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控科技聚焦航空氣象報文,人工智慧助推編發自動化

2021-01-10 砍柴網

航空氣象報文是最重要的航空飛行服務保障之一,對航空運行有著重要意義。在安排飛行計劃時,可以利用氣象報文來了解未來二十四小時的天氣變化趨勢。一般來說,氣象報文可以分為機場例行天氣報告(METAR)、特殊天氣報告(SPECI)、終端機場天氣預報(TAF)和重要天氣情報(SIGMET)等。氣象報文會比一般的天氣預報更為貼合航空業務的需求,以供飛行員作為飛行參考。

人工發報仍存弊端,人工智慧賦能報文編發

氣象報文的編發一般由氣象預報員完成。預報員需要從數值模式及其他龐大繁複的觀測數據堆集中整理出風、能見度、雲和其他天氣要素的未來變化趨勢,然後將所得的結論按照一定的規則編譯成符合要求的報文並定時發送。但由於氣象要素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多變性、預報技術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響,現有航空氣象報文編發系統仍存在預報指導產品單一、報文編發自動化程度低、報文質量不穩定、漏發誤發時有發生等問題。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慧技術加速應用於各行各業,為各行業帶來全新的動能。為了進一步提升報文質量,提高報文編發效率,眼控科技基於自研氣象預報系統,利用AI技術生成航空氣象報文規則庫,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深度學習技術研發出全新的智能集中預報指導系統,為航空氣象報文編髮帶來全新解決方案。

報文自動生成,發報規則自適應

眼控科技智能集中預報指導系統是針對機場報文編發研發的智能化產品,通過智能數據模塊解析,自動解析數值模式數據、機場天氣實況數據、自動觀測數據、歷史天氣氣候數據等多種氣象數據,生成豐富的預報指導產品,並根據民航局報文規範,自動生成機場預報(TAF)、趨勢著陸預報等氣象報文,生成的報文只需經過預報員覆核即可發布,免除了需要人工編輯報文的過程,實現了報文編譯的自動化,極大提升了報文編輯效率。

不同類型的報文之間往往存在不同的規則要求,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局《民航航空氣象預報規範》,航空氣象報文的編發有嚴格的規範。對於預報員來說經常需要在不同的報文之間轉換格式、數據等等,流程繁瑣,容易出錯。眼控科技智能集中預報指導產品通過預置的編發規則庫與經驗規則庫,自動匹配編譯相應格式的報文,並可隨著規則的調整自動適應最新的報文發布規範,目前已為虹橋機場等眾多機場提供服務。

機場氣象報文智能編譯將成趨勢

作為深度聚焦航空氣象領域的科技企業,眼控科技始終認為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慧技術在氣象領域的應用也將不斷深入。機場氣象報文是保障航班安全高效運行的重要氣象資料,對空中交通安全有著重要作用,未來也應逐步實現智能化才能更好的提供服務保障作用。

眼控科技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於為人類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交通安全解決方案,匯聚了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紐約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的頂尖專家人才,聯合華東空管局氣象中心、上海交大人工智慧研究院建立全國首家航空智慧氣象創新中心,致力推動航空氣象智能化發展,目前已為華東空管局氣象中心、茅臺機場等數十個單位提供智能化應用服務,開創了航空安全管理全新的AI技術應用典範。

