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洋氣象預報服務精細化提高 實現信息覆蓋

2020-12-03 中國網

中國網6月15日訊 福建省氣象部門開展臺灣海峽氣象預報服務業務已經40多年,針對福建沿海和臺灣海峽每天3次發布72小時海洋天氣預報,內容包括海峽天氣和風向、風速,為兩岸民眾提供氣象服務。2006年專門成立了福建省海洋氣象臺,製作、發布福建省沿海和臺灣海峽的天氣監測和天氣預報警報,2007年起開展了臺灣海峽及鄰近海域漁場氣象與海況預報,深受兩岸漁民的歡迎。福建省氣象部門還針對「海峽號」高速客滾船航線、廈金航線開展氣象保障服務,全力保障海上航運和兩岸往來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

隨著兩岸各行各業對海峽天氣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大。今年4月15日起,福建省氣象局正式開展海洋氣象精細化氣象要素預報業務,省氣象臺(省海洋氣象臺)製作發布福建省近海、沿岸海區、漁業漁場海區海洋氣象監測、預報、預警產品,並製作下發全省沿海海區及29個重要港灣、海島海洋氣象預報指導預報產品。沿海各市氣象局根據所轄區域的指導預報,訂正發布本市沿海海區、重要港灣及海島的監測、預報、預警服務產品。每天發布3次逐12小時預報,內容包括天氣現象、海霧、風向風速、能見度等。

福建省氣象局還著力於氣象服務產品的深度開發,如海上救助應急氣象預警、旅遊氣象服務、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熱帶果樹農業氣象服務等等,滿足兩岸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時,通過深化部門間應急聯動,福建省建立健全了多災種預警信息發布機制,暢通了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綠色通道」,開通了「福建氣象」官方微博,開展中國氣象頻道本地節目插播,研發「知天氣」手機氣象服務系統,靈活運用手機簡訊、電子顯示屏、農村大喇叭、電視、廣播、網站等各種發布手段,及時把氣象預警信息傳遞到廣大公眾,特別是臺灣漁民手中,實現氣象信息廣覆蓋。(伍策)

