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控科技聚焦航空氣象服務 助力提升航空安全保障水平

2021-01-10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眼控科技聚焦航空氣象服務,助力提升航空安全保障水平

  隨著全國各地陸續進入深冬季,強對流雨雪天氣越來越頻繁,對航空運輸的安全和效率造成一系列影響。數據顯示,在我國,不利氣象條件造成的重大飛行事故約佔飛行事故總數的31%。即便在航空技術發達的美國,與天氣有關的重大機毀人亡航空事故的比例也高達三分之一。由此可見,氣象條件已成為影響飛行安全和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

  冬季強對流天氣頻發,影響航空飛行安全

  強對流天氣是氣象學上所指的發生突然、移動迅速、天氣劇烈、破壞力極強的災害性天氣,主要有雷雨大風、冰雹、龍捲風、局部強降雨等。其生命史短暫並帶有明顯的突發性,約為一小時至十幾小時,較短的僅有幾分鐘至一小時,它常發生在對流雲系或單體對流雲塊中。世界上把強對流天氣列為僅次於熱帶的氣旋、地震、洪澇之後第四位具有殺傷性的災害性天氣。

  在冬季的航空飛行領域,強對流雨雪等惡劣天氣已成為大面積航班延誤和旅客滯留的主要原因,將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如何提高強對流天氣的預報水平,及時發布預報信息,以便在強對流天氣出現以前採取必要的防禦措施,成為全球航空公司時刻關注的焦點問題。

  眼控科技賦能航空氣象精準預測對流臨近天氣

  當前,0-2小時是航空用戶運行方案的最後決策時間,對準確預報信息的需求很大,這對航空運行戰術階段的對流天氣預測提出了更高要求:定量預測氣象要素、輸出高時空解析度預報產品、輸出精準可靠的強對流天氣0-2小時臨近預報結果。而傳統外推預測方法存在缺陷,無法預測對流天氣區的移動、旋轉等非線性運動特徵,無法預測對流生消,對流強弱演變趨勢,並且0-3小時預報場誤差較大,無法滿足航空公司、機場對強對流天氣精細化預報的需求。針對這一行業難題,眼控科技人工智慧研究院通過深入研究,反覆測試,自主研發出AI對流臨近天氣預報系統。

  據悉,AI對流臨近天氣預報系統運用眼控科技自研YGNet深度神經網絡模型,精準預測對流臨近天氣,彌補傳統外推預測方法缺陷;同時,準確率指標全面超越其他人工智慧計算模型。可提供更智能、更穩定、更精準的強對流天氣0-2小時高時空解析度臨近預報結果,有力支持航空用戶運行戰術階段的決策。經測算,該系統臨近預報準確率近60%,支持7*24小時無縫隙預報,有效預報時長達2小時,可精準預測0-2小時對流臨近天氣起止時間、覆蓋範圍、移動態勢、強度分布等特徵,輸出高時空解析度預報預警結果。此外該系統具有基於衛星圖像的海上對流回波形態反演、雷暴閃電落點臨近預報、強對流伴隨天氣的識別、融合衛星和雷達數據的回波頂高糾正、基於強對流天氣識別的強風和強降水預警等一系列可擴展功能,輔助提升航空安全保障水平。

  作為智慧氣象綜合解決方案先驅者,眼控科技運用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前沿技術,深挖航空氣象服務需求,成功打造「氣象+航空」業務模式。未來,眼控科技將開展更深入的研究,涉及風、雲、能見度、氣溫、相對溼度、降水、強對流天氣,以及飛機積冰、飛行顛簸、低空風切變等影響因素,進一步保障航空運輸及航空運營調度的安全和效率,為航空企業提供更專業、更精準、更有效的預報產品和行業解決方案,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砍柴網)

(責任編輯:younannan)

