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氣象監測預警服務已覆蓋全省6502公裡高速公路

2020-12-05 瀟湘晨報

9月29日,氣象工作服務河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召開。圖為發布會現場。

河北新聞網9月29日訊(田薇)從今天下午召開的氣象工作服務河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河北省氣象局圍繞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天氣,努力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解析度、針對性和時效性,目前,河北省已構建智能網格預報業務和技術體系,0-72小時格點預報解析度達逐1小時、1公裡,72-240小時格點預報解析度達逐3小時、5公裡,強對流天氣預警提前量達到63分鐘,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達到93.5%,基本氣象要素預報準確率高於中央氣象臺指導預報水平。

據介紹,近年來,河北省氣象局積極對標監測精密、預報精準,綜合觀測業務能力和智能預報業務能力顯著增強。目前,河北省已建成高密度、立體化、全天候、多共享的氣象觀測站網,覆蓋天地空、涵蓋國計民生各行業的監測設備組網運轉,有天氣雷達、風廓線雷達等各類雷達60部,聯合水文、交通、環保等部門共建共享氣象監測設備近萬套,天氣雷達探測區域覆蓋省域面積85%以上,站網空間解析度達到4.6公裡,實時產品達到300多類,全力支撐河北災前災中災後監測。

此外,河北省氣象局紮實做好精細服務,為河北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全方位氣象保障。一是保障「生命安全」,河北省已構建了科學、嚴密、高效的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各級氣象災害防禦指揮部堅持重心下移,有效應對了「安比」颱風、「16.7」特大強降雨等重大氣象災害,「十三五」期間因氣象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佔GDP比率較「十二五」降低1.8%;建成了以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為核心、傳統手段和新媒體發布渠道以及廣播電視等社會化資源為一體的預警信息綜合發布網絡,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覆蓋率達到90%以上。二是保障「生產發展」,在現代農業、交通、海洋、能源、旅遊、物流、健康、雷電災害防禦等領域探索建立了一體化全產業鏈服務模式。農業氣象服務方面,組建了11個特色省級農業氣象分中心,強化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前產中產後的直通式服務;交通氣象服務方面,氣象監測預警服務已覆蓋全省6502公裡高速公路,服務產品精細化水平不斷提升,空間解析度達到3公裡,更新頻次達到3小時;旅遊氣象服務方面,開展了4A級以上景區旅遊氣象影響和風險預警預報業務,建成景點實況數據發布平臺;重大戰略和重大活動服務保障有力,推動省部在雄安新區打造全國智慧氣象示範區,冬奧賽區各類賽事觀測預報服務業務系統進入實戰應用。三是保障「生活富裕」,目前,已建成「一網、一端、一平臺」的公眾服務框架體系,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融合,廣泛傳播氣象信息,普惠服務產品達56種,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連續5年保持在85分以上。連續3年聯合省科協、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地震局等部門開展「冀望風雲 燕趙科普行」活動,直接受益8萬餘人,氣象知識普及率達到74.94%。四是保障「生態良好」,強化環境氣象預報,河北省環境氣象客觀預報產品時效延長至16天,空間解析度9公裡;開展了典型生態系統、降水資源、供暖期以及空氣汙染氣候影響定量評估;建成石家莊國家級飛機增雨和科學試驗基地,建立空地一體化人工增雨防雹作業體系,實現河北省7個功能區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服務常態化,「十三五」期間年均人工增雨約30億立方米、防雹面積約700萬畝。

