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氣象服務保障全國冬季運動會開幕式

2021-01-13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陳丹 通訊員佟津 李成業 張曉霞

  2012年1月3日20時,冰雪夢幻的光影演繹、吉林特色的文化展示、高超精湛的冰上技藝……在吉林省長春五環體育館內1800平方米的全冰面舞臺上展示著,以「夢幻冰雪·精彩吉林」為主題的第十二屆全國冬季運動會開幕式在這裡成功上演。

  體育館-後臺

  舞臺上是飄雪的童話世界,但後臺的安保部卻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第十二屆冬運會安保部副部長孫武巖告訴中國氣象報記者,感謝氣象部門的精細化服務!我們三天前就收到了開幕式的天氣預報,早上又看到了天氣實況和場館預報。今天的一切都有條不紊、非常順利!

  在化妝等候區,參加冬運會團體演出的長春師範學院的學生王欣告訴記者,他們不僅收到了氣象局的天氣預報,還有專門的氣象服務手冊,「晚上開幕式結束後也是零下20多度,我們根據建議及時增添了衣物,這對我們1700多名大學生志願者來說,氣象服務真是很貼心。」

  「我今天一進體育場,就看到了通道旁的電子顯示屏,上面有天氣預報實況和溫馨提示,感覺心裡很溫暖。」哈爾濱的一名冰上運動員也湊過來說到。

   體育場內-氣象應急車

  和暖流湧動、萬人沸騰的館內不同,氣象部門的應急指揮車傲然地堅守在寒冷寂靜的體育場裡。

  「我們早上8點就過來啦。」駐守在現場的工作人員楊志東說,「應急車的作用可不能小覷,在現場發揮著重要的傳輸作用。應急指揮車既能在現場進行觀測,發揮多要素的自動氣象站、雷達監測作用,又能發揮應急車通訊功能,及時與市氣象臺、省氣象臺可進行可視會商,還可以通過我們自主研發的現場服務系統軟體實現現場製作、列印天氣預報,直接送至組委會成員手中,不但在今天的開幕式,而且在整個冬運會服務中都將大展拳腳」。

  「要保障開幕式圓滿成功,與我們建立的全省精細化預報系統是分不開的」,工作人員介紹說,「我們新引進了國內先進的峰值超過6萬億/秒的高性能並行計算機系統,新建了DLP大屏幕預報預警實時分析監控系統,建立了時空解析度為3公裡和1小時,實效60小時的全省精細化預報系統。這些都為十二冬精細化氣象保障服務奠定了基礎」。

  省氣象局-會商指揮室

  開幕式夢幻冰雪的演出還在持續,省氣象局第十二屆冬運會氣象服務領導小組組長趙國強卻絲毫未感到放鬆,此時他正坐在會商指揮室,密切監視雷達回波和衛星雲圖。「開幕式還沒有結束,剩下的時間裡新情況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趙國強提醒著身邊的工作人員。其實他知道,為了保障開幕式的順利舉行,大家都繃緊了神經。

  4個小時前,趙國強組織吉林省氣象臺、長春市氣象局以及氣象部門駐開幕式現場工作人員進行了短暫的會商。12小時前,氣象部門向省市主要領導和賽事組委會報送了開幕式氣象服務專報,提供當天逐3小時長春市天氣情況趨勢、天氣形勢對開幕式籌備和舉辦活動的影響分析,為市領導和組委會提供決策參考。

  4天前,吉林省氣象部門對長春、吉林歷年1月1日至15日氣候特點、災害性天氣頻次等條件進行了詳細分析,對2012年1月1日至15日長春、吉林兩市是氣象條件進行了預測,給十二冬會組委會提供了詳盡的「冬運會賽區氣候條件分析及天氣趨勢預測」材料。

