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北京都在等雨,天氣預報「不那麼精準」的原因是啥?

2020-12-06 氣象小秘書

12日白天至13日清晨,北京經歷入汛以來最強降水過程。全市平均降水量達到「暴雨」量級,部分地區出現大暴雨和7級至9級短時大風。超過100條公交線路臨時停駛,全市公園風景名勝區關閉,超過300架次航班的起降受到影響。

根據目前預報,13日至14日,北京雨過天晴,氣溫回升。隨後雷陣雨天氣又會光顧北京、頻繁「打卡」。

本輪降水有多強?立秋後為何仍多雨?精準預報有多難?記者採訪相關專家,解讀北京入汛以來最強降水。

最強降水有多強?全市暴雨、部分地區大暴雨

北京市氣象臺13日上午發布的12日11時至13日8時降水量顯示,全市平均69.4毫米,城區平均92.8毫米,最大雨量達156.7毫米,出現在昌平沙河水庫。

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趙瑋表示,氣象學上降水量級的統計,是以24小時累積降水量為口徑,而非「瞬時感覺」的雨量大小。據介紹,24小時內的日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為小雨,10.0至24.9毫米為中雨,25.0至49.9毫米為大雨,50.0至99.9毫米為暴雨,100.0至250.0毫米為大暴雨,日降水量超過250.0毫米為特大暴雨。由此,此輪降水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已達到「暴雨」量級,部分地區降水量達到「大暴雨」量級。

北京市專業氣象臺正研級高工尤煥苓介紹,從10日開始,氣象部門便加密滾動輸出氣象服務信息,對降水的開始時間、持續時間、降水強度、降水落區、積水路段等進行跟蹤預報,用以服務排水、電力、交通、園林、住建等城市運行保障部門以及公眾出行。

據了解,此輪強降水,北京發布或升級發布了暴雨橙色預警、雷電黃色預警、大風黃色預警、洪水藍色預警、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黃色預警等預警信號。

氣象部門特別提示,儘管強降水過程已結束,但對於西部地區以及沿山區的次生災害風險仍然持續。

「這次降水時間比較長、累積量比較大,強降水落在西部北部地質比較脆弱的山區,泥石流或者局地塌方的致災可能性高。」趙瑋說,雨停不代表災停,北京已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黃色預警,提示山區危險等級較高,公眾切勿盲目前往。

立秋後為何仍多雨?副熱帶高壓北抬今年延遲

據介紹,華北地區降水集中的主要原因是副熱帶高壓北抬,當副熱帶高壓脊線移至北緯30°以北、東經120°以西時,副熱帶高壓外圍偏南暖溼氣流就為北京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來源,同時增強了熱力不穩定能量。

「目前副熱帶高壓的位置,正好是從南向北抬,並有小幅西伸,所以才把源源不斷的水汽向北京輸送。」趙瑋說。

「七下八上」是北京的「主汛期」,立秋處在主汛期內,天降暴雨是正常的自然現象。主汛期內的降水總量約佔全年的35%至40%。

「當前北京正處於主汛期的尾段,即便出了主汛期,北京也還是在汛期內。」趙瑋說,今年的情況比較特殊,副熱帶高壓來得晚了一些,之前它長期盤踞在我國東南部地區,並給今年南方的防汛形勢帶來較大壓力。副熱帶高壓遲來華北,因此,今年北京這場入汛以來最強降水也就出現得晚了一些。

趙瑋介紹,本次暴雨降水以密集、平穩為特點,而非公眾印象裡「狂風驟雨加冰雹」的強對流暴雨。

精準預報有多難?

「預報是眼,減災是腿。」減少氣象災害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和破壞,是天氣預報的重要功能之一。

北京市氣象臺副臺長于波介紹,此輪降水過程前三天,氣象部門便開始了規格較高、頻次較大的多部門會商,包括華北區域各省市會商、北京市氣象系統內部專家會商,以及與在京多家氣象單位的聯合會商,集思廣益,力求預報更加精準。

然而,儘管「觀雲識天」的相關技術近些年取得長足進展,但天氣預報「有時不準」,尤其夏季強對流天氣「短時預報結果」與現實有時存在誤差。「不那麼精準」的原因是什麼呢?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孫建華介紹,目前絕大部分的預報依靠數值預報,「兩頭有誤差、中間最精準」,即精準度隨時間延長而降低,且「短時預報結果」也存在分析速度趕不上時間要求的客觀難題。

據介紹,因為從觀測資料收集到數值模式預報結果出爐,可能超過3至6小時,所以「短時臨近預報」還依靠「經驗預報」,即結合短時觀測資料,通過人工分析來發布預報,會存在「不那麼精準」的情況。

于波說,以目前的預報能力,往往只能提前預報局地強對流天氣可能出現的大概範圍,還不能提前預知其發生的精確位置。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所長朱江表示,天氣預報要精準到幾點幾分開始目前仍有難度,尤其是汛期的強對流天氣,就全球技術而言也難做到「定時」「定量」「定點」預報,美國龍捲風預警的「空報率」(預報了但沒發生)甚至高達7成。

