和汛期業務檢查,福建省氣象局黨組計劃抽調精幹力量組成疫情防控支援和汛前業務檢查4個工作組下沉基層一線,指導推進疫情防控和汛期氣象服務各項準備工作,檢查疫情防控、防禦措施,各項規章制度是否健全,汛期值守、應急預案和領導帶班是否到位等,並安排市氣象局分管領導參與檢查,以促進各地市業務服務交流學習。考慮到人員聚集可能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還將重點調整為開展網絡業務平臺檢查與實地檢查相結合。
蓄勢:箭在弦上
春日,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綠色正在「延伸」。
與綠色一同「出發」的,還有全國各地的氣象工作者:提前開展汛前應急演練,多渠道了解新需求,新項目有序開工……
在農業大省河南,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生產,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越要發揮好氣象趨利避害的保障作用。在全力以赴做好春季農業生產等各項氣象服務工作的同時,河南氣象部門的汛前準備工作也已經開始,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整改清單逐一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氣象應急措施和備份方案也在不斷調整優化。
在貴州,更多的力量將被納入氣象災害群測群防體系。考慮到山洪地質災害防禦任務更重,貴州氣象部門將在今年汛期更注重發揮基層組織和群測群防員的作用,將17484個村(社區)負責人、8849名駐村第一書記、9038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員和1500多個山洪災害監測員的手機號碼納入突發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明確要求各縣氣象局將村民小組長的手機號碼全部納入縣氣象局簡訊發布平臺。此外,《貴州省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發布與傳播管理辦法》將於4月1日正式實施。由此,貴州氣象部門將與通信管理部門聯合建立氣象預警信息「綠色通道」,實現暴雨紅色預警信息分區全網發布;與廣電部門合作,利用應急廣播系統播報氣象預警信息,確保打通「最後一公裡」,實現氣象預警信息進村入戶。
為強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安全,保障汛期防災減災氣象服務,2月21日至3月16日,貴州省畢節市氣象局開展2020年度人工影響天氣業務技能培訓,全市縣人影作業人員共有508人參與培訓。圖為畢節市金沙縣新化炮站民兵崗前培訓。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張宗笛 報導
當下正是各地氣象部門「比拼」行動力的時候。隨著湖南株洲氣象部門「春天計劃」重點工作啟動,新一代天氣雷達項目建設也在緊鑼密鼓推進;在江西廬山,3月8日至9日迎來今年首場暴雨,儘管正值周末,氣象局主要負責人在一線靠前指揮,帶班領導、應急人員、業務人員晝夜未眠,提前進入汛期「備戰」狀態;在安徽太和,氣象局組織全體業務人員開展了一場汛前氣象業務應急演練,演練以實戰和桌面推演相結合,大家集中學習討論暴雨、大風、冰雹等汛期災害性天氣的服務方法、服務重點,針對發現的問題逐一對照整改;山西省介休市地質災害防治領導組組織市自然資源、水務、地震、氣象和應急部門,共同分析研判今年地質災害發展趨勢。
組織到位沒有?制度是否規範?技術儲備如何?應急能否及時?裝備是否齊備?——從國家級到省級再到市縣級氣象部門,汛期到來之前,細緻的檢查與嚴格的叩問,都是為了當災害性天氣來臨時,守護百姓的防線更加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