  9天前,長春市氣象局、吉林市氣象局開始每天兩次滾動發布「未來24小時逐3小時精細化預報和未來48-72小時逐12小時天氣預報」,分析天氣對賽事活動的影響。

  13天前,長春市氣象局聯合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共同研製了「長春市氣象局氣象災害預警發布終端」,並將顯示屏分別安裝到「十二冬會」長春賽區指揮中心和五環體育館館內,開闢了新的信息傳播途徑。

  15天前,氣象人在雪上賽事比賽場地北大壺安裝了1套固態降水觀測設備、8套臨時自動觀測站(布置在每個賽道起終點),並配備了可視會商設備。

  17天前,「吉林省第十二屆全國冬運會氣象服務網站」正式投入運行,網站分為外網和內網兩種,外網面向公眾開放,內容包括天氣實況、天氣預報、衛星雲圖、雷達圖像、氣象信息、場館預報、交通和旅遊預報等等,內網還增加了各種數值預報產品,方便全省氣象部門和應急車連接內網查看和進行現場氣象服務。

  22天前,吉林省氣象部門建立了「十二冬會」氣象服務直接用戶群,包括運動員、組委會和管理人員、政府部門、相關企事業單位以及社會公眾和旅遊者等,群用戶可通過傳真、郵箱、專題網站、QQ群、微博、手機簡訊、報紙、電視、廣播、電話熱線以及公共場所電子顯示屏等方式等直接收到各類服務產品。

  12天前、17天前、18天前、24天前,吉林省氣象部門組織了四次大規模、全方位的聯合演練。針對指導預報產品製作和下發流程、氣象服務產品的製作和發布流程、實況信息的探測和傳輸流程,以及現場應急氣象服務工作流程都進行了演練。

  「開幕式的圓滿成功離不開氣象部門的精細化服務,感謝氣象部門的辛苦付出!」開幕式剛剛結束,第十二屆冬運會組委會盧副秘書長就親自打電話來致謝。

   (責任編輯:毛豔)

  