【來源:河北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河北篇:京畿潮湧 氣象遠行
    基本建成地基、空基和天基相結合、門類較為齊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綜合氣象探測系統。全省天氣雷達增加到10部(組網運行6部),站網空間解析度達5.2公裡。專業氣象觀測能力明顯增強。自動土壤水分觀測替代人工測墒任務,共建交通氣象觀測站223個。大氣環境監測網初具規模,新建氣溶膠觀測站12個、氣溶膠雷射雷達4部、反應性氣體觀測站3個、微波輻射計9個、灰霾監測站1個,實現對霧霾和大氣成分的實時監測分析。
  • 「十三五」期間遼寧平均氣象災害預警準確率超九成
    「十三五」期間,遼寧省地面氣象觀測站平均站網密度達到9.6公裡;平均氣象災害預警準確率達到92.2%;累計增加降水115億立方米;營口、瀋陽和大連3個基本站獲世界百年氣象站認定,熊嶽基本站獲中國百年氣象站認定……12月3日,遼寧省氣象局發布「
  • 氣象部門:加強監測,做好預警服務
    隨著強冷空氣的南下,我區氣象部門嚴陣以待,確保氣象監測工作科學有效。 區氣象局副局長袁雨暉表示:「針對寒潮天氣,區氣象局會對各區域站做好巡視維護,確保數據監測準確。今年11月份,智慧氣象精細化管理系統在區城運中心上線,這為我區的交通、旅遊、農業防汛等部門提供了直通式服務。」
  • 福建海洋氣象預報服務精細化提高 實現信息覆蓋
    中國網6月15日訊 福建省氣象部門開展臺灣海峽氣象預報服務業務已經40多年,針對福建沿海和臺灣海峽每天3次發布72小時海洋天氣預報,內容包括海峽天氣和風向、風速,為兩岸民眾提供氣象服務。2006年專門成立了福建省海洋氣象臺,製作、發布福建省沿海和臺灣海峽的天氣監測和天氣預報警報,2007年起開展了臺灣海峽及鄰近海域漁場氣象與海況預報,深受兩岸漁民的歡迎。
  • ...可視化 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優化 大幅提升海南省局海洋氣象服務能力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玉蓉 記者符曉虹報導日前,記者從海南省氣象局獲悉,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在海南氣象部門的不斷優化下,目前可向全省6000多艘漁船持續提供公益性海洋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極大解決了海上通信手段匱乏、信息接收困難等問題,成為出海漁民特別是遠洋漁船獲取天氣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
  • ——河北氣象部門開展海洋氣象服務紀實
    近年來,河北省氣象部門依託唐山、秦皇島、滄州三個沿海城市,不斷加強海洋監測網和海洋氣象業務系統建設,利用智能網格預報「一張網」,實現面向港口、養殖、旅遊、生態等多種海洋氣象精細化專業產品的發布,助力河北沿海經濟快速高質量發展。
  • ——浙江防汛防洪氣象服務紀實
    作為省防汛防臺抗旱指揮部(以下簡稱省防指)專家組成員,4日就已入駐新安江電廠的氣象服務首席馬辛宇,緊盯雷達回波圖絲毫不敢放鬆,後續雨情水情的變化將直接影響洩洪的時間和流量,給出科學合理的氣象決策意見是壓力,也是責任!  「預判」雨情 為精準施策提供堅實服務保障  入梅以來,浙江累計降雨量較常年偏多四成。
  • 全國現大範圍霧霾天氣 北京重汙染橙色預警延至7日
    途經天津的各條高速公路均因霧封閉,其中長深高速寧河主線站外壓車約15公裡;九宣閘主線站外京滬高速壓車約11公裡,津滄高速壓車約11公裡;榮烏高速翟莊子主線站外壓車約8公裡(天津管界3公裡,河北省管界5公裡)。
  • 廣東氣象服務社會化的探索與思考
    應急氣象電話開通以來全省撥打量已超過40萬次。氣象顯示屏和大喇叭有效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自主研發了「實時氣象信息顯示系統」,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實用新型」專利,並獲「2012年廣東省農村信息化優秀成果」獎。目前全省已布設了氣象信息顯示屏2651塊和3516個農村大喇叭廣播站,顯示屏鄉鎮覆蓋率達到100%。
  • 構建智慧交通交互式服務網絡
    在江蘇氣象部門,不僅有專業的交通氣象服務科研團隊,而且還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家級交通氣象重點開放實驗室,將服務與科研深度融合,在深厚的技術積累基礎上推陳出新,各種智能化、分災種、精細化的預報預警模式不斷湧現。
  • 浙江:趙洪祝充分肯定海葵監測預警服務
    趙洪祝在會上對「海葵」颱風氣象監測預報服務工作和多部門聯動合力傳播氣象預警信息給予高度肯定。  趙洪祝指出,氣象部門盡心竭力做好「海葵」颱風監測預報服務工作,取得良好成果。特別是氣象部門充分利用氣象現代化建設和氣象科技創新成果,加強對「海葵」的早監測、早研判、早匯報,準確的監測預報信息為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防禦颱風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 氣象服務覆蓋南海邁向全球 海南省局創新手段機制發展海洋氣象業務
