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漏一戶 不落一人 河北省氣象部門全網發布預警簡訊 應對入汛以來...

2021-01-11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馬洵 謝娜 孫薇 安娜

8月5日早上7時,河北省氣象臺會商室已是一派忙碌的景象。首席預報員張江濤忙著調閱各種資料,為8時的全國天氣會商做準備。

8月5日至7日,河北省迎來入汛以來最強的大範圍降雨過程,全省氣象部門緊盯太行山區等災害易發地區,採用預警簡訊全網發送、預警信號電視臺全頻道插播等方式,充分發揮氣象信息員在預警信息傳播中的作用,確保預警信息發送到戶到人。

全網覆蓋 預警信息精準送達

5日下午2時,邯鄲武安的京娘湖風景區負責人李濤收到了邯鄲市氣象局發布的暴雨橙色預警簡訊。他放下手機,立刻組織景區員工對遊客進行勸返。「景區位於西部山區,進入夏季,遊客接待量最大時每天能達到上千人,一旦遇到暴雨天氣,就會有發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的風險。」他說。

就在當天下午1時,邯鄲市氣象局在聯通、移動、電信三大運營商的協助下,啟動了今年首次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全網發送機制,全市在網用戶全部接收到了氣象災害預警信息。

不僅在邯鄲,8月5日當天,石家莊、衡水、邢臺也啟動了天氣預警信息全網發送機制,切實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未雨綢繆 不落下一人

4日下午6時,邢臺市氣象局啟動氣象災害(暴雨)四級應急響應。

當天晚上,在信都區冀家村鄉,鄉黨委書記韓瑞忠和其他鄉幹部給18個村委會相關責任人挨個兒打電話,要求各村將山洪災害易發點附近的群眾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

「冀家村鄉易發生山洪災害的村有16個,易發生地質災害的村有9個。接到邢臺市氣象臺的預警信息後,全體鄉幹部在村幹部和氣象信息員的協助下,做好人員轉移安置工作。」韓瑞忠說,到4日晚12時前,全鄉共有528名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

在信都區其他鄉鎮,按照邢臺市氣象災害防禦指揮部辦公室發布的山洪災害氣象風險預報,以及部門間的會商意見,到6日晚12時前,245個受山洪災害影響的村共2584戶8056名群眾,89個受地質災害威脅的村共870戶2926名群眾,全部安全撤離。

降雨過後,部分道路、橋梁出現積水,個別山坡因降雨導致落石,全區無人員傷亡。

爭分奪秒 搶時間保農業

進入8月份,邢臺市臨城縣西部山區的薄皮核桃進入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但強降雨會造成果實黴變,影響核桃樹的生長發育。

5日上午,邢臺市氣象服務中心將核桃氣象服務專題報告,通過微信群等渠道發送至有關人員,提醒種植戶注意防範即將出現的持續性強降雨天氣過程,及時疏通農田排水渠道,預防漬澇發生,及時採摘已成熟的果實。

核桃種植企業河北林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賈志華在收到核桃氣象服務專題報告後,立即組織園區工人提前檢查排水管道,噴灑殺菌劑。

「氣象部門的服務信息發送及時,種植戶提前採取了相應措施,為今年桃核豐收提供了保障。」臨城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果技術負責人王春廣說,目前臨城縣核桃種植面積達31.8萬畝,其中薄皮核桃26萬畝,帶動1.16萬戶農民就業,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