相關焦點

  • 海洋精細化預報業務覆蓋沿海省份
    中國氣象報記者日前從中國氣象局了解到,目前我國各沿海省份均建立了沿岸海區精細化氣象要素預報和強對流天氣臨近預警業務,針對139個島嶼、54條航線、67個港口、7個漁場和石油平臺開展了精細化預報,部分省份氣象部門還開展了港口梯度風、陣風預報等特色預報業務。
  • 淺談如何提高航空氣象 精細化產品的服務水平
    預報結論及服務產品與用戶的需求融合度不高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脫離實際需求的產品還在不停地製作,用戶需要的我們不能、不願提供;產品的精細化(時間、強度、範圍)程度不夠,產品的及時性(預報、修訂、輔助決策、傳遞)不夠,用戶無法大膽使用產品,產品的價值在縮水;服務意識、理念仍處於慣性狀態,沒有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去體驗,服務水平不高。
  • 天津海洋氣象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渤海預報解析度精細到1公裡
    而由市氣象局為其提供的逐小時海洋氣象預報和氣象預警信息,為過往船隻的指揮調度提供了重要決策依據。「作為一名紮根海洋氣象預報業務領域十餘年的一員,我見證了天津海洋氣象的發展。我們緊緊圍繞海上航運、遠洋工程、港口發展需求,按照氣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開拓創新,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 墨跡天氣以氣象科學技術助力冬奧氣象預報精細化
    因此,對於冬季賽場的極端天氣的預報至關重要。由於此次冬奧會是中國首次舉辦世界級的冬季體育賽事,此前國內在冬季,特別是山區複雜地形條件下氣象精細化服務技術方面的研究和相關經驗都較為欠缺,尤其是針對局地小氣候特徵明顯的延慶及張家口賽區,目前的預報產品的精細化程度以及預報準確性有待進一步加強。
  • 氣象服務覆蓋南海邁向全球 海南省局創新手段機制發展海洋氣象業務
    2018年11月16日,海南省氣象局研發上線「南海天氣」中英文網站,全球用戶都可通過登錄該網站,實時獲取中國、越南、柬埔寨和新加坡等10個國家的主要城市、景點、港口等精細化氣象信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來往於南海的船舶、漁民獲取氣象信息的手段少,且服務產品單一、精細化程度低。
  • ——國家氣象中心五大舉措提升颱風預報服務精細化程度
    與以往任何一次颱風來襲前一樣,預報員和氣象專家個個全身心投入,密切關注颱風動態;而稍有不同的是,在此次颱風預報服務中,「精細化」這個詞被提及的頻率相當之高。  時間回到7月13日,在剛剛完成第9號颱風「燦鴻」的預報服務工作後,國家氣象中心組織專家、預報員、服務人員,集中討論、總結颱風預報服務工作經驗、教訓。「颱風預報服務只有做的更加精細化,才能更好服務決策、服務公眾。」
  • 航空氣象預報特點:及時性、精細化、國際性
    這樣的不穩定氣流大多數可以預報,但是由於高空探測條件和預報技術的限制,不是所有的顛簸都能準確預報。每一班飛機在起飛前,機長都會將一份重要天氣預告圖和一份高空風溫預告圖帶上飛機。在重要天氣預告圖裡,預報員會標註出預報的急流位置、顛簸的高度及範圍和雷雨雲的高度及範圍。  航空氣象業務的關注點和普通氣象業務有著明顯的不同,並具有及時性、精細化、國際性的特點。
  • 墨跡赤必助力冬奧氣象預報精細化 展現氣象科學力量
    據了解,由墨跡赤必牽頭的"冬奧精細天氣預報技術研發及示範應用課題"將以提高預報準確率為核心,提升賽事氣象預報針對性、時效性及精細化程度。此次牽頭"冬奧精細天氣預報技術研發及示範應用課題」也無不與墨跡赤必深厚的技術實力有關。  基於豐富的氣象大數據、獨有的「眾包數據」,以及AI、深度學習技術,墨跡赤必可提供精確到公裡級與分鐘級的短時預報,遠遠領先於行業。同時,在全球經緯度級預報、氣象可視化系統研發、氣象精細化服務等方面,墨跡赤必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這也為墨跡赤必為北京冬奧會提供精細化預報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持。
  • 技術引領 面向未來——智能網格預報無縫隙精細化全覆蓋建設紀實
    在全球氣象舞臺上,智能網格預報正成為各國氣象業務中心的重要發展方向。自2014年以來,在中國氣象局部署推進下,國家氣象中心牽頭引領全國發展全覆蓋、無縫隙、精細化網格預報業務體系。一路走來,智能網格預報實現了從全國2500多站的縣級臺站離散點預報到海陸網格的飛躍,預報要素由常規要素向災害性天氣拓展;從北京、廣東等試點建設到國省協同共建「一張網」,網格和離散點預報並行至網格預報單軌運行,在2018年實現了智能網格預報業務化,可生成發布全國陸地5公裡和臨近海區10公裡、10天內逐3小時的全要素網格預報產品……點滴突破,打下智能網格預報業務的堅實基礎。
  • 福建省氣象臺增加製作釣魚島精細化天氣預報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芳 通訊員張盈盈報導 9月11日,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播》後首次播出釣魚島天氣預報。福建省氣象臺增加對釣魚島站點預報的製作頻次,一天五次製作釣魚島的0-168小時城鎮天氣預報,內容包括溫度、降水、風向、風速等天氣要素,除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外,釣魚島天氣預報還通過中國氣象局網站、福建氣象網站、「知天氣」手機軟體及海峽之聲廣播電臺等渠道對社會公眾發布。  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與福建的關係尤為密切。
  •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