相關焦點

  • 氣象科技成果助力民族運動會保障工作
    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精彩開幕,向人們展示了鄂爾多斯美麗多情的風採。為做好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氣象服務保障工作,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內蒙古自治區氣象部門集全區之力,充分應用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在監測、預報預測和人工影響天氣方面強化氣象服務保障工作。  科技編織觀測「天網」。
  • 墨跡天氣以氣象科學技術助力冬奧氣象預報精細化
    因此,對於冬季賽場的極端天氣的預報至關重要。由於此次冬奧會是中國首次舉辦世界級的冬季體育賽事,此前國內在冬季,特別是山區複雜地形條件下氣象精細化服務技術方面的研究和相關經驗都較為欠缺,尤其是針對局地小氣候特徵明顯的延慶及張家口賽區,目前的預報產品的精細化程度以及預報準確性有待進一步加強。
  • 上海市氣象局圓滿完成世博會氣象保障服務(圖)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陳振林介紹了上海世博會氣象保障服務情況。中國網現場直播。陳振林說,世博會期間上海市氣象局圓滿完成世博會開幕式、中國館日、高峰論壇及閉幕式等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服務,為世博會期間園區及城市運行提供氣象服務。
  • 氣象精細服務農業病蟲害防治
    中央氣象臺加強會商及時啟動赤黴病防治服務,安徽、河南等小麥主產區氣象部門先後進入特別工作狀態,加強精細化監測預報,增強農業病蟲害防控的預見性和精準度。  戰場「情報官」 打響防治「遊擊戰」  「晴天見花打、陰天見穗打、雨前搶先打、雨停馬上打、齊穗就能打,小麥赤黴病的首選防治方案就是在抽穗揚花期打藥。」
  • 墨跡赤必助力冬奧氣象預報精細化 展現氣象科學力量
    原標題:墨跡赤必助力冬奧氣象預報精細化 展現氣象科學力量  2022年,第24屆冬奧會將在北京舉行。組委會在籌辦中發現,與夏季相比,冬季舉辦運動賽事會受氣象因素影響更大,風力風速、降雪冰雹等氣象條件,不僅會直接影響運動員發揮,還會關係到運動員的生命安全。因此,對於冬奧賽場極端天氣的精準預報極其重要。
  • 精彩南京 氣象飛揚
    火炬在燃燒,人群在沸騰,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青奧會」)正式拉開帷幕。  在這一刻,承載了4年的氣象夢想之花終於光榮綻放。江蘇省氣象局和南京市氣象局按照中國氣象局黨組的總體部署和要求,以「智慧氣象、精緻服務」的理念,百分之百的努力,為各國青年運動員和全國人民呈現了一場精彩紛呈的青奧會氣象保障服務。
  • 福建海洋氣象預報服務精細化提高 實現信息覆蓋
    中國網6月15日訊 福建省氣象部門開展臺灣海峽氣象預報服務業務已經40多年,針對福建沿海和臺灣海峽每天3次發布72小時海洋天氣預報,內容包括海峽天氣和風向、風速,為兩岸民眾提供氣象服務。2006年專門成立了福建省海洋氣象臺,製作、發布福建省沿海和臺灣海峽的天氣監測和天氣預報警報,2007年起開展了臺灣海峽及鄰近海域漁場氣象與海況預報,深受兩岸漁民的歡迎。
  • 貴州空管分局氣象臺召開冬季氣象服務保障動員會
    為確保冬季氣象服務保障工作的有序開展,做好歲末年初的安全運行工作,貴州空管分局氣象臺於2020年11月23日召開冬季氣象服務保障動員會,氣象臺副科級以上幹部和相關助理參加會議。    會上,氣象臺技術業務室宣貫了《氣象臺冬季運行氣象保障方案》,介紹了氣象臺針對冬季運行所做的準備工作、風險識別情況等。
  • 亞青會氣象保障中心召開新聞通氣會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馬躍琍報導  第二屆亞洲青年運動會舉行在即,亞青會天氣變化情況以及氣象部門的籌備工作引起媒體以及公眾關注。8月8日上午,亞青會氣象保障中心在南京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亞青會氣象服務籌備情況和賽事氣象服務保障工作。   亞青氣象臺臺長朱筱英、副臺長姜有山分別從組織機構設立、人員落實情況、監測設備建設、預報服務系統、氣象應急保障等方面介紹了南京亞青會氣象保障籌備工作情況,並對個性化、精細化的氣象服務產品和多樣化的氣象服務手段進行了說明。
  • ——國家氣象中心五大舉措提升颱風預報服務精細化程度
    與以往任何一次颱風來襲前一樣,預報員和氣象專家個個全身心投入,密切關注颱風動態;而稍有不同的是,在此次颱風預報服務中,「精細化」這個詞被提及的頻率相當之高。  時間回到7月13日,在剛剛完成第9號颱風「燦鴻」的預報服務工作後,國家氣象中心組織專家、預報員、服務人員,集中討論、總結颱風預報服務工作經驗、教訓。「颱風預報服務只有做的更加精細化,才能更好服務決策、服務公眾。」
  • 淺談如何提高航空氣象 精細化產品的服務水平