相關焦點

  • 浙江全網發布「海葵」颱風應急預警簡訊
    中國氣象報記者俞駱波報導   8月7日下午,「海葵」已升級為強颱風,向浙江正面襲來,沿海出現風大、浪大、雨大,防臺抗災到了決戰的緊要關頭。全省各級氣象部門加強與媒體、應急、通信等部門聯繫,多管齊下加強颱風預警信息的發布傳播工作。
  • 北京迎入汛以來最大降雨 市民可實時查詢積水情況
    從7月19日早7時開始,淅淅瀝瀝的雨下了一整天,截至記者20時發稿時,全市平均降雨量已達22.4毫米,城區24.7毫米。根據市氣象部門預測,此輪降雨將持續至20日夜間,大部分地區累計降雨量將達到60-100毫米,是本市入汛以來的最大降雨。此次降雨期間,百度、高德首次推出「積水地圖」,市民可實時查詢積水情況,規劃出行路線。
  • 「摸清底數,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吳有平在胭脂路社區封閉管理卡點和同事交流入戶清查工作。王傳宗 攝  今年58歲的吳有平是武漢市公安局武昌分局糧道街派出所胭脂路社區警務室民警,負責胭脂路社區已經有十多年了。糧道街派出所所長黃志偉說,「我們要將前期到醫院發熱門診看病但未收治的人員全部排查出來,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將摸清底數落實到位。」  17日14時,黃志偉組織召開全所工作會議,部署落實武昌分局集中拉網式大排查工作方案,對協助社區排查「四類人員」做細化安排。
  • 全北京都在等雨,天氣預報「不那麼精準」的原因是啥?
    記者採訪相關專家,解讀北京入汛以來最強降水。最強降水有多強?全市暴雨、部分地區大暴雨北京市氣象臺13日上午發布的12日11時至13日8時降水量顯示,全市平均69.4毫米,城區平均92.8毫米,最大雨量達156.7毫米,出現在昌平沙河水庫。
  • 廣西氣象部門及時預警應對強降水 守好第一道防線
    自治區氣象局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全面做好監測預報預警服務,成功的氣象保障服務得到自治區黨委政府及社會公眾的高度評價。「對於防汛來講,氣象第一道防線必須要守好,如果第一道防線出了問題,「龍頭」轉不起來,其他防災減災工作都會受影響。」20日,自治區氣象局局長鍾國平要求全區各級氣象部門做到預報要早、要儘可能精準、預警發布要快。自治區氣象局啟動三級應急響應。
  • 中國氣象局與工信部聯合開展氣象預警靶向發布試點
    近日,中國氣象局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氣象災害預警簡訊精準靶向發布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將在福建、貴州及四川省汶川縣等地開展試點,推動利用通信大數據平臺精準靶向發布預警簡訊,解決簡訊發布的時效性、精準度等問題,努力實現預警信息發布到村到戶到人。
  • ——河北氣象部門開展海洋氣象服務紀實
    近年來,河北省氣象部門依託唐山、秦皇島、滄州三個沿海城市,不斷加強海洋監測網和海洋氣象業務系統建設,利用智能網格預報「一張網」,實現面向港口、養殖、旅遊、生態等多種海洋氣象精細化專業產品的發布,助力河北沿海經濟快速高質量發展。
  • 預警信息發布時效整體縮短到三至十分鐘
    氣象預報預警和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生命安全息息相關。我國已建成多部門共享共用的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努力做到重點災害預警不留盲區。今年汛期,全國氣象部門通過各種渠道,累計發布各類氣象災害預警信息23.3萬餘條,其中,暴雨、雷電的預警信息發布數量,均比過去三年同期平均值增加三成左右。
  • 山西8月降水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多 有利於大秋作物後期產量形成
    8月,山西平均降水量為203.3毫米,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多值。由於月內降水天氣過程頻繁,對大秋作物後期產量形成有利。  今年汛期,山西省降水量明顯偏多,強對流天氣頻發,入汛以來(6月1日),山西省出現7次強降雨天氣過程,多地發生洪澇、風雹災害,特別是8月4日至7日出現該省入汛以來最強降雨。
  • 這些年│贛州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2016年以來,全市城鄉貧困人口住院146.08萬人次,住院醫療總費用74.94億元,累計補償68.90億元,城鄉貧困人口住院醫療費用平均報銷比例為91.94%。五年來,我市精準實施教育扶貧,確保貧困學生「精準識別、不落一人」。2016年以來,全市累計發放各類教育扶貧資助金18.37億元,資助各級各類貧困家庭學生219.32萬人次。
  • 我國多地氣溫或創入冬新低 氣象部門全力做好服務保障