    從追趕到領先——颱風預報準確率穩步提升  自2007年成立以來,臺海中心始終堅持提高預報準確率和提升服務效益的發展理念,不斷鑽研颱風監測預警技術,為實時業務提供科技支撐。  近年來,我國颱風預報預警業務取得長足進步,颱風預報時效不斷延長、精細化程度不斷提升、準確率不斷提高。2012年我國颱風24小時路徑預報誤差小於100公裡、2013年小於90公裡、2014年小於80公裡,特別是2015年至2016年,連續兩年24小時颱風路徑預報誤差均穩定在70公裡以內,明顯好於日本和美國颱風預報中心,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福建福州連江縣氣象服務守護海洋牧場
    福建福州連江縣氣象服務守護海洋牧場2014-03-17 15:5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連江縣氣象局對此,連江縣氣象局加強預報跟蹤,利用在海水養殖區新建設的多要素自動氣象站觀測到的海水溫度、鹽份、溶解氧等海區的適時海溫數據進行分析,為紫菜農做好系列化服務。提前一周做出目前紫菜產區日平均氣溫和水溫較歷年同期偏高,暫不具備採苗條件,建議推遲至下一次大潮水前後,擇機安排採苗的預報意見。全縣育苗室按兵不動,擇機待命。9月9日,再次發布紫菜殼孢子採苗期預報,建議將採苗期安排在「中秋」節前後。
  • ...可視化 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優化 大幅提升海南省局海洋氣象服務能力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玉蓉 記者符曉虹報導日前,記者從海南省氣象局獲悉,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在海南氣象部門的不斷優化下,目前可向全省6000多艘漁船持續提供公益性海洋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極大解決了海上通信手段匱乏、信息接收困難等問題,成為出海漁民特別是遠洋漁船獲取天氣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
  • 精細化氣象服務保障全國冬季運動會開幕式
    第十二屆冬運會安保部副部長孫武巖告訴中國氣象報記者,感謝氣象部門的精細化服務!我們三天前就收到了開幕式的天氣預報,早上又看到了天氣實況和場館預報。今天的一切都有條不紊、非常順利!  「要保障開幕式圓滿成功,與我們建立的全省精細化預報系統是分不開的」,工作人員介紹說,「我們新引進了國內先進的峰值超過6萬億/秒的高性能並行計算機系統,新建了DLP大屏幕預報預警實時分析監控系統,建立了時空解析度為3公裡和1小時,實效60小時的全省精細化預報系統。這些都為十二冬精細化氣象保障服務奠定了基礎」。
  • 氣象環境兩類衛星配合 提高我國氣象預報預測精細化水平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11月19日,我國成功將環境一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將與在軌運行的環境一號A、B衛星三星組網運行,與我國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相互配合,提高我國氣象預報預測精細化水平。
  • 海洋氣象服務全接觸——中央氣象臺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工談...
    由中國氣象局颱風和海洋氣象預報中心發布的預警信號就是橙色和紅色,各省和沿海城市都有一套預警信號。各地方臺,比如大連海洋預報臺、廣東海洋預報臺等,在他們所管轄的具體海域上,給當地的政府、航運部門提供的預報可能更精細一點,有的甚至有藍色、黃色、橙色、紅色四色,可能6級風就要發布藍色預警。中央臺只做二級警報,主要是面向更大一點的災害,範圍也更廣泛一點。
  • 河北氣象監測預警服務已覆蓋全省6502公裡高速公路
    河北新聞網9月29日訊(田薇)從今天下午召開的氣象工作服務河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河北省氣象局圍繞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天氣,努力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解析度、針對性和時效性,目前,河北省已構建智能網格預報業務和技術體系,0-72小時格點預報解析度達逐1小時、1公裡,72-240小時格點預報解析度達逐3小時、5公裡,強對流天氣預警提前量達到
  • ——河北氣象部門開展海洋氣象服務紀實
    近年來,河北省氣象部門依託唐山、秦皇島、滄州三個沿海城市,不斷加強海洋監測網和海洋氣象業務系統建設,利用智能網格預報「一張網」,實現面向港口、養殖、旅遊、生態等多種海洋氣象精細化專業產品的發布,助力河北沿海經濟快速高質量發展。
  • 「十三五」氣象預報實現預期目標
    五年來,在國家、省、市、縣四級氣象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氣象預報準確率穩步提升,與「十二五」期間相比,常規要素短期預報準確率平均提升2.28%,氣溫和降水月預測評分提高2分,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提升3.5%。
  • 為海洋強國發展提供支持——天津氣象保障服務海洋經濟發展紀實
    得益於海洋一體化平臺的完善,市氣象局將通過多源觀測資料運用,進一步提高黃渤海海域大風、近海海霧、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精細化監測能力,進而實現地理信息、船舶信息、潮位信息與海洋氣象信息相融合;優化海洋氣象數值產品釋用功能,實現海洋氣象精細化預報要素智能提取和可視化產品快速製作,全面提升黃渤海海域精細化預報預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