    而空管的瓶頸被越來越多的因素聚焦、一向不被人們關注的航空氣象也被推向了風口浪尖,產品、服務與用戶需求之間的矛盾被顯現,被放大。因此,基於供給側改革的思想指導,本文圍繞航空氣象產品、服務和需求的現狀開展調研分析,通過短、中、長結合的方式,分析如何滿足用戶需求,提升服務質量,同時對航空氣象服務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希望可以進一步提升航空氣象服務工作的質量,體現航空氣象的內在價值。
  • 四川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氣象保障紀實
    這是2019四川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的開幕式現場,精彩絕倫的航展盛宴引得現場歡呼聲不斷。會場外的氣象保障車裡,德陽市氣象局工作人員緊盯雲圖和雷達圖走勢,密切關注著會場天氣情況。  精準研判確保服務到位  29日9時,廣漢機場上空下起了小雨,與德陽市氣象臺在9月16日中期預報和9月23日短期專題預報中預測結果一致,而此時距離開幕式開始時間僅剩下1個小時。9時10分,降雨加強,主會場內人們紛紛撐起了雨傘。「雨越下越大了」「開幕式還能如期舉行嗎?」
  • 安徽:氣象民航共同提升航空氣象保障服務能力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孫毅博 魏文華報導 近日,安徽省氣象局與民航安徽空管分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建立健全合作機制,實施全方位合作,全面提升安徽航空氣象保障服務能力。
  • 眼控科技聚焦航空氣象服務 助力提升航空安全保障水平
    原標題:眼控科技聚焦航空氣象服務,助力提升航空安全保障水平   隨著全國各地陸續進入深冬季,強對流雨雪天氣越來越頻繁,對航空運輸的安全和效率造成一系列影響。
  • 風從海上來 氣象添精彩——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氣象保障紀實
    而在盛會成功舉辦的背後,精細化的氣象保障服務起到了重要作用。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在山東青島召開。這是9日晚在青島舉行的《有朋自遠方來》燈光焰火藝術表演。為了做好青島峰會氣象保障服務,全國氣象部門擰成一股繩——來自中央氣象臺和上海市氣象局的首席、領班預報員和決策服務領班,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和北京市人影辦的專家,共12人奔赴青島,他們分別在青島峰會籌委會、市氣象局和環保局現場辦公,應對可能出現的高影響天氣,並協助做好空氣品質保障工作。
  • 全國夏收夏種氣象服務啟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玫珏 王茜偌 通訊員周愛春 孫毅博報導 5月22日,全國夏收夏種氣象服務工作正式啟動,中國氣象局發布2018年首份氣象服務專報。  中央氣象臺農業氣象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郭安紅指出,江淮、江漢和西南地區東部等地應避開降雨天氣,及時收穫、晾曬成熟小麥,並注意通風保存。北方小麥主產區要加強麥田後期管理,做好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的防範和麥收各項準備工作。  依託智能網格預報,農用天氣預報目前實現了格點化、精細化、自動化。
  • 眼控科技聚焦航空氣象服務,助力提升航空安全保障水平
    隨著全國各地陸續進入深冬季,強對流雨雪天氣越來越頻繁,對航空運輸的安全和效率造成一系列影響。數據顯示,在我國,不利氣象條件造成的重大飛行事故約佔飛行事故總數的31%。即便在航空技術發達的美國,與天氣有關的重大機毀人亡航空事故的比例也高達三分之一。
  • 航空氣象預報特點:及時性、精細化、國際性
    航空氣象預報特點:及時性、精細化、國際性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3年02月20日15:14   「各位旅客,我們的飛機遇到不穩定氣流,機身有些顛簸
  • 氣象局:全國秋收秋種農業氣象服務13日正式啟動
    9月13日,今年第一份《全國秋收秋種氣象服務專報》傳往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等部門。中央氣象臺農業氣象專家毛留喜說,秋收秋種期間一旦出現對秋收作物產量形成、秋收秋種進度有明顯影響的連陰雨、霜凍、寒露風等的農業氣象災害時,將提前發出預警,並加密服務頻次,提供逐日服務。    9月10日至10月20日,是我國秋收秋種的主要時段。
  • 精細氣象服務保障南京城市安全運行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馬躍琍報導6月28日,江蘇省南京市出現強降雨過程。凌晨4時39分,市氣象臺發布暴雨黃色預警信號,市水務設施管理中心通過南京氣象輔助決策App獲取實況降雨量和天氣預報信息,並據此調整應急指令,及時停止運行相關汙水泵站,安排汙水設施協助排澇,相關地區工作人員迅速上路助排路段積水,確保城市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