    自1月5日以來,隨著又一股冷空氣入侵,我國中東部地區再次遭遇大範圍降溫天氣,東北南部、華北、黃淮等地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將創入冬以來新低。中國氣象局高度重視,於1月6日啟動四級應急響應,周密部署服務保障工作,抓實抓細各項舉措。
  • 連續96小時服務從未間斷——馬鞍山應對強降雨氣象服務紀實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黃玉鳳  自7月1日凌晨起,安徽省馬鞍山市遭受今年入汛以來最強暴雨襲擊。當晚,預報值班員緊盯雷達回波,21時50分發布雷雨大風黃色預警。7月1日凌晨3時30分,預報員在省氣象臺指導下,在降強雨來臨前,及時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  暴雨來勢洶洶,緊緊牽動著氣象人的心。1日早上6時,氣象業務人員調集氣象資料分析研判,雷達回波還在加強。8時,局長陸大春向市領導發去簡訊匯報雨情和降雨趨勢。
  • 寒潮天氣席捲南北方 各地各部門迅速應對
    李佳充分肯定了前一階段的抗災救災工作。今年入冬以來內蒙古遭受的這場雪災,來得早、範圍廣、積雪深、氣溫低,災情之重、損失之大實屬罕見。災情發生後,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主動作為,受災地區全力以赴、積極應對,特別是氣象部門嚴密監測災情,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為抗災救災提供了科學的決策依據;廣大受災群眾不等不靠、自救互助。
  • 連續40天暴雨預警!瞭望專訪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極端天氣頻發,我們...
    餘勇:在全球變暖背景下,今年入汛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形勢十分複雜。截至7月10日,全國平均降雨量為336.1毫米,較常年同期(313.8毫米)偏多7.1%,但降雨量時空分布極為不均。特別是6月以來,南方地區降雨持續時間長、雨區重疊度高、點雨量大,局地暴雨洪澇災害較為嚴重,出現了多年不見的流域洪水等狀況。一是雨季偏早,累計雨量大。
  • 阜新:氣象部門發布預警應對降水大霧天氣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張建國報導  8月19~20日,遼寧省阜新市相繼出現了短時強降水、大霧等災害性天氣,市氣象部門及時發布了暴雨橙色、大霧黃色預警,提醒公眾注意防範。  19日午後,阜新市突遭短時強降水襲擊。
  • ——浙江防汛防洪氣象服務紀實
    作為省防汛防臺抗旱指揮部(以下簡稱省防指)專家組成員,4日就已入駐新安江電廠的氣象服務首席馬辛宇,緊盯雷達回波圖絲毫不敢放鬆,後續雨情水情的變化將直接影響洩洪的時間和流量,給出科學合理的氣象決策意見是壓力,也是責任!  「預判」雨情 為精準施策提供堅實服務保障  入梅以來,浙江累計降雨量較常年偏多四成。
  • 二十五個省份氣象部門啟動應急響應 全力應對今冬最強寒潮
    從25日開始,中央氣象臺滾動報送氣象信息專報,密切跟蹤寒潮大風等災害性天氣,開展預報預警和影響分析。28日6時,中央氣象臺將寒潮黃色預警升級為橙色預警,並繼續發布海上大風黃色預警。當日下午,廣東省氣象局、香港天文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進行視頻會商,共同研判寒潮給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影響。
  • 張北:最大降雨量74.1毫米 部門聯動應對暴雨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張亞軍報導 6月21日18時至23日8時,河北省張北縣出現局地強降雨天氣過程,據張北氣象雨量站點監測,60毫米以上雨量站點2個,最大雨量站點單晶河74.1毫米。
  • 河北氣象監測預警服務已覆蓋全省6502公裡高速公路
    目前,河北省已建成高密度、立體化、全天候、多共享的氣象觀測站網,覆蓋天地空、涵蓋國計民生各行業的監測設備組網運轉,有天氣雷達、風廓線雷達等各類雷達60部,聯合水文、交通、環保等部門共建共享氣象監測設備近萬套,天氣雷達探測區域覆蓋省域面積85%以上,站網空間解析度達到4.6公裡,實時產品達到300多類,全力支撐河北災前災中災後監測。
  • 福建省各地各部門聯動 積極應對冰雪惡劣天氣
    受強冷空氣影響,連日來,福建省氣溫大幅下降,記者從省應急廳獲悉,福建省各地各有關部門聯動,積極應對冰雪惡劣天氣。  省交通運輸廳統計,截至1月11日8時,全省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通行正常,無路面結冰仍管制路段。受寒潮天氣影響7日起累計6個路段因積雪結冰交通管制均已搶通。全省客運累計停運126條線路、182個班次,恢復83條,仍停運4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