「目前能預報出某個時段、某個範圍會發生某種強對流天氣,但具體會精準落到哪個時段、哪個地點,就目前科技水平很難十分精確。天氣預報還起到防災減災作用,空報比漏報損失小。」朱江說。

本文 來自新華網,原標題《降水有多強?立秋後為何仍多雨?精準預報有多難?三問北京入汛以來最強降水》,圖片來自版權方。

投稿 wangluocb@vip.sina.com

徵訂 《網絡傳播》雜誌郵發代號:80-199

【來源:《網絡傳播》雜誌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墨跡天氣APP:預報更精準,安心出行每一天
    未曾想到,午後杭州突然下起了大雨,因為躲避不及被雨淋溼,程小姐和閨蜜只好悻悻回家。從程小姐的經歷可以看到,不準確的天氣預報,會給人們的生活和出行造成一系列困擾,而若是能夠做到精準預報,則完全可以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那麼,如何才能做到精準預報呢?作為國內領先的氣象服務平臺,在精準預報方面,墨跡天氣交出了一份優質的「答卷」。
  • 天氣預報是個啥?憑啥說預報不準?氣象局有話說!
    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向社會發布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那幾個APP違法了知道不,有時間要找他們喝喝茶了。&nbsp&nbsp&nbsp&nbsp第三,說說從哪兒看預報——&nbsp&nbsp&nbsp&nbsp咱們的電視、廣播、膠東在線報等媒體,那聲音都是相當準確的,因為都是氣象局實時提供的。天氣預報集散地中國天氣網,不僅有最新權威預報,還有實況可查。
  • 北京大興機場即將睜開「天眼」 天氣預報更精準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大興機場即將睜開「天眼」,天氣預報更精準北京日報客戶端消息,近日,隨著行業驗收的通過,由華北空管局牽頭建設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相控陣天氣雷達正式進入試驗驗證評估的試運行階段,大興機場監測風雲變幻的
  • 為什麼有些天氣很難準確預報?
    那天白天,公眾都在等雨,但北京多地的雨下得稀稀拉拉;到了晚上,大雨傾盆而下,人們早已守在家裡,準備休息。雨確實下了,公眾卻不買帳,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矛盾?那麼,公眾需要的是什麼樣的天氣預報?從科學角度看,天氣預報又能做到什麼程度?哪些天氣是不可預測的?
  • 雨呢?最近的天氣預報有點不準啊!都怪它……
    但是,天氣小姐姐還是建議大家帶傘出門,做事還是靠自己比較踏實,因為靠天靠不住啊! 昨天下雨的時候,很多人可能睡了,但外面真是風雨交加,杭州氣象臺有5個測站出現8~9級雷雨大風,雨量最大的地區為淳安(22毫米),當地局部還出現了暴雨。 一雨尚平,一雨又起。
  • 天氣預報丨納尼,重慶未來40天39天都有雨?
    △雨中奔跑的市民雨,到底還要下好久?這個問題,在重慶人的朋友圈刷了屏。有網友曬出「天氣通」40天預報:「預計接下來會遇到36個雨天」;還有網友曬出「中國天氣」重慶40天天氣預報:未來39天都下雨!△「天氣通」天氣預報截圖雨,真的會一直下嗎?
  • 雲技術支持 未來天氣預報可精準到街區
    今後,當天氣預報報導「局部地區有雨」,觀眾也許再也不用追問,「局部地區」是什麼地區。近日,華為雲與深圳市氣象局在深圳華為坂田基地籤署深度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運用雲計算、人工智慧、5G、IoT等創新技術,攜手打造「氣象+雲+AI+5G」的全領域深度合作模式。基於智能網格的新一代超大城市精準預報提供技術支撐,實現包括智能感知、精準預報、智慧服務等,可以讓大眾體驗「兩小時內、一平方公裡範圍」的個性化精準貼身氣象服務。
  • 大連這場雨下到啥時候?最新預報!
    大連這場雨下到啥時候?最新預報!在8月的第一天我們就迎來了小到中雨斷斷續續一直下到了周日這雨要下到啥時候?為了應對暴雨天氣在中山區山巒街排水處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現場排水天氣預報預計8月2日至5日多雷陣雨天氣,其中2日白天、4日夜間至5日中午降雨較強,其它時段天氣多雲有分散性陣雨或雷陣雨,降雨期間可能伴有雷暴大風、短時強降水、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 天氣預報「不靠譜」?有可能是你的感覺出了錯