相關焦點

  • 眼控科技聚焦航空氣象服務,助力提升航空安全保障水平
    隨著全國各地陸續進入深冬季,強對流雨雪天氣越來越頻繁,對航空運輸的安全和效率造成一系列影響。數據顯示,在我國,不利氣象條件造成的重大飛行事故約佔飛行事故總數的31%。即便在航空技術發達的美國,與天氣有關的重大機毀人亡航空事故的比例也高達三分之一。
  • 墨跡赤必聚焦航空氣象服務,助力提升航空企業氣象保障水平
    由此可見,氣象條件已成為影響飛行安全和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航空公司也亟需精準專業的氣象服務,以提升自身氣象保障水平。作為國內領先的氣象服務平臺,墨跡赤必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深度學習等前沿技術,深入氣象數據、氣象諮詢和氣象服務的挖掘,為各行業企業提供定製化的氣象解決方案。
  • 眼控科技聚焦航空氣象報文,人工智慧助推編發自動化
    航空氣象報文是最重要的航空飛行服務保障之一,對航空運行有著重要意義。在安排飛行計劃時,可以利用氣象報文來了解未來二十四小時的天氣變化趨勢。一般來說,氣象報文可以分為機場例行天氣報告(METAR)、特殊天氣報告(SPECI)、終端機場天氣預報(TAF)和重要天氣情報(SIGMET)等。
  • 眼控科技智能集中預報指導系統,賦能航空氣象報文高效發布
    眼控科技賦能航空氣象報文高效發布  現有航空氣象報文發布工作的作業模式主要依賴於預報員人工歸結、處理和分析分散在各處的天氣形勢數據針對這一行業難題,眼控科技人工智慧研究院通過深入研究,反覆測試,自主研發出智能集中預報指導系統。
  • 安徽:氣象民航共同提升航空氣象保障服務能力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孫毅博 魏文華報導 近日,安徽省氣象局與民航安徽空管分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建立健全合作機制,實施全方位合作,全面提升安徽航空氣象保障服務能力。
  • 一場轟動人工智慧行業的氣象直播,眼控科技帶你回顧
    但在民航事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航空飛行安全嚴重阻礙著航空事業的健康發展,其中複雜天氣條件是影響航空飛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王維剛表示,傳統航空氣象服務系統已經無法滿足行業對氣象服務質量的要求。,可提供精準到分鐘級公裡級的氣象服務,遠遠領先於行業水平,可更好的為航空運輸服務。
  • 淺談如何提高航空氣象 精細化產品的服務水平
    伴隨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航空運輸業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空間,隨著飛機和航班數量的不斷增加,有限空域的安全運行、效益與增量之間的矛盾凸顯。而空管的瓶頸被越來越多的因素聚焦、一向不被人們關注的航空氣象也被推向了風口浪尖,產品、服務與用戶需求之間的矛盾被顯現,被放大。
  • 民用航空氣象綜合服務平臺將上線運行
    民航氣象中心主任周建華表示,航空氣象服務不僅為民航運行安全順暢保駕護航,也通過提供精細化的航空氣象信息,幫助航空公司和機場等民航單位節省運營成本。隨著民航業的發展和公眾對民航出行的關注,航空氣象服務將藉助更多科技手段,服務行業發展。
  • 冬奧會河北賽區航空氣象服務保障系統建設啟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亞男 通訊員馬洵 路曉琳報導近日,由河北省氣象部門承擔的2022年冬奧會河北賽區航空氣象服務保障系統項目建設正式啟動。該項目將通過對山區複雜地形條件下,氣象要素對直升機起降、飛機結冰、飛行顛簸等影響開展專項研究,旨在提供針對性產品,服務賽事期間的直升機救援、通用航空飛行,保障運動員安全。直升機是野外緊急救援中最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在冬奧會雪上項目比賽場地遠離城市、山地地形複雜的客觀條件下,保障直升機飛行是確保第一時間將受傷運動員送醫救治的關鍵。
  • 墨跡天氣企業服務品牌墨跡赤必:致力於保障航空安全和效率
    一直以來,氣象條件對飛機的起飛、航行、降落以及一系列飛行活動都有著直接的影響,當前即將進入秋冬寒潮季,低雲、低能見度、濃霧、暴雪等不利天氣,都會影響到飛行的安全和效益。因此對於航空企業而言,如何將專業的航空氣象服務融入到航空運營中,從而保障航空安全和效率,顯得尤為重要。
  • 民航中南地區首個航空氣象 預報服務中心在張家界機場落地
    7月21日,全國首家自籌資金建成的新型航空氣象服務機構,民航中南地區首個航空氣象集中預報中心正式落地,此舉將為民航中小機場突破氣象發展瓶頸提供「湖南模板」,為推動民航高質量發展注入「湖南力量」。 7月21日至22日,湖南機場集團氣象預報服務中心項目民航專業工程行業驗收及運行安全評估會議在張家界荷花國際機場召開。