相關焦點

  • 眼控科技智能集中預報指導系統,賦能航空氣象報文高效發布
    眼控科技賦能航空氣象報文高效發布  現有航空氣象報文發布工作的作業模式主要依賴於預報員人工歸結、處理和分析分散在各處的天氣形勢數據該作業模式無論是智能化程度還是自動化程度都較低,且高度依賴成熟預報員的專業能力和經驗,業務工作效能的提高受到極大限制。針對這一行業難題,眼控科技人工智慧研究院通過深入研究,反覆測試,自主研發出智能集中預報指導系統。
  • 眼控科技聚焦航空氣象服務 助力提升航空安全保障水平
    原標題:眼控科技聚焦航空氣象服務,助力提升航空安全保障水平   隨著全國各地陸續進入深冬季,強對流雨雪天氣越來越頻繁,對航空運輸的安全和效率造成一系列影響。
  • 眼控科技聚焦航空氣象服務,助力提升航空安全保障水平
    隨著全國各地陸續進入深冬季,強對流雨雪天氣越來越頻繁,對航空運輸的安全和效率造成一系列影響。數據顯示,在我國,不利氣象條件造成的重大飛行事故約佔飛行事故總數的31%。即便在航空技術發達的美國,與天氣有關的重大機毀人亡航空事故的比例也高達三分之一。
  • 一場轟動人工智慧行業的氣象直播,眼控科技帶你回顧
    航空氣象業務數位化轉型已來11月4日晚,眼控科技直播講堂第二期正式開播。本次直播由眼控科技航空氣象事業群高級產品經理王維剛主講,帶來主題為「AI技術在航空氣象業務數位化轉型中的應用探索」的分享,與大家探討高影響天氣對航空運行造成的影響、航空氣象業務「數位化轉型」的趨勢、AI技術在航空氣象業務發展中的賦能作用等內容,吸引了大批氣象行業專家、氣象愛好者、高校學生的觀看互動。
  • 眼控科技深度學習算法助力氣象精準預報
    如今,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等新技術建立的氣象預警系統,應用愈加廣泛。據悉,人工智慧企業眼控科技通過自主研發的氣象預報模型YGNet,有效彌補了傳統天氣預測方法的不足,為短時臨近精準氣象預報帶來全新解決方案。8月10日晚,眼控科技YGNet氣象預報模型就成功精準預報了當晚的雷暴天氣情況。
  • 多項舉措 防止廈門氣象報文「遲、漏、錯」
    2013年1月1日,民航局空管局開始實施《民航空管系統氣象工作質量管理辦法》(下簡稱氣象質量辦法),正式將氣象報文遲發率列入空管安全責任書考核指標。
  • 實現氣象報文網絡傳輸 助力龍江空管氣象保障
    2月23日,黑龍江空管分局氣象臺新增加氣象觀測實況報文網絡傳輸方式,由之前的單一異步傳輸方式改進為異步、網絡雙重傳輸方式,並於24日開始試運行。
  • 眼控科技智能能見度觀測系統,賦能精準能見度觀測
    ,打造眼控科技智能能見度觀測系統,實現7*24小時全天候實時能見度天氣狀況監測及分析,為航空、水運及地面交通提供高質量的能見度監測服務。  眼控科技智能能見度觀測系統集光學成像模塊、邊緣計算模塊、網絡通信模塊以及雨刷/加熱/電源管理模塊於一身,一體化的設計使得內部電纜的布局更為合理
  • 走近航空氣象觀測員:預測「天公」表情的慧眼班組
    航空氣象預報與一般的氣象預報有何區別?8月18日,本報記者走進西寧曹家堡機場的民航青海空管分局氣象觀測室「慧眼」班組,走近這群為航班提供實時天氣狀況和未來天氣變化預測信息,保障航班安全運行的幕後英雄——航空氣象觀測員。
  • CRC首份報文發布測試成功 將為全球提供氣象服務
    15時10分,測試人員在發報系統上發布空間天氣測試報,報文經北京網控中心轉至國際線路。隨後,ICAO全球空間天氣當值中心(美國)、第一備份中心、第二備份中心、曼谷和東京區域飛行情報資料庫(RODB)及各地區空管局氣象中心一一反饋,確認測試信息發布成功。民航局空管局黨委書記高毅在測試現場表示,CRC向全球成功發布第一份報文,標誌著CRC具備了核心運行能力。
  • 華北空管局氣象中心同心合力成功實施首都機場自動氣象觀測系統...
    11月5日凌晨03:30過1分,隨著整點的例行機場報告(METAR)報文發出正常,氣象資料庫系統接收和編轉交換的成功,首都機場自動氣象觀測系統(以下簡稱自觀)主機升級工作圓滿完成。這標誌著已經連續運行13年的舊系統(MIDAS IV)光榮完成使命,華北空管局氣象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更新迎來新的階段。
  • 颱風巴威升級成強颱風 2020智慧氣象發展前景趨勢分析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中國智慧氣象行業發展規劃及投資前景諮詢報告》分析: 智慧氣象是通過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智能等新技術的深入應用,依託於氣象科學技術進步,使氣象系統成為一個具備自我感知、判斷、分析、選擇、行動、創新和自適應能力的系統,讓氣象業務、服務、管理活動全過程都充滿智慧