    將這錯綜複雜、千頭萬緒的種種因素搞清吃透並在模擬運算中精準詳盡的描述幾乎不可能,也可以說我們還不能完全真實全面地模擬大氣演變,只能做到近似地、無限接近真實地對其進行模擬,因此不免存在誤差。比如說,在氣象監測中,一個觀測站的數據要代表一片區域的情況,因此,在預報中,觀測到某一站點有雨,就可以預報這一站點代表的這片區域有雨,但這片區域的天氣情況顯然不會是一模一樣的。 「東邊日出西邊雨」,即便僅隔一條馬路,天氣情況也可能各不相同。
  • 為什麼天氣預報不準確,誰知道其中的原因?
    注意,注意天氣預報,最近15天都有雨,大家出門別帶傘,多帶藿香正氣液。為什麼?因為我不相信預報啊。有幾時是準的哦。就好像有人去祈福,要取個美貌的妻子,結果跑到了文廟去,別人說兄弟啊,只能祈求考好大學什麼的,他就祈求娶個美貌的大學生一樣。
  • 天氣預報預警中的「雨」你能讀懂多少?
    近日,強降水接連不斷暴雨、山洪地質災害預警齊發……進入汛期後的天氣並不太平從各種途徑正確了解天氣預報預警成為人們生活在汛期的「 必修課」在天氣預報預警這些耳熟能詳的用詞中總有些雖然十分熟悉仔細想來卻不甚了解的術語下面小編為您詳細解讀天氣預報預警中
  • 北京最新天氣預報:未來三日天天見雨,最低氣溫降至10℃左右
    受冷空氣影響,預計28日至29日北京將有一次明顯降雨天氣,今天夜間晴轉多雲有輕霧或霧,今夜至明晨能見度不佳,出行需注意交通安全。,最高氣溫降至18℃,較28日降幅約7℃,夜間最低氣溫約11℃27-29日具體天氣預報27日夜間:多雲間陰,有輕霧或霧;南轉北風1、2級;平原地區最低氣溫15℃,山區最低氣溫11~14℃;最大相對溼度95%。
  • 漲知識|空氣品質預報、重汙染預警和天氣預報操作有啥不同?
    原因是臨時發布的空氣重汙染預警。市環保局在調研中被該學生「怒懟」:空氣汙染預警你們不能提早一點發布嗎?她希望「空氣汙染預警能夠像天氣預報一樣,預測未來7天。那麼,空氣品質預報、重汙染預警和天氣預報在操作上有何不同?空氣汙染預警最早能提前幾天?準確性多高?
  • 讓天氣預報更準確
    如今所有的智慧型手機都會預裝天氣APP,但很多時候我們卻發現天氣預報並不準確,身邊明明已經下雨了但手機卻依舊顯示陰天。實際上,天氣預報之所以不準,很可能是你沒有設置好它。地理位置要自動天氣類APP通常提供了兩種定位方式,其一是手動選擇地理位置,另一種則是根據網絡確定你的當前位置。
  • 這套精準天氣預報系統有多厲害 預報網格細至500米 溫差不超2℃
    來源:北京日報原標題:為了實時天氣預報更精準曾經,國內只能進行1天至3天的大尺度天氣預報,精細化短時臨近客觀預報業務系統幾乎是空白。如今,隨著個人移動終端的普及,短時的、身邊小環境的天氣預報越來越受到市民的關注。由北京城市氣象研究院研發的睿圖系統,讓每10分鐘更新一次預報成為現實,並且成為臨近災害性天氣預警的重要參考。
  • 更精準的天氣預報是這樣「煉」成的
    那麼,這些觀測收集來的數據都去哪兒了?自2017年開始研發至今不斷完善升級,由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打造的綜合氣象觀測產品平臺——天衍系統,正實時為預報服務提供種類豐富、質量可靠的綜合氣象觀測產品。2018年,天衍系統在河北、山西、江蘇等10個省試點應用。
  • 天氣預報準不準?——關於概率預測
    我總覺得小時候的天氣預報比較科學,該說啥說啥,明天中到大雨三級風,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至於下不下那再說。現在可好,降水概率60%,這叫啥態度,報不準你可以說不一定,啥叫60%?那到底是下雨還是不下雨?有沒有人也這樣質疑過?
  • 說好的雨怎麼還沒下下來?最近杭州的天氣預報有點不準啊!其實,這都...
    但是,天氣小姐姐還是建議大家帶傘出門,做事還是靠自己比較踏實,因為靠天靠不住啊!昨天下雨的時候,很多人可能睡了,但外面真是風雨交加,杭州氣象臺有5個測站出現8~9級雷雨大風,雨量最大的地區為淳安(22毫米),當地局部還出現了暴雨。一雨尚平,一雨又起。今天,同樣是在暖溼氣流影響下,又一條雨帶生成。
  • 人工智慧助力預報天氣
    會比人類預報得更準確嗎?  解決難題預報更精準  在記者的印象中,過去經常在天氣預報裡聽到「局部地區」。例如局部地區有陣雨、局部地區有暴雪等。現在,天氣預報中的提到「局部」的次數變少,地點和時間比較精確的預報變多,這是中國大數據計算能力不斷提升的結果。
  • 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北京|藍渝|符嬌蘭|體感溫度|暴雨|氣象
    8月9日夜,北京電閃雷鳴。視覺中國供圖8月14日,暴雨過後雲海中的成都。視覺中國供圖有人說,沒有比夏天更讓人關注天氣預報的季節,雷電、暴雨、高溫、颱風,以及相應的城市高溫、內澇,山區泥石流、洪澇等災害,都曾無數次地在這個季節一一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