    2012年9月,海南省氣象局率先在國內開啟基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氣象信息發布工作,向全省6000多艘安裝船載終端的漁船提供公益性海洋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有效解決了南海通信手段長期匱乏、遠洋漁船及出海漁民獲取天氣信息難的問題,深受用戶信賴。船長李奮說:「我們在海上航行就靠北鬥衛星系統接收氣象信息,氣象部門提供及時準確的天氣預報讓我們出海作業有了安全保障。」
  • 海南研發完成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氣象預警服務系統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玉蓉 記者符曉虹報導 自2012年以來,海南省氣象局利用北鬥衛星通信系統向全省6000多艘安裝船載終端的漁船,持續提供公益性海洋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極大地解決了海上通信手段匱乏、信息接收困難的問題
  • 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 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優化 大幅提升海南省局海洋...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玉蓉 記者符曉虹報導日前,記者從海南省氣象局獲悉,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在海南氣象部門的不斷優化下,目前可向全省6000多艘漁船持續提供公益性海洋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極大解決了海上通信手段匱乏、信息接收困難等問題,成為出海漁民特別是遠洋漁船獲取天氣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
  • 河北多地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明日氣溫高臭氧汙染加重
    >>懷來縣、涿鹿縣、宣化區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懷來縣氣象臺5月01日14時52分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通過氣象監測, 目前我縣城區最高氣溫達到涿鹿縣氣象臺5月01日14時57分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通過氣象監測,今日縣城最高氣溫達到38℃,預計明後兩天我縣氣溫仍較高,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將達到35℃以上,局部地區最高氣溫可達37℃。請注意防暑降溫,有關單位和人員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 全省首個!黃巖起草發布《柑橘生產氣象服務規範》
    近日黃巖區起草發布了《柑橘生產氣象服務規範》這也是全省首個區級柑橘生產氣象服務規範標準▼★ 由台州市黃巖區氣象服務中心、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共同起草★ 規定了行政區域內柑橘生產氣象服務的術語和定義、服務基礎
  • 空天地一體化氣象監測技術顯身手,颱風暴雨預警有望「早準快」
    光明日報9月14日報導,今年汛期,我國各級氣象部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利用各種高科技手段進一步強化氣象監測預警,充分應用氣象衛星、雷達和智能網格預報等現代化裝備和技術,進行空天地一體化氣象監測,準確預報出今年雨帶位置階段性變化,以及入汛以來23次大範圍強降雨的落區、強度和時間
  • [十六大特別節目]《大路歌——快速發展的河北高速公路》
    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公路建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到2001年底,全省公路通車裡程達到59152公裡,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已達1565公裡,居全國第二位,在2001年全國高速公路運營管理評比中,取得了第一名。以京石、石太、石安、唐津、唐港等為主的十四條段高速公路,呈「三縱三橫三條線」布局排開,為京津和河北省經濟建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公路交通條件。
  • 雨雪預警有多準多快?這份十三五氣象事業成績單告訴你
    一、氣象觀測站網建設:近4萬個鄉鎮自動氣象站全覆蓋「十三五」期間,我國觀測站網建設取得歷史性進步,全國氣象監測能力穩步提升,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全國1185個貧困鄉鎮實現自動氣象站全覆蓋;我國近4萬個鄉鎮已實現了自動氣象站的全覆蓋
  • 聯合專訪:氣象不完美,有遺憾才深刻——江西省氣象局局長暢談應對...
    江西省政府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和防災減災體系的構建,成立了氣候變化監測評估中心,掛靠在江西省氣象局,主要工作職責是開展全省氣候變化及極端氣候事件監測業務;對全省氣候變化成因進行分析研究;開展氣候變化對全省農林水、電力、交通、旅遊、能源、建築等敏感行業的影響評估業務工作,服務地方經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