  • 華北局召開2020年度華北地區航空氣象工作會議
    12月24日,華北局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召開華北地區航空氣象工作會議,總結2020年航空氣象工作,分析當前存在問題,部署2021年重點工作,華北局孫劍英副局長出席會議並講話。會上,華北局氣象處針對實現區內航空氣象監察「一盤棋」、完善氣象信息共享、做好人員資質管理等七個方面內容回顧總結了2020年重點工作。
  • 突破技術壁壘,墨跡赤必持續深化航空氣象服務合作
    因此,對於航空企業而言,專業精準的氣象服務,是保障公司正常運行和發展的重要一環。作為國內領先的氣象服務機構,墨跡赤必通過深挖企業客戶需求,將人工智慧、大數據、深度學習等前沿技術應用到氣象領域,打破傳統氣象預報的瓶頸和局限,為不同行業的客戶提供定製化氣象服務解決方案。而墨跡赤必與春秋航空的合作,正是墨跡赤必在航空氣象服務領域的應用場景落地。
  • 航空工業航空氣象研究中心揭牌
    11月27日,航空工業航空氣象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航空工業試飛中心舉行。氣象研究中心的成立是航空工業氣象發展歷程的重要裡程碑,對集團公司航空氣象體系完善、發展創新、技術進步、交流合作、保障能力提升及全面任務推進發揮積極作用,標誌著集團公司航空氣象技術發展建設開啟了一個統一規劃、合作共建的新時代。下一步,氣象研究中心將著力制定航空氣象技術體系,標準體系和評價體系,制定航空氣象發展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加強氣象網絡建設和技術研究,實現氣象保障能力新飛躍。
  • 民航華北局召開2020年度華北地區航空氣象工作會議
    12月24日,華北局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召開華北地區航空氣象工作會議,總結2020年航空氣象工作,分析當前存在問題,部署2021年重點工作,華北局孫劍英副局長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上,華北局氣象處針對實現區內航空氣象監察「一盤棋」、完善氣象信息共享、做好人員資質管理等七個方面內容回顧總結了2020年重點工作。
  • 調研航空氣象服務需求 共謀提升服務品質
    2018年5月15日福建虹德航空氣象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加義等一行三人,來民航甘肅空管分局氣象臺交流調研了四強空管建設中,西北地區航空氣象服務的需求,並討論了關注焦點、合作意向。
  • 墨跡天氣:精準的航空氣象服務可以提高民航經濟效益
    航天局數據表明,2018年航班不正常原因中,天氣原因佔47.46%,雲量、風向、雷電、氣溫等多重因素影響著飛機起降、飛行安全、載重等航班運行整個過程。由此可見,天氣直接影響航班的運行效率及安全,牽動著航空公司的經濟命脈。美國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的報告指出,40%的民用航空事故都與天氣有關。
  • 深圳空管站新自觀系統啟用 提升航空氣象服務品質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彭珊珊、鄭陽 報導:經過近兩年的建設和試運行,2020年11月,深圳空管站機場東跑道新自動氣象觀測系統正式開放投入使用。新自動氣象觀測系統2018年12月開始施工建設,2019年12月通過了民航中南空管局組織的竣工驗收,2020年8月通過了民航深圳監管局組織的行業驗收。
  • 「聚焦航空 洞見未來」——航空產業的風險與機遇
    11月24日下午,由中國網++創新中國頻道主辦的《風險機遇面對面》第三季主題交流活動在北京海澱區東升大廈太庫科技舉辦。本次活動以「聚焦航空 洞見未來」為主題,圍繞國內航空產業的發展現狀、通用航空產業的創新與技術、航空領域投資等多方面內容進行深入探討。
  • 華為雲WeLink助力中南地區疫情防控通用航空氣象服務平臺雲發布
    當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到了關鍵階段,復工復產工作也在積極推進中,民航局動員全國航空力量參與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等相關工作,開闢空中「綠色通道」。然而,冬春之交湖北等地低雲低能見度、降雪、空中積冰頻發,春雷萌動,對航空運輸飛行尤其是通航飛行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由於缺乏低空探測信息和精細化預報手段,通航氣象保障遇到不少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