  • 海南空管分局為博鰲機場提供氣象報文發布技術協助
    中國民用航空網通訊員 鄧垂笛報導:8月24日,海南空管分局氣象臺在博鰲機場線路故障期間,積極聯動,迅速應急,做好博鰲機場氣象報文發布協助工作,保障航班飛行安全。 航空氣象報文關係著航班的正常和安全。
  • 我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自動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從4月1日起,我省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全省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氣溫、氣壓、降水、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將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氣象現代化建設迎來標誌性的重大進展。
  • 中南空管氣象中心觀測報文分解檢查系統更新
    2018年8月20日,觀測情報室觀測CAVOK突擊隊對觀測報文分解檢查系統進行一次業務軟體更新,更新的主要內容包括:1、報文與上一份報文的溫度、露點及QNH的對比檢查;2、趨勢預報與實況報文的對比檢查,以協助預報員檢查趨勢預報。
  • 墨跡赤必聚焦航空氣象服務,助力提升航空企業氣象保障水平
    由此可見,氣象條件已成為影響飛行安全和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航空公司也亟需精準專業的氣象服務,以提升自身氣象保障水平。作為國內領先的氣象服務平臺,墨跡赤必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深度學習等前沿技術,深入氣象數據、氣象諮詢和氣象服務的挖掘,為各行業企業提供定製化的氣象解決方案。
  • 「中華水塔」青海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
    「從4月1日起,青海省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被譽為『中華水塔』的青海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青海省氣象局觀測與網絡處工作人員胡文珺向記者介紹道。青海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意味著青海省在氣溫、氣壓、溼度、風向、風速、降水、日照、輻射、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將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氣象現代化建設迎來標誌性的重大進展。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故被稱「江河源頭」,素有「中華水塔」美譽。
  • 「聚焦航空 洞見未來」——航空產業的風險與機遇
    11月24日下午,由中國網++創新中國頻道主辦的《風險機遇面對面》第三季主題交流活動在北京海澱區東升大廈太庫科技舉辦。本次活動以「聚焦航空 洞見未來」為主題,圍繞國內航空產業的發展現狀、通用航空產業的創新與技術、航空領域投資等多方面內容進行深入探討。
  • 航空工業航空氣象研究中心揭牌
    11月27日,航空工業航空氣象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航空工業試飛中心舉行。氣象研究中心的成立是航空工業氣象發展歷程的重要裡程碑,對集團公司航空氣象體系完善、發展創新、技術進步、交流合作、保障能力提升及全面任務推進發揮積極作用,標誌著集團公司航空氣象技術發展建設開啟了一個統一規劃、合作共建的新時代。下一步,氣象研究中心將著力制定航空氣象技術體系,標準體系和評價體系,制定航空氣象發展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加強氣象網絡建設和技術研究,實現氣象保障能力新飛躍。
  • 揭秘航空天氣預報:每天起得最早 預報精確到1小時
    「慧眼」班組的航空氣象觀測員在分析衛星雲圖。本報記者邢生祥攝提到民航,首先出現在大家腦海中的往往是飛行員、空姐、機務、地勤等廣為人知的職業,很少有人知道在龐大的民航系統內還有這樣一個鮮為人知